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白流放夜郎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7
唐朝为何要把李白“流放夜郎”?求解答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觉得他的品牌可以利用,便征召他为幕僚。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不分青红皂白就答应了,因此而卷入皇权争夺战的漩涡里。随着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以正宗的政府军恢复国家秩序,“假冒伪劣”的李璘兵败被杀,李白的从政梦再次破产,以附逆罪而被逮捕。原本要腰斩的,幸亏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替李白说许多好话,才改判为流放。夜郎对于李白,是一个仅比死稍为好一点的处分,用苦难来赎罪吧。 ■ 洪烛 我最早对作为古地名的“夜郎”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夜郎自大”这个成语,二是因为李白。少小时偶然翻阅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读到李白因罪被判“流放夜郎”,知道古夜郎国在今贵州一带,搁在唐朝,那是很偏远的蛮荒之地,用来发配劳改犯正合适。因为李白的缘故,夜郎这个听起来有点狰狞的地名,在我心目中就和诗人产生了冥冥之中的联系。似乎那是一个能给狂热的诗人泼一盆凉水,甚至一棒子打醒的地方。我估计夜郎就这样歪打正着地进入了诗歌史。 重温诗歌史,我们怎么能够剔除唐朝?浏览唐诗,我们怎么能够忽略李白?而谈论李白,又怎么能够回避他晚年被判“流放夜郎”的厄运,那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挫败。想当年在金銮殿上,唐玄宗亲手为李白调羹,杨贵妃也斟酒请李白为自己题诗,古今中外又有几位诗人能享受到这种“皇家”待遇,李白也就真把自个儿当作大唐帝国“第一诗人”了。谁料爬得有多高,跌得就有多重,若干年后居然成为阶下囚,不仅首都没法再去了,连内地的省城或小县城都呆不住了,要被一扫帚给打发到落后边区的劳改农场。这已不算一般的悲剧了,命运简直开了个特大的玩笑。要把咱们自视甚高的浪漫主义诗人给捉弄死啊?也太离谱了吧。 我就这样记住李白一生中最重要,也最有戏剧性的两个地名。一个是长安,一个是夜郎,如同冰火两重天。一个是他仕途的最高峰,一个是他命运的最低谷,说白了,一个是他的天堂,一个是他的地狱。 李白曾平步青云,讨得龙颜大悦,贵妃青睐。作为首屈一指的文坛大腕,在长安城里偶尔对帝王都能摆摆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即使后来失宠,被赐金还山,也还是名人啊,到外省走走穴,去州官县令那儿蹭吃蹭喝,再赚点润笔费,不成问题的。游山玩水闯江湖,到处都有追星族,过得也还潇洒。可这次不是从天上回到人间,而是要打进十八层地狱;不小心成为特大政治犯(相当于国家公敌?)不仅披枷戴锁,还要被押送到夜郎那样的边远山区,这可不像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么简单,分明是任其自生自灭。夜郎什么都缺,就不缺埋人的地方。 李白毕竟也一大把年纪了,想一想都哆嗦:夜郎多远啊,一路上山高水险,自己的这把老骨头再经不起大的折腾了,能否走到那里都难说。可别半道上就散架了。即使真走到那里,谁知道要呆多久啊。没准朝廷转眼就把自己给忘了。总之,别指望再走回来了。 要说起来,全怪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觉得他的品牌可以利用,便征召他为幕僚。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不分青红皂白就答应了,因此而卷入皇权争夺战的漩涡里。随着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以正宗的政府军恢复国家秩序,“假冒伪劣”的李璘兵败被杀,李白的从政梦再次破产,以附逆罪而被逮捕。原本要腰斩的,幸亏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替李白说许多好话,才改判为流放。夜郎对于李白,是一个仅比死稍为好一点的处分,用苦难来赎罪吧。 李白,这回够倒霉的。真要追究,也不能完全怪安史之乱。杜甫不也赶上了嘛,也没多大事嘛。怎么偏偏李白差点丢了性命?说到底,还得怪自己,怪自己官迷心窍,见到委任状就乐坏了,根本没看清是否有后患。初听要腰斩,李白以为满腹锦绣文章就此断送,后听改判流放,说不上来该伤心呢,还是该侥幸?所以夜郎,是一个让李白心里五味俱全的地名。他说不请是死里逃生了,还是去那里慢慢地死,甚至生不如死? 在此之前,李白对夜郎不是一无所知的,也不是没有一点想像。他想像中的夜郎纵然荒天野地,但也不乏苍凉的诗意。他的一首很著名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提到夜郎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原是安慰被贬官远徙的好友王昌龄,表示无论天涯海角,我的思念都伴随头顶的一轮明月与你同在。夜郎虽远,毕竟还有清风,还有月光。