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2)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2)

第四节公正: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公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内容。一、领导力品质(一)定义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在某一个群体当中,领导力可以鼓励群体完成任务,促进同事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关系,组织团体使活动顺利进行。领导力是一种个人品质,反映了在各种社会系统中获得、保持、成功地执行领导职责的一整套动机的、认知的和气质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人喜欢在关系和社会情境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能够从容地把个人活动和他人的活动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作为一种个人品质的领导力领导者在团体互动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有效的领导力既需要积极的指导,也需要倾听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具有该品质的人能够帮助团体一致地、有效地、和谐地实现目标。(二)研究发现领导力的个人特性包括社会权力、权威感、控制力、领导魅力、社会坚持力等。领导力作为一种影响和激发集体行动的能力有长期的心理学传统。近年来则更强调个人魅力的影响力,领导可以用自己的人格、视野、力量来激发他人,给予他人力量,完成特殊的工作。(三)促进和阻碍因素在成年后当领导的人在生命早期就表现了领导的品质。父母教养方式和领导力相关。父母示范社会性和可靠性、自己表现出领导力、设定高的表现标准可以促进孩子的领导力。(四)干预可以采用正式指导、发展性的工作经历以及自助项目来培训领导力。这些方式主要的焦点是培养领导力技能,一般来说都有好的效果。有很少量的项目培养领导力的个性特质。但动机和人格特质是人比较稳定的特质,不易改变。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长程干预。一些涉及领导者“个人成长”的项目集中在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上。这些项目的效果还有待考察。二、合作力(一)团队精神1. 定义是指对团体忠诚,尽职尽责,积极参与的积极品质。团队精神代表了一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产生的一种认同感和责任感,它包括自己,但超过了自身的个人利益。有这种特质的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团队的利益工作而非个人收益。有这种品质的人会投身群体的共同视野,把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忠诚于所属的组织,会为了团体作出自我奉献。这一品质还称为公民性、社会责任,忠诚,它们之间略有区别:公民性意含法律的标准,即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并承担相应责任。有这种特质的人在所属社区的公共事物上会是积极的,如投票选举,参加志愿活动,为了社会的或环境的事业贡献时间和金钱。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是为了使得社会更美好,使世界更适于下一代居住。好的公民不是盲从,必要的时候会为了让团体更好而努力进行变革。社会责任感指一种帮助他人的倾向,即使个人没有获得好处也要帮助他人,其含义它更为利他主义。忠诚含有一种承诺和信任的联结感。团队精神则是这些品质最行为化的名称,是指一个人和团队中他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能够合作协调。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在团体中是有生产力的,并且是有责任感的。2. 研究发现团体精神能够带来满足感。家庭自豪感、校风、爱国主义等都会让个人有好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行为,即完成自己在团队活动中的责任,会强化这个品质的满足感。团队精神中包含道德价值。有该品质的人,无论属于何种团队,总的来说会是忠诚的和负责的。