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人题对联或赠言常用教正,雅正雅嘱是什么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对联"汇总知识点学习

  为您奉上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请你参考:
  一、简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二、详解: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2]民间书法高人写春联4-对联 推荐视频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三、历史渊源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4]婚庆对联源文件__PSD分层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5]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四、分类: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6]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优才赡凭修练,海阔天空任展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拓展资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教正、雅正、指正、清正、正笔、正腕……都是谦词,意思是“指正”,一般用在上款中。
XX雅属(嘱)、属(嘱),原来的意思是应XⅩ嘱咐而写。也用于上款。现在赠送人时都可用。

教正一般谦指比自己水平高的人。
雅正多用在给女士的作品上。


17294155244书法提款里,嘱书和雅正的区别
苍削凯答:1、雅属、清属、大雅之属,指次作是应对高雅的嘱咐而作。2、雅玩、清玩、清赏,表示此作只供对方赏玩而已。3、斧正、斧政、削正、郢政,表示请指导的意思。4、哂正、粲正。“见笑了,请正之”之意。5、法正,指以法则纠正,用于行家。6、教正、督正、诲正。语气庄重;教正、诲正,用于师长。

17294155244书法提款里,嘱书和雅正的区别
苍削凯答:“嘱书”一般指应某人的嘱托、要求而写。“雅正”则是一个敬词,是将自己创作作品(诗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恭敬请求指教的意思。两者前面的对应体都是别人,如某某嘱书,某某雅正。在落款中与雅正相通的名词有很多,如斧正、削正、督正、诲正、教正、俪正等,它们都属于谦辞,如果对方是名家行家,...

17294155244书法创作题款的形式和内容?
苍削凯答:回答:表单接收示例 当表单提交后,获取eWebEditor内的值就如获取<TEXTAREA>内的值一样。 书法作品如何题款?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除了正文以外的所有文字都属于款的范畴,大致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正文的作者、体裁、标题和书写的时间; 书写时的情态、事由、地点和年龄; 受字者的姓名、称谓和书写者的姓名、...

17294155244书法作品怎样题款
苍削凯答:其他几种格式,一般都是写在左方。如果两行题款,上款写在前行,下款署在后行;若是独行题款,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落在下半部。 二、 题款的称呼要有讲究称呼要合符身份与辈分。对于熟人、同事,一般可称“同志”以及“正”、“嘱”、“雅正”、“雅嘱”等。为避免俗气,不要写官衔和荣誉称号...

17294155244对联格式
苍削凯答:题赠联——雅正、雅属、雅玩、正之、教正、属书。 标联语即是标识对联性质的,所以各类标联语,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不能混用。 2.下款 下款包括三个内容,即称谓、具名、具名语,有的在具名语之后,还加上具印(书斋联、建筑联、厅堂联等具印,其他类联一般不具印)。 下款如何称谓,视上款的称谓而定。例如上...

17294155244书法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苍削凯答:双款的题法:下款同单款。送人需要写双款。写明收件人及其尊称。如某某先生雅正,同学中可称呼为学兄、学长、吟长。对老师以及学问大的女性要称先生。可用雅正,雅嘱,正腕,补壁等谦辞。给单位的作品统一称为惠存。给德高望重的前辈可称斧正,教正。有学问的女人可称女士,女史。字和诗都是本人写的...

17294155244书法创作题款的形式和内容?
苍削凯答:书画赠人一般将称谓作为上款,(下款要相应) 赠予长辈(如亲属,不宜署姓;)如:祖父大人教正(下款就要相应的:某年月日或戊子年@月孙XX敬书)教正、指正、正之等等。 赠予同辈(同学、朋友、结拜兄弟……也可直呼其名); 鼓励XX同学,以惠存、存之、存正、雅正、清赏; 想要送给老师一把折扇,一面为画,一面为书法...

17294155244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苍削凯答: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250、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四字联一轮明月;四壁清风。山以石峻;海为川归。(集石门颂字)天下有道;国家将兴。(集四书句)云水风度;松柏气节。五车诗胆;八斗才雄。不攻人短;莫矜己长。风云论道;笔墨...

17294155244...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幅对联。(4分)柳色 泉 ...
苍削凯答:每句2分;上下联颠倒扣1分。) 试题分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本题所给词语,“柳色”与“泉声”相对,“鸣环佩”与“展画屏”相对,“入耳”与“迎眸”相对,考生组合时,只需要做到词性相对,意思通顺,意境优美即可。

17294155244有人题林国赓八言对联怎么读。
苍削凯答:有人题林国赓八言对联怎么读。徐悲鸿 郁达夫 等 题林国赓行书八言 对联 高士藏名深怀旷达,散人赐号□俗官家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尺寸148.5×36.5cm×2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RMB 230,000拍卖时间2015.05.09拍卖公司上海道明拍卖有限公司 拍品描述 钤印款识:款识:月溪尊兄大人台鉴。扬伯弟...


(编辑:古韩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