现在想想,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唉,如今,自己落得比王昌龄还惨,也比他更需要安慰。可谁能像自己安慰他那样来安慰自己呢? 走在通向夜郎的路上,李白心如死灰,身影显得格外孤单。仰望明月,诗意全无。远处,远处的远处,更远处的更远处,夜郎像噩梦一样等待着遭受灾难性打击的诗人。这个词本身似乎就代表了世间的全部黑暗。李白实在想不通,自己怎么也走了这条道了。 其实,仍然有挂念李白的人,譬如杜甫。杜甫有好几首诗,都是因为听说李白流放夜郎而写的。有什么办法呢,诗人永远只能以写诗来安慰别的诗人,同时安慰被思念折磨的自己。李白流放夜郎的坏消息,不知隔了多久才传入杜甫耳中,可他肯定是在当天晚上就做梦了,梦见李白了。醒来后写下《梦李白二首》。“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夜郎离李白很远了,他对李白的吉凶生死充满担忧,连梦中的相见都浸透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写着写着,一向温和的杜甫也忍不住为李白的不幸遭际而鸣不平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偌大的长安,车水马龙,居然容不下一个诗人,难道只能到边缘化的夜郎寻找葬身之地吗?就不怕后人笑话我们这个时代吗?要知道,这位被放逐的诗人,跟屈原一样,虽然生前坎坷,但死后必将比长安城里那些速朽的权贵名流拥有恒久得多的荣誉。 李白是否知道杜甫在挂念他?杜甫也把一颗愁心寄予明月,指望它能陪伴落难的老朋友一路走到夜郎西,而牵扯不断。诗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通过清风与浮云传达,令一部多灾多难的诗歌史也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 李白原来准备去夜郎报到了,取道四川赴贬地,走到半路上,大概是在巫山——梦一样的山啊,传来唐肃宗对李白改流放为赦免的消息。自以为已走上不归路的李白,重获自由,内心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他连忙自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去老丈人家探望悲伤欲绝的妻子,让她放心:九死一生的老公又回来了,大难之后必有后福。在船上口吟的一首《早发白帝城》,有一种如释重负,顺流而下的轻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郎这个地名这些天一直像山一样压在李白心头,想不到轻而易举地掀开了——如泰山压顶的飞来峰,做了个鬼脸,又飞去了。命运真像一场恶作剧。 死里逃生的李白,伤还没好呢,就忘了痛,幻想朝廷能不计前嫌起用他,《江夏赠韦南陵冰》,借私人书信而对新政大加歌颂:“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莫非指望它能通过各级官员传入帝王耳中?既然走进了使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新时代,大家伙可别忘了我这个幸免于难的诗人,正闲着没事干呢,有用得着的地方招呼一声啊。在江夏活动了一段时间,四处托关系找工作,毫无结果。李白觉得不能再守株待兔地坐等下去,就去湖南碰碰运气。 在岳阳碰到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的族叔李晔,两个官场失意的人同游洞庭湖,还是只有借酒浇愁。李白酒后写下一大堆诗,如“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岂止是醉杀,简直是愁杀啊,李白恨不得把一路上挡道的山全他妈地给铲平了。又如“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夜郎是不用去了,可长安也回不去了,李白心有不甘,却又无力回天。 流放夜郎一事,确实使李白受惊了,虽然遇赦幸免,还是让他很窝火。他岂止是看着君山不顺眼,想想自己,磕磕碰碰的这大半辈子,真够憋屈的。借酒浇心中块垒,还嫌不够意思,只好又靠写诗来渲泄胸中不平之气。此次磨难之后,李白的诗风才真正成熟了。不时还有点“犯浑”或浑不吝的架式。李白终于成了真正的李白。 所以说夜郎这个普通的地名,在李白一生的履历中至关重要。正是它使李白受了大刺激。又正是它,使李白在受了大刺激之后,诗反倒写得更好了。那是因为他经历了大喜大悲,对人生看得更透了,对自己也看得更透了,也许自己根本就不是当官的料,仕途凶险,比蜀道难多了,弄不好会丢了性命;不如彻底死了这条心,在江湖上做无牵无挂的赤脚大仙,快活一天是一天…… 夜郎这个地名,把李白从升官发财梦中一巴掌给拍醒了。 经受了命运的大起大落,李白的诗更大气了,也更有煽动性,像小广告一样在知识分子群落流传,唤起更多失意的人的共鸣。譬如他遇赦放还后游湘中的那些诗,没多久就传到正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的杜甫那里。杜甫原以为李白已长流夜郎了,读诗才知道老朋友已幸免于难,正在江湘一带散心呢,那可是被谗放逐的屈原含恨自沉的地方啊。这么一想,杜甫又心酸了,写下《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不只是祝贺李白逢凶化吉,更是隐喻李白获罪远谪夜郎是遭人诬陷,呼吁大家还李白以清白,免得当代又多了一个像屈原那样的冤魂。 李白一生中有很多转折点,其诗篇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履历也如黄河九曲十八弯。