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高二学习的生物知识是高考经常考察的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样方法 (1)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要点名师精解】

  一、种群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1)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实地计数记录→计算种群密度 (2)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 (2)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 (3)操作注意事项: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③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 ④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⑤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高考目标定位】

  1、种群数量的变化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纲知识梳理】

  一、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

  (4)两种情形: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

  (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

  (3)意义:反映或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中的生存斗争。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内因:

  (1)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2)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外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要点名师精解】

  一、“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

  1、曲线比较

  2、列表比较

  3、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因而有:“J”型曲线因环境阻力增大而成“S”型曲线。

  4、K值变动的示意图及应用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2)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

  (3)应用:当环境中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即可采取适当捕捞等手段合理利用,但捕捞后数量应为K/2值,因为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的总量。

  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或不同温度(或O2、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或不同培养液(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何?

  2、假设:根据上述问题,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

  3、设计实验(如右表)。

  4、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

  5、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请设计):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19337063945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耿黛琛答:2. 外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要点名师精解】一、“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的...

19337063945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耿黛琛答: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

19337063945高二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
耿黛琛答: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

19337063945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耿黛琛答:形态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内外配置、质地与色彩。如绿色植物的垂向分层,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外貌整齐,而热带雨林冠层参差不齐。即使在地面以下,也有分层现象,如植物根系在不同深度上的配置,构成地下根系结构的分布特征。营养结构是一种以营养为纽带将生物和非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19337063945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耿黛琛答:1,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空间结构:水平结构,空间结构 时间结构:生态系统进化,群落演替,季相变化。2,组成:生态系统包括下列4种主要组成成分。(一)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abiotic environment)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

19337063945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耿黛琛答:1.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 2. 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 做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

19337063945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耿黛琛答:11.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

19337063945求高二生物知识点概括和总结。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谢谢_百度知 ...
耿黛琛答: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

1933706394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耿黛琛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对有序稳定状态。包括形态和营养关系两方面的内容。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19337063945高二年级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耿黛琛答: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2.高二年级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


(编辑:宫钞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