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目前已消失的4个姓氏,有缘还能遇到,是哪4种?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姓郑的和,哪些姓氏比较有缘

   姓郑的和哪些姓氏比较有缘———
   姓郑的和崔姓或卢姓比较有缘(中古五大姓)。
   通俗点讲,《西厢记》总看过吧,去掉戏剧虚构的成分,事实就可想而知了。
   要详细点了解,请看下文:
   《中国最后的贵族》
   中国历史上的士族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种感觉上认为:士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随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制”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两大特权的消失,而呈逐渐削弱消亡的局面。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就历史事实看,中国士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北朝,二是唐朝。唐朝时,尤其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仅没有暗淡;相反,却再次奇异地辉煌起来---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回光返照”。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代,汉族士人讲求门第出身,这种影响波及胡人政权,以至于鲜卑建北魏,出于与汉人高门达成政治合作的考虑,亦极重视门第,在孝文帝时代,曾十分隆重地对汉人腹地——“山东”地区的士族进行排名:“魏主(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这里的“山东”(崤山以东),主要囊括今天的山西一部、山东、河北大部与河南。在时人眼里,“山东士族”最高门也即天下士族最高门了。排姓氏时,陇西李氏担心不在尊位,故乘驼星夜赴洛阳,但到时“四姓高门”已定: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没有陇西李氏。其实,在当时,陇西李氏亦十分显贵,孝文帝定士族,陇西李氏(虽然当时其房支已内迁至“山东”各地)虽未列“四姓高门”,但其李宝一支亦被定为甲族,最终也成“四海大姓”之一。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崔、卢、郑、王名列“四姓高门”,与当时掌握重权的陇西李冲有密切关系:“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特别是太原王氏,更是得到李冲的推荐。但王家的影响力在北魏时已减退,至唐时更是大衰,“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鈒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故唐时新“四姓”已为崔、卢、李、郑。
   崔、李均有两支,所以唐时“四姓”中的崔、李到底是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中的哪两支一直为后世所争议。就崔氏而言,曹魏前,清河崔氏的影响力低于博陵崔氏,但自曹魏时起,清河崔氏开始赶超,因至北魏时出现崔宏、崔浩、崔鸿这样的人物而使家族名望达到顶峰,一举超越了博陵崔氏。当时,清河崔甗对范阳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何事者哉?!”但到了唐朝,博陵崔氏影响日深,再次超越了清河崔氏。唐初作《氏族志》,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天下第一门户,且整个唐朝,来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来自清河的宰相,博陵崔氏遂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至于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在北魏时,前者的地位要高于后者,同是到了唐朝,后者亦反超前者。在北魏时,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并肩前进:“(帝)纳陇西李冲女为夫人,纳崔、卢、郑、王‘四姓’女充后宫。赵郡李氏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以五姓为首。”有唐一代,赵郡李氏更为显赫,出宰相17人,于世家大族中为最多。博崔、赵李之荣盛,是依整个唐朝而综观的,若按传统理解,唐初时的“崔、卢、李、郑”,仍指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不过,由于自唐起博崔、赵李已正式成为超级豪门,所以有唐一代更流行下面的新说法---“五姓七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五姓七家”的概念在唐朝时的广泛流向,使得自魏晋而建立起来的唐朝士族实际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中唐开始,人们世家大族的观念进一步深固,士庶高寒之间仍有着极深的鸿沟。“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如按北魏以来的传统,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婚姻,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世代婚姻,他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薛家已属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但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见其影响。贞观中,太宗皇帝无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当时,太宗多次发出包含迷惑与愤怒的质问:“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后在太宗的干预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但却没取得实际效果。
   实际上,唐朝皇帝在抑制“山东士族”时是极不自信的,因为同时皇室又自称其祖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高宗时代,依旧打压世家大族,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结果依旧不如意,不但不能禁止他们互相为婚,反倒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大族的资本:“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他们不仅蔑视诸姓,即使皇室也不能入其眼(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受怀疑,且有胡化之风,不为崔卢所重)。唐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盛唐时,“五姓”在朝廷上并无绝对优势。原因一是,当时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二是皇帝有意压制;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所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有2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8人为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要知道,唐朝时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考试是最难的,录取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成绩,自是借助于家风与知识之厚。但高门大族中亦有始终蔑视科考制度而秉持中古贵族观念的,比如以荫入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建议废除进士制度。
   但无论是北魏时,还是唐朝时,天下士族,崔氏始终排在第一位,在北魏时代,于中国北方,唯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阳卢氏,后来的“崔、卢、郑、王”、“崔、卢、李、郑”、“崔、卢、李、郑、王”、“崔、卢、王、谢”,都是崔、卢排在前两位。而郑氏,或排第三,或排第四,始终在“四姓”与“五姓”之内,只有王、李二姓在排列中有变化。综观“五姓”,自北魏至唐的名望与实力,以5分为制:博陵崔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呈小幅下降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范阳卢氏呈中幅下降趋势,打3分(9位宰相)。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荥阳郑氏呈中幅上升趋势,打4分(13位宰相);陇西李氏呈持平趋势,打4分(12位宰相);赵郡李氏呈大幅上升趋势,打5分(17位宰相);太原王氏程大幅下降趋势,打2分(10位宰相)。唐朝时,虽在“五姓”,但作为郡望——“太原王氏”这几个字的影响力有限,在整体上已大大次于崔、卢、郑、李。原因除了缺乏标杆人物与重臣外,还有自北魏时起就家风不显有关。
   在唐时,次于“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韦氏(16位宰相)、河东裴氏(17位宰相)、河东柳氏(3位宰相)、河东薛氏(2位宰相)、弘农杨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0位宰相)。前四个为“关中四姓”。而京兆韦氏更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核心成员;河东裴氏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望,四姓为先;天下氏族,莫如裴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晋南朝四大侨姓王、谢、袁、萧中的一员,兰陵萧氏累世与隋唐皇室联婚,而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作为特殊分子,竟出了10位宰相,贯穿唐朝,其力量也不容忽略。
   依唐时上面诸姓之实力与名望,排名为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

