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如果,这本书早出30年,会不会不一样?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不如,从自己开始,拥抱现在,拥有未来!

       本书共九章,由于内容太多,一张导图太大,便把导图每一部分都单独截图。

       第一章简述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为什么要培养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门学科。是有证据、有逻辑的一门变化且发展的学问。

       第二章至第九章,每章一个积极品格。

第二章——情绪力(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呢?如何更好的处理消极情绪呢?如何激发积极情绪,维持幸福呢?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消极情绪的产生,如何管理至关重要。

       第一步:注意自己的心跳。当心跳加快时,做深呼吸平和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第二步:认知觉察,采用自言自语的对话系统。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三步:全然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控制;

       第四步:反驳不合理认知。 “ ABC理论 ” :A表示发生的事件,B表示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是指基于这种看法而产生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与评价等。因此,要解决情绪困扰,不应该只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通过 改变自己 对事件 不合理 的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

       第五步:选择积极的行动。

       正确对待情绪,正确处理情绪。

第三章——抗逆力(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脏)

       拥有抗逆力便具备了很多优势,尤其是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升抗逆力呢?最主要的还是正确对待错误。不要一有问题就责备,而是带着爱,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实施。

       那什么是真正的“爱”呢?不是一味的“宠”就是“爱”,也不是“打击”就是“爱”。“爱”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它兼容了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ABC模型”提升抗逆力:

       “A”(Acceptance 接受 )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了解事实、接受事实,同时超越、战胜这些事实。

       “B”(Behavior 行为 ),也就是用积极行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想提升抗逆力,就要培养 “成长型思维”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a.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批评。(表扬一些后天可以改变的特性。比如努力、用心等。有天赋虽然好,但后天努力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天赋。)b.合理的因果分析(取自第四章);②a.鼓励乐观面对失败(成绩不是唯一标尺,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b.允许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成长。c.对问题合理归因。(b和c取自第四章);③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知识再渊博、能力再强大的人也会出错,坦然接受、及时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④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言语,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C”(Cognition 认知 ),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集中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从而设法改变现状。当遇到困境或挑战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①接纳这件事带来的所有负面情绪(不要克制,接纳就好);②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当你不关注负面情绪的时候,它们会减弱甚至消失);③制定计划 [ 列出哪些是能控制的(比如制定行动计划、优化目标方案等),哪些是不能控制的(比如别人怎么想)];④立即行动(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能控制的部分,并努力做好这些事)。

第四章——自我效能感(帮孩子确立“我能行”的人生态度)

       自我效能感可以决定人生选择。如果我们从内心深处坚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那么这种信息就会促使我们努力去克服困难,做到最好。相反,认为自己做不成某件事,在做事过程中也容易因为信心不足而失败。

       这里想说一下“ 对事不对人 ”这一点。书中讲到了一个孩子玩踩水的故事。爷爷会对小孩说“不踩水,踩水不是好孩子。”这句话表面上看孩子可能真的不踩水了,但是当用“不踩水=好孩子”和“踩水=坏孩子”来定义孩子时,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玩水时弄脏了衣服,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很喜欢玩水,但如果下次不弄脏衣服,就更好了。”这样,孩子的消极情绪就不会被放大,并且下次为了不弄脏衣服,他们也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者改正自己的错误。也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及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因为孩子清楚:“虽然我把衣服弄脏了,做错了事情,但这不意味着我就是个坏孩子,我仍然是个好孩子。”

       还要注意下,一定要分清楚激励(激发、勉励,使之振作)、赞赏(赞同、欣赏)和表扬(对好人、好事的公开称赞)的区别,注意把握分寸。多强调过程,少强调结果。

       看到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先把他的行为描述出来,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再把孩子值得激励和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

       ①你今天自己收拾房间啦,真整洁呀!收拾得很用心哦!