在我眼中,以附逆罪流放夜郎这一冤案,是李白生活与创作最重要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他命运的最低点。落差真是太大了。生活中的这一大不幸,却给他的创作带来大幸运:李白真正地看破红尘了(“赐金放还”时他仍然是在半梦半醒之间),他诗篇中的人生境界开始朝向大彻大悟,视名利富贵如浮云。尤其重要的,是多了份悲伤。“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看来悲愤出诗人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夜郎这个地名,就这样跟唐朝最伟大的诗人结下不解之缘(甚至还间接地影响了第二伟大的诗人杜甫),就这样跟如长江奔流入海的中国诗歌史结下不解之缘。它影响了李白,李白又影响了杜甫,李白与杜甫又影响了后世的无数诗人。夜郎之于李白,正如汨罗江之于屈原,使中国诗人的集体命运乃至中国诗歌的宿命,无形中增添了一抹悲剧的色彩。写诗,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做个诗人,首先要做好承受任何苦难的准备。反过来,如果没有悲剧,没有苦难,一帆风顺的诗人绝对写不出跌岩起伏的优秀诗篇。这也是每个诗人都将面临的快择:是做一个圆滑的人,写圆滑的诗,还是做一个有棱角的人,写有棱角的诗?也许这种棱角会使你在世俗中遍体鳞伤,可好诗偏偏只能是从伤口中流出来的。 李白没去夜郎。可他在想像中,分明已去了。他绝对已想像出了古夜郎国的野蛮与荒凉。 偏偏在我想像中,李白跟夜郎还真是有缘,李白就属于夜郎。属于夜郎,对于诗人并不是一种耻辱,这恰恰证明他的那份原始的单纯,与尔虞我诈的官场,与追名逐利的社会,是多么无法调和。我并不是说李白的性格与自大的夜郎何其相似,我是说原生态的诗人,他的那颗原生态的心灵,与原生态的夜郎,原生态的山水,最容易成为朋友的。在我眼中李白不适合当官,也不适合下海做生意,甚至还不适合从事文秘、教育、朝九晚五的坐班,干体力活可能也不怎么行,酒量倒可以,可惜陪酒的都是小姐,大老爷们干不了…… 李白整个就不适合这个社会,可是他却适合去天高皇帝远的古夜郎国,去古夜郎国竞选国王。李白,就该是夜郎国的国王,就该是理想国的国王,就该是自由王国的国王。李白如果真去了那里,没准能活得更自由一些,更轻松一些,也更开心一些。李白如果真去了那里,古夜郎国没准就变成桃花源一样的传奇。 我跟李白一样地受幻想。甚至幻想,假若李白不曾遇赦放还,真的风餐露宿走到夜郎,一路上没准会为许多无名山水写出有名的诗篇,这些山水也就名扬四海,成为新的名山大川了。假若李白真到达目的地,在古夜郎国的废墟上安营扎寨,刀耕火种,与当地的土著喝酒,肯定很投缘,以酒量决胜负的话,他绝对可以当上酋长。夜郎的人民一定喜欢他这样的性情中人。相反,大唐帝国的那些大小官吏,真去夜郎,说不定还不受待见。 李白祖籍陇西(今甘肃一带),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城附近),五岁后随父迁居蜀州,在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度过少年时代,二十五岁后就出岷山,沿着长江漂流,几年后在江陵娶妻,成为湖北安陆的女婿。婚姻并未拴住他的心,他头脑里尽惦念着长安,直到在首都混不下去了,才又过州走府,漫游五湖四海。李白绝对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流浪汉,不管是西域还是中原,河北还是江南,荆楚还是吴越,都曾留下李白或深或浅的脚印。 大唐帝国的版图,如果还有什么地方李白不曾去过,恐怕就算夜郎了。这个地方,他差点就去了——不管是否情愿。夜郎是他人生中的一种可能性(哪怕是悲剧的可能性),虽然没有兑现,也使他的命运更富有戏剧性。一种惊险的戏剧性。仅仅这个没有实现的旅程,就使他有那么多感慨,假若他真去了夜郎,或许能写出更多新风格,新境界的作品,或许能活出一个全新的李白? 这么一想,我就觉得自己的想法挺残酷的。和命运一样残酷。为了读到新鲜的诗篇,居然暗地里期望诗人遇到更多的磨难,并因之而触发更多的灵感。我没有像杜甫那样感同身受地怜恤多灾多难的李白,为他免于流放而庆幸、而祝贺,却希望他的阅历别留下任何空白,希望他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诗人之上的诗人)。为了欣赏海燕的奋飞与悲鸣,我就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李白为未去夜郎而庆幸,我却为他未去成夜郎而遗憾,这是否属于太热爱看悲剧,太热爱看热闹的看客心理?不,那只能说是我太爱看李白的诗,太爱看诗人在作品中的各种造型(包括痛苦的造型),以至忘了那扭曲的造型是以巨大痛苦为代价才形成的。 李白,你没去成夜郎,就让我替你去吧。如果同时还能能替你写诗,替你写出有可能写出而最终未能写出的诗,去一趟还是值得的。诗人容易有这种尝试的心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去夜郎,谁去夜郎?”诗人即使去地狱里走一回,像但丁那样,也不会白去,返回时也将带来一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神曲。神曲,就是这样炼成的。 诗仙李白的祖师爷是庄子?李白对帝国的第一夫人单相思? 最富争议名妓赛金花坟墓在哪里?【图】李白为何不怕得罪唐玄宗与杨贵妃?成吉思汗为征服金发女郎而打到欧洲?【图】李白把月亮当成三陪小姐

