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内涵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折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进步。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人类的饮食生活,是一定历史阶段文明基准与文化风貌的综合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辉煌发展,主要得益于饮食思想的肇基久远和内容丰富。这种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表现为基础理论的四大原则、文化的五大特性和十大风格。
  1、 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内涵:
  一、食医合一
  由于饮食中获取营养和医病二者的相互借助和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中国饮食思想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医合一”的宝贵传统。
  在周代,中国出现了职业“食医”,“食医”作为王庭营养师,地位颇高,这就是现代营养师的起源。在当时还专门为此设立有专门的管理和研究机构。
  在当时,还出现了一批有关食疗的专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食疗本草》等等。
  二、饮食养生
  老子和庄子,他们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来健身长寿。
  一位东晋的著名养生家葛洪,他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
  三、本味主张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这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
  四、孔子食道
  所谓孔子食道,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二、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三、菜肴制作的灵活性
  四、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
  五、个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

中国饮食文化:麻辣鲜香。



饮食文化 (基础含义) 编辑 讨论5 上传视频
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吃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际应酬活动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中文名 饮食文化 外文名 food culture 人 物太公望,孔子 国 家中国 代表菜品 太公望红焖鸡,卤煮鸡杂,鸡丝汤
目录
1 十个境界
▪ 境界一“果腹”
▪ 境界二“饕餮”
▪ 境界三“聚会”
▪ 境界四“宴请”
▪ 境界五“养生”
▪ 境界六“解馋”
▪ 境界七“觅食”
▪ 境界八“猎艳”
▪ 境界九“约会”
▪ 境界十“独酌”
2 发展历史
3 特点
▪ 精
▪ 美
▪ 情
▪ 礼
4 三字经
5 与龙的关系
6 中西差异
▪ 不同观念
▪ 饮食对象差异
▪ 饮食方式不同
7 日本饮食文化
8 韩国饮食文化
十个境界编辑
境界一“果腹”

中餐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
境界二“饕餮”
吃的第二大境界应该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微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胡吃海塞一通,兴致所致,还能吆喝两声,划几下拳,甚至还可以赤膊上阵。适合这种吃法的有涮肉、大众菜等。但免不了一个“俗”字,有不雅之嫌疑,同时也有浪费之嫌疑。
境界三“聚会”
吃的第三大境界应该是“聚会”。此境界重在这个“聚”字。家人、朋友、加班聚餐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种吃不需要太多的讲究,“吃”是个形式,关键在“聚”背后的引申含义。逢年过节、生日聚会、升迁发奖,友人来访,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趟馆子,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习惯。这种吃讲究个热闹。不需要太豪华和奢侈。
境界四“宴请”
吃的第四大境界应该是“宴请”。多以招待为主。商场招待、官场招待、公务招待、上下级招待、危机处理招待、重大事情招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吃不以“吃”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招待背后的目的。所以,这种吃重在讲究一个排场,价钱昂贵,因此也多以公款招待为主。在京城,这是支撑餐饮经济的重要支柱。这种吃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都是在“包间”进行,所以,对馆子的要求要严格一点。如各大宾馆饭店的豪华餐厅,知名大酒楼等、海鲜、鱼翅、鲍鱼宴、官府菜等。但这个境界的吃难免给人一种有暴殄天物之叹,吃后回来,却又发现没有吃饱。
境界五“养生”
吃的第五大境界应该是“养生”。它比较讲究“食补”,是大吃大喝在认识观念上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吃多以正宗的煲汤为主:甲鱼汤、老鸦汤、野山菌汤等,足足地焖上十多个小时,满满地端上来,味道纯正,饱饱地喝上一顿,无比滋润,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从心理上对积劳的身体也是一个安慰。在北京,这样的馆子有很多,进入饭店的正门,有一排瓷罐摆着,大多比较正宗。江西来的瓦罐、广东来的各式煲、云南来的野山菌汤、正宗的鱼翅煲、潮洲来的燕窝汤、官府菜的南瓜鱼翅都是比较典型的。但有时价钱却是一个瓶颈,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上口的。
境界六“解馋”