每个姓氏的字辈跟百家姓没有关系。百家姓是关于中国人姓氏的罗列。某一姓氏某一世规定的字辈,是这个姓氏族内区分同辈或不同辈的标志。

姓氏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很多姓氏只有一两个字,虽然字少,但是如果真的要将一两个字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讲清楚可能要花上一两亿字的书来解释、说明、考证。每个姓氏都是自己 古老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馈赠,它包含着古老的荣誉、智慧和文明。“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先天八卦伏羲时代。


伏羲是华夏的古老祖先,他开创了“八卦”,八卦是用来描述天地气候变化的宇宙模型,而并不是现在所谓的各种“法术”之类的东西,虽然研究八卦也有预测的能力,但是大多数是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推测出来的,并不是妖言邪说之类的迷信,比如古人经常有一句推测“五百年圣人出”,这些都是考虑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的。

伏羲之前,似乎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因为我们的历史 记载只记得伏羲的母亲是一个叫做华胥氏的女子,相传他姓风。相传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姓”字形为“女生”,说明它主要表达的是母亲一脉,所以它是母系氏族遗留下来的产物。而氏则是母系氏族发展之后,产生了各种小分支的产物。


由于姓特别指代母亲一脉,所以在先秦时期女子一般都称她的姓。而氏则是看你自己的本事,如果你被封侯了,你的国家的名字就可以作为你的氏族,所以男人则一般称他的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辩贵贱,随时更移。由于社会的变动,加上氏族的不断增多,男人使用氏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所以很多原始的姓都消失了,到了汉朝以后,“姓”、“氏”逐渐合为一体,合称“姓氏”。

很多姓氏的历史很古老,但是绝大多数却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北宋时期,为了保留文化,当时专门写了一本《百家姓》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其中共搜集了468个姓氏;明朝也进行搜集,编撰为《》《千家姓》,里面记载了1968个姓氏;直到如今,我们现在文献能够查阅到的姓氏有6363个,单姓占了3730个,复姓占了2475个,还有三字姓氏,四字姓氏,五字姓氏。


6000多个姓氏,现在还剩下多少呢?一条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姓氏还有4100多个,但这不意味着6000多个姓氏有4100多个保存下来了,因为有很多是“王者荣耀”、“春秋战国”这些最近改出来的不伦不类的姓氏,还有一些则是一些外国人胡乱音译搞出来的姓氏,真正流传于今的古老姓氏,可能不到一半了。

有4个姓氏,如果你现在还能遇到他们,那就可以多多向他们了解一下他们非同寻常的姓氏历史——这4个姓氏现在已经很少遇到过了,但是曾经却大名鼎鼎。他们分别是屠门姓、刕姓、饕餮姓、成功姓。

屠门姓很好理解,那就是“屠宰之门”,可见他们的祖先是从事屠宰工作的,有可能是屠宰动物的,也有可能是屠宰以作为牺牲品的俘虏的,古时候非常喜欢用俘虏祭天,尤其是商朝时期,现在很多考古学家发现商朝殉葬的墓里有黑人、白人、棕色人种,无奇不有。屠门在《王莽传》当中还有记载,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刕姓

也是个极其少见的姓氏,三把刀,可谓是杀气腾腾啊!《千家姓》当中记载了它的存在,据说他是由刀姓演变而来的,一个叫刀逵的人,因为得罪了人,于是隐姓埋名,把自己改成了刕姓,从此“一把刀”变成了“三把刀”,但是后来许多“三把刀”因为时间的推移,仇人远去,又改回了“一把刀”,所以这个姓氏如今也很难遇到了。

饕餮是古代的一种凶兽,《神异经·西南荒经》记载到:“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

。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可见饕餮不是什么好姓氏,事实也是如此,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萧纪争夺皇位失败,新的皇帝为了讽刺他,给他的族人赐姓“饕餮”。只是不知如今还有没有人以这种历史耻辱的痕迹作为姓氏的。

成功,是许多人一生的期待,而“成功”还是一个姓氏。它的来历是源自于大名鼎鼎的华夏治水英雄禹王。传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终于治理了为患中国数十年的水患。他的后人当中有一支特别为他治水成功感到自豪,于是以成功为姓。所以成功姓可以说是大禹的直接传人了,但是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这个姓氏了。