       ②你把地板擦得很亮,书桌上的书也摆得很整齐。走进你的房间,让人感觉很舒服。

       ③不用大人帮忙,你就把房间整理得这么整洁,这叫主动。

       ④虽然你现在没有做好,但这只是暂时的。通过努力,你一定能够达成目标。

       成长型思维的内容合并在第三章里,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只讲一下 成长型思维特征:

       不畏挑战,更有勇气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足够努力,相信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善于反思,失败后会积极寻找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弥补。

       积极学习,会思考别人的成功之道,并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索。

第五章——自控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不要事事都使用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有些会消耗自控力的东西,可以有意识的远离它。比如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手机调成静音,远离书桌。

       自控力是可以训练的,从自控5分钟逐步10分钟→20分钟→更长,循序渐进。

       可以让 好习惯 成为惯性思维,这样就可以减少自控力的使用。

       1、设定小而具体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比如不要说多运动,而是说跑3公里;

       2、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写下来看得见;

       3、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比如我之前说的看书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

       4、找到行动的支持者,有同伴更能坚持;

       5、设定视觉化的奖励,比如完成的项目贴个小红花之类的,持续地正向反馈可以加快好习惯的养成。

第六章——天赋优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这一章给我的惊奇最大,这一章告诉我“ 人人都能具备的 24 项优势 ”。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天赋优势!

       在教育孩子时,有些父母会把注意放到孩子某个明显的缺点或曾经的错误上,进行指责批评,还用“翻旧账”的方式刺激孩子;有些父母习惯在孩子犯错、调皮、表现不好时,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连这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你真给我丢人”“是个人就比你强”“你笨得像头猪”;有些父母喜欢“人前教子”,动不动就在长辈面前或朋友家中,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育孩子、批评孩子;有些家长当孩子有成就的时候,会“告诫”孩子:“这点成绩没什么了不起,别太出风头!”这些“告诫”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不够好”“不值得好”“表现优秀是不对的”等。

       孩子本来已经很好,为什么在你们看来,他们总是这样不堪?

       有些管教方式不仅会导致孩子丧失自信,还会使孩子丧失对自我的认知,丧失对价值感的探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 理解与宽容 ,在孩子取得成就时不吝惜自己的 赞美 。

       关注优势更益于成长,我们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并发挥优势,以优补劣。

       这里放上“ 人人都能具备的24项优势 ”(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有24项),供大家发现。

智慧和知识:

       创造力:喜欢思考一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好奇心:有很多兴趣爱好,对各种新奇事物充满热情;

       思维开放:经常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好学:喜欢学习和探索,平时喜欢阅读一些非小说类图书;

       洞察力:理解事物更全面,别人也认为他具有超越当下年龄应有的理解程度和水平。

勇气:

       勇敢:在面对强烈的反对意见时,能够捍卫自己的立场,据理力争;

       坚韧:能够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从来不会在任务未完成前就放弃;

       正直: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会相信他可以保守秘密;

       活力:经常表现得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并且还会影响身边的人。

人道主义:

       爱:珍惜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能够与他人做到相互关爱、分享;

       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人际智力:在社交中举止得体,能够洞悉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公正:

       公民精神:能为了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公平:能以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人,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尊重;

       领导力:能带动团体成员实现较好的协作,即使他们之间存在分歧。

节制:

       宽恕和慈悲:很少对他人产生怨恨情绪;

       谦卑、谦逊:不认为自己比他人更特殊,待人平等,为人低调;

       审慎:遇到事情后,总是认真思考后再发表意见;

       自我规范: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食和情绪。

超越:

       欣赏美:看到美好的事物时,总能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愫;

       感恩:对生活中所有得到的一切充满感激;

       希望: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新的一天到来;

       幽默:可爱、风趣,与别人相处总是充满欢笑;

       灵性:相对于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精神方面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优势,有些是与身俱来的,有些是努力之后可以具有的,有些可能是努力了很久都没法达到的。面对这些占比不同的优势,强化优势,取长补短,利用优势弥补劣势。

       【家长们 切记 :不要跟孩子说“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家没XX基因”】(这是我补充的。)

第七章——专注力(让孩子在投入中体会幸福)

