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筷子的文化内涵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中国人用筷子的文化和含义

中国网-筷子文化

中国网-筷子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她璀璨的文化光辉耀眼夺目。而其中的筷子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很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可以说筷子的出现,当属中国古代特定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成果,人们称它是中国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同时,筷子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这两根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简简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从读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另外,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可是它是何人发明?又是何时创造呢?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然而有关筷箸起源的传说,多少可为找到筷箸的溯源起到一些作用。我搜集到三个有关筷子起源的传说。
  首先是神鸟救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在神鸟的指点下,用两根细丝竹验出了食物里的毒,从此他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然而简单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因为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箸,而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年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在用象牙筷,那姜子牙的细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还有流传于江苏一带的商纣王宠妃妲己用玉发簪挟菜喂纣王的故事: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为了避免纣王因为太烫的佳肴而发怒,就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挟起来吹了吹再送到纣王口中。纣王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要妲己天天如此。后来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雏型,以后这种挟菜方式传到了民间,于是中国产生了筷箸。这则筷子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具有某些现实意义,但即使富于传奇性,也依然与事实不符。因为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殷墓发掘出的铜箸,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所以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己创造,应是更早时期的产物。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大禹发明了筷子:大禹在治水期间,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以腾出时间处理急事。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箸的最初过程,它比姜子牙和妲己制筷传说,显得更纯朴和具有真实性,使当今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
  应该来说,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而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太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杆。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挟,蒸煮谷黍时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这是人类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即使经过三干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没有改变。
  在今天,说起筷子,想必大家都不以为然,这不就是我们每天吃饭的工具吗?但是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一双筷子,不仅其制作流程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30多道复杂的工序,它里面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曾经说过:“现在各地时兴举办这个节、那个节,我认为最能普及于群众的就是‘筷子文化节’。”可能我们并不能一时完全领会霍先生的用意,筷子也值得举办节日?在翻阅了有关“筷子”的典籍后,我才渐渐明白霍先生倡议举办筷子节的初衷。文化是一种力量,筷子文化亦是如此,他是希望弘扬中国的筷子文化而说这番话的。
  中国是筷子的故乡,筷子是中国百姓每天必须使用的饮食器具。小小的两根筷子,国人运用自如,从孩童开始就遵父母的教导学用筷子,而外国人却只能“望筷兴叹”,极难掌握用筷的要领。许多落户于异域的老华侨,为了让子女留住中华民族的根,除了中秋吃月、端午包粽子、除夕吃团圆饭外,要求合家都要懂得使用筷子。这无疑也是一种坚持筷子文化,挚爱中国文化的的体现。
  在对筷子进行了解研究的时候,我在不经意间还发现筷子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中也“精彩表现”:《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宜牙牌令》中,一双本是请客摆大宴席才用的、沉甸甸、让刘姥姥费足了劲也夹不住一只鸽子蛋的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筷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把据说能试出菜里是否下了毒的乌木三镶银箸也让我们领略了豪门大户的饮食讲究;在《三国演义》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回中,席中听见曹操说了几句关于天下英雄的话,使刘备在吃惊中不觉筷子掉于地上,这一场景也让人看得很是紧张。看来,在文学作品中,筷子作为道具也能将人物的特点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对筷子的科学研究也是非常有意思。一双简单细小的筷子,你可别小看它,作为一种餐具,不仅仅具有夹、拨、挑、扒、撮、撒等多种功能,用筷子进食时,还会牵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从而刺激神经系统的内在活动,有助于人的动作灵敏、思维敏捷。真没想到,筷子还有保健身体的功能,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发明的伟大!所以说,人类选择筷子进食是一种最佳方式,中国发明和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称得上是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
  筷子,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箸文化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筷子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而是越发的散发出历久弥香的气息,并慢慢演化成以一种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而存在。如今,融入3000年文明史的筷箸以其品种多样的工艺制作,正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旅游佳品,其文化内涵也彰显其中。

