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什么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什么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拜托了各位 谢谢

《秋水》的寓意赏析 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时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反而能从悲观中看出乐观,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成分来,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秋水(节选)》的寓意理解便是如此。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 你能说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吗?而这么多的启迪正是我们对《秋水》断章取义的结果。其实人们对庄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养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避开一切矛盾的养生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单独来看这则故事,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句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个一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了。”原来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识,跟我们的理解刚好的背道而驰! 总之,特殊情况下的断章取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只要我们学会从中汲取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样地使我们从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但要记住:这种理解文章的方式仅仅适合于个别文章,并非普遍实用。 参考资料: http://www.zgjsw.com/Teacher/test3/200508/14939.html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94194.html?fr=qrl3

一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 。 因此不能骄傲自满 。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第二,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了人与外物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其所占据的空间上,都是非常渺小,认识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

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紧密地联系为一体,互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整体,非常奇妙。

语言方面,景物描写的运用衬托了河神前后不同的认知境界;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使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力量。


13874326831二、《秋水》一文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孔单削答:《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作者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秋水》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

13874326831文言文《秋水》的寓意是什么?
孔单削答:1、寓意 《秋水》写的是河伯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海若的一席话颇具哲理,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这故事告诉我们须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2、出处 出自《庄子·秋水》。3、...

13874326831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这一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孔单削答:《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段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从开头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

13874326831秋水《庄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孔单削答:《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

13874326831庄子的秋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单削答:庄子的《秋水》告诉我们,个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要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秋水》全篇主要讲述了事物的相对性,说明了人的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的影响,强调要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道”来认识事物。《秋水》原文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

13874326831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它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孔单削答:以下主题均可: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谦受益,满遭损 自大源于无知 知耻近乎勇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启示:这篇寓言,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13874326831庄子的《秋水》讲了什么道理?
孔单削答:本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前389?—前286?),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老庄”。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大动荡大变草的时代,应子对当时的兼并战争、剥削压迫乃至“人为物役”等现象极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中,他只希望在黑暗的社会中生活得愉快,能够...

13874326831庄子的《秋水》节选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主是是...
孔单削答:您好 《庄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过海神和河伯的对话,借用了当时就很有名气的孔子和伯夷来让人明白永远不要自满、自得、自夸,而是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大海的精神.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13874326831《秋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孔单削答:主旨就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局限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庄子·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

13874326831《秋水》阐述了怎样的哲理,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发?
孔单削答: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启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编辑:邵玲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