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虞美人听雨表达了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6
虞美人.听雨表达怎样的感情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一种是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少年听雨是前者,壮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一任”实在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意思。尽管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世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

虞美人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
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
(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答案】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
(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二:
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欢乐 失意 无奈(同义词均可以);
(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3)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4)这首宋词主要采用了“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1.通读全词,概括作者的思路(5分)
2.全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1分)按时间顺序(1分),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2分),表达了时光易逝,漂泊孤苦,孤独寂寞的情感。(1分)
2.(1)虚写(想象),回忆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2)白描,“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简笔勾勒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大雁失群孤飞客舟听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一腔旅恨、万种离愁。(3)细节描写、比喻,“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4)衬托,以少年听雨的欢乐对中年、老年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中年听雨的满腹愁思对老年听雨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5)“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6)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点滴天明”,词人满腔孤寂,雨下到天明,作者愁到天明。一“任”字,内心独白脱出,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满腔亡国遗恨。(每点2分,任意3点得6分)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三种境界(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表现过程中是渐渐浓化的。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壮年听雨在客舟了。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以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意味极深的内心独白: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欢愉心情听雨,壮年以慨然心情听雨,现今没心思听,也不想听)。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一种是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少年听雨是前者,壮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一任”实在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意思。尽管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世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

《虞美人·听雨》表达了听雨人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的心情,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赏析: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在谋篇行文方面,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顺叙下来的;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应当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此,继以上两幅一起反衬作用、一起陪衬作用的画面后,词人接着又让读者看到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画中没有景物的烘染,只有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
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的结尾,就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13645636605《虞美人·听雨》表达了什么
武蝶拜答:《虞美人·听雨》表达了听雨人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的心情,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

13645636605古诗 听雨 雨表达了什么
武蝶拜答: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

13645636605倾听春雨中引用《虞美人·听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武蝶拜答:《虞美人·听雨》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情感。《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13645636605虞美人.听雨 表达怎样的感情?
武蝶拜答: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13645636605蒋捷《虞美人·听雨》抒发什么感情
武蝶拜答:词中的“悲欢离合总无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即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是无情的,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都是无法避免的。而“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则表现了作者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坦然态度,不再纠结于过去的悲欢离合,而是顺其自然,任由阶前的雨点滴到天明。总的来说...

13645636605蒋捷《虞美人·听雨》抒发什么感情
武蝶拜答:难舍难分”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只有在此时此地,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深刻意义,才会难舍难分。总的来说,《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深深思念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青春的无尽怀念和遗憾。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独特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13645636605《虞美人听雨》古诗鉴赏
武蝶拜答:“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13645636605虞美人·听雨赏析
武蝶拜答:“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

13645636605虞美人《虞美人·听雨》表达什么?原文及赏析
武蝶拜答: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赏析】少年的时候,无忧无虑,不需要为生活发愁,可以自在玩耍。脑海中充满着浪漫的幻想,就想邂逅一段纯真美好的爱情,过上永远幸福无忧的日子,连做的梦都是玫瑰色的。这个时候就是爱听流行歌曲,因为可以咿咿呀呀地唱着数也...

13645636605对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武蝶拜答:美人•听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兴发感动的审美特质。其传神的形象性、鲜明的画面感、含蕴的深厚性,皆令全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这首词虽为小令简笔,看似“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汲古阁词跋》),但深衷浅貌,绝 非用力雕琢者所能为,这些都使它得以久擅词场而不...


(编辑:艾郭星)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