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鸿章的国歌到底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李中堂乐》,出自1896年,是李中堂访欧时为了应付欢迎仪式上奏国歌而以古曲配古诗填词而成,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彩云车驾六龙。但这并不是正式的清朝国歌,在宣统三年皇帝降旨编写国歌,满人皇亲傅侗和严复所作巩金瓯被宣布为国乐。是《巩金瓯》,在1911年10月4日正式成为清朝的法定国歌,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法定国歌。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鉄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在这之前曾有一首《颂龙歌》,产生于1906年,原是清朝的陆军乐,后成为清朝代国歌,歌词是:於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巩金瓯》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在宣统3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义前六日)由清政府颂定。它是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

作词:严复

编曲:溥侗

修订:郭曾炘

歌词: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大清驻英大使 曾纪泽 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觉得 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O六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并在正式国歌「巩金瓯」未出前,暂成为清朝代国歌。每当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直至1911年,清帝国正式制订了国歌「巩金瓯」。歌词是文言文。中华民国否认《巩金瓯》曾经是国歌。


以下是正式版《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歌词。可惜这歌做成还没满一年,清朝就覆亡了,所以没流传开。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遇,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於斯万年,
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
唱我帝国歌!

清朝唯一的一首国歌是《巩金瓯》
《巩金瓯》曲谱属传统雅乐类,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于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义前六日)由清政府颂定。它是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

李鸿章的国歌是《李中堂乐》。

李中堂乐是李鸿章清代的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首临时国歌,诞生于1896年。

创作背景

那一年,清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特使,去西欧诸国和俄罗斯访问。在外国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因没有中国国歌,李鸿章十分尴尬。为避免再度尴尬,李鸿章遂让随员用一首古曲填词,作为国歌。

词最后定为唐朝诗人王建的绝句:“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由于这是李鸿章首创的,后人称之为《李中堂乐》。但李鸿章回国后,这首歌曲并没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宫词   王建

【原文】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

【译文】

金銮殿对面朝元阁重重叠叠。汉武帝时用铜铸成仙人,手托用红玉磨制的芙蓉状的承露盘。

带来太平的皇帝农历正月初一朝拜天帝。皇帝所乘的五彩缤纷的车以六匹马来驾。

【注释】

①宫词:专写帝王宫中琐事的诗。

②金殿:即金銮殿,乃皇宫正殿。当头:对面。紫阁:这里指朝元阁。重:重重叠叠。

③仙人:汉武帝时用铜铸成仙人,手托承露盘,承接玉露。据称,饮此露可长生不老。玉芙蓉:用红玉磨制的芙蓉状的承露盘。

④太平天子:指带来太平的皇帝。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古代帝王依例于此日朝拜天帝。

⑤五色云车:谓皇帝所乘的五彩缤纷的车。驾六龙:皇帝的车以六匹马来驾。龙,指高大的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唐人王建曾作《宫词一百首》,传诵一时,后人颇多仿作。宋人林洪也模拟写作了《宫词百首》,这一首是拟元旦宫词的。该诗描写了古代皇帝在农历正月初一朝拜天帝的场面。

诗的前两句先写皇家宫殿的壮观气魄:金銮殿庄严巍峨,朝元阁重重叠叠,承露盘高耸人云。后两句写天子出行的不凡气派:御车雕饰精细,色彩斑斓,六匹骏马,高大雄壮,气宇轩昂。"太平"两字,写出了对帝王的阿谀颂扬。

全诗通过描绘宫殿楼阁的雄伟壮丽和皇帝銮驾的肃穆气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及带来太平盛世的天子的歌颂。该诗笔法细腻,形象生动,把一幅栩栩如生的天子朝拜图展现在读者眼前。

扩展资料∶

国歌历史变迁

19世纪以前,中国处于封闭状态,从未有过国歌一说。直到清末国人才有了国歌的观念。那是在1878年(清光绪四年),外交大臣曾纪泽出使英、法(后又兼任驻俄公使),按照当时国际交往的惯例,行前他命人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

然而这在海外已经被当作中国国歌来演奏了。该歌曲节奏过于缓慢,又未使用过几次,所以歌谱没能流传下来。这应该算是中国国歌之肇始。

1896年,清政府派遣当时的重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但中国哪有什么国歌。

腐朽愚昧的清政府根本不知道国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好临时找了一首符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此曲系李鸿章最早使用,故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国歌。

进入20世纪后,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在外交活动和军事行动中,外国人扛着他们的国旗,吼着他们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耀武扬威。中国人深感气愤和屈辱。

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龙旗乃当时大清帝国国旗。清朝官员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以应不时之需。词曰:

“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下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威,唱我帝国歌!”

