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写《西游记》中观音大士的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8
请对西游记中的观音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他帮助唐僧的主要事迹进行评价

观世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来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他就可以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称观世音。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毁伤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无法医活,只好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只见观音菩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参果树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经路上,帮助孙悟空收服红孩儿、天蓬元帅、西海龙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使人间万民得到慈爱、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她善良、普度众生,为百姓的苦而苦,这可以说是世俗,但在另一方面,她具有神性又是超越世俗的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爱面子,自视甚高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

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

1、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

2、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西游记》介绍: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书中讲述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西游记》是以“人”为本来写的,书中包罗万象,有玉皇大帝和四海龙王等天庭人物,有如来和观音菩萨等佛界人物,也有妖魔鬼怪和凡人等各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形象也很鲜明,观音菩萨就是一典型样本,本文选取观音菩萨为代表,从性格、人际交往、领导才能和做事风格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形象特征。
观音菩萨是吴承恩塑造的重要角色之一,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出场次数也颇多,是取经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各色人物都有交集,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一、观音菩萨的性格分析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一)爱面子,自视甚高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一是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二是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孙悟空四处求方救治镇元大仙的人参树时,也体现了这一点。孙悟空为了解决与镇元大仙的矛盾,四处求人帮忙,从蓬莱到方丈仙山又到瀛洲,最后才到落伽山找菩萨,菩萨埋怨孙悟空不早点找她。因为观音一直自视甚高,在她认为孙悟空有难,却越过自己去找别人是看不起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藐视,况且孙悟空他们还是自己手下的人,面子上也过不去。孙悟空在红孩儿一难时,最后才找菩萨,又遭到菩萨的埋怨。
(二)亦狠亦善
观音是一个心思很重,会下狠手的人。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天兵围困,菩萨想趁孙悟空不注意之时,用净瓶打死孙悟空,即便不能打死,也求孙悟空能跌倒,伺机捉拿孙悟空,可见其心思之重。
观音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在真假猴王之争时,孙悟空想让菩萨帮自己证明身份,见了菩萨就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这估计是孙悟空最后的绝招。这
样的孙悟空菩萨很少见,哭得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菩萨也赶快安慰。可见,孙悟空在菩萨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三)强烈的虚荣心
唐僧师徒被困通天河时,求助菩萨收服灵感大王,观音怕灵感大王把唐僧给吃了,心里很着急,没有梳妆打扮就出门了,收完鱼精就想走,但是孙悟空说让众人拜一拜菩萨,菩萨心里很高兴,就接受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向端庄示人的菩萨宁愿冒着形象近毁的损失接受众人的膜拜。
赢过孙悟空,却打不过观音,就弃械投降,说自己有眼无珠,愿意跟着菩萨,菩萨听后很喜欢,紧张的敌我关系得以改变。
(四)偶有幽默
孙悟空请菩萨帮忙降服红孩儿时,虽然埋怨悟空没有及时找自己,但在路上还是有说有笑,如,菩萨坐定道:“悟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可见孙悟空和菩萨的关系还算亲密,两人可以开玩笑。
二、菩萨的交际之道
人际传播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复杂的关系社会里生存,一定要提高人际传播技巧。
面对上级时,懂得察言观色。当如来挑选人员寻觅取经人时,菩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如来甚是欢喜,菩萨敢于承担上级重任,为上级排忧解难,获得领导赏识。但是在面对下属时,却极为苛刻。菩萨奉旨寻找取经之人,来到长安时,土地神祠的土地和各庙神祗都来参拜,菩萨以命令他们不得走漏一毫消息,还理直气壮入住土地神祠。
三、菩萨的领导才能
(一)领导艺术:擒贼先擒王
如来早就看出来孙悟空不好管教,所以给了观音三个紧箍儿;而观音也深知只要把孙悟空控制了,其他的人更好制服,所以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儿并传授其紧箍咒。
(二)领导风范:我的人,我来管
菩萨在救活人参树后,镇元大仙客气地与菩萨说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回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当赔偿宝树。”其实菩萨是想让大仙明白:唐僧四人是我手下的人,他们是有背景的。
四、观音的行事风格
(一)权为我所用,利为我所谋
如来给了观音三个紧箍咒,但观音有私心,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自己留了两个,给唐僧一个,另两个用在了黑熊怪和红孩儿身上,而这两人都是观音麾下的人。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爱面子,自视甚高“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1、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2、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观音菩萨的性格分析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一)爱面子,自视甚高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
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一是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二是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孙悟空四处求方救治镇元大仙的人参树时,也体现了这一点。孙悟空为了解决与镇元大仙的矛盾,四处求人帮忙,从蓬莱到方丈仙山又到瀛洲,最后才到落伽山找菩萨,菩萨埋怨孙悟空不早点找她。因为观音一直自视甚高,在她认为孙悟空有难,却越过自己去找别人是看不起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藐视,况且孙悟空他们还是自己手下的人,面子上也过不去。孙悟空在红孩儿一难时,最后才找菩萨,又遭到菩萨的埋怨。
(二)亦狠亦善
观音是一个心思很重,会下狠手的人。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天兵围困,菩萨想趁孙悟空不注意之时,用净瓶打死孙悟空,即便不能打死,也求孙悟空能跌倒,伺机捉拿孙悟空,可见其心思之重。
观音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在真假猴王之争时,孙悟空想让菩萨帮自己证明身份,见了菩萨就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这估计是孙悟空最后的绝招。这
样的孙悟空菩萨很少见,哭得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菩萨也赶快安慰。可见,孙悟空在菩萨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三)强烈的虚荣心
唐僧师徒被困通天河时,求助菩萨收服灵感大王,观音怕灵感大王把唐僧给吃了,心里很着急,没有梳妆打扮就出门了,收完鱼精就想走,但是孙悟空说让众人拜一拜菩萨,菩萨心里很高兴,就接受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向端庄示人的菩萨宁愿冒着形象近毁的损失接受众人的膜拜。
赢过孙悟空,却打不过观音,就弃械投降,说自己有眼无珠,愿意跟着菩萨,菩萨听后很喜欢,紧张的敌我关系得以改变。
(四)偶有幽默
孙悟空请菩萨帮忙降服红孩儿时,虽然埋怨悟空没有及时找自己,但在路上还是有说有笑,如,菩萨坐定道:“悟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可见孙悟空和菩萨的关系还算亲密,两人可以开玩笑。