第一次是武德四年(621)于靠近今湖南新晃的贵州石矸,但不过几年在贞观元年(627)便被废除了;第二次是贞观八年析龙标地再置夜郎县,治所在今湖南新晃,至天宝元年(742)改为峨山县止,长达有百余年;第三次是贞观十六年于今贵州桐梓(或称治今贵州正定西北)置珍州夜郎县,和前置的今新晃夜郎县两县并存。在此之前还置有夜郎郡,治所在今湖南辰溪,隋开皇九年(589)废(见《隋书·地理志》)。总之,都是在今湖南怀化西部和靠近湖南的贵州东部这块地方。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唐人对夜郎的概念。

  由于唐代在今分属湖南、贵州两省都曾置有夜郎县,以致李白当年流放夜郎究竟是在何处也就成了问题。又由于在后人心目中,贵州之地似乎更处蛮荒,导致不少古诗文注释凡涉及夜郎多注称“今贵州桐梓”,将李白的流放地先确定于斯,然后从诗中去寻找只言片语,附会为他是在西去夜郎行至白帝城才遇赦。主要的依据一是《窜夜郎於乌江留别宗十六璟》中的“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两句,以为他是到了白帝城。实则,从读《李白全集》便知,这只是他自浔阳出发前对将入长江典型景物的摹绘之辞,当年他自四川出来就曾经过。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东,黄牛峡在其下的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行程的倒置并非纪实可知;更主要的是在此期间,全集中再找不到可作为他自江夏(今武汉市)上行的记录。依据之二是遇赦后所作的《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觞。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绿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明人朱谏在《李白辨疑》中早已斥“此诗学为旷荡,而体格轻浅,如‘今岁敕放巫山阳’……等句,皆牵强不稳,非白作,但不知谁效之耳。”诗的起句已属不伦不类,因李白并无官职,何谓“左迁”?“啸起……”两句,完全是模仿李白的名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但东施效颦,妍媸立见;“相如却欲论文章”模仿杜甫《春日忆李白》的“重与细论文”,亦化金为铁,造辞鄙俗,确实是太不像李白的诗。即使不斥其伪,“巫山阳”乃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山之徂”,阳则山南以远皆可称之,并不能指证已经到了巫山。

