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十大名门望族,有你的祖先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8
什么叫历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汉唐之间是我国士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长盛不衰的名门望族,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崇,把持政权,甚至一度与皇族分庭抗礼,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天就在这里对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大士家大族来个简要介绍。

十、太原温氏

温氏祖先出自姬姓,最早可追溯到周成王的三弟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晋公族后来受封于河内一个叫温的地方,所以就以“温”为氏。后来因为西汉时茕侯温疥的孙子迁居太原并成为望族,之后温氏后裔就以太原为郡号。

唐叔虞

太原温氏一直人才辈出,从汉代到宋,既出现过不少名吏贤士也出现过不少诗画巨匠。这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初唐的温氏三杰: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三兄弟。温氏三杰都是卿相之才,从唐朝未建立之前就与李渊父子交往甚密,后来又为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勋,成为唐朝的开国名臣。

温氏三杰的后人也是人才辈出,有过温振、温挺、温佶、温造等一批公侯守吏,也出现了温庭筠这样的著名“花间派”诗人。

温庭筠

如此兴旺之族,中华文明史上寥寥可数。

九、范阳卢氏

卢氏历史上自称来自范阳(也称涿州或幽州)。公元前385年,经历过田氏代齐事件之后,卢、高二氏从现在的山东地区被驱逐出去,其中一支聚居于范阳。

范阳卢氏宗祠

范阳卢氏出过的名人也不少,有秦始皇时期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也有东汉末的大儒卢植。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卢植的后裔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连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

卢植

到唐代,卢氏更是大出人才,出过被称为“八相佐唐”、“初唐四杰”的卢照邻,也出过“大历十才子”的卢编。从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正史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

八、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源自古代郑国。春秋末郑国灭亡后,公室子孙虽流落四方,但仍然对故国念念不忘,并“以国为氏”形成郑氏之姓。后来郑氏族人就在荥阳大发展成为望族。

郑氏拜祖大典

东汉末年,由郑浑、郑泰等人开始,荥阳郑氏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南北朝时高官累世不断,与清河崔、范阳卢、太原王并称中国四大望族。

郑氏三公

唐代之后荥阳郑氏又连续出了9位宰相,其他尚书、侍郎、节度使之类的就更多了。声望一度达到鼎盛,为社会经济文化作出了不少贡献。虽然后来因科举制,影响力不再那么大了,但仍然是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七、清河崔氏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名姓氏。

齐国开国君主是吕尚,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姜太公姜尚。吕尚的嫡孙季子本该继承君位,却让位给了弟弟叔乙,之后独自生活在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后以邑为氏,就是现在的崔氏。

姜尚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自汉至宋,更是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有一份士族门第排名表,虽然版本各不同,但都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

而清河崔氏,则是其中一直著名大族。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经学家崔灵恩,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7人,地位显赫一时。

六、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被称为东晋最后一个“当轴士族”,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的就是这两家。

在东晋,陈郡谢氏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士族,直至谢万出仕并掌握了豫州之后,才开始崛起,并在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保住了东晋。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

鼎盛时期,谢氏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两百余年。

然而南北朝梁朝发生侯景之乱时,因为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都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显赫一时的王谢两家从此消失。

五、琅琊[láng yá]王氏

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为秦代名将王离之后,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不仅有王祥这样流芳百世的孝子,而且还出现了众多宰相。

王祥卧冰求鲤

衣冠南渡时,琅琊王氏因为对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说法指的就是这个。仅仅东晋南朝时期,琅琊王氏就出了九十余名宰相,这是古今中外所仅有的。

晋元帝司马睿

历史上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琊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身于琅琊王氏。

有盛必有衰,侯景之乱后琅琊王氏就此消失。

四、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同样来源于姬姓。

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因为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避居太原。因为当时的人仍呼他为王家,所以就用王作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子孙蕃衍,遍布各地。

秦兼并六国时,王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秦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得首功,自此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

后来到了刘邦、项羽起兵反秦时期,王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兵败候自杀。他的长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成为王氏琅琊祖先。

