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管理者见木不见林什么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欠缺大局观的管理者处理事情时,常常会犯“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即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不能顾全大局。


17294846278有人能告诉我"只见树而不见林"是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只见树而不见林是成语“见木不见林”的字面解释,它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着相近的意思,都是说有的人看事物只看眼前的某一部分就下结论,而不向更深层次去了解事物的真正内涵,这种看事物的方法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可取的,以此句为警示告戒人们学会全面的看待发生在...

17294846278一木非一木,一林非一林,见木不见林,是啥意思
应临葛答:比喻一个人只看得到一个事物的局部,而看不到整体。

17294846278题西林壁古诗的意思是?
应临葛答: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

17294846278“明理有道”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明理有道?
应临葛答:,故而可以说理者,乃道之文,理在外而道在内,这个道指事物的内部规律,理指表面现象。而明理有道的道指方法,途径,理才是指事物的规律,抓住事物的规律有一定的方法,哲学上说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物的本质,只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这就是明理的方法,儒家说的“格物致知”也是这个意思。

17294846278道理是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道理的意思:道理,道之理也,因果逻辑也。大道无形生育万物,大道无情运行万物,大道无名养育万物。道之理者唯自然也。自然之理者,顺道者昌盛,逆道者衰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英文解释 arguments;principle;[法] reason;truth ;[principle;truth]∶事物的规律 跟他讲解物理学的道理 [reason;argument...

17294846278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其实我们只要明白一定的势力,我们做事就会遵循规矩。

17294846278理学是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张昶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

17294846278关于诗中的理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理在这里解释为,原意:治理,处理,在这里的意思为:归结为 就是说悲伤最终成为了麻木的意思。 有深度点,细致点: 《六韬·龙韬》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 理于 最早出现在此。 解释为治理,和处理。 经过意义...

1729484627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苏轼 古诗》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

17294846278有理者敬人无理者敬礼什么意思
应临葛答:有理者敬人无理者敬礼是有礼貌的人懂得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人害怕律法。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有理者敬人无理者敬礼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离娄下》是一本古籍,作者是孟子。


(编辑:高肿家)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