  要探讨李白流放的夜郎究竟是什么地方,自然应考察他在流途中的路线,最可靠的材料就是《李白全集》中的所有诗文以及相关历史文献,只要不囿于先将流放地定在贵州桐梓,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如作于乾元二年(759)他遇赦后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三湘,自然是指湖南境内无疑了。又如约作于同时不远的《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中有句云:“鲸鲵未剪灭,豺狼屡翻覆。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楚囚”故可泛称,但此处的“楚地囚”,则只能实指。楚地,通称今湖南湖北;如谓指系狱浔阳,则与标题的“流夜郎半道”相悖。又如《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云:“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据《元和郡县志》卷二七江南道武昌县条:“西塞山在县东八十五里,竦峭临江。”即在今湖北的鄂城县,可知其趁帆已达鄂州,将先裴而与作《怀沙》的楚逐臣屈原作伴。更有力的证据是乾元元年所作的《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和《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放夜郎行至江夏……》诸诗,从诗题就已说明他在流放途中已经到达了今天的武汉,而不是次年至白帝途中遇赦才往下行。从前一首诗中的“天乐流香阁,莲香飏晚风”,知其正在夏天;而在另一首《泛沔州郎官湖并序》中开头即说:“乾元岁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可知其在今武汉流连甚久,至少是在秋天后才又上流途南往洞庭,全集中有《赠别郑判官》诗云:“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便是流放途中至洞庭之作。宋祝穆《方舆胜览》:“章华台,晋杜预云:‘在今南郡华容城中。’华容,即今监利。”

