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商隐忆梅古诗解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8
忆梅李商隐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原文: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出处:唐·李商隐《忆梅》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李商隐任职于梓州柳仲郢幕府后期之作。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二、赏析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忆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为诗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时所写。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忆梅古诗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赏析
  此诗是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李商隐忆梅古诗解释如下: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久久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寒梅最让人遗恨的是早占春意却又早早凋谢,常常被当作去年开的花。这首诗是其作幕梓州后期之作,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但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19670891110写竹子姿态的诗句
吴姿甘答:2、负:有三种含义:①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②背弃;违背。③亏欠;拖欠。这里可以解释为三重含义兼有,但旨在表达“负疚”,即心中感觉不安与抱歉。3、垂垂:渐渐。杜甫《和裴迪逢早梅》诗:“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黄庭坚《和师厚秋半》诗:“杜陵白发垂垂老。”二、关于菊花的...

19670891110形容扭秧歌姿态的诗句
吴姿甘答:诗多为有感而作。 更多..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恨:怅恨,遗憾。 此咏梅而寓意之作。寒梅早秀而不逢春,以喻人之早秀而不逢时。"定定住天涯"句即有无限人生感喟。商隐大半生奔走飘泊,常为天涯游子,故曰"定定",无奈而自伤。"最堪恨"者,并非寒梅,而是命运。寒梅开过,一岁又尽,而自己仍浪迹天涯,故有...

19670891110形容女子多种姿态的诗句
吴姿甘答:诗多为有感而作。 更多..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恨:怅恨,遗憾。 此咏梅而寓意之作。寒梅早秀而不逢春,以喻人之早秀而不逢时。"定定住天涯"句即有无限人生感喟。商隐大半生奔走飘泊,常为天涯游子,故曰"定定",无奈而自伤。"最堪恨"者,并非寒梅,而是命运。寒梅开过,一岁又尽,而自己仍浪迹天涯,故有...

19670891110描写花的诗
吴姿甘答:李商隐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司空图 【长亭】 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司空图 【杂题九首】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 韦庄【句】 不随妖艳开,独媚玄冥节。(咏梅,见《海录碎事》) 崔道融 【江上逢故人】 ...

19670891110关于李商隐的诗句有哪些
吴姿甘答:【注释】 ⑴首联两句:《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

19670891110李义山诗歌
吴姿甘答:卷539_46 「忆梅」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卷539_47 「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卷539_48 「谑柳」李商隐 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 眉细从他敛,腰...

19670891110一年级小学生读的诗词
吴姿甘答:20、《忆梅》(唐)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21、《登乐游原》 (唐)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2、《惊雪》(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23、《云》(唐)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飘零尽日不归去...

19670891110求有学问的高人给女孩起名,姓赵,名字要好听有意义
吴姿甘答:【作者】:龙商隐 【体裁】:七律 十二层城阆苑西, 平时避暑拂虹霓。 云随夏后双龙尾, 风逐陈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 甘泉晚景上丹梯。 荔枝卢橘沾恩幸, 鸾鹊天书湿紫泥。 雪梅【标题】:宫中行乐词其七 【年代】:陈 【作者】:龙白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 檐燕语还飞。 迟日...

19670891110忆梅的意思
吴姿甘答:忆梅 开放分类: 诗词、艺术、忆梅 忆梅 作者: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1,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2,长作去年花。全部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天涯:此指梓州。2.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作者作此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恨:怅恨,遗憾。此咏梅而寓意之作。寒梅早秀而不逢春,...


(编辑:汤褚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