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中古诗词鉴赏500题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3

谁有《木兰诗》的最精确的课文全解啊!
答: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

积累500手古诗会怎么样
答:3.可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重要性: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写作能力如果孩子从小学习古诗词,会积累一定的文字功底,即便不能出口成章,也不会在讲话时显得俗气。等到孩子开始学习写作,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古诗词运用到作文里,让文章脱颖而出。二、造就性格、陶冶情操;众所周知,古诗词种类繁多且风格迥异,...

高考语文注意事项与答题技巧。
答: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答: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青少年读者的假期生活,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和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热情。 二、主办单位 阳春市图书馆 三、协办单位 阳春市国学研究学会、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比赛形式 本次大奖赛分...

求清华北大最近几年自主招生考试的试题
答:2010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回忆版) 语文: 语文题量很大,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古文翻译、古文断句等。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为“科学与人文”摘自杨叔子《融则利而育全人》一书,所选段落涉及DNA知识、《红楼梦》、《老子》、《大学》等诸多内容。另一篇是俄国作家蒲宁的文章《山口》。此外有一篇古代诗...

语文文言文错题分析怎么写
答:3. 怎么样写500字语文卷面分析 一、题型分析(说一下本张试卷有哪些题型,你觉得难度如何以及知识点覆盖...记忆古诗文.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高中文言文考查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实词、虚词用法,文言句式,内容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分类总结,...

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每天坚持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的?
答:我不知道别人家是什么情况,我们家就是每天早晨背古诗词,三年级就能背两百多首古诗了。后来我买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喜欢古诗词的家长可以买这两套书,比如唐诗鉴赏辞典这套书共4册收录了一千四百多首唐诗,作者的介绍,写作的背景和释义都写的非常好),每天坚持背诵,现在又在背古文观止。当...

2023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答:(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2、国学积累,每周背诵一首古诗,阅读一篇短小简易的文言文; 3、随笔,每日一写,不拘长短,每周必须有一篇不少于500字; 4、每周一到五中午坚持练字10分钟。

高中了,学习很困难,大家告诉我该怎么办??由成绩坏转为成绩好的学哥学 ...
答:同学,你的学习态度很棒,学习方法有问题。你自己说的坏习惯可能是这样形成的:高中之前的学习内容对你来说比较容易,你那样学完全可以应付。但是高中的学习内容更复杂也更抽象,量也大了很多,那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你自己看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记忆,时间就不够用了,效果也差了。老师一方面是...

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答案
答:③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 。5. 文学常识填空。(2.5分)①《木兰诗》是一首 ,叙说了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②《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一诗歌鉴赏:《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高一诗歌鉴赏:;①分析所展示的意境有何不同?并指出每首诗不同于其他的特别处②写出三位诗人形... -
芮刷蓉:      :[答案] 1的意境:心情如寒秋般爽利,胸怀天下,志高气远,大气磅礴,激扬澎湃 2的意境:心情彷徨迷茫,难免孤单寂寥,作者保持自己着的执着和欣赏,希望遇到一个和自己一样追求的人,渴望知己 3的意境: 留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诉说自己对康桥的...

习师叛13419637137:    第7届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
芮刷蓉:      : 高中必背古诗词集锦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古诗词鉴赏题目
芮刷蓉:      :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 (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 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解释...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
芮刷蓉:      :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云南精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
芮刷蓉:      : 1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诗词鉴赏题
芮刷蓉:      : (1)"田家"指农家,“田家春”指的是农民眼中的春天,农民眼中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劳作的季节,是充满了“为桑”和“为麦”的担忧和辛苦的季节,所以“田家春”就应该指代那些农民的担忧和辛苦.但是这些的担忧和痛苦是那些地主统治阶级不知道而且也不会知道的,他们整日“只望花柳色”,对农民的担忧和痛苦视而不见,所以说“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2)描写、记叙、议论(如果这些叫表达方式的话).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考古诗鉴赏题 -
芮刷蓉:      : 展开全部历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1(1990年-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泊江州》陶安首先,回答者是要知道这首诗的.我想问的是,说这首诗“表达了人在旅途的淡淡离愁”,是在哪里体现的又是怎么体现的... -
芮刷蓉:      :[答案]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原诗如上:颔联和尾联化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淡淡的离愁是在尾联体现的.“清夜开...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古诗词鉴赏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
芮刷蓉:      :[答案]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习师叛13419637137:    高中诗词鉴赏题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1.“不入... -
芮刷蓉:      :[答案] (1)"田家"指农家,“田家春”指的是农民眼中的春天,农民眼中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劳作的季节,是充满了“为桑”和“为麦”的担忧和辛苦的季节,所以“田家春”就应该指代那些农民的担忧和辛苦.但是这些的担忧和痛苦是...


相关链接: 古诗专项训练100题 | 古诗鉴赏20首高中 | 高中50首绝美古诗词 | 历年高考古诗鉴赏真题 | 古诗鉴赏20首及赏析 | 高中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 初中古诗鉴赏题100首 |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 高中诗歌鉴赏大全经典摘抄 | 2024高考必背古诗文 | 古诗词答题万能模板 | 古诗鉴赏大全摘抄高中 |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 | 高考诗词鉴赏60篇 | 高中生古诗大全300首 | 高考古诗真题 | 高中诗歌鉴赏题题库 | 高中古诗词填空含答案 |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高中 |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 | 高中古诗题目及答案 | 高中课外古诗鉴赏摘抄 | 诗歌鉴赏摘抄高中课外 | 高中诗歌鉴赏方法归纳 | 优美古诗词鉴赏20首 | 高中古诗100例及答案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