李白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

扩展资料: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因为做永王李璘幕府和写有《永王十一歌》获罪,郭子仪和宋若思全力营救才使李白由浔阳监狱获释。李白获释后,跟随宋若思大军前往河南杀敌(安禄山部队),李白在军中得病,前往松滋养病,临行前,宋若思让李白写一自荐表,派人呈给肃宗。肃宗见李白自荐表大为震怒,感觉李白自大,于是流放夜郎。 古代夜郎很大,川黔临界处,以今桐梓、古蔺、怀仁为中心,辖区到云南一代。夜郎系少数民族居住地,主要是以苗族为主。夜郎自大就出自古蔺、桐梓一带,自以为疆域广大,成为笑柄。李白也被视为自大之人,所以发配到夜郎。但是,史学家都否认李白到过夜郎,都承认李白流放到夔门,今奉节遇赦。清朝时期,很多文人、史学家就李白是否到过夜郎进行了争论和考证。很多人都认为李白流放到过夜郎,证据是桐梓新站镇有李白的诗歌,镂刻李白五首诗歌,而且有李白的空墓。现尸骨墓地实际在安徽当涂。后来为什么就李白到底是否去过夜郎的问题,不再多谈,原因是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成了权威著作,很多关于李白的问题以此书为准了。任何学术不可能完全和科学,科学的精神应该是敢于提问和质疑。郭老自己是否亲自去过夜郎考证过呢?不得而知!但是,笔者通过李白诗文,完全可以判断,李白到过夜郎,而且生活了三年才被大赦(因关中大旱,男丁因战死伤甚多,农田无人耕种,肃宗大赦天下)。以下诗文,可以佐证李白真的到过夜郎。而且,李白有些写酒的诗文,也有关于夜郎的记载,据考证有三十首,不一一赘述。 最后要说的是,目前很多标榜自己是李白研究专家的人,实际是实足的政客专家,沽名钓誉一生的专家,欺世盗名的专家,只是会拿李白的诗文标题考证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真正写一本《李白传》,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李白?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桃花春水生。 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 半挂青天月。 不知旧行径。 初拳几枝蕨。 三载夜郎还。 于兹炼金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碑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题楼山石笋(碑文)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 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歧。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流夜郎题葵叶(碑文)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流夜郎赠辛判官》(碑文)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 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 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流夜郎闻酺不预(碑文)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李白获释后,跟随宋若思大军前往河南杀敌(安禄山部队),李白在军中得病,前往松滋养病,临行前,宋若思让李白写一自荐表,派人呈给肃宗。肃宗见李白自荐表大为震怒,感觉李白自大,于是流放夜郎。 古代夜郎很大,川黔临界处,以今桐梓、古蔺、怀仁为中心,辖区到云南一代。夜郎系少数民族居住地,主要是以苗族为主。夜郎自大就出自古蔺、桐梓一带,自以为疆域广大,成为笑柄。李白也被视为自大之人,所以发配到夜郎。但是,史学家都否认李白到过夜郎,都承认李白流放到夔门,今奉节遇赦。清朝时期,很多文人、史学家就李白是否到过夜郎进行了争论和考证。很多人都认为李白流放到过夜郎,证据是桐梓新站镇有李白的诗歌,镂刻李白五首诗歌,而且有李白的空墓。现尸骨墓地实际在安徽当涂。后来为什么就李白到底是否去过夜郎的问题,不再多谈,原因是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成了权威著作,很多关于李白的问题以此书为准了。任何学术不可能完全和科学,科学的精神应该是敢于提问和质疑。郭老自己是否亲自去过夜郎考证过呢?不得而知!但是,笔者通过李白诗文,完全可以判断,李白到过夜郎,而且生活了三年才被大赦(因关中大旱,男丁因战死伤甚多,农田无人耕种,肃宗大赦天下)。以下诗文,可以佐证李白真的到过夜郎。而且,李白有些写酒的诗文,也有关于夜郎的记载,据考证有三十首,不一一赘述。 最后要说的是,目前很多标榜自己是李白研究专家的人,实际是实足的政客专家,沽名钓誉一生的专家,欺世盗名的专家,只是会拿李白的诗文标题考证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真正写一本《李白传》,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李白?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桃花春水生。 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 半挂青天月。 不知旧行径。 初拳几枝蕨。 三载夜郎还。 于兹炼金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碑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题楼山石笋(碑文)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 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歧。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流夜郎题葵叶(碑文)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流夜郎赠辛判官》(碑文)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 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 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流夜郎闻酺不预(碑文)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觉得他的品牌可以利用,便征召他为幕僚。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不分青红皂白就答应了,因此而卷入皇权争夺战的漩涡里。随着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以正宗的政府军恢复国家秩序,“假冒伪劣”的李璘兵败被杀,李白的从政梦再次破产,以附逆罪而被逮捕。原本要腰斩的,幸亏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替李白说许多好话,才改判为流放。夜郎对于李白,是一个仅比死稍为好一点的处分,用苦难来赎罪。


13289587555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为什么?
梁怎萱答:永王李璘出师东巡之时,得知李白隐居庐山,遂数次下达聘书,李白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在永王东巡时,李白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捕入狱。李白被下狱后,在一首诗中说“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意指自己是被永王胁迫的。

13289587555李白流放夜郎到底是怎么回事
梁怎萱答:肃宗见李白自荐表大为震怒,感觉李白自大,于是流放夜郎。 古代夜郎很大,川黔临界处,以今桐梓、古蔺、怀仁为中心,辖区到云南一代。夜郎系少数民族居住地,主要是以苗族为主。夜郎自大就出自古蔺、桐梓一带,自以为疆域广大,成为笑柄。李白也被视为自大之人,所以发配到夜郎。但是,史学家都否认李白到...

