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问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是如何划分的?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界线和划分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理和气象学上的南北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而民间则一般将长江作为南北方的分界。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北方地区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南海
青藏地区
横断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泰山
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泰山
【搂主是在写历史作业么?我也是……】

  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东南部隔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①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北地区东以贺兰山为界,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麓为界,西界、北界均为国界。全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青海省河湟一带,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全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能够到达,因而形成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境内大部分属于干荒漠。东西两侧边缘地区属于荒漠草原。境内高大山地的迎风坡面可以获得较多的降水,形成荒漠中的“湿岛”,高山上孕育了众多的冰川积雪,山坡上还有绿色的草原和苍翠的森林,发源于高山冰雪区的河流,在山前平原又形成了大片绿洲沃野,改变了荒漠地区的单调景色。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地形: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
  主要城市;西宁 兰州 西安 乌鲁木齐 银川 等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青藏高原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是中国,也是世界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分布大小湖泊一千多个,其中青海湖面积4340平方米 。
  。
  东北地区指中国东北3省所在的区域,简称东北。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市,是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

  东南地区即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等省份组成。主要沿海城市为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杭州、厦门、福州、汕头、湛江、珠海、香港、澳门、佛山、中山、东莞、温州、南通,内陆城市有长沙、南昌、株洲、湘潭、武汉、合肥等 。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达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南北是由秦岭淮河线(主要是气候因素)划分的,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是由青藏高原地形边缘线划分的,西北与北方是由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划分的。

P.S.来自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秦岭淮河线。(不是人教也可以找秦岭淮河线一章,应该差不多的。刚考完会考,虽然身边没有书,但是应该是没错的……)

以及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残念……
我不记得地理书上有详细注解……

但是你大概清楚方位就好了。东北地区只要是东北三省那里,东南地区是东南沿海差不多,西南地区是云南省及附近。
因为书上没有写明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但根据我国版图来说,应该是没错的。(我学的)书上只有在八上第三章资源时讲到土地资源用到过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这些名词,其他的好像没什么印象了。

呵呵,是我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8447415773我国的南北方是如何划分的?
勾翰弦答:1、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河南。2、南方地区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最南端、河南最南端。3、南北分界点,西起与青藏高...

18447415773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位置
勾翰弦答:1、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2、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

1844741577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比较表
勾翰弦答: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

18447415773根据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说出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有何不同...
勾翰弦答:南方地理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长江流经地区属于平原区,以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代表。气候条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风、湿润气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热带与温带气候的过渡带,季风影响较为明显,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气团控制,呈现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空气...

18447415773中国地图上怎么划分南方和北方?
勾翰弦答: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

18447415773中国四大地区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勾翰弦答:中国四大地区的分界线分别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不同,我国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区...

18447415773我国四大地区的省
勾翰弦答:我国四大地区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所包含的省份如下:1、西北地区:青海、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新疆;2、北方地区: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天津、山东、河南、辽宁、北京、内蒙古东部、河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3、南方地区:江苏大部、安徽大部、香港、甘肃东南部、广西、...

18447415773中国地图南方,北方怎么分?
勾翰弦答: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18447415773每个国家都会按照南方和北方划分,那么我国南北方分别有哪些省?_百度知 ...
勾翰弦答:1、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行政区划概念中的南方,大致包括西南、东南、中南与港澳台地区,即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与台湾。2、中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18447415773我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什么明显特征?
勾翰弦答: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


(编辑:柴江珍)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