当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把自己的能量融入群体时会获得尊重。它的反向标准是自私、自我中心、个人主义。3. 促进和阻碍因素成功的项目经验包括强调集体的性质,而非个人的;领导风格是把团队放在首位,给所有成员都提供机会的不同角色,在自由和结构中保持平衡;成年人作为导师和教练,但不是领导,年轻人在决策时有正式的身份;目标是有益于社会的,能够给社区提供益处。3. 干预(1) 课外活动:参与高中的课外活动(体育运动除外),参加有对时事的讨论的课程,可以预测成年之后对于公民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参与。(2) 青年社团:有共同使命的年轻人社团可以培养年轻人融入社会秩序的主流。这些活动提供了自由时间的结构,社会取向同龄人团体,有成年人指导(往往也是志愿者)。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气氛、人人平等的结构,以及年轻人自身经常要承担责任提供了公民性学习的独特机会。年轻人可以一同构建组织的性质,共同决定团体的目标,彼此信任。(3) 志愿活动和社区活动:对于年轻人来说,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给予他们机会来实践“公民性”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由团队进行,反映团队而非个人。最好把现在的服务行动和组织的历史联系起来,参与某种特定的服务反映了组织的理念,明确这点可以让年轻人知道他们属于一个有历史的组织,也在创造历史。(二)公平1. 定义指的是按照普遍原则对人一视同仁,不偏待人的品质。根据公平的原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对他人的判断,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公平是指按照普遍的平等或者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公平的人在进行和他人有关的道德或伦理决定时,不因个人的感觉而带来偏见,而是能够依靠一套更广阔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真正的公平既包括对道德准则的尊重,也包括对他人的仁慈。这个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应用,从每日的交往直至关于社会公正的国际问题探讨。2. 研究发现总体认知发展是培养公平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来说,公平是道德判断的产物。一个人决定什么在道德上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道德规定的。逻辑推理对于道德发展及道德行为是关键的。公平能够使人对所有社会关系有承担,发展对于公平安排的抽象逻辑,反对各种社会不公正,把仁慈和关心带给他人,发展对于带来好的发展结果必须的洞察力。3. 促进和阻碍因素(1)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既有充分的指导,又有充分的关爱,家庭气氛有较多参与互动、家庭决策中较为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公平推理发展有益。(2) 环境:同辈环境以及学校对公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提供关心、鼓励、社会支持的环境可以促进公平的形成。4. 干预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既包括对学校整体气氛的干预,也包括具体的课程,比如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同伴讨论,通过道德两难问题来进行认知方面深入的探讨,以促进道德推理的发展。 第五节节制:避免极端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避免极端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节制维度,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节制维度包括宽容、谦虚和持重三项因素,其中持重包含审慎和自制两项内容。一、宽容品质(一)定义宽容是指接受他人弱点,原谅他人过犯,不怀恨报复的品质。当在关系中被另一方伤害、冒犯时,宽容能够带来一种能够对社会有利的变化。当人们宽恕的时候,他们对于侵犯者的基本动机和行为倾向性变得积极了,他们更加仁慈、善良、大方,较少采用消极的方式,如报复和回避。应当区分宽仁之心(forgivingness) 和宽恕(forgiveness),前者是一种容易宽容的倾向性,后者是面对特定的侵犯者或侵犯行为的一种心理变化过程。 (二)研究发现宽容和一系列特质相关,这些特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有益。宽容的人在一系列负面情绪的唤起似乎更慢一些,如愤怒,抑郁,敌意。宽容者常认可社会欣赏的态度和行为,自述的宽容与敌意、被动攻击行为有负相关。大五人格中,宽恕与随和性正相关,和神经质负相关。最近有一种倾向,认为宽容能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预防身心疾病,但支持数据还比较弱。(三)促进和阻碍因素1. 宽容者的特质经历对侵犯者的共情的人、或者对侵犯者有一种认知的觉察的人更可能对某些侵犯者宽容。这些因素与随和性相关,他们很容易体验共情。反复回想(思维反刍)侵犯行为会让人很难宽恕,这种心态和神经质有密切关系。2. 侵犯者的特质和行为侵犯行为和侵犯者的特质会影响人们是否宽恕特定侵犯者。人们一般不会宽恕故意的且有严重后果的侵犯,这是社会-认知因素的中介作用。道歉会促进原谅。但其效果不直接。道歉会减少受害者对侵犯行为的负面情感。受害者对有悔意的侵犯者更能共情,更容易宽宏大量。3. 宽容者和侵犯者的相互关系宽容会受侵犯行为发生时的关系的特点影响。伴侣中间,如果感情满意度、承诺、亲密度高,那么他们更可能原谅。但对不同的关系类型我们还所知甚少。(四)干预心理学家发展出在个体心理治疗,婚姻治疗,心理教育小组中促进宽恕的方法,但很难说是该方法有效,或者只是心理治疗本身具有的效果。其他干预方式还有基于促进共情的干预方法。这些干预方式的一个共同关键因素是治疗时间的长短。有6小时以上的比只有1、2个小时的要更有效。所以建议至少要6个小时,而且最好跨若干周,而非集中在两个长治疗中。二、谦虚(一)定义谦虚是指诚实面对自己不足,不追求被特别关注的品质。传统经典把骄傲视为邪恶和罪,甚至是其他罪恶的根源。但现代西方则把自尊看得很重要,鼓励追求骄傲,提高自尊的运动充斥无数的自助书籍。现代社会不仅把骄傲看成可接受的,甚至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感觉良好是有好处的,如积极情绪和追求目标时的自信心。但是社会不顾一切急于培养对自己的良好感觉会忽视了谦虚的美德,从而带来一种危险的失衡谦虚尽管放在心理学中,但我们要承认伦理学家的贡献,很多神学家、作家、宗教史学家都就这个美德有很多著作。过去的几十年中在谦虚和科学之间有了明显的联系,并且谦虚可能在组织和经济领域有重要的角色。 谦虚的关键特征有:——对自己能力和成绩的准确的评价(并非低估);——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缺点、知识漏洞、局限;——对新想法,矛盾信息和建议的开放性;——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较少把自己放在关注焦点,或者具备能够忘我的能力;——欣赏所有东西的价值,欣赏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给这个世界。相对比的,谦让主要是一种行为方式,比如不把成功都归功于自己,当有他人在场时不过分估计自己未来的成就。(二)研究发现和谦虚相反的个性特质是自恋。尽管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病,但自恋本身更是一种在正常人群中分布的人格特质。自恋的标志是一种很高的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比别人强。自恋者通过一系列方式维持自己的高自我评价:在自我水平,比如把名声和成功幻想化,把失败归结为外在因素。在人际水平,自恋者通过有策略地在公开的表现中超过他人来实现竞争、追求自尊。在社会角度,感觉有资格是自恋的特别重要的方面。自恋者相信他们比其他人更值得有特殊对待和好处,他们专注于收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好处。自恋者从高自我评价中获益,比如较少社会焦虑,高自尊,他们享受自己更高的智力和外貌的吸引力,尽管他们的自我评价不一定反映实际。但自恋在人际领域则有很多副作用。自恋者的高自尊是不稳定的,他们对于威胁自尊的事情特别敏感,发现一点不尊重的信号就会以愤怒回应,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在最坏的方面,防御性的高自尊会引发暴力。过度自我关注会对亲密关系不利,因为它排除了共情、关心和承诺。过度自我关注的人会爱夸口,让人都不喜欢。相反,谦虚的人对于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及控制他人的需要较少,较少需要为自己收集特权。所以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自我中心是不被喜欢的,谦虚被强烈鼓励。即使在美国,尽管在新认识的人中间人们都会“自我推销“,但在建立友谊中,谦虚是常态。