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情和景关系有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情景交融”。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

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乐。

扩展资料: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维度
1、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

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

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感叹。






3、因情造景
苏东坡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造景;“画中有诗”是景中寓情。
4、寓情于景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5、情景交融
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

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二、从景与情感情色彩维度
1、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2、以乐景写哀情
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3、以哀景写乐情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4、以哀景写哀情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

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交集。诗人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情要寓于景,景要赋于情,达到情景相融的效果比较好。无情之景无味,无景之情太直。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在诗人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优雅、恬静,长期的动荡生活使
诗人深受离乱之苦,如今重又找到安静之处,栖身之所,重又与家
人团聚,怎能不让诗人为此感到欣喜和满足呢?那梁间的春燕,那
水中的白鸥,那痴情的老妻,那天真无邪的稚子,都让诗人感到无
限的欢乐和惬意。
这种欢乐与惬意是表面的,而骨子里正隐藏着多少悲苦之情,
诗人能享受这种村居之乐,是靠亲朋老友接济的禄米。贫寒困窘
的诗人要靠他人的接济才能生活下去,这不能不让人伤感。

杜甫的咏怀诗多在结句忽转凄婉,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
在结句也不免吐露落落寡欢之情,读之顿生怅惆之感。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因为景的不同,人会因此产生不同的感情


19553023362古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曹龚妮答:一、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借...

19553023362举例说明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曹龚妮答: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中的情与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上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意境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在意境中,二者缺一不可。2、在意境的形成过程中,景是基础,情是主导。3、意境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见景生情、缘情写景、寓情于景和再以景生情”的过程。4、在不同艺...

19553023362写人和写景有什么关系
曹龚妮答: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人是存在在环境里的,人在景中,景里有人。所以写人的时候,往往通过写景物来表现人物的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础等。满意请采纳谢谢

19553023362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曹龚妮答: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诗歌既要以情思动人,又要以形象感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都要情景配合,交织成篇。但是,情与景有主、从之分,不是平列的。诗人必须善于处理两者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联系,才能使这个配合不是形式上的凑合,而成为有机的结合,起相得益彰之妙。一般说来,情思是直接体现主题的,...

19553023362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几种?每一种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曹龚妮答: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

19553023362古代诗歌中情、景有什么关系?
曹龚妮答:古代诗歌中情、景之间的关系有: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5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与情有以下4种关系: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

19553023362天净沙秋思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人与景是怎样的关系?
曹龚妮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四句写景,最后一句写人,人与景通过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表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19553023362答谢中书书情与景的关系
曹龚妮答:《答谢中书书》情与景的关系是互相依托,以景传情。作者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从结构上看...

19553023362滁州西涧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
曹龚妮答:借景述意,寄托于情 讲自己合意不合意的事儿,说自己合意不合意的情

19553023362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情与景的关系
曹龚妮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堪称情与景和谐密洽、融汇无间的典范。


(编辑:孟供妻)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