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在哲学中,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为阳,精神为阴,两者相互依存,共同衍化。
道律(相当于哲学界的“精神”),指能量所遵循的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
即便有着如此定义,道律依然难被理解,毕竟其确实非常空泛。
依据目前的学说,宇宙被分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类——“物质”,即等同于本文的“能量”;“精神”,即等同于本文的“道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有灵”,可谓远见卓识。个人觉得,同样是对道律的认识:一“灵”字,便比“精神”二字,更显高妙。
依据道律,可知任何道能(指能量和道律的合体),均有趋利性(指道能趋向于更稳定的状态的本性)与维原性(指道能趋向于维持原样的本性)。相对于非生物,生物的趋利性与维原性,更为明显;且生物的智能程度越高,两者越明显。
二、能量与道律
宇宙中的存在,莫不属于能量或(和)道律。
因而,宇宙中任何没有蕴含能量的道体(指一切存在的统称),均属于道律——即便是能量(道能)的衍化,和对能量(道能)的认识,也是如此。
譬如冷热,难易,多少,情欲,道德,功业,名位,昼夜,时空,运动与静止,无不属于道律。
然而,由于能量与道律,两者混融;故有些原本属于道律(能量)的存在,由于道律与能量的纠缠不清,而可能蕴含有能量(道律)——譬如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其中,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复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百的。

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进步。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可以转度化为物质。可见,选项“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的提法错误。所以,回答这道题时要舍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活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选项中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正确的的,但不是"画饼不能充饥"的原因。“画饼不能充饥”是说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不等同于事物本身的哲学道理。

精神对物质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只看到物质第一性,没看到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矛盾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即矛盾双方的不仅具有相异性和区别性,同时矛盾双方又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的。物质与精神就是一对矛盾,因此按照矛盾辩证法原则,物质与精神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物质与精神不仅是相互区别的,各自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而且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正是在相互依存中物质与精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物质之所以是物质、精神之所以是精神正是从二者的相互依存中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要辩证的看。物质第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没什么说的,精神或者意识是人特有的,或者说目前来说是人特有的物质与精神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物质与精神不仅是相互区别的,各自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而且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正是在相互依存中物质与精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物质之所以是物质、精神之所以是精神正是从二者的相互依存中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

现行哲学教科书却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可以离开精神单独存在,即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分离,二者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认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规定是错误的。物质与精神虽然是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这就是说物质与精神虽然是具有相异性和区别性,但是二者却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中物质与精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



请大家不要被上面那位答主误导,他(她)的结论是错误的。之所以结论错误,是因为他(她)的这个前提有误:物质与精神是一对矛盾。其实物质与精神并不是一对矛盾,因为物质不需要依赖精神而存在,没有精神,物质照样存在。在人类诞生之前,物质世界就早已存在了。虽然他(她)强调“物质不是自然界”,但他(她)也承认“物质包含了自然界”、“精神是人特有的”,那么按照这位答主的理论进行推理,会得到这样一个荒谬的结论:自然界是和最初的人类(的精神)同时诞生的。这个结论的荒谬程度接近《圣经》里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请仔细看看上面那位答主的回答,他(她)对于“为什么物质和精神是一对矛盾”论证并不成立,甚至自相矛盾:“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是对客观物质世界中各种具体物质的抽象和概括,是一个共性的一般的概念,是纯粹思想创造物,其外延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更包括精神世界”。在这位答主的定义中,“物质”已然包含了“精神世界”。那么请问这位答主:“精神”和“精神世界”是什么关系?如果“物质”已然包含了“精神世界”,那么“物质”和“精神”又是怎么相互依存的,又是怎么成为一对矛盾的?看到这位答主有强调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规定性”,我推测他(她)起初只看到了“相互规定性”,进而形成了一种内心确信:“物质与精神因此是一对矛盾”,因而进一步强行定义“物质”、强行推理“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然而即使物质与精神可以用来相互界定,但其绝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故而不可能成为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要理清两者的概念,有了定义的基础上,在哲学中,精神是什么?物质又是什么?不能混淆现实世界的物质概念,否则就是伪命题!如果精神是指人的思想,物质是指自然界,那么肯定是物质第一!如果物质是指人类创造的产物,如房子,工具等,那么就是精神第一!所以在题目不清楚的情况下,好难给出答案,亦无必要争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的思想。我们继续介绍笛卡尔的经典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前面我们分享了笛卡尔从普遍怀疑,一步步推导出了心灵的本质是思维,今天我们聊聊,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19558638266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巫依具答:精神就是所谓的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9558638266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什么
巫依具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先有物质后才有精神,因为物质(身体)是精神的承载体.没有了物质存在基础,精神自然不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无神论.唯心刚好相反.所以,唯心论是有神论的基础.

19558638266如何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巫依具答:但是现行哲学教科书却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可以离开精神单独存在,即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分离,二者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认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规定是错误的。物质与精神虽然是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这就是说物质与精神虽然是具有相异性和区别性,但是二者却是相互依存、互为...

19558638266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其两个方面(详细论述)是什么
巫依具答:(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

19558638266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
巫依具答:世界的物质性已被实践和科学发展所证明.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对于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标准....

19558638266如何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巫依具答:我感觉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我身边有不少人也认为它们二者是包含关系,即物质包含精神。还有人认为物质基础建设上层建筑,所以物质是基础,精神是高楼。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没有对错。而我只是更加坚持物质与精神的一个并列平行关系。因为我觉得一旦物质和精神之间脱层,用我们现在比较洋气的一...

19558638266物质与精神有何关系
巫依具答:物质的拥有能决定精神的好坏 但是也有列外 举个列子就像特种军人 平常人物质上的满足精神就会满足 但是军人能够几公里的越野训练而能控制自己 平常人哪能行 精神能够锻炼 精神来源于物质 而高于物质 不知这样回答 满意否?君满意的话 就追加积分吧 ...

19558638266“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这句话怎么理解?
巫依具答:首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是所有存在的基础,包括人的身体、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以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和存在的可能性。其次,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意识可以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和感知,包括感觉、知觉、...

1955863826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巫依具答: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学体系的建立,对于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展开,也都要以对这个问题...


(编辑:那垂群)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