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第二学段(3、4年级)

【内容要求】

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涉及“认识年、月、日,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认识方向”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主题活动1: 年、月、日的秘密

知道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例 54);了解中国古代如何认识一年四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 55)。

主题活动2: 曹冲称象的故事

以"曹冲称象"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例15),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主题活动3: 寻找"宝藏"

在生活情境中,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了解“几点钟方向”,会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发展空间观念(例56)。

主题活动4: 度量衡的故事

知道中国在秦朝统一了度量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知道最初的度量方法都是借助日常用品,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例57)。

【学业要求】

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独立思考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理解;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

年、月、日的秘密。 知道24时记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培养家国情怀。

曹冲称象的故事。 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形成问题意识。能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曹冲称象"的基本原理是等量的等量相等,能针对具体问题与他人合作制订称重的实践方案,并能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丰富度量的活动经验。

寻找"宝藏"。 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能在平面图上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描绘图上物体所在的方向,判断不同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这些方向之间的关联;能把这样 的认识拓展到现实场景中,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正确判断方位;进一 步理解物体的空间方位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了解用“几点钟方向”描述方向的方法及其主要用途,能在现实场景中尝试以站立点为正中心(圆心),以钟表盘12个小时的点位来说明方向;能尝试设计符合要求的藏宝图,能从他人的藏宝图中发现、提取信息并解决问题,提高推理意识。

度量衡的故事。 会查找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提升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了解最初的度量方法都是借助日常用品,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知道计量单位是人为规定的;了解计量单位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发展与度量精确的关系;在教师指导下,能对不同的量进行分类、整理、比较,丰富并发展量感。

      【教学提示】

第一学段的主题活动,侧重认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量,例如,元、角、分等人民币的量,时、分、秒等时间的量,以及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度、量、衡等更为广泛的量,认识年、月、日等更为一般的时间概念,认识八方,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应用性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提升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中国古代那些与量有关的概念的由来,培养家国情怀,积累学习经验。

主题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问题引领的形式。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可以从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理解质量单位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称出一个庞然大物的质量,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基本事实,感悟如何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设计长程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得出结论,经历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丰富数学学习的经验。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设计5学时完成: 第1∼2学时,可以联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觉,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了解一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第3∼4学时,可以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入手,让学生经历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提出如何测量庞然大物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度量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5学时,鼓励学生回顾与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分析度量策略的数学原理,感悟两个基本事实,以及如何基于这两个基本事实思考现实世界。

主题活动的评价。在第一学段强调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关注创新性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得到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策略和方法就是创新,就应当予以鼓励。要引导学生经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鼓励学生个体和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创造的热情,形成创新意识。

活动实施的保障。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性活动,需要认真准备活动实施所需要的设施,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需要提前收集与质量度量相关的素材,作为学生探究的补充资源;需要准备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共性和差异;需要了解学生称重实践可能需要的物品(如设计缩小版的“称象”学具)等等。

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涉及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跨学科内容,需要多学科教师协同教学,统筹设计与实施。

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自行设计主题活动的内容,但要指向综合数学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活动。如制订旅游计划(例58)、你有多少根头发、学校中的数学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


1985861926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 )。
滕莫涛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了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9858619269请问小学数学四大板块分别是什么
滕莫涛答:按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按领域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19858619269数学包含哪几个方面?
滕莫涛答:4、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数学的重要性:1、常青的知识 作为小学、中学到大学必修的重要课程,数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知识,这一点不会有人疑问。人类的许多发现就像过眼烟云,很多学科是从推翻前人的结论而建立新的理论的;然...

19858619269小学数学分为哪几大版块?
滕莫涛答:分为四大块,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1、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的读写方法(整数,小数,分数),数的改写(化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求近似数等),数的大小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四则运算(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量的计量(质量,长度,...

19858619269简述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
滕莫涛答: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与代数”...

19858619269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呢?
滕莫涛答:第二学段(3、4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学生将通过涉及“认识年、月、日,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认识方向”等数学知识的主题活动,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2. 主题活动1:年、月、日的秘密。学生将学习24时记时法,认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1985861926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滕莫涛答:请问问的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吗?该阶段教育数学课程包括以下四个: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是数学课程中的基础领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领域之一。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的关系、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中的另一...

19858619269初中数学课程纲要有哪几个部分?
滕莫涛答: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四)三角形 (1)几何的基本概念 相交线、平行线 (2)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分类 (3)全等三角形 (4)相似三角形 (5)解直角三角形 (五)四边形 (1)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2)矩形、菱形、正方形 (3)梯形 (六)圆 (1)圆的有关性质 (2)与圆有关的位置...

19858619269数学知识有哪四个方面?
滕莫涛答: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知识点四 :分数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

19858619269高等数学分为哪几部分内容?
滕莫涛答:高等数学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微积分: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主要涉及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内容。微积分包括微分学和积分学两个分支。2.线性代数:线性代数研究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以及线性变换等内容。它主要关注向量、矩阵、行列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概念及其应用。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编辑:辛削娟)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