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蜀汉飞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8
除了无当飞军,蜀汉还有哪些战力超强的精锐部队?

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虽然国力弱小,却频繁北伐曹魏,离不开精锐部队的支持。提到蜀汉的精锐部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一手组建的“无当飞军”。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所谓无当飞军,是蜀汉丞相平定南中地区后,利用当地的士兵组建的的一支劲旅。在三国时期,无当飞军善于使用弓弩和箭,擅长野外作战,所以成为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的重要帮手。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一开始让王平来指挥无当飞军。公元248年,在汉中都督王平病逝后,无当飞军的统帅变成了张嶷。在姜维北伐中原期间,无当飞军为了掩护姜维撤退,最终在和数倍曹魏大军的较量中损失殆尽。此外,除了无当飞军,蜀汉还有四支非常精锐部队,成为蜀汉和曹魏抗衡的重要力量。
一、白毦兵
在蜀汉的精锐部队中,白毦兵应该是成立最早的一支。因为在刘备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白毦兵的保护,促使刘备没有性命之忧。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计划北伐,为了准备防卫与后援,调李严到江州部署,并派遣陈到率领白毦兵协助。史书虽然透露了白毦兵的作用和统帅,但是关于白毦兵的兵源却不得而知。

一方面,就白毦兵的作用来说,可以理解为直属于刘备的御林军,担负着护卫刘备及其家人的重任。另一方面,就白毦兵的统帅陈到来说,这位蜀汉武将可谓非常低调。而这,自然让白毦兵这一支精锐部队更加神秘。但是,不管怎样,白毦兵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无疑对蜀汉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连弩士
《华阳国志》中记载:蜀丞相亮亦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
连弩士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的过程中,针对南中地区的士兵所特别创建的一支军队,部队装备诸葛亮发明的连弩,部队规模三千人。由此,对于连弩士来说,关键装备就是孔明制作的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所以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当然,诸葛连弩也存在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的特点,所以不适合装备给攻城士兵,而是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由于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结构至今仍是个谜。通过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魏晋时期的弩机实物,可以看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弩机制造工艺仍然是沿袭着汉代的传统,用青铜铸造,形制和结构也大致相同。因此,对于诸葛连弩装备的连弩士,同样在《三国志》等史料中没有过多的记载,也即连弩士的战绩如何,自然也就很难考证了。

三、神刀军
对于三国时期的蜀汉,神刀军是一支以兵器见长的军队,军队所装备的神刀是蒲元所造。蒲元打造的神刀注重淬火这一环节,刀的材质是钢。由此,和连弩士一样,神刀军也是一支以装备命名的精锐部队。据宋朝《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更为关键的是,蒲元是三国时蜀汉杰出的工匠。不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造刀三千口,还制作木牛流马。后来姜维为他写过两部传记《蒲元传》《蒲元别传》。由此,在汉末三国时期,蒲元可谓一位能工巧匠。至于蒲元亲自打造装备的神刀军,显然是蜀军和魏军交战过程中的一把尖刀。对于兵力相对较少的蜀汉,正是这些装备的加持,促使其可以在和曹魏的较量中不落下风。

四、虎步军

最后,对于姜维、孟琰等人统率的虎步军,直到蜀汉灭亡之际,依然在抵抗曹魏大军。不过,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放弃抵抗后,姜维等人只能带着虎步军归降了曹魏。因此,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虽有五大精锐部队,但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是很难依靠这五支精锐部队来弥补的。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九回,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夏侯霸、司马昭和徐质。故事梗概如下:


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统兵二十万,再度发动北伐之战。战前,姜维向夏侯霸问计。夏侯霸认为,曹魏地区当中,南安郡钱粮最多,应该首先攻克该郡。他还提出,以往北伐无功而返,有个重要原因是盟友羌兵没有及时前来协助,此次应当立即派人联络羌人,与他们在陇右会合,然后出兵石营,经董亭直取南安。


姜维大喜,立即派郤正为使者,带着金珠蜀锦前去拜见羌王。此后,羌王迷当答应了姜维的请求,命大将俄何烧戈为大先锋,率兵五万直扑南安郡。


得知蜀军犯境,曹魏左将军郭淮立即上表,将消息告诉司马师。司马师询问众将,谁愿意率兵增援西北,辅国将军徐质主动请缨。随后,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率领前往西北。徐质率部来到董亭后,与姜维遭遇。在双方的较量中,徐质手持大斧,在单挑中接连击败廖化和张翼,又在混战中打败北伐大军。姜维无奈,兵退三十里下寨。


此后,姜维又向夏侯霸请教歼灭徐质之策。夏侯霸提出诱敌之策,得到姜维的采纳。姜维命廖化和张翼在铁笼山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此引诱司马昭出兵,又悄悄在路上撒下铁蒺藜,为歼灭徐质做准备。果然,得知北伐大军在铁笼山运粮的消息,司马昭立即派徐质前去劫粮,结果徐质进入北伐大军的包围圈,姜维、廖化和张翼率部杀出,曹军打败,徐质也被姜维斩杀。