三、弘农杨氏

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今河南灵宝)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弘农杨氏最著名的莫过于“关西孔子杨伯起”。

杨伯起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大儒。他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被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官至太尉。据记载,因为他为官清廉,不接受馈赠,所以子孙过的很清贫,经常要以步代车,而且无肉可食。以前的朋友中有想为他们置些产业的,但杨震却不答应,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他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皆博学而清廉,成为“东京名族”。

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更是把杨氏地位推到了巅峰。

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抗辽卫国,一门忠烈。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在今河北赵县。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的始祖是秦代陇西郡首位郡守李崇,他和儿孙三代人共同打下陇西李氏的基础。汉朝,陇西李氏既出过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堂弟李蔡这样的大名人,也曾因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导致名望受挫。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成为李氏第一位皇帝。到隋朝李氏已是权倾朝野。之后李渊灭隋,建立唐朝,李姓成为国姓。

李渊

唐太宗修《氏族志》时将李氏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甚至出现后世“言李者称陇西”的情况。




13366794622中国古代十大名门望族,有你的祖辈吗
於点疯答: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

13366794622中国十大名门望族,传承千年!快来看看你是哪个名门之后?
於点疯答:四大望族之一的荥阳郑氏,源自春秋时期的郑国,东汉后逐渐崛起,至南北朝时与清河崔氏并称显赫门阀。阳卢、太原王、郑氏(曾出9位宰相)、范阳卢氏,他们的名字犹如历史的烙印,见证了唐代的繁荣与卢氏家族的鼎盛,如“八相佐唐”和“初唐四杰”等杰出人物。太原温氏,源自姬姓,温彦博等杰出人物辅佐李唐开...

13366794622中国历史上诸如琅琊王氏、弘农杨氏等名门望族是如何来的?
於点疯答:10、太原温氏,温氏祖先出自姬姓,西周时周成王灭唐后把唐地分给了他弟弟,他弟弟继位后改国号为晋,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氏,世居太原,逐渐成为太原的名门望族。太原祁县温氏望族,人才辈出,数世昌盛,从汉代到宋,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巨匠。如此兴旺之族,中...

13366794622盘点我国古代十大顶级门阀家族,哪个家族最厉害?
於点疯答:第一家:陇西李氏 秦朝时始皇帝设立了陇西郡,李氏的始祖李崇是陇西的第一代郡守,李崇的儿子李瑶也是秦国地方的郡守,李崇的孙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李信。到了西汉的李广、李蔡皆出自这一脉,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靠了匈奴之后这个家族因为得罪了汉朝皇室而销声匿迹了两三个朝代。但是五胡乱华时陇西李氏家族诞生了...

13366794622中国古代十大门阀世族简介
於点疯答: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中国历史上十大门阀世族。那么,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一、陇西李氏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汉有飞...

13366794622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家族哪些家族最辉煌?
於点疯答:五代时,唐朝宰相王林的第五代孙、王,进入福建,在十国建立福建,成为今天台湾省、福建、广东一带的王氏祖先。五清河崔氏“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在春风”。清河崔氏是“四大家族”之首。崔氏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诸侯之一,西汉时居住在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名门望族,其中崔琰曾投奔曹操。西晋重视士族家族,崔氏被...

13366794622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你家入围了吗
於点疯答:黎氏宗祠又名黎永思堂,是是一处建于明末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黎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的专祠,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为纪念黎遂球而修建,黎遂球明末抗清官员,有粤中屈原之称,传世画作有《送区启图北上山水图》。8、...

13366794622哪些姓氏是中国古代的名门望族
於点疯答: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来源于颛顼和皋陶之后。在秦代与汉代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的李渊灭了隋朝,开创了大唐盛世。二、赵郡李氏 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弟。

13366794622中国古代姓氏名门望族有哪些?
於点疯答: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

13366794622北京最厉害的家族【北京十大家族都有哪些】
於点疯答: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燕山脚下,先后为都几百年,天子脚下多权贵,古代北京孕育了无数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北京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北京朱氏:朱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在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


(编辑:司柳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