首页 >>  正文

王充的主要思想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1

简述王充教化成性的观点
答: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气一元论"哲学基本内容有哪些方面
答: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天自然无为"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非...

王充《论衡》中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
答: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形式不重要。王充认为,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形式,内容也就无从表现,完善的“质”要由美好的“文”来表达。蔡钟翔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中说:“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理论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给后世的文学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以上供参考。

王充哪个朝代
答:王充出身“细族孤门”,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不慕高官,不贪富贵。晚年汉章帝下诏派遣公车征召不就。汉和帝永元年间,病死家中。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其思想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

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
答: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都要靠知识和经验。我们能写出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相反,如果你没有表达知识的能力,你就写不出好作文 2、以认知结构为作文核心,包括学习知识、...

东汉哲学家王充有哪些杰出的作品?
答:王冲经常去洛阳街头卖书的地方学习。除此之外,王冲不仅看书,还在繁忙的市场里看书。此外,王充的阅读技巧也很高。他不是死记硬背,循规蹈矩,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王充作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汉书》和《论衡》。他们主要是对汉代儒学的反叛,说“谤孔”、“先辱孔”。所以,当初,...

为什么说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答:从其思想上的成果来看:《论衡》全书85篇,实存84篇.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元气构成的,元气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他认为天无意志,日月星辰的运行,是自然规律,并不是天的意志的表现,否定了董仲舒以来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认为天有意识地创造了自然万物的...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答:说到王充的教育思想还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其实学术界也研究了很久了,那么这个王充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呢?下面一起研究看看,有感星期的别错过了,赶紧来揭秘看看!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太著名的人物,我们在各种典籍中也很少看到对他的记载。然而这并不能湮没王充是一位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事实...

简述王充的“教化成性”的观点。
答:简述王充的“教化成性”的观点。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教化成性”强 *** 育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充论小儿秉性思想的主流。在王充看来,只要加强教育,又有法度加以规范,恶人也会发生变化。王充还注意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对儿童的影响,还提出儿童要多接近有德行的人,耳濡目...

王充思想的局限性
答: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战斗的无神论者,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王充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王充虽然反对神学目的论,但他不了解造成吉凶祸福和贫富贵贱的社会原因,因而主张命定论,强调“命”的绝对权威,认为“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

欧亲怕13431837448:    两汉时期王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
薛些胥:      :[答案] 王充,是东汉前期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具有怀疑精神的思想家之一用现在的话说,他的思想特色主要是主张反对迷信,实事求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是“疾虚妄”,“务实诚”.

欧亲怕13431837448:    王充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薛些胥:      :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天自然无为、天不能故生人、神灭无鬼、今胜于古等.他的代表作是《论衡》.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思想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幻想长生不老,都曾派人为他们寻求仙药.董仲舒为神化皇帝,也宣扬迷信思想,说皇帝是代表天意统治人间,天用风调雨顺或降临灾害来显示它的意志.《论衡》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不会通过自然灾害来警告人.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他又说,人死了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怎么会变成鬼呢?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

欧亲怕13431837448:    后汉书·王充传的中心思想 -
薛些胥:      :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欧亲怕13431837448:    后汉书·王充传的中心思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 -
薛些胥:      :[答案]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

欧亲怕13431837448:    汉代的王充的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
薛些胥:      : 论衡 无神论

欧亲怕13431837448:    王充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
薛些胥:      :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写的《论衡》一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他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他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

欧亲怕13431837448:    王充元气自然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薛些胥:      : 王充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元气,用“气”和“气化”来说明万物、人及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生,认为物之生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于元气,犹如水凝而为冰,冰释而复为水一样,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其宇宙演化模式为:天地一气(元气、精气等)一万物(包括人).

欧亲怕13431837448:    简述王充教化成性的观点 -
薛些胥:      : 王充认为人需要通过教育来培育品行.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欧亲怕13431837448:    为什么说王充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又有哪些方面值 -
薛些胥:      :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欧亲怕13431837448:    王充的一生成就 -
薛些胥:      :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


相关链接: 王充主要观点 | 老子的三个主要思想 | 中国教育史王充的教育思想 | 王守仁的主要思想 | 老子的三个核心思想 | 王充的主要教育思想 | 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 简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 王充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 王充的主要观点 |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的什么 |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 | 评价王充的思想 | 王充的思想主张 | 孔子的核心思想 | 《老子》的核心思想 |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 法家的主要思想 | 王守仁的核心思想 | 王阳明主要哲学思想 |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 老子的核心思想 | 老子的主要思想 | 王阳明最厉害两句话 | 墨家核心思想 | 王充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