谦虚能够对个人更有好处,包括情绪健康和自我调控。在自我受到危险时,谦虚能够保护人们不做愚蠢的冒险或作出错误决定。相反,自恋者会为了让自尊最大化不惜代价。谦虚者使得自己从自我卷入中释放出来。当人拼命要保持某种自我形象时,会带来心理负担,甚至重到让人想逃,包括用自毁的方式,如物质滥用、饮食障碍、甚至自杀。但谦虚可以让人不必逃跑。谦虚的人更能够保持情绪和心理的能力,不必去防御自我形象受威胁。(三)促进和阻碍因素自我认同的发展是谦虚的必要条件。自我认同的发展包括婴儿期的独立的出现,成长中对新经验开放,决策的经验,和在老年时对生命的回顾和整合。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的发展。谦虚不等于自我贬低。相关的活动如果让人感觉无助、羞耻、不重要,则可能会带来负面情绪等不良反应。(四)干预1. 自我批评:跨文化研究发现,愿意进行温和的自我批评可以帮助人自我提高。2. 写作:在让来访者写感觉自己重要、谦卑的文章或者不写三种情况下,在后来的挫折中,写了关于谦卑的文章的人会等待更长时间去攻击对方。但对于谦卑的理解很重要,等待更长时间的是那些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自己的人,而非感觉羞耻、内疚或愚蠢。写感恩日志也会促进谦虚,因为感恩会让人看到自己需要他人。3. 反馈:准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谦虚,为了促进准确的自我评价,对孩子的优势和局限进行准确反馈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早年。4. 超越:关于敬畏感的文学可以帮助培养自我超越的能力。5. 安全感:人们如果有安全感,不完全依靠自我评价的价值感,会更愿意培养谦虚。所以如果任何技术、资源、关系能够让人感觉安全,都可以促进谦虚。观察到可以接受积极和消极评价而不过度反应的榜样也有助于培养谦虚。总之,目标是促进一个人感觉足够安全从而可以不防御地承认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三、持重品质(一)审慎1. 定义是指为了长远目标小心决策,不冒无谓风险的品质。是一种对于个人未来的认知倾向性,它是一种能够帮助人有效地实现长期目标而进行实用推理和自我管理。审慎的人目标长远,仔细考虑他们行动和决策的后果,成功抗拒牺牲长期目标实现短期目标的冲动,他们对于生活有灵活的、适度的方式,努力在自己的各种目标之中保持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审慎的例子包括为未来存钱,为不时之需和不可预见的事情做准备,避免以往作出过冲动性决策的环境,做生活决策时既考虑近期的也考虑长远的好处和代价,留心它们与目前其他目标的关系,用实用的方式仔细考虑自身的个人目标。 审慎并不是过度的小心、吝啬、胆小的服从,缺少自发性,也不是冷酷的精明。审慎它包括灵活的和适度的自我管理。审慎的人尽管重视个人的目标和兴趣,但他们的很多目标和兴趣也是和社会道德相关的。2. 干预没有什么干预方式明确促进了审慎,除了个别促进财务自律以及促进安全性行为的项目。某些认知心理治疗和审慎相关,如培养现实推理技能来促进情绪监控、纠正认知的扭曲和不灵活。有很多行为疗法涉及克服冲动(如饮酒,暴食),也与审慎中的自我控制因素相关。(二)自制1. 定义自制指根据原则、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的品质。它是一个人获得对于自己反应的控制,从而追求达到目标或者满足某种标准。这些反应包括思想、情绪、冲动、表现和其他行为。这些标准包括观念、道德禁令、常规、行为目标以及他人期望等等。自制(self-control)个词有时和自我规范(self-regulation)同义,但这里特指控制自己的冲动以使自己用有道德的方式行事。自律(self-discipline)和自我规范相似,但意义更窄,特指使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并抗拒诱惑。对于自制来说,拒绝或改变自己的反应特别重要。对于像人这样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要经常对内在和外在刺激做反应,但所有的反应未必是最佳的、最有适应性的。这样,拒绝和更改最初的反应就很重要。比如使自己的思想进入不是自己通常反应的方向,或试图让情绪做出和第一反应不同的反应,做出比自己一般水平更好的表现等等。很多自制行为包括中止自己的反应,比如节食者不吃诱人但容易长胖的食物。不过,也有一些例子是通过自制来引发反应,如在寒冷早上把自己拖起床。2. 促进和阻碍因素有效自制依赖几个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乏都会失败。(1) 资源:心理上的资源(如优势或能量)会帮助人改变自我的反应,而当资源耗尽时人就更难自制。