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问古人如何称呼官员?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民父母·民贼·民佣(乱翻古人笔记之二十四)
  
  父母官之称源自“召父杜母”的典故。《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为政勤勉有计谋,劝民农桑,“好为民兴利”,“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被当地人尊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任内造水排、铸农器、治陂池、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被当地人尊为“杜母”。“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州县地方长官被尊称为“父母官”便这样传了下来。
  
  古时州县长官,真也还有些是可视之为民父母的。
  
  《梦溪笔谈》载,鄂州崇阳县“多旷土,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张姓知县“令民伐去茶园,诱之使种桑麻”,“至嘉佑中改茶法,湖湘之民苦于茶租,独崇阳茶租最少,民监他邑,思公之惠,立庙以报之”;农人有“入市买菜者”,知县召来劝谕说,城里的居民无地种菜,买菜吃是没有办法,“当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而且毫不客气地“笞而遣之”,后来当地农家“皆置圃”,并且把一种菜取名“张知县菜”。这张知县,对治下百姓来说,是不是有点严父的味道?
  
  康熙二十九年,皇帝下诏“察举廉吏”,一共表彰了4个县令,嘉定令“陆陇其”是其中之一。清吴炽昌《客窗闲话》、清钱泳《履园丛话》、清龚炜《巢林笔谈》,都记载有陆的事迹。陆断案时,“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境内渐成无讼之风”。 当地有强盗要入境抢劫,陆“戒吏民无动”,“骑马入盗中”,“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强盗们“流涕蒲伏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境内有一刁民拖欠税款,骗陆说把女儿卖了再来缴,陆“闻言流涕,戒勿鬻,取俸代完”,结果“众怒其(刁民)诈,兢殴之几毙”,“自是民间输纳恐后”。这陆县令,对治下百姓来说,是不是有点慈母的样子?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第四卷载有“刘公绸”、“陈公绸”的故事。橡树饲蚕篇。“康熙间宁羌牧刘君从山东雇人至州,教民养山蚕,织茧绸,陕省蚕桑之利,由此肇兴也。”时陕西人便将所织茧绸称为“刘公绸”。“黔省土瘠民贫,惟遵义一府,农蚕并行,生计较裕。自乾隆中,山东历城人陈君来守是郡,见其地青棡树即山东之槲栎树,其叶可饲山蚕,乃捐俸遣丁至山东买取茧种,访觅蚕师,广为教导,期年有成,至今利赖。”所织是谓“陈公绸”。这刘陈二公,对治下百姓来说,是不是一副埋头为儿女谋福的忠厚父母形象?
  
  可是,官民之间与真的亲子之间的关系,却是有本质区别的。亲子之间有天然的、无法割裂的血缘联系,而官民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的:直接来看,官是皇帝老儿给民派来的,稍远一点说,中国古代的官都是统治阶层所种武力之树上的一粒果实。这样的关系自然是可以割裂的。正因如此,官们背上背着皇帝老儿,背后靠着武力那棵大树,其实想视民如子便视民如子,不想视民如子,便完全可视民为钱袋或者羔羊。《巢林笔谈》卷四《见利忘害》篇的内容,可作为官民与亲子关系之大异的极好佐证:“乾隆二十九年,诸暨令黄汝亮之重征,五十一年平阳令黄梅之苛敛,俱因其子素预公事,见利忘害,以致身干重辟,子亦罹刑。”看看,官与子一起“见利忘害”,所“重征”、“苛敛”之对象,当然是民了。
  
  民贼,从来就没有少过。
  
  仅《巢林笔谈》所记,顺手就可录如下两则。《县令好蝶》篇载,明朝时如皋县王姓县令 “性好蝶”,断案后需要以“笞罪”处罚的被告,只“输蝶”给他,就可以免除处罚。原告岂不气结?《官僚疾赈》篇载,雍正十年秋,大概是台风侵袭,“沿海居民漂没无算”,灾民跑到城市,“或聚于书院门外,枕藉而死者十八九”,“好义之士稍稍赈施”,不料却“拂长官意”。官们认为,灾民死了“与官无累”,“赈施”却让灾民“久羁”城里,使官受累。这种官,哪里还有人性?
  
  清张集馨在不少地方担任过各种地方官,所著《道咸宦海见录》,记下的民贼“事迹”更为详尽,有的真是闻所未闻。民向官交粮纳税,正额之外,例有浮收;甘肃等省有所谓“仓粮出陈易新”的名目,仓中陈粮“本不干洁”,地方官却“刑驱势迫,勒令具领”,领的时候已在计量上克扣,还要在陈粮中“搀杂秕稗丑粮”,等到收获后,民们就得“加息还仓”,“往往二石新粮,不足交一石旧谷”;四川则有所谓“放炮”的敛财办法,即 “官将去任,减价勒税,名曰放炮”,新官到任也“放炮”,“名曰倒炮”,甚至任内故意放出谣言说将去任,也要放炮,美其名曰“太平炮”,放“炮”所得税款则绝大部分都被私吞。横征暴敛到了什么程度啊!而当民们缴不起税捐租谷,还不清债务时,往往被诬为抗粮、抗捐、抗税、赖债的刁民,逮捕拷打。稍有反抗,则横加匪盗等罪名,滥施酷刑。四川官府设有一种所谓“卡房”,“大县卡房恒羁禁数百人,小邑亦不下数十人”,证人“亦拘禁其中”,“ 每日给稀糜一瓯,终年不见天日,苦楚百倍于囹圄”,“通省瘐毙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成绵资道徐有壬“不到半年,滥杀八十余人,有的被重责二三千小板,然后行刑”,此人后来还升为江苏巡抚;四川按察使刘喜海“凡州县解来匪犯,或先责四百小板,然后讯供,或带至城隍庙,令犯人跪于神前揲一筊,如系阳筊则免死, 如系阴筊则在神前责毙,或头浆迸出,或肢体断折”,有的“装入笼内,断其水食,一日而毙”,有的甚至“用镬煮之”。这些官与魔鬼还有什么区别?
  
