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跪求,接待东南亚各国游客的方法和禁忌?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1. 佛教礼俗
亚洲信仰佛教的国家包括日本、泰国、不丹等,部分国家如韩国、越南、老挝、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大多数人信仰佛教。
1) 禁忌
不饮酒;不着彩衣和不用化妆晶;不视听歌舞;不睡高床;过午不食;不蓄财宝;不沾荤腥。
2) 礼仪
教徒之间或与他人见面时行的一种礼,叫合十或称合掌。合十时双手手心相对并拢,手指朝上,置于胸前,口中念道“阿弥陀佛”,以示敬意。如果在合十的同时又蹲下,则为行大礼。
2. 伊斯兰教礼俗
亚洲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有28个,其人口有8.35亿人,占亚洲总人口的26%。穆斯林的宗教禁忌和生活习惯如下:
一、禁食猪肉,忌使用与猪相关的皮沙发、毛刷子和皮鞋等。
二、严禁饮酒。
三、禁食凶禽猛兽,形状怪异之动物。
四、能食用的动物包括:反刍的、吃草的畜类、吃谷子的禽类,如牛、羊、骆驼、鹿、兔、鸡、鸭、鹅、鸽子以及鱼虾等。
五、禁止男子穿戴丝织品和金饰物。
六、禁止女性穿着暴露的服装。
七、社交场合的相关礼节。
对方的女宾若不出场,中方的女宾也不必出场;对于女宾,最好不主动与之握手为宜:亲面仅限于较为亲密的男宾之间;宴席上,不要放酒,可放矿泉水和水果汁;菜肴中的牛、羊肉应是经过宰杀的清真食品,送礼不要有偶像崇拜之嫌的物品。
八、禁止赌博、拜偶像、抽签。
九、在清真寺中不能抽烟。男性要穿戴整齐,不能穿短裤。
东南亚及佛教国家的商务礼俗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它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印度、泰国、柬埔寨、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近年来,东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有人信仰佛教。总部设立在泰国曼谷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是世界性的佛教组织。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密宗等教派,还有三者合一的喇嘛教。出家的男女信徒分别生活于寺、庵中,称之为“僧”或“尼”;不出家的佛教徒称之为居士。佛教的戒律甚多,最基本的有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称之为“五戒”。有的佛教徒终年食素,不食荤腥,有些吃“花斋”,在斋戒的时间里,不吃鱼肉和葱、蒜、辣椒等辛辣食品。佛教最重要的节日为佛诞节,也称之为浴佛节或泼水节,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一些佛教影响区域,如泰国、缅甸、越南、锡金等国,人们非常重视人的头部而轻视脚部,忌用手触人的头部,即使对小孩子的头也不例外;忌将脚朝上,更不能将脚板对着人。
东南亚国家的商务礼俗:
新加坡:新加坡商人谦恭、诚实、文明和礼貌,他们在谈判桌上一般会表现三大特点:一是谨慎,不作没有把握的生意;二是守信用,只要签订合同,便会认真履约;三是看重“面子”,特别是对老一代人,“面子”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新加坡人禁忌说“恭喜发财”;认为“发财”是指“发不义之财”,因而是对别人的侮辱与漫骂。在新加坡,留长发的男子不受欢迎。新加坡注重环保,文明卫生,在新加坡随地吐一口痰,要罚款200新元,随地扔一个烟头罚款1000新元(相当于一般人的月收入)。
泰国:泰国商人喜欢诚实而富有人情味。在泰国,佛祖和国王是至高无上的;人的头是神圣的;脚除了用于走路之外,最好不要轻举乱动,否则很可能会冒犯朋友而自己还不知道。泰国人见面时,通行的是行合掌礼,双掌相合上举,抬起在额与胸部之间,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高,但地位高者、老者还礼时手腕不得高过前胸。泰国人喜欢大象与孔雀,白象被视为国宝,荷花是他们最喜欢的花卉。他们喜欢红、黄色,尤其喜欢蓝色,视为“安宁”的象征。他们忌用红笔签名和狗的图案。
印度尼西亚: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前往印尼洽谈商务的最佳时间是每年九月到次年六月,因为多数印尼商人在七八月外出避暑度假。印尼商人很强调行业互助精神,待人很有礼貌,不讲别人的坏话,但却较难成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与之合作就比较容易,而且可靠。喜欢有人到家里访问,是印尼商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家访是和印尼商人谈商务能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有效手段。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有本民族的特殊礼仪与禁忌。若到印尼访问旅游,最好先了解一下这些礼仪。
越南:在越南,如遇到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不要以“先生”、“小姐”、“师傅”相称,更不能称“大哥”、“大姐”而应礼貌地尊称对方为“二哥”、“二姐”。越南人很好客,在南方一些山区作客,可以同他们一起喝“同坛酒”,且第一圈必喝;如不胜酒力,就双手抱拳向右一举,即可不喝了。但路口悬有绿色树枝的村寨和门口悬有绿色树枝的人家,外人不得进入;傣族人忌讳与他们的姓氏重音的事物的名称。
缅甸:素有“佛塔之国”之称。无论什么人进入佛塔或寺庙,甚至进入某些人家,都必须脱鞋后光脚进入;认为牛是忠诚的朋友,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认为“右为大,左为小”,“右为贵,左为贱”,随时都要遵守“男右女左”的原则;星期天忌讳送东西给人,星期二忌讳做事;睡觉时,头必须朝着代表光明的东方。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为其国教,与马来西亚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三月至七月,因为多数商人均于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休假,也要注意避开斋月和重大传统节日。马来西亚人喜爱绿色,忌讳黄色;忌讳的数字为0、4、13;忌讳的动物有猪、狗,却极爱猫。
菲律宾:多数人信奉天主教,文化带有很明显的西班牙色彩。但菲律宾南部的居民,却多数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规。