虽然姓氏不在,但是他们的故事,还留在我们的心中。



中国的姓氏非常的多,但是有的姓氏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现在很少见到了,特别是屠门姓、刕姓、饕餮姓、成功姓这四个姓氏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屠门,它是一个复姓,和现在的屠姓不一样;成功,起源于大禹的姓氏;饕餮,一个起源于萧氏的姓;刕是中国那么多姓中最特殊的。

1.饕餮”姓源于萧姓,梁武帝第八个儿子萧纪和兄长萧绎争夺皇位,以失败告终,因此萧纪死后被改姓为“饕餮”,现今已经很难再看到“饕餮”姓。2.“屠门”姓也有一番故事,据屠门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曾是春秋时期清正廉明的大官,但由于对当时的君王直言进谏,冒犯了君王,因此被贬,后靠卖肉为生,“屠门”姓由此而来。3.成功姓可以说是大禹的直接传人了,但是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这个姓氏了。4.“刕”姓 , 该姓有三把刀,可见来者不善,据说清康熙年间,蜀地出了一个穷凶恶极的人,名叫刀逵,刀逵杀了不少人,有很多的仇家,他死后,他的子女因为刀逵的缘故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于是改姓为“刕”姓,从此隐姓埋名的生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先祖。


13420477011中国早已灭绝的四大姓氏,知道是哪几个吗?
薛闵若答:第3个姓氏是成功。要说这个复兴的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大家都非常了解,就是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有些人就会说了,大禹治水不是下雨吗,其实他不姓夏,他只是夏朝的子民,他的姓氏是成功,而他的子孙世代相传已成功这个复姓生活。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这个形式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进程的舞台。第4...

13420477011中国已灭绝的姓氏
薛闵若答:4、铁秦氏:铁秦氏是源自于陕西省榆林市的一个姓氏。该氏族的祖先曾在古代担任了一些重要的职务,如军人、将领、官员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铁秦氏已成为失传姓氏之一。5、正蒙氏:正蒙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该氏族的祖先曾在古代担任过一些重要的官职,如各地官员...

13420477011中国即将消失的4个姓氏是哪四个?
薛闵若答:而同样有四个姓氏,即将消失,百家姓也没有收录,如果你还能遇到,那他应该不寻常,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第一个姓氏,是“芈姓”,随着《芈月传》的大火,“芈”字被更多人所熟知,虽然此前可能大部分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知道有这个姓氏了。实际上,芈姓由来已久,起...

13420477011中国已经灭绝的四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薛闵若答:饕餮,这两个字出自于《山海经.北次二经》,是一种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下的怪物,也有人将它叫做狍鸮。在古时候的青铜器上我们为你就有可能见到这种怪物的形象。不过它到现在为什么又是姓氏呢?作为怪物的名字,用在人身上怎么想也不太好。确实这个姓氏其实是武陵王作为惩罚赐给忤逆自己的人,命他改姓...

13420477011中国已灭绝的姓氏
薛闵若答:中国已灭绝的姓氏有屠门姓、刕姓、饕餮姓。屠门:是一个复姓,和屠姓并不相同,屠姓现今依然存在着,但屠门这个姓氏却早已消失了。《王莽传》一书中明确记载记载“有杜陵郡人屠门少”,《风俗通·琴到》也曾说到秦国有屠门高这个人物。也就是说,屠门这个姓氏确实是存在过的。刕姓:作为中国...

13420477011中国已灭绝的姓氏有哪些?
薛闵若答:消失的姓氏一:芈 前几年,《芈月传》在荧屏热播,不少网友表示,又学到了一个新字:“芈”。当然,不认识芈这个字,也可以理解。毕竟,作为一个姓氏,“芈”字早已消失无影踪。消失的姓氏二:饕餮 很多人不解,“饕餮”明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这还得从南北朝时期说起。当时,南朝...

13420477011国即将消失的4大姓氏,百家姓没有收录,什么原因?
薛闵若答:而《春秋》又记载道: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可见饕餮是缙云氏的后代,可能由于他太过于作恶多端了,后面缙云氏不才子就渐渐地消失了。南朝梁朝的时候,梁武帝萧衍第八个儿子萧纪由于谋反失败,被他的皇帝哥哥开除族籍,赐姓饕餮,以示羞辱他。这种被人羞辱的姓氏当然在现在也不是很多了。第三个...

13420477011中国即将消失的4个姓氏,百家姓没有收录,这是什么原因?
薛闵若答:首先第一个姓氏就是屠门,这个姓氏在现代已经几乎绝迹,或许用不了几年就即将消失了。《汉书·王莽传下》曾经记载过,但也只是说这个姓氏的人出现过,但这个姓氏什么时候有的没有人知道。屠门在古籍里的意思是肉市,而这个屠门姓根据专家研究,或许是一个卖肉的屠夫后人改姓而来。这姓氏听起来还是很...

13420477011中国已灭绝的姓氏
薛闵若答: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赵氏、吴越国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编辑:白茗贾)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