  及至翻至《巢林笔谈》之《民佣石瑶臣》篇,着实愣了好大一会。“石尝自记曰:‘吏而良,民父母也;其不良,则民贼也。父母吾不能,民贼吾不敢,吾其为民佣乎?’故自号曰‘民佣’。”篇中没有怎么记石的事迹,只说他长期在江西当县官,“道光朝循吏也”,有一年大约江西有出现灾荒,官们赈灾“钱粟未办”,饥民聚集呼赈“声震巡抚署屋宇”,“大吏不知所为”,“急檄石令”,“石至,而万众皆迎伏跪拜”,“愿听处置”,“是赈也得缓而无变”。从中可以看出这石某在民众中威望很高。可是可是,这石瑶臣怎么会想出自己是个“民佣”,或者要作个“民佣”呢?佣,那可是下人。他一个高高在上的官,怎么可能是佣?虽然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确实是民们提供的,可民们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雇过他?佣怎么又能够自任?


15192958344问:古代对7品官员的称呼分别是什么?比如三品叫恭人,等?
双谢沾答:夫,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 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 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员 出身者宣议郎。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

15192958344为什么古代称呼官员为“父母官”?这种称呼来源是什么?
双谢沾答:而那些朝中的大官,除了本身祖籍就在京城的,大多数人父母都在地方,所以这些人对那些家乡的官也称之为 “父母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家乡父母官”.当然,这样的父母官也是地方官员,但范围稍大,不仅限于地方行政首长。“父母官”的两种含义其适用的对象虽然接近--都是地方官,但用法却是有讲究的。

15192958344怎样知道古代人如何称呼职位?
双谢沾答:授(授官,任命)除(任命,授职)拜(授给官职)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

15192958344古人,为什么称呼上级为“大人”?
双谢沾答:二、出于尊敬大人本意是指古代子女称呼父母的称谓。元主中原之后,逐渐流行起称呼大人的风尚,他们认为官员为百姓父母。也有的人并无官位、德行也不好,但因其身居要职,人们就以大人称呼他。元代免亡之后,但称呼大人的制度却被保留了下来,这种称呼习惯被延续了下来。三、文化发展的演变到清代,由于...

15192958344古人称自己为什么?
双谢沾答:一、古代官员:1、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2、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3、贪官、宦官:奴才,小的。二、古代男子::小生,本公子,本少爷。如清代著名作家郑燮( 号板桥) 对明代戏曲家徐渭(号青藤道士)极为钦慕,便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

15192958344女人也可以做官,古代如何称呼女官员的?
双谢沾答:见于记藏,将宫中女官(又称宫官、女职)与嫔御(即内宫)加以区别,另立系统的是北魏孝文帝之时。女官主管宫中具体事务,其职秩与外官相对。最高领导人内司,官比尚书令。其次是作司、大监、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

15192958344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他们为何是敬辞,如何理解?
双谢沾答:阁下:非皇室人员的称呼。阁为殿阁,古代三公有开衙建府之权,称为开阁,日本的“太阁”即来自于此,后来普通官员的衙门也称为阁。阁下本指阁台之下,又代指站在阁台下的官员侍从人员。引申为对官员或尊者的称呼。足下:对地位同等或较自己低下的人的尊称。此语来自于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

15192958344为什么古人称呼地方官为父母官,这个称呼是从哪里来的?
双谢沾答:为什么古人把地方官称为父母官?这一些称呼又有什么讲究呢?俗话说的”衣食父母“在古代的时候,虽然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皇帝是古代职位和权力最大的人,但地方官在当地所享有的权利是非常大的。实际上又有一句话“强龙难压地头蛇”,而古代地方官便是当地最大的地头蛇。虽然古代地方官的头上还有省级的官...

15192958344古人为何管地方官叫父母官?有历史什么说法吗?
双谢沾答:因为杜诗爱民如子,而且嫉恶如仇,所以当地的百姓就亲切的称他为“杜母”。三、父母官慢慢被用来称呼当地的县令。从召信臣和杜诗之后,父母官这一称呼才开心广泛使用,只有为官清廉,受到百姓尊重的官员才会被称为父母官。你对于父母官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15192958344唐代的称谓:“公孙大娘”是个小姑娘,“死太监”不能用来骂宦官..._百...
双谢沾答:而在唐代,官员之间怎么称呼呢? 我们平时都认为古人称呼官员为 “大人” , 但是在唐代不是如此。 在唐代, “大人”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父母, 偶尔情况下,把皇帝叫大人的也有, 但是不能用来称呼官员。 唐代称呼官员,可以直接叫 官名 。牛志平先生写的《唐人称谓述略》里边总结说,唐人把官吏叫做什么?可以是“公...


(编辑:须砖芳)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