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马常胜虞美人听雨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05

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
答: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至暮年,两...

从文学言语层面讲解《虞美人·听雨》
答:从取景角度看,少年听雨时摄取的是楼内近景,中年听雨时推出的是舟外远景,这与表现人物的际遇和心境相谐一致。暮年听雨的地点是僧庐,此处作者未直接描摹景物,烘托环境,而是将笔触转到了自我衰容的形象刻画,正面表现人物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结尾部分,“悲欢离合总无情”,既是全词的总括...

《听雨》的解析
答: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

《虞美人·听雨》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这是一首抒怀词,词人围绕“听雨”,将人生的三个阶段,而今做了一个概括,这种时空大幅度跳跃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的将全词连成一完美整体,让人在欣赏词人对人生的感叹的同时,又清晰的看到了时代变迁的脉络。

虞美人.听雨 表达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虞美人·听雨》的译文是什么?
答: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
答:出自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

如何理解《虞美人·听雨》?
答: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碧云天 黄叶地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我呼吸你 忧你的郁 恨你恨的 等你等的 爱是假的 泪是真的 我触摸你 只有自己 良晨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吾今年已二八 未逢折桂之夫 忽慕春情 怎得蟾宫之客 ...

《虞美人.听雨》的文章概述(主要写了什么)?
答:《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

宋词《听雨》全文是什么?
答:《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翻译: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屏风独坐,黄昏烛影,加上暮年独...

田任点13189894255:    《虞美人·听雨》的全诗是怎样的呀?~! -
倪钱信: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田任点13189894255:    虞美人·听雨的注释译文 -
倪钱信:      : 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 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田任点13189894255:    《虞美人》(听雨)的中心思想? -
倪钱信:      : 虞美人·听雨 名称: 虞美人·听雨 作者: 蒋捷 简介 蒋捷 生卒年不详.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隐居太湖竹山,因以为号,人称竹山先生.有《竹山词》传世,与周密、王沂孙、张奕并称“宋末四大家...

田任点13189894255:    《虞美人·听雨》的赏析是什么?急!!
倪钱信:      : 虞美人·听雨 (宋,将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南宋遗老将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此人曾为宋朝进士,他拒绝了元朝要他做官的召见,隐居终老与竹山.本词寥寥数语却已囊括了人的一生: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老年几句僧庐,鬓发星星.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使人凄然:少年听雨不知愁滋味;暮年听雨浮生已了,分外悲凉.结尾(一任)两字,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了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田任点13189894255:    《听雨》一诗中一二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
倪钱信:      : 虞美人·听雨 【作者】蒋捷 【朝代】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

田任点13189894255:    《虞美人 听雨》诗词赏析 -
倪钱信:      : 1.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2.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田任点13189894255:    虞美人61听雨这首诗的情景故事短文 -
倪钱信:      :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少年时是不会预料到未来的处境:为了生计而浪迹天涯,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

田任点13189894255:    古诗 听雨 雨表达了什么 -
倪钱信:      : 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1、《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田任点13189894255:    从表达技巧出发,对《虞美人 听雨》写一段鉴赏的文字 -
倪钱信:      : 听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兴发感动的审美特质.其传神的形象性、鲜明的画面感、含蕴的深厚性,皆令全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首词虽为小令简笔,看似“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汲古阁词跋》),但深衷浅貌,绝 ...

田任点13189894255: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 -
倪钱信:      :[答案] 小题1:作者写壮年听雨主要选用了“客舟”、“江阔”、“云低”、“断雁”和“西风”等意象,(1分)描绘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1分)表现了作者飘泊孤苦之情.(1分)小题1:(3分)上片感怀...


相关链接: 蒋捷《虞美人听雨》 | 虞美人听雨原唱完整版 | 虞美人听雨古诗原文 | 虞美人蒋捷原文 | 虞美人听雨全文及译文 | 虞美人听雨的三种心境 | 虞美人李煜原文全文 | 陆游《听雨》 | 李煜《虞美人》 | 虞美人听雨古诗全首 | 李煜《虞美人》全诗 | 听雨的最佳诗句 |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 虞美人·听雨古诗原文 | 《虞美人 听雨》 | 虞美人听雨原文 | 虞美人听雨蒋捷原文 | 蒋捷虞美人 听雨 | 虞美人听雨蒋捷赏析 | 《虞美人》全诗 | 李煜《浪淘沙》全文 | 虞美人原文全文 | 虞美人听雨简谱 |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 听雨的禅意句子 | 蒋捷《虞美人·听雨》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