       专注力也是一种有限资源,使用方法可以参照“自控力——资源”这一分支。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专注力差,只是他们选择了注意哪些他们觉得更有趣、更抓眼球的事情而已。所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专注力出了问题,不用非从他在学习上是否分神得出结论,而要看他是否能在某一个感兴趣的内容上长时间保持专注。

       “福流” 是一种最佳的投入状态,一种高度专注、浑然忘我的巅峰体验。

       怎样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呢?研究发现一般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挑战与技能相平衡。太难会沮丧、焦虑乃至放弃;太简单会索然无味甚至苦涩。最好是,任务难度稍稍高于现有能力。

       ②明确每一步的目标。目标不能太大,或者是把大目标切割,分解成具体、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确保行动时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③家长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完成到哪一步。如果完成顺利,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若不理想,及时引导纠正错误,提高能力,以便在下一步的行动中能更顺畅地完成目标。

用 SMART原则 专注于目标。

       ①具体性。无论设立什么目标都必须是具体可行的。当能专注于小的具体目标时,就会逐渐进入福流体验,同时专注力也会一步步获得提升;

       ②可衡量性。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达到目标;

       ③可实现性。这一点与挑战和能力相匹配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要内心坚信自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因为坚信才会在过程中更加专注、用心,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④相关性。是指某个目标与其它目标的相关情况;

       ⑤时限性。设定一个时间范围完成相应目标。这一点是去抗衡拖延习惯的。

       专注力是一种有限资源,所以除了使用它,我们还需要为他充电蓄能。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休息、真正的休息。

第八章——善良(锻造孩子真正的竞争力)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良的人更具幸福感、更懂爱,帮助他人能带来快乐。

       但是善良 不是有求必应 ,若不加评判的善良,不仅会成为坏人作恶的机会,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一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告诉善良的孩子们,毕竟也是有因为善行而给自己带来噩梦的情况,比如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

所以善良要把握三个 原则 :

       ①教孩子 保持警惕 。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助人方法,哪些人可以帮,哪些人不要帮。

       ②教孩子 辨别是否值得帮 。要教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分清什么人、哪些行为值得帮助。对于劣迹斑斑的人,不但不应该帮,还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惩罚。同时正义需要坚守,但智慧地维护正义也是必要的;

       ③教孩子 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不能为了帮助别人而让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比如看见有人落水,孩子不要自己入水救人,因为孩子可能不但救不上来别人,自己还可能有危险。正确的方法是赶紧请求大人帮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其他人的利益,比如不要搞小团体冷落甚至欺负没有恶行的孩子;有时还要对别人的请求说“不”,如果你能力不够或者十分勉强,不愿做某事,还不得不去帮别人,很可能会害了对方,也害了自己。我们不需要一直都做好事,永远只为别人而活。(这里我还想说一句不要被道德绑架)

       与人为善应坚守自己的 底线和原则 。对于那些不值得帮助的人要坚决拒绝。否则,孩子的善行就是在纵容对方的恶行。

       任何一件 极小 的事情都可以是善举,比如乘电梯时,看见有人手里提着东西,主动问他去几楼,帮他按下电梯按钮;看见公共卫生间里水龙头没关,顺手把它关上;看到小伙伴伤心,可以让孩子去安慰一下。孩子总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来构建自己的行为模式,所以要培养一个善良的孩子,父母首先要 以身作则 ,自己成为有爱心、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让孩子模仿。而且这种影响力在孩子身上也会更持久。

第九章——“王者之力”(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ACE+”理论:Aesthetic(审美感)、Creative(创造力)、Empathy(同理心),首字母拼一起是英文单词ACE,也就是“王牌、王者”的意思。其中,审美感是根,创造力是茎,同理心是叶,而“+”则代表着以“ACE”为基础的人类其他品格优势与美德的补充。

       审美感: 美的体验成就健康人格。培养:①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②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真正的强大是接纳自己的任何模样);③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不要只看事物表象)。

       创造力: 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未来、计划未来。创造力的生产需要把新颖性和适宜性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培养孩子的敏感力、流畅力、变通力、精进力和想象力来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同理心: 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认知性的觉知与理解。同理心对于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幸福感的感知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①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例:我知道你们都想要那个玩具,但你推倒了小明。小明摔了一跤,多疼啊!他受伤了,玩具也被你拿走了。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很伤心?);②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分享与奉献意识;③保护孩子的好奇心;④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

后记:

       收到书的那一刻,我有一丝丝的后悔,毕竟我还没小孩呢,看了又能有什么用呢?

