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诗,其中有应用一个典故,是为了让张九龄让他当官,张九龄回复的诗也要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想让张九龄给他求一个关最后成功了吗?

没有,孟浩然发牢骚,写了一首诗给唐玄宗,唐玄宗很不高兴,你孟浩然以后也别想当官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请求援引的诗,是诗人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函相张九龄的。全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望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韵译]
八月的傍晚,洞庭湖广阔而又平静,
月亮倒影在微微的波光里,
太阳的余热使湖面还留有淡淡的水雾,
远处的岳阳城便随着水雾的摇曳微微的颤动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
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
(暗指想要出仕当官却没有人引荐),
想要修身隐居却怕辜负当今这圣明的皇上与开明的政治环境,
只有坐壁上观,
羡慕垂钓的人钓上一条条大鱼了
这首诗是他写给当时的丞相张若虚,
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和重用
全部注释
1.诗题一作《临洞庭湖》。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
2.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3.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大部分淤为平地,唯存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4.这句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5.《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在长安时,张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这首诗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在历代岳阳楼诗中最为人们称道。《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然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气势略不如前。《诗源辩体》云:"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
[赏析]
这是孟浩然山水诗作的另类题材。
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角,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映带。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一种汪洋姿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特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似乎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护。这不禁让人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一个人的力量与蝼蚁又有何异?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怎么能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弦外之音:假如没有皇恩浩荡,人们何来受享恩泽?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不愧为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诗人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诗来看,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逸士风神与高人的性情

你所说的回复全唐诗里貌似没收噢,47-49卷都是张九龄的诗,好像没看到酬和孟夫子的。
典故如下: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据说孟浩然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下面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孟浩然曾在王维处做客,恰遇唐明皇前来,孟藏在床下,王以实情相告,明皇命孟出来,并问新作。孟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归襄阳。因而,张九龄也不敢再举荐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归襄阳。因而,张九龄也不敢再举荐孟浩然。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625.htm

另,张九龄并没有写诗回复他


15961575353孟浩然向张九龄写诗表白,留下了千古名句是什么?
郟超薇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这里张丞相是张九龄,当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游长安,写了这首诗相赠,当然了,这实际上是一首干谒诗,唐朝人为了求个仕途,大都会走这条路。孟浩然向张九龄投递过很多诗,还有一首比较出名的《荆门上张丞相》,开篇就非常直接,...

1596157535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哪个典故
郟超薇答:诗人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希望得到对方帮助。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 八月湖水平,...

15961575353有哪些文人给张九龄写过哪些诗?(´Д`)
郟超薇答:最著名的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

1596157535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增张丞相诗里有哪几句诗句
郟超薇答: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炎约旱母星楸泶锏梦裼兄拢挥心侵直肮グ徒崞蚯蟮乃灼...

15961575353孟浩然借望洞庭湖有感,以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向张九龄表白心愿,诗...
郟超薇答: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

15961575353怎么赏析孟浩然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郟超薇答:1.唐代诗人孟浩然《洞庭湖致张书》中的一句话:“我坐在这里,看着一个渔夫抛鱼钩,心里只有一条鱼。”虽然这首诗的大部分句子描述的都是美好或壮丽的场景,但这首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传达张九龄想要被重用的愿望。这首诗虽然是礼物,但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很细致,可以说是经典的山水佳作。这也体现了...

15961575353孟浩然《洞庭湖》一诗
郟超薇答:白话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出处:出自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961575353孟浩然望洞庭湖语双关的句子是?
郟超薇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5961575353...这是诗人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前面四句描写...
郟超薇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15961575353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郟超薇答:古诗《临洞庭上张丞相》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品赏析 【注解】:1、张丞相:指张九龄。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


(编辑:廖风泡)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