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画竹郑燮原文及翻译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画竹郑燮原文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具体翻如下:

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赏析

郑燮在诗歌、书法、绘画三个领域都独辟蹊径,而且取得不同寻常的成就。他画的竹子、兰花、石头很出色,而题画的诗则更出色。这类诗往往用平易的语言阐发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画面上两根高大的竹子,这两根“新篁”的梢头倒挂着几片竹叶。竹子只有两根,竹叶只有几片,符合郑燮“冗繁削尽留清瘦”的审美原则;但作者的思路并没有局限于美学范围。

他据此毫不牵强地引发出一个平凡而深刻的真理:“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两根竹子禀赋的本原相同,又长在同一条竹鞭上,哪有什么高低可分?这两句是全诗的警策,所提出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画面上两根竹子的范围了。

扩展知识

竹,为禾本科、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质,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正常高5-10米,有的甚至可达40多米;竹叶呈狭披针形,叶面深绿色。

竹子花像稻穗,主色为黄色;花期一般是5月,果期10月。竹的名称来源于其古字,它的古字形象下垂的竹叶,后演变成如今的汉字竹。

竹原产地是中国,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栽培广泛,主要产于四川、重庆、浙江、江苏等地,在世界范围内也分布在亚洲、非洲、北美洲的一些国家。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喜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13260175426郑板桥《竹》的原文和翻译
咎果伦答:清·郑板桥《竹》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白话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3260175426...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求本诗翻译以及表达的主题!
咎果伦答:原文: 余家有茅屋二问,南面种竹。夏日新望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杨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检安以为窗插;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凉蝇触窗纸上,哆哆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我家有草房两间,屋的南面种有竹子。夏天,新的竹子刚刚...

13260175426《郑板桥画竹》翻译
咎果伦答:翻译:我家里有三间茅草屋,南面种着竹子,夏天新竹刚刚开花,绿色的阳光照进来,在里面放一个小床,非常凉爽舒适.秋天冬天,取围着的屏风的骨子,端掉两个头,横着放当作窗棂,用薄的洁白的纸糊上,风和太阳暖,冻着的苍蝇碰到纸上,冬冬的作小鼓的声音.这时候一片零乱的竹子影子,难道不是天然的图画吗?凡...

13260175426板桥先生画竹子,题了一首诗。
咎果伦答:翻译:所以我画兰花,画竹子,画石头,都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却不是供那些贪图享乐的人。原文: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

13260175426郑燮画竹的译文
咎果伦答: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

13260175426急需郑燮的 题《竹》 的原文与译文
咎果伦答:原文:竹石·郑燮 (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

13260175426《新竹》古诗原文及翻译
咎果伦答:作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注释 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门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明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赏析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3260175426帮忙翻译下郑燮文言文《竹》
咎果伦答: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译文]竹(其二)秋天在江馆时早起欣赏竹子,清晨的烟氲、旭日之影、露水蒸气等,都浮动在零散的竹枝与茂密的竹业当中。欣赏如此美景,心胸不由得兴起强烈想要作画的灵感。其实心里面想画...

13260175426郑板桥的竹石原文和翻译
咎果伦答:《竹石》作者介绍: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竹石》写作背景:《竹石》是清代画家...

13260175426竹(其二) 郑燮 翻译
咎果伦答:竹(其二)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译文]竹(其二)秋天在江馆时早起欣赏竹子,...


(编辑:松屈逃)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