1911年10月,清政府“谕旨颁行”了由严复作词的国歌《巩金瓯》,曲谱实际上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这是我国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国歌。歌词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这时的清政府已是风雨飘摇,气数已尽,而这首歌却粉饰太平,高唱专制赞歌,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人民唾弃。很快,一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

1912年1月1曰,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公开征求国歌,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歌名《五旗共和歌》—当时的国旗叫五色旗。歌词为: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简短有力,昭示新政权的到来,深受人民欢迎,可惜只用了三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政权后,于1915年5月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新国歌,歌词如下:

“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后来,袁世凯称帝,出于帝制需要,于1915年底对此国歌进行了修改,将歌词中的“共和五族”改为“勋华揖让”,作为帝国国歌。

1916年袁世凯垮台。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决定暂时以赵元任作词作曲的《尽力中华歌》为代国歌。歌词为:

“听!我们同唱中华中华中华!听!君不闻亚东四万万声的中华中华中华!来!山呼万岁中华中华!都用同气同声的同调同歌中华中华!”

这首歌气势有余,庄重不足,意境欠佳,大家仍不满意。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成立“国歌研究会”,采纳章太炎的建议,决定采用《卿云歌》作为官方国歌。

1926年7月,国民党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将《国民革命歌》作为临时国歌。《国民革命歌》由黄埔军官学校一军官所作。歌词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1930年行政院通令全国机关、学校,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暂以党歌《三民主义歌》代之。国民党党歌系孙中山先生在20年代为黄埔军官学校所作的训词。歌词为: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由于歌词主题突出,蕴涵深意,得以迅速流传。《三民主义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还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国歌。

1943年,国民政府正式行文,定《三民主义歌》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蒋介石统治时期,先是忙于“剿共”,继而外患又起,国势动荡不安,国民党当局始终无法安下心来讨论国歌的事,所以直到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时,中华民国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歌。

国民党统治大陆时的外交活动及后来窃据联合国席位,都是以国民党的党歌《三民主义歌》当作国歌使用。这首歌被国民党用了近四十年,成为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事实上的国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一首抗日歌曲,其前身系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于1934年创作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主题曲《前进歌》:

“同胞们,大家一条心……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让我们结成一条铁的长城,把强盗们都赶尽,向着自由的路前进!”

后来田汉又将其进行修改,由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经过这番饱蘸激情的酝酿改造后,遂成为30年代著名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这样,国歌又恢复了其神圣和庄严。她凝练精悍,铿锵有力,战斗力强,历经几个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崛起自强的见证。

每当听到这嘹亮激昂的歌声,人们无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每一天,她都回荡在新中国的上空,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而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度-李中堂乐

中国新闻网-国歌变迁:《李中堂乐》最早 "危险时候"曾有争议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顿时傻了眼:从来就不知道“国歌”为何物,慌乱之下,李鸿章只好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这个“国歌”的歌词写得还算大方:“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


18631707254如何评价清朝国歌《巩金瓯》?
那亮英答:“申未年,鸿章过希腊,值万国运动大会,列强文武皆有所适,独大清无人相与。中堂愤甚,乃慷慨悲歌《茉莉花》,诸臣侧目,咸叹中堂赤子之心。”后来演化成,当时要升大清的国旗,奏大清的国歌,因李鸿章来得匆忙,带着的几面黄龙旗都搞丢了。情急之下,把自己的黄马褂挂上了旗头充当国旗,同时唱...

18631707254我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谁?
那亮英答: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

18631707254有用情歌当国歌的吗
那亮英答:李,鸿,章大概是即场“杜撰”“国,歌”的第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曾被打为“右,派”,因,政,治,因,素,在,文,革,期,间,乐,队,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时只奏乐不唱歌词。在1978年曾被重新填词,直至1982年恢复原歌词。

18631707254国歌作者的资料
那亮英答:《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1、聂耳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18631707254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那亮英答:自始至终,中堂大人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只是一个无法改变大局的棋子,只是一个73岁的快要进黄土的老人。虽然他说:“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但是又被逼的不得不出走国外,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

18631707254求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有关论文,快快
那亮英答:“鸿章既受命,朝局始有转机,都人皆置酒相贺。”对他素有好感的人说他临危受命是爱国英雄,“黄花晚节,重见芬香”;就连昔日仇敌也恭维他公忠体国、老成谋国,乃国之栋梁、“当代第一伟人”。可一旦和约签订,危殆解除,情势便急转直下,李鸿章又成了众人指责斥骂的对象。“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此言一...

18631707254小学生写给孙中山的一封信(400字,要有他的生平事件) 加q597723054(说是...
那亮英答:我十分欣赏您改革腐败政府的勇气,因为您为了推翻满清政府,便到天津上书给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但鸿章置之不理。后来,您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於是您领导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绵了几千年的帝制,创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18631707254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
那亮英答:格兰特是美国总统,他是军人出身,早年的时候百战百胜,有着“常胜将军”之称。俾斯麦是德国的铁血宰相,是带领德国走向强盛的风云人物。那么李鸿章,这个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卖国贼的人又是何德何能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呢?接下来看看李鸿章做了什么,李鸿章带领着手下不到1万的新兵击败了太平天国的10万...

18631707254求田汉的个人简介
那亮英答: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话剧代表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白蛇传》、《谢瑶环》等,充分反映了田汉创作的高超艺术和思想深度,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事业...


(编辑:步股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