筷子的文化内涵

两双筷子意味成双成对,八双筷子祝福大吉大发,十双寓意团团圆圆、十全十美。



筷子,全世界有多种形状,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它的形状是一头圆一头方。那是因为在中国千年历史中,古人一直认为天圆地方,故筷子有寓意天地之说。还有的是中国千年文化,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包括历朝历代均已农耕文明为核心,世代君民都以食为天,粮食才是天,而产食的是地。所以我们手持筷子那头为方寓意为地,而入嘴夹食那头为圆寓意为天。
同时筷子为两根,寓意中国的阴阳之说,就像太极一样,太极是一,阴阳为二。筷子也是一样,筷子是一,一分为二。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合二为一,完美结合。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一双筷子分为两根,代表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她璀璨的文化光辉耀眼夺目。而其中的筷子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很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可以说筷子的出现,当属中国古代特定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成果,人们称它是中国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同时,筷子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这两根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简简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18410616978子字取名的寓意和含义
牧狮昆答:子字取名的寓意是天之骄子、幸福安乐、吉祥如意、生活美好等。“子”字的拼音:zǐ ;“子”字的部首:“子” ;“子”字五行属什么:水。“子”字用来取名字好么:吉。“子”字是否为姓氏:是。“子”字在康熙字典多少划:3划 (姓名笔画数)。子字本义是婴儿,引申指儿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统...

18410616978子的含义
牧狮昆答:1、儿子、子女: “子”常用来指代儿子或孩子。例如,“儿子”就是指男孩子,“女儿”则指女孩子,“子女”指孩子们。2、后代、子孙: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子”也可以表示后代、子孙。比如,“子孙后代”指代家族的后代或后人。3、名词结尾: 在一些词语中,“子”作为名词的结尾,表示抽象概念或者...

18410616978粽子传承和文化内涵
牧狮昆答:粽子传承和文化内涵1 绵绵粽子缘,溢满人间情。小小粽子,品其色香味,也品个中文化韵味。多姿多彩的粽子,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底蕴,粽子文化成为意义隽永、斑斓璀璨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粽子传说 端午节吃粽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汨罗之遗风也。相传民间端午节制作粽子是...

18410616978送杏子的含义
牧狮昆答:3、传递友谊和情感:送杏子还可以表达友谊和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杏子也被视为一种象征友谊和爱情的礼物,因此送杏子也可以表示对朋友或恋人的关心和爱意。送杏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美好习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的向往和祝福。杏的寓意有哪些 1、...

18410616978筷子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牧狮昆答:其实这小小的简单的筷子有它的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筷子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国粹指的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

18410616978徐子是什么意思?
牧狮昆答:“徐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ú zǐ,它指的是古代中国周朝时期齐国的一位贤臣徐福。徐福在齐国时,为国家出谋划策、奉献力量,因此不少人在想方设法的时候会提到“徐子”,意味着才智和勇气的象徵。徐子的文化内涵包括:才智、勇气和拼搏精神。从徐福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政治...

18410616978为什么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会延续至今
牧狮昆答:让粽子一直延续至今的不是粽子本身,而是其蕴含的文化。历史传说赋予了粽子的文化内涵,通过口口相传,融入人们的血脉,成为一种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文化附载让粽子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精神,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到了端午,都会有高度的情感认同...

18410616978石堪子的奥秘:水边的台状建筑与文化内涵
牧狮昆答:石堪子是一种水边的台状建筑物,其历史可追溯到章炳麟的《新方言》中。它的形象和用途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记载。宁静、优雅的感觉石堪子被形容为水边的台状建筑物,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与成语和词语紧密相关石堪子与许多成语和词语紧密相关。例如,“国不堪...

18410616978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
牧狮昆答: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吃粽子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就像其他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比如端午节吃什么,做什么,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18410616978汉字有哪些文化内涵
牧狮昆答:1. 王。一把三穿起来就是王。即上达天意,下合地理,中通人性者,王也。缺一则不可。不通人性者,工,罚其劳改;不合地理者,干,失去百姓的拥护,没有了根基,给谁当王去?只好自己去干活了;不合天意者,土,连天意都违背了,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看来,王,难当。2. 官。两口连起来戴上...


(编辑:东郊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