西餐
吃的第六大境界应该是“解馋”,吃的东西一定要“鲜”。这个境界有两个层次:一是吃“物”,如那些只常听说却鲜见的鲜物鲍鱼、龙虾、法式大餐之类;二是吃“名”、吃“文化”:如大董和全聚德的烤鸭,顺峰、黎昌的海鲜以及淮扬菜、杭州菜、本帮菜、谭鱼头火锅、皇城老妈、孔乙己酒店等。三是减压,云南的休闲食品
境界七“觅食”
吃的第七大境界应该是“觅食”,那就得四处去“找”。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是本境界的一大妙处。这个“找”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有目的地去找口头盛传的流行馆子;一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意中的吃处。这个“找”字重在一个偶然发现,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对上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
境界八“猎艳”
吃的第八大境界应该是“猎艳”,所以馆子要“奇”。这样的馆子都是比较稀罕的特色店,如:非洲来的、越南来的等都在这一范畴。“新”、“奇”、“特”是主要特征。适合这类馆子的人群一般是时尚人士、有品位的少夫少妻、白领人群等。价钱中档,不用担心被宰。
境界九“约会”
吃的第九大境界应该是“约会”,这时吃的已经不是“物”,而是“情”。大多的时候,点的多,吃的少。最好不要是夫妻,因为已过了“约会”的阶段。凡是到这种地方来吃的,两人之间大多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默契,说出来就变得俗,不表现出来又压抑。于是,以一个“吃”的借口“会”在一起,吃也吃了,谈也谈了,尽管大多的时候没有吃。适合这类吃的馆子如:茶餐厅、有餐饮服务的咖啡店,而且一定还要有柔软的沙发。
境界十“独酌”
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是“独酌”,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寥落的心情,要么伤感、要么闲适。这种馆子一定要是隐匿在很深的巷子里,店面古朴,又十分宁静。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古典的酒,最好屋外再飘着零星的雨丝或雪花。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惟一的遗憾是,这种店已经很少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可以见得着。


18859957882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伊宇侵答: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

18859957882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伊宇侵答:精、美、情、礼。1、精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2、美 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18859957882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内涵
伊宇侵答:1、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内涵:- 食医合一:中国饮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源自“医食同源”的理念,将饮食与医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食医合一”传统。在周代,职业“食医”出现,地位显赫,标志着现代营养师角色的起源。那时还出现了专门管理和研究食疗的机构,并撰写了相关专著,如孙思邈的《备急...

18859957882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伊宇侵答: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如下:食医和一、饮食养生、本味原则、孔孟食道。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主要包括:1、食物与医治:中医认为,饮食和治疗密切相关。中国人将食物视为一种药物,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不仅注重食物营养搭配、药膳食疗等方面,也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2...

18859957882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伊宇侵答:1、食物疗法理论: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食物疗法传统,其中认为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功效,可以治愈身体不同的疾病。例如,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等功效。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饮食习惯和菜肴搭配也深受食物疗法的影响,注重食物的平补、温补、凉补等功效。2、食物营养理论:食物营养理论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另一...

18859957882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伊宇侵答:1、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2、饮食养生:形成于先秦时期。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

18859957882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伊宇侵答:2、美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3、情 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18859957882中华饮食文化理论的四维支点怎么形成的
伊宇侵答:2.孔孟食道:五味指甘、酸、咸、苦、辛。《黄帝内经》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3.本味主张 :于《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本味”两种含义,一是指,烹调原料的自然之味。二是指,进烹调而出现的美味。4.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饮养生是食医合一...

18859957882简述中国饮食特点及文化内涵
伊宇侵答:中国饮食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多样性、审美性、注重食疗以及礼仪性等方面。这些特点深受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哲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堪称世界之最。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材和烹饪方法。

18859957882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伊宇侵答:因此,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饮食文化理论的深化,而且对于中华饮食文化占据世界市场也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谈,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


(编辑:彭谈朱)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