       等到看完,我有些后悔,后悔我拿到书的时候为什么有后悔的想法。

       接着是一丝丝的遗憾,遗憾这本书没能早三十年出版。

       最后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能遇上一本“赞赏”我的书。书中很多案例也能引起我的共鸣,加强了我读下去的兴趣。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 改变自己 。

       这本书不仅适合有孩子的父母,也适合没有孩子的成年人。(或许也适合能看懂的未成年人。)


14769263554「兰心书院」 读《孩子的品格》有感
姬董哈答:一个善良、品格优秀、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必定有家国情怀,必定有 社会 责任感,必定能成为对 社会 有用之人才。孩子强,则国家强。这正是《孩子的品格一一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一书的意义所在。

14769263554读书笔记|《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三)
姬董哈答:行为,用积极行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远离固定型思维。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父母要向孩子传递这种价值观:成功关乎个人成长,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别人更聪明;鼓励孩子变身“努力家”,才更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读书心得:通过...

14769263554《孩子的品格》1
姬董哈答: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书籍,作者彭凯平教授,是一位非常温和而又接地气的心理学专家,之前分享过他的“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观点,刷新了我们对幸福更加深刻的认知。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理念已不再是“笨鸟先飞”,而是“是不是鸟,都要飞”。这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们...

14769263554孩子的品格如何培养?
姬董哈答:今日阅读《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 第八章:善良——锻造孩子真正的竞争力。一、善良的孩子更具有幸福感,更懂爱 人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助人的动机有三种:1.社会交换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理性行为。因为是利益交换,帮助...

14769263554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姬董哈答:我们发现,父母完全可以跟孩子共同设计一个抗逆力的挑战,比如钢琴弹多长时间,弹什么样的曲子,难度有多少,进步的标准是什么,孩子的自主选择其实是特别重要的。有道无术,术可至深;有术无道,永远止于术。心理学给你一些道理,而这些道理你懂了之后,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但是如果你学这个方法,学那个...

14769263554《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读书笔记(二)
姬董哈答:读书心得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了解了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这就需要激发积极的情绪,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父母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要管理好消极情绪,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当父母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的态度对待孩子时,亲子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14769263554《孩子的品格》第一章读书笔记
姬董哈答:这本书反道而行之,作者旨在研究心理健康、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他们的成长经历揭示好品格形成的原因,从而给父母带来参考。告诉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如何爱孩子、如何用积极教育培养孩子的品格、如何用积极教育成就孩子幸福的人生。书的第一章很明确的告诉读者,积极心理学和心里鸡汤是有本质...

14769263554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
姬董哈答:今日阅读《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 第一章,积极教育——孩子幸福人生的蓝本。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人们在面对同一个事物时,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积极的或消极的。这两种态度会真实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而且这种影响不仅作用于当下,更会长期地作用...

14769263554用“我有、我是和我能”解决问题
姬董哈答:今日复盘《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 在《孩子的品格》第三章中讲到提升孩子的抗逆力时,告诉我们抗逆力形成有三个要素,它们是:1)我有。是孩子从家庭或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心理安全感。2)我是。强调的是主观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肯定。是比“我...

14769263554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
姬董哈答:多莉阅读笔记第267/ 365天 今日阅读《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 第六章:天赋优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一、为什么我们总是放大“不足”1.负面偏见 人们倾向注意、学习和提取负面信息,这被称为负面偏见。负面偏见虽有助于避开威胁生命的刺激...


(编辑:华黎超)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