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什么修辞手法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这句诗用了双关,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丝”字与“思”谐音双关,意为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和拟人,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原文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
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
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

该句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 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拓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1.双关
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2.比喻
“春蚕” 这一形象具有多种比喻的意义,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以蜡烛为喻,并非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要想不相思,要想止住伤心,除非自己死去。诗人为了这份爱情,宁愿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无尽的的思念和伤心,这是何等执著的爱情!
两句诗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现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且在动人的形象中隐含着象征的意义,使得它已经超越了爱情,具有了歌颂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联成为李商隐诗中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句。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态度。同时,春蚕和蜡烛的至死不渝的执著精神,引发了人们对这两句诗的多角度联想,现在也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

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本句对仗工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唐斌连答:寓意: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唐斌连答:这句诗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分别表示哪两个东西?
唐斌连答:蜡炬:蜡烛。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什么意思
唐斌连答: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

18441386061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
唐斌连答: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意思:春蚕直到死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烧成灰烬后,不断的泪方流干。出处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作品原文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白...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什么
唐斌连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用自然的现象来表达出一种伟大的奉献的精神.诗人借物表景,借景达意.以意传情. 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示诗人相思的热烈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后来有人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形容忠于职守,尽忠的人...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来指什么
唐斌连答: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来指的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来源: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出自李商隐所写的《无题》。作者李商隐的简介:1.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什么意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含义
唐斌连答: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什么 原文及译文
唐斌连答: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比喻老师,母亲。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赞美老师无私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质。2、原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

184413860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什么意思
唐斌连答:【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


(编辑:文相将)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