去的话可以上百度去搜一搜


18413003202《西游记》观世音菩萨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茹欧力答:《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性格特点是宅心仁厚、知人善任、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了西行取经的策划人和保护者,观世音菩萨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众神形象中的圣洁代表,也是小说中佛教人物形象特点的集大成者。菩萨第一次出场,未见行一善,也未见行一恶,未施展任何法术...

1841300320223.怎样描述观音菩萨形象的?
茹欧力答:除了“圣观音”外,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容貌端庄、衣饰华丽、造型优美,既有菩萨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西游记》第六回中,...

1841300320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分析及文中内容考证
茹欧力答:《西游记》中塑造得成功的艺术形象不太多,大多数人物都缺乏生气,但是成功的几个人物,血肉丰满,典型化程度较高。 一、孙悟空。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一)形象来源。 我多次说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有关的背景和材料,自己的观点可有可无。孙...

18413003202西游记中的第八回主要人物形象是谁
茹欧力答:《西游记》第八回人物形象是观音菩萨。1、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疾恶如仇,在东亚文化圈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2、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3、沙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 4、唐僧,有懦弱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又因...

1841300320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分别是怎样的人物性格?
茹欧力答:1、唐僧 性格特点:谦恭儒雅,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其负面影响是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力。唐僧还是个善良闵诚意志坚强,慈悲善良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还有些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主要事件:金蝉遭贬,为金蝉子,只因偷懒,被贬下凡,十世轮回,感悟众生,取得...

18413003202《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
茹欧力答:小说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物对于观音的崇敬、虔诚心理。由此亦可以看出小说中的观音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性。《西游记》的这种民间性从一个角度证实了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民间世代积累的过程。 关键词:《西游记》;观音形象;民间性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说中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就具体的情节来说,回目中出现观音...

18413003202《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茹欧力答:《西游记》的人物形象特点是:1、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疾恶如仇。2、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3、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就改,淳朴憨厚。4、沙僧:肯吃苦,憨厚老实,没有主见...

18413003202八仙过海中观世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茹欧力答:中,观世音菩萨的仁慈之心,可以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观世音菩萨不仅帮助师徒四人化解为难,在在帮助苦难中的百姓解脱出来。所以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作为最正义的人物存在,作为人们的一个精神的支柱,能够让百姓坚持下去,而且同时也在宣扬佛法,劝导人们一心向善,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回报。

18413003202西游记所有的人物性格特点
茹欧力答:1、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2、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

18413003202《西游记》师徒4人物形象分别是什么?
茹欧力答:3、猪八戒,他嘴馋,还有一点就是很懒,还爱凑热闹。虽然猪八戒丑,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最大的有点就是最甜,而且是师徒4人中接触社会最多的,所以也是被社会污染最严重的,但也不缺少一个向善之心,有人说猪八戒笨,其实也不然,老猪也有很多聪明的时候。4、沙和尚,一路上虽表现不多,但其...


(编辑:阴峰秒)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