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注意事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5-30

制备碱式碳酸铜
答:制备碱式碳酸铜如下:步骤一:废铜屑制硝酸铜 用胶头滴管吸取浓HNO3缓慢加到锥形瓶内的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硝酸铜溶液。步骤二: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水浴加热至70℃左右,用0.4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产率超过100%原因
答: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产率超过100%原因:洗涤不干净, 烘干超过一定的时间。注意温度不能太高(95℃以上),而且反应时要恒温且不断搅拌,否则会出现部分颜色变黑的现象。要注意测溶液的pH值,pH值太低(pH<7)时要不断洗涤,直到大于8左右,否则会出现大量硫酸铜和未反应的溶液包裹着沉泻,造成产品品质...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
答:在原油贮存时作脱碱剂等,也可用于烟火制造、颜料、电子陶瓷。以硝酸铜和碳酸钠为原料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铜,其反应方程如下:2Cu( NO3)2 + 2Na2CO3 + H2O =Cu( OH)2·CuCO3↓ + CO2↑ + 4NaNO3 由于生成的碱式盐即Cu( OH)2·CuCO3不溶于水,而其它产物是气体或易溶于水,便于分离...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答: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具体的合理配比和温度
答:(4)由Cu(NO3)2跟Na2CO3反应制备 将冷的Cu(NO3)2饱和溶液倒入Na2CO3的冰冷溶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中,即有碱式碳酸铜生成,经抽滤、洗涤、风干后,得到蓝色晶体,其成分为2CuCO3·Cu(OH)2.由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晶体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产物的组成与反应物组成、溶液酸碱度、温度等有关...

大学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实验步骤及目的,原理,用品怎么写
答:目的:制备碱式碳酸铜 原理: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试剂: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 仪器和用品:烧杯 电炉 水浴锅 抽滤装置 滤纸 容量瓶 玻璃棒 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 步骤: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 液浓度为...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是什么?
答: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

如何用氧化铜制备碱式碳酸铜
答:任何可溶铜盐(最好不形成稳定配合物,比如氯化铜就不太合适)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即生成碳酸铜与氢氧化铜共晶的沉淀——碱式碳酸铜所以先加酸形成可溶盐,然后加碳酸钠就可以了

碱式碳酸铜怎么制取?
答:加热至220℃时分解。不溶于水和乙醇,可溶于氨水生成二价铜的氨配合物。溶于酸形成相应的铜盐,溶于氰化物、氨水、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的水溶液中,形成铜的配合物。在水中煮沸或在强碱溶液中加热时则可生成褐色的氧化铜。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碱式碳酸铜制备方法:1、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

制备碱式碳酸铜温度和酸度
答:(4)由Cu(NO3)2跟Na2CO3反应制备 将冷的Cu(NO3)2饱和溶液倒入Na2CO3的冰冷溶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中,即有碱式碳酸铜生成,经抽滤、洗涤、风干后,得到蓝色晶体,其成分为2CuCO3·Cu(OH)2.由上述几种方法制得的晶体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产物的组成与反应物组成、溶液酸碱度、温度等有关...

冀战郑1766128849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傅荔树:      :[答案]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

冀战郑17661288493:    如何制备碱式碳酸铜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试剂注意事项 -
傅荔树:      :[答案]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

冀战郑17661288493:    用硫酸铜和碳酸钠制备碱式碳酸铜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摩尔比小于1比1,跟上面相同吗 -
傅荔树:      :[答案] 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

冀战郑17661288493:    实验室由废铜屑制得碱式碳酸铜1方案要实用,普通实验室就可以完成的2要有方案 原理 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 -
傅荔树:      :[答案] 实验9-2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 [实验内容] 方法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 反应制备 ①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

冀战郑17661288493: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反应条件有哪些 -
傅荔树:      : 1.硫酸铜法.反应方程式:2CuSO4+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 操作方法:将小苏打配成相对密度1.05的溶液,先加入反应器中,于50℃时,在搅拌下加入经精制的硫酸铜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以...

冀战郑1766128849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
傅荔树:      : 在稀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或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铜悬浮液中,都可得到碱式碳酸铜沉淀

冀战郑17661288493:    实验室由废铜屑制得碱式碳酸铜 -
傅荔树:      : 实验9-2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 [实验内容] 方法1. 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 反应制备① 根据CuSO4跟Na2CO...

冀战郑17661288493:    如何制碱式碳酸铜
傅荔树:      : 一、条件试验 1.CuSO4和Na2CO3的比例关系 取试管8支分成两列,分别于4支试管... 二、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分别按合适比例取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各若干毫升,加...

冀战郑1766128849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最适温度,硫酸铜与碳酸钠溶液的合适配比 -
傅荔树:      :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最适温度,硫酸铜与碳酸钠溶液的配比:1,硫酸铜与碳酸钠溶液的配比.五水硫酸铜14份,十水碳酸钠16份.2,反应的最佳温度.用研钵分别将两种物料研细越细越好,然后将混合物迅速投入 200 份 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即为碱式碳酸铜.最佳反应温度为100度的沸水.

冀战郑17661288493:    加热碱式碳酸铜有那些注意点 -
傅荔树:      : 因为碱式碳酸铜加热后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如果是在实验室用试管加热,注意试管管口向下,受热均匀.如果是大量工业加热,注意排水和通气,以免发生爆炸.


相关链接: 碱式碳酸铜最佳配比 | 碱式碳酸铜如何去除 | 硫酸铜的十大禁忌 |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 | 碳酸铜为什么不存在 | 碱式碳酸铜置备思考题 | 碱式碳酸铜实验报告 | 碱式碳酸铜生成方程式 | 制取碱式碳酸铜思考题答案 | 粗食盐制备思考题答案 | 影响碱式碳酸铜产率的因素 | 四氯化碳骂人什么梗 | 铜变碱式碳酸铜的方法 |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比例 | 铜怎么变成碳酸铜 |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温度 | 碱式碳酸铜的最佳配比 |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条件 |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思考题 | 解释碳酸铜的制备注意事项 | 制备碱式碳酸铜注意点 |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有什么区别 |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步骤 |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预习报告 | 制取碱式碳酸铜产率怎么算 | 碳酸铜溶于水吗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