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多言文言文得到的启示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1. 多言何益 的启示

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注释:选自《墨子》。

子禽(qin):人名,墨子的学生。

益:用处。

恒:常常。

擗(p!):通“敝”,疲劳的意思。

然而不听: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

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在黎明按时啼叫。

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分析:墨子就“多言有益乎?”这个问题,采用打比方,作对比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破的。诵读时按图“多言有益乎?”这一问题,从对比的两个方面去理解,得出“唯其言之时也”的道理。

2. 【求《墨子》中简短的文言文小故事+译文+得到的启发故事不要太长,

原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 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允许我献给你千金.”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牺牲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邻居有破车就想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弃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饭菜就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毛病吧.”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这样的大河,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正如人们所说是连小兔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糟糠粗劣饭菜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样的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为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公输盘理屈了,但他说:“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守不住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进攻.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那么我不攻打宋国了.”《公输》一文是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贯彻他的“非攻”主张的一篇动人故事.主要讲墨子设喻说理,指责楚国对宋国的侵略企图,深刻地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

3. 由名言得到的启示作文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人生就象一张多姿多彩的图画,成功和失败都是必不可少点缀。有人说:成功是鲜明的,失败是灰暗的。也有人说:成功是美丽的,失败是丑陋的。可我并不那么觉得。我认为,有失败,才有成功。

我听说过爱迪生的一个故事。一天,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迪生交上来的那个小板凳的时候,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迪生老实地回答:“有。”说着把他做的前两个板凳拿出来。最后,爱迪生成了世界上很伟大的发明家。这也说明失败是成功的踮脚石,它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激励我们向前进 我也有过失败的经历。那是去年的暑假,太阳 *** 辣地照射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叫着。外面有许多小孩子在外面买冰棍吃,而我,却在家里做着暑假作业中的数学题。闷热的天气让我汗流浃背,又遇到了“拦路虎”。我左思右想,都不对,思路对不上。再打电话问同学,他们都做好了,就是不肯告诉我。我已经热得不行了,头上直冒汗,连风扇也吹不凉。我双手一摊,不写了。可我那不服输的拽脾气又上来了: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我一定也可以!想着,立即拿出草稿纸,“刷刷”地算起来。“对了!”终于把那道题解开了。突然感到不那么热了失败是土壤,成功是种子;失败是阶梯,成功是顶峰.没有失败激励你的意志,就没有成功光临你理想的世界;没有失败奋发你的斗志,就没有成功为你的未来添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我,要奋发向前!

我最难忘的一句名言是:“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的出处是战国的《商君书·战法》,原句为“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后来说成“胜不骄,败不馁”,意思是说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当我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刻含义时,还是从那件事以后——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去上围棋小课,我和宋青雨比赛下棋,规则是五局三胜。

我们铺开棋盘,大战开始了。一开局,我就明显地占了优势,我以各种招术杀得他无路可逃,节节败退,“啪,啪,啪”下到中盘时,他已明显落败,无法力挽狂澜,只好投子认输。第二盘也是这样,我一下子连胜两盘。

第三盘开始了,我脸上明显露出了骄气,看看对手气乎乎的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我得意洋洋,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不再像前两盘一样,深思熟虑了,我想都不想,就“啪”地下去,臭招、昏招、随手棋连连下出,自己地盘破绽百出,被他直捣黄龙府,惨败。第四盘,我不服气,贪吃对方的棋,可也许是求胜心切,操之过急,又输了。这时,一句名言在我脑海里回荡,“胜不骄,败不馁”,“胜不骄,败不馁”,我总结了总结,反省了反省,我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每一盘棋,而不能曾经胜利过就可以掉以轻心。

第五盘开始了,这是决胜盘,于是,我稳稳神,定定心,想好策略,有目的地向对方进攻,从开局到中盘,大家平分秋色,后来我用双飞燕枷住了他的棋筋,导致他认输了,最后我以三比二胜了他。

虽然这场比赛我胜了,但我意识到,我和他的水平其实旗鼓相当,只要稍有闪失,也会败在对方手里。同时,我更深刻体会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含义。下棋是这样,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难得不是吗?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陪我走到今天,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当我做作业累的时候,一想起它,便鼓励自己,克服,克服,再克服。

记得有一次,吃过了晚饭,我便马上写起了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我就完成了。但是,《每课一练》里的一道题难住了我。我左思右想,始终也想不出解答的方法,这可怎么办呢?直到九点半了还是没有解答出来。我想:算了,反正明天老师会讲的。正当我换好睡衣上床睡觉的时候,猛一抬头,看见了墙上挂着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十四个字,一腔热血便涌遍全身。我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得付出艰苦的努力。于是,我又拿起了作业本继续思考,我想起了老师今天说的话:“做数学题就好比工程师拆卸、组装一台机器,要先把应用题按照问题去分析,找出每一个有用条件,这就是“拆卸”;再依据条件列出综合算式,这就是“组装”。于是,我就学着工程师一样,把数学题一步一步拆开来分析,再合起来把它解答了。虽然我已经浑身乏力,但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让我和困难进行斗争。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在成功的背后都淌了汗。比如张衡、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是勤奋铸就了他们的辉煌,是勤奋书写了他们光荣的篇章!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深刻的哲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 多多益善文言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韩信:

骄傲自大,恃才放旷,得意忘形,聪明,巧言善辩

刘邦:

嫉妒厌恶能者,怀疑他人,

《多多益善》的典故说明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以下是司马迁说的。

司马迁曾经说过,假如韩信能够学道,学会谦让,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不矜夸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对汉朝的功勋,就可以跟周公、召公、姜太公这些人所建的功勋相比,享用后代的祭祀。可是他不这样做,而在天下已经安定的时候去图谋叛乱,他的宗族被诛杀,不也是应该的吗?”




13722101844曾子寝疾病这篇古言文言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东码湛答:《曾子寝疾》(《曾子易箦》)文章的宗旨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曾参是以身护礼的典范。抛开曾参所守“礼”的内容,他那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是值得借鉴的。这篇文章启发我们,要自觉地遵守原则,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在原则性问题上绝不含糊。

13722101844文言文大全并明白了道理
东码湛答: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7、《浑沌之死》启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南海之帝为①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④。 倏与忽时相与⑤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

13722101844一句文言文的启示作文
东码湛答:启示: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3.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 一句名言的启示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使我受益匪浅,得到了许多启发,并不断激励着我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使我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

13722101844怎样写文言文启示
东码湛答:1. 写事的文言文道理或启示 两小儿辩日就是写事的文言文,并阐明了道理: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

13722101844文言文大全和懂得的道理
东码湛答:8. 文言文1篇(要有译文和感悟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13722101844文言文寓言故事带启示
东码湛答:文言文寓言故事带启示 狐假虎威 文言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13722101844两则文言文的启示
东码湛答:1.启示:遇事时,不能害怕,要沉着冷静,团结一致,利用大家的智慧力量,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2.最值得学习的是御者之妻,她深明本分,很有远见,教丈夫谦虚谨慎,令人敬佩。

13722101844这篇文言文给你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谢了(^~^))
东码湛答:这篇文言文给我的启发是,读书很重要,它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历练思想,博彩长才,使人从一种动物蜕变为文明的人,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如果不读书,我们就跟只知道吃睡的动物没什么不同。古人非常重视读书对人的教化作用,可惜古代女子不能上学堂。很庆幸我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女生,...

13722101844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东码湛答:《囊萤夜读》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劳学习,这样日后必有成就。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白话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

13722101844文言文两则悟出什么道理
东码湛答:1. 文言文两则这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


(编辑:古肯义)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