13289587555晚年的李白到底犯了什么弥天大错,以致于被判流放夜郎?
梁怎萱答:李白晚年所犯过错就是参与永王犯上作乱,从而导致自己被流放至夜郎。李白虽然成名很早,但是他的名气却未能为他的仕途带来便利。因为入仕不顺,所以李白三十多岁时还在蹉跎岁月。在他34岁那年,李白想要借由献赋来谋取仕途,但是他第一次所献的《明堂赋》并未引起玄宗的关注。时隔一年之后李白再一次为玄宗...

13289587555在早发白帝城里李白犯了什么罪要去夜郎
梁怎萱答:因为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有两股主要势力,一股是一股以太子肃宗为首,一股以永王李璘为核心。李白出于保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李璘的幕府。后来太子肃宗发兵征讨李璘,李璘兵败自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判流放夜郎,也就是因为跟随造反的人的罪。懂吗?不满意可追问 ...

13289587555李白为什么被贬到夜郎流放
梁怎萱答:因此而卷入皇权争夺战的漩涡里。随着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以正宗的政府军恢复国家秩序,李璘兵败被杀,李白的从政梦再次破产,以附逆罪而被逮捕。原本要腰斩的,幸亏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替李白说许多好话,才改判为流放,但行至白帝城遇大赦,所以才有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3289587555李白为什么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梁怎萱答:李白晚年跟着永王李璘干事业,结果却一脚踏入叛军阵营,犯下死罪,连杜甫也忧心忡忡地说:“世人皆欲杀(释义: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他的最后一任妻子为他辗转奔波,才救下诗人一条命。公元759年,李白由死罪改为流放,流放夜郎。正当李白的余生可能会交付给那个荒僻之地时,朝廷的赦免令却下来...

13289587555为什么李白流放夜郎
梁怎萱答: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同安史相对抗的势力主要有两股:一股以太子亨(即肃宗)为首,一股以永王李璘为核心。李白出于保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李璘的幕府,受到李璘的器重,任其佐僚。后来肃宗发兵征讨李璘,李璘兵败自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判流放夜郎,夜郎在现在的贵州遵义附近。李白被押解着从...

13289587555李白流放夜郎
梁怎萱答:在此之前,还设置了夜郎郡,即现在的湖南辰溪。隋炀帝九年废弃。简言之,它们位于湖南怀化的西部和贵州的东部,贵州与湖南接壤。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唐代夜郎的范围。由于唐朝现在属于湘黔两省,夜郎县一度设立,甚至李白当年流放夜郎的具体地点都成了疑问。后人眼中,贵州的土地似乎更加荒凉,这就导致很多古诗词注释中,每当...

13289587555李白因为参与永王之乱,被贬夜郎,夜郎到底在哪?
梁怎萱答:但是这场战争失败了,李白再次逃去,但是不幸的是他被逮捕了。李白被关押在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监狱里面,在妻子和好朋友的帮忙之下,李白终于出狱了,但是出去之后的李白已经58岁了。他因参加永王东巡的罪名流放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贵州桐梓一带,夜郎国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国家。

13289587555李白被流放夜郎后,杜甫很担心,梦中思念太深写下两首《梦李白》_百度知...
梁怎萱答:在被流放前,李白也曾做过努力打算自救一下,他专门写了《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他想让皇帝因他的这番颂赞之词,宽恕他的事儿,免去流放的决定。但很可惜,皇帝只是放松了对他的管制,却并未当即赦免他。758年春,58岁的李白从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踏上了流放夜郎(今贵州西部、北部及...


(编辑:施琼冉)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