17740684945在接待东南亚游客时,在社交礼仪和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
曾缪琳答:所以,在接待这些国家的外宾时,可以鞠躬礼致意。行鞠躬礼一般有三项礼仪准则: 1. 受鞠躬应还以鞠躬礼; 2. 地位较低的人要先鞠躬; 3. 地位较低的人鞠躬要相对深一些。

17740684945东南亚各国入境政策最新2022年7月
曾缪琳答:另外,18周岁或以上的游客,需接种完全疫苗并接种加强针;12至17周岁的游客,需接种完全疫苗;12周岁以下的游客,需与已接种完全疫苗及加强疫苗的父母或监护人同行。 取消对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类型的限制,接纳所有国家任何类型的接种证明。旅游保险及特定保额不再是入境菲律宾的必要条件,但该国仍然鼓励游客购买旅游保险。 点评:...

17740684945带团到东南亚国家旅游的方法或禁忌
曾缪琳答:4.印尼:忌摸小孩的头部、忌用左手与别人接触,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5.菲律宾:禁谈国内政治纷争、宗教、近代史等话题,饮酒过量被认为是贪婪。受礼不能当面打开。菲律宾对个人尊严很敏感,坦率和直言被视为鲁莽。说话要小声。要尊重老人,不能在老人面前抽烟。在国外,您的一举一动都...

17740684945东南亚国家社会文化的禁忌
曾缪琳答:东南亚国家社会文化的禁忌:1.菲律宾 菲律宾人喜欢在登门拜访时赠送一些礼品。工艺品、酒类、糖果、水果等等。接受礼品时,菲律宾人通常是不会当场打开包装。菲律宾人认为,“ 13 ”这一数字是厄运、灾难的象征,因此对它讳莫如深。他们还认为,人的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不可以之接触他人。拜访菲律宾人时,...

17740684945东南亚国家社会文化的禁忌
曾缪琳答: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进入佛寺之前,必须先整理着装,袒胸露背是不允许进入的。所有神像都是神圣的,不允许拍照。泰国僧侣和女尼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不能随意和他们照相或有身体接触。如果买个佛像作为纪念,即使没有东西...

17740684945东南亚旅游禁忌,紧急!!!
曾缪琳答: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在傍晚的伊斯兰教徒祈祷时间内不要打扰他们。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马来西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最好以拇指代替;触摸小孩子的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印尼人大部分为伊斯兰教徒,而峇里岛人...

17740684945东南亚旅游指南东南亚旅游指南
曾缪琳答:请不要当里面有宗教集会时,不要进去;3.问候:泰国人互相问候的方式是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然后礼貌地点头鞠躬;4.头和脚:指一个人最高和最低的部位的身体。泰国人不敢碰人即使这是一个友好的姿态。用脚指着某人或某物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5.男女不要在公共场合太亲热。请自带钢笔。泰国禁止赌博,所以唐即使在...

17740684945东南亚旅游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曾缪琳答:3、便利的交通网络:东南亚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便利,有很多国际机场和交通枢纽。航空公司提供大量的航班和航线连接东南亚各国,游客可以更轻松地前往目的地,东南亚的国家之间有良好的陆路和水路交通连接,方便游客在区域内旅行。4、丰富的旅游设施: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业发达,拥有世界级的酒店、度假村、购物中心...

17740684945到东南亚旅游,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小常识
曾缪琳答:3、由于环保,东南亚酒店客房内不提供拖鞋、牙具等服务,需游客自带。4、旅行疲劳、水土不服均可能给您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因此,最好带点常备药——黄连素、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创可贴、风油精等,也要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带好备用药。此外,还要带一些热带地区蚊虫用品。旅途中在乘坐车...

17740684945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都要注意些什么?
曾缪琳答:4.泰国是禁止赌博的,就算在酒店住宿的地方也不可以。 5.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住宿的地方是不提供洗漱用品的,需要旅客自行携带。 6.在泰国需要准备付小费的美元一块,五元人民币等。 社交规范 见面致意:在泰国,一种彬彬有礼的打招呼方式是 双手合十指在胸前,口中说“萨瓦迪”(Sawadee),这也是泰国人之间最常用的。


(编辑:陈璧国)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