小说中描述的此次发生在蜀汉延熙十六年的北伐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过过程较为简单。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就在此战爆发前,东吴太傅诸葛恪率二十万兵马发动了魏吴交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


战前,诸葛恪写信给后主刘禅,希望蜀军能在西北战场有所动作,以达到牵制曹魏的目的,此后便有了此次的姜维北伐。从这个意义上看,姜维的此次北伐与当年诸葛亮围攻陈仓一样,都属于牵制性作战。因此,战争的规模并不大,也达不到小说所言的二十万兵力。


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姜维进入西北战场后,经董亭向南安郡发动进攻,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率部迎战。不过,当郭淮主力进至洛门时,姜维就因军粮耗尽而不得不退兵了,双方并非爆发大规模的战斗。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羌王迷当,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其事迹与小说的描述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小说的说法,他在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协助姜维出兵。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是在蜀汉延熹三年(公元249年)被郭淮击败,他也并未出现在四年后的北伐战场。


小说中提到的羌军大将俄何烧戈,历史上并无此人。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羌族头领中除了迷当之外,尚有饿何、烧戈、伐同、蛾遮等人,这些人也都曾在曹魏西北地区发动叛乱,最终被郭淮击败。小说作者很可能将其中的饿何、烧戈误当成了一个人并写进了作品当中。


在小说的描述的这个战争故事当中,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物——徐质。按照小说的说法,此人武艺高强,先后在单挑中击败廖化和张翼。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也的确存在,但仅仅是个一闪即逝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散见于《三国志》当中。从零散的史料记载来看,此人担任过讨蜀护军一职,并与邓艾、郭淮和陈泰等名将一起抵御过姜维的入侵。


说到此人的结局,并非如小说所言是死在蜀汉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而是在蜀汉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的襄武之战中阵亡的。不过,徐质在阵亡前有过一次惊人的战绩,不但在狄道之战中斩杀了蜀汉名将张嶷,还歼灭了蜀汉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无当飞军。经此一役,曾经风光一时的无当飞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再无踪迹。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

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无当飞军是蜀汉后期主力之一,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部队。



诸葛亮南征。南征之后,真正获得南中一带。才获得那些地方兵源。建无当飞军。另:无当飞军之所以厉害。除了作战勇猛。还有他们彪悍的作战方式。箭头摸毒液。这也是获得南中后,从那边学习来的。还有毒()资源,也多为南中所有!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

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无当飞军是蜀汉后期主力之一,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部队。

以上跟跟与历史人物事件有关的,我觉得相对来说这个是特别特别大巨大的这么一个情况的情况还是可以的。


13385541352李陵生平简介
董良钞答: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生平>古代中国人有为纪念重大历史性意义事件、吉祥事物而给孩子命名的习俗。>汉飞将军李广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曾俘获了一名身份为“当户”的匈奴官员,就...

13385541352这支匈奴军队战无不克所向披靡,却被西汉小将打败,他是怎么做到的?
董良钞答:西汉时候的名将李广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们为了纪念他,尊称他为“飞将军”,而他的子孙后代也都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还有一心报国的热血忠诚,特别是他的孙子李陵对兵法战术都非常感兴趣,在这方面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李陵有名的历史事件,就是他以五千精兵对战匈奴十几万大军的事情了。这场战争刚开始并不...

13385541352谁有开国皇帝。飞将军李信的历史。要全部的喔。关于他的全部我想了解...
董良钞答:李信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名将,在攻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破之,之后李信是行踪便不见于史书。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信为老子李耳之十一世孙。据说,李信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五世始祖。前227年,燕国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派大将王翦、辛...

13385541352历史上把箭射入石头的,除了飞将军李广还有谁,有着怎样的故事?
董良钞答:3、李广:李广难封缘数奇,飞将军毕生无法封侯 《史记》载,汉飞将军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矢,视之,石也,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 这里讲的是:汉朝飞将军李广,外出打猎时,看到草里有块大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发箭射击,箭头射进石头里,走近发现是石头后多次发箭,始终无法再次射入。 不过...

13385541352...请问这件事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吗?发出的箭有这么大力量吗
董良钞答:清康熙三年山海关管关通判、永嘉贡生陈天植有《题汉飞将军射虎石》一诗:�猿臂将军勇绝伦,提戈万里净烟尘。�至今渝水沙边石,犹畏当年射虎人。 清康熙年间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编纂者陈廷敬随康熙皇帝东赴吉林,祭拜祖先,路过永平府时,写有《射虎行》一诗:北平太守飞将军,...

13385541352出塞王昌龄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董良钞答: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教:令,使。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位于今...

13385541352唐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龙城指今天的哪?
董良钞答:貌似有龙城之称的地方很多。“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将军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人),天水故称成纪、秦州等。此诗中“龙城”应指成纪,即今之天水。

13385541352出塞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董良钞答:出塞二首·其一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译文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

13385541352如何评价李陵的?
董良钞答: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飞将军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加上他又是名将之后,久之自然就赢得汉武的青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不久,“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受...

13385541352诸葛亮的主要世纪
董良钞答: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


(编辑:乐苗发)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