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开鲁县的历史沿革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通辽的历史沿革

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先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明朝时期朱棣北伐之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明嘉靖三年(1524年),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奎蒙可 · 塔斯哈剌率二十万部众浩浩南迁,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中的强悍部落。形成了“喜峰口外,至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里的三十六万公里”的广阔领地。从此通辽大部分地区成为科尔沁部落的驻地。 到了清朝,改过去的部落制为盟、旗制,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1932年至1945年(伪满洲国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通辽上世纪40年代时是个镇,名字叫白音泰赉镇。后时任哲里木盟盟长蒙古王爷为白音泰赉镇建市取名“通辽”。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

明清至民国初期,镇境除加峒、贝湾、长兴、长沙属万宁市北峒和太平峒外,其余地区属乐会县(琼海市)南峒。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保亭县第三区。1949年划归琼中县。翌年仍属保亭县。1952年重属琼中县,为长沙、林田、南平3乡。1958年9月成立和平镇人民公社,1983年社该区,1986年改称和平镇至今。   镇府驻乘坡墟。乘坡墟置于1953年。此地原为山丘,因被水冲平得名(“平”黎语“乘”)。

开鲁县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地;汉朝时期,初为鲜卑地辽东郡西北境,末年为燕北地。
隋朝时期属范阳节度使辖境;唐朝时属松漠督都府;辽金时期,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
金时,行政上属北京路临潢府,防务上属临潢路;元朝时期,先为辽王封地,后划归全宁路辖境;明朝时期属兀良哈三卫的泰宁卫辖境。
清朝时期,属热河都统管内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领地。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县后,隶属于热河省赤峰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属热河道,民国3年(1914年)属绥远、热河、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热河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热河行省;东北沦陷时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9日)日军侵占开鲁县,划入伪满洲国版图。同年5月10日开鲁县隶属伪兴安西分省,并定开鲁县为省会。  1934年12月1日,开鲁县隶属兴安西省,仍为省会。1943年,开鲁县隶属伪兴安总省。  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至同年底,开鲁县由伪街长张念祖为首的伪政权地方治安维持会统治(群众称之为二满洲)。  1946年1月16日,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四团接收开鲁,开鲁县隶属通鲁工委。同年2月23日,开鲁县隶属于通辽中心县委。同年4月1日,开鲁县隶属于哲里木省民主政府。同年5月,哲里木省政府改制,开鲁县隶属于辽吉区行政公署哲里木盟政府。同年10月25日,中共开鲁县委、县政府战略转移,撤出开鲁县城,开展游击战争。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十六团占据开鲁县城,筹建起“开鲁县政临时委员会”,统治开鲁县部分地区。  1947年2月27日,开鲁县第二次收复后,隶属于辽北省哲里木盟政府。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哲里木盟由辽北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人民政府。  1953年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开鲁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  1954年4月20日,撤消东部地区行政公署恢复哲里木盟人民政府(后改制为哲盟公署)。开鲁县隶属于哲里木盟人民政府。  196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开鲁县隶属于吉林省哲里木盟政府。  197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也随之又重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  1999年2月撤销哲里木盟改设地级通辽市,开鲁县由地级通辽市管辖。




19129356399河南鲁山县是属于哪个市的
茹高雄答:鲁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鲁山古称鲁阳,炎黄五帝时期,是我国史前三大民族集团之一——华夏集团的重要活动地域,昭平湖邱公城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自汉置县,唐始名鲁山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鲁山县是世界刘姓的发源地,曾孕育出春秋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

19129356399曲阜孔子之乡详细介绍
茹高雄答: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曲阜(2张) 这里,三皇...

19129356399鲁山县有哪些旅游景区
茹高雄答:唐改县名名鲁山,因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折叠历史沿革 鲁山县历史悠久,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后改称鲁阳,春秋时属郑,后来隶楚。楚肃王三十年(公元前374年),魏伐楚取鲁阳,鲁阳属魏,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三国时,属...

19129356399曲阜建于哪一年
茹高雄答: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尔雅》释名说:“大陆曰阜。”东汉应劭诠释说:“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发祥地...

19129356399曲阜有哪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茹高雄答:曲阜,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鲁国故城、孔林、汉鲁王墓群、孔庙及孔府、颜庙和尼山孔庙,它们犹如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则如繁星点点,如西夏侯遗址、少昊陵遗址等,展现出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此外,还有...

19129356399曲阜这个地名的来历
茹高雄答: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隋开皇十六年(598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一直沿用至今。2018年10月,曲阜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8年11月,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

19129356399孔子的故乡是山东的什么城市
茹高雄答:曲阜市位于我们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于济宁市,在古代的时候为鲁县,是鲁国的国都,因这里文学气息浓厚,历史悠久,因此又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有东方耶路撒冷的美誉。曲阜是山东省济宁市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名称最早见于《礼记》,在新中国陈丽之后,它本隶属于滕县专区,后在1953年的...

19129356399山东曲阜简介
茹高雄答:历史沿革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596年初定县名为曲阜。“曲阜”二字,始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尔雅》释名说:“大陆曰阜。”东汉应劭诠释说:“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先皇古帝...

19129356399孔子之前有哪些历史人物生活在山东曲阜
茹高雄答: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自鲁国灭亡改为鲁县,至是年止,曲阜以"鲁"为县名,历时长达833年。隋开皇十六年(598年),诏改县名为"曲阜","曲阜"一名,一直沿用至今。宋真宗时曾改名为仙源县。仙源县城是曲阜有史以来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

19129356399三国时期的城市
茹高雄答:1、邺城,东汉末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所以临漳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2、许昌,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


(编辑:蔚童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