所以,当人暂时剥夺对自己重要的资源之后,在后面的情境中自我就难以再进行自制了。(2) 自我监控:注意力对自制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关注自我的行为才能有意识地控制它。减少自我监控会使得人开始丧失对自我状态的跟踪,所以会开始放松。(3) 环境:环境会教会人们学会是否值得自制、拒绝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可以促进自制,但如果成人许诺了长期回报又不给,孩子就会觉得还不如及时行乐。3. 干预在认知-行为方面的条件策略可以帮助促进自制。首先确立目标,通过认知使得学生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并激发相关行为。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让学生知道当什么条件存在时,什么行为就应该出现。比如减肥的人可以设定为“如果我在餐厅,我只点沙拉”,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给你毒品,就对他说,我什么都不要,我现在必须回家。”条件策略能够帮助人实现目标,它带来更多自发性,使得反应需要更少能量,行动更自动化。这样人们就会体验更少的自制的失败。 第六节超越:与意义世界相联系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宇宙和意义世界建立联系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超越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最高层次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心灵触动、幽默风趣和信念与希望三项因素,其中心灵触动包括感恩和审美两项内容,而信念与希望包括精神信念与希望两项内容。一、心灵触动品质(一)感恩1. 定义是指关注、感谢生活中美好的事,并表达出来的品质。感恩是一种接受到礼物时的愉快感,不论这种礼物是一个有外在形式的事物,还是只是在大自然之美之中的一颗平静愉快感。传统上,感恩来自对于一个人由于其他人的行为获得好处的感知,即认可自己收到的礼物,并且欣赏和承认礼物的价值。感恩包括个人的感恩和超个人的感恩。个人的感恩是对一个特别他人的感谢,这个人帮助了你,或者只是因为他们的人本身。超个人的感觉是对自然、对上帝、对更高存在、对宇宙的感恩。典型的超个人感恩是“高峰体验”,是一种压倒性的感恩感觉,比如被所感受的美深深打动,从而深觉感恩。作为一种特质,感恩是在不同情境和时间都能保持感恩之心。感恩有三种成分:对某人某事的温暖的欣赏感;对该人该事的良好祝愿;在欣赏和祝福之后随之而来有所行动的倾向性。一个感恩的人会识别他人的慷慨。感恩作为一种人性力量能促进个人的和关系的幸福感,对于社会整体也有益。2. 研究发现实验中,每周写感恩日志的人会更规律地锻炼,更少身体症状,更有整体感,更乐观。每日写感恩日记的会有更高的清醒、乐观、决心、专心、能量,他们更可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为他人提供情感支持。在特质水平,感恩的人有更高水平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活力、乐观主义,他们更外向,更随和,有更低的神经质和抑郁、压力感。感恩主要是促进愉快感觉,而非消除不快感。感恩和宗教和灵性相关。定期参加宗教集会活动或阅读宗教书刊的人更可能感恩。感恩的人更确信所有生命都相联系,并且有对他人的承诺和责任。他们对物质更不重视,不会用外在积累财富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成功;更少嫉妒富人,更可能和他人分享。感恩促进正向的社会交往。感恩者的朋友报告他们有更多亲社会行为,如借钱,提供安慰和情感支持。感恩会抑制破坏性的人际行为。表达感恩对成功、丰富、长期的人际关系是关键的。感恩是在人生全程能够让人有良好功能的重要因素。成熟地适应生活的关键是用感恩和接受来代替对带来伤害的人的痛恨和厌恶。感恩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把自我毁坏性的情绪转化成带来医治和重建的情感。感恩可以影响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和感恩相关的积极情绪对于心血管和免疫功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3. 促进和阻碍因素阻碍感恩的因素包括认为自己是被动的受害者;感觉自己有特权、有资格的感觉,物质主义;缺少自我反省。阻碍感恩的人格变量是自恋。一些团体因素促进感恩。感恩的家庭和工作单位可以通过鼓励和促进对成员的感恩开始。夫妻彼此感谢可以促进婚姻。在组织层面,感恩的模式可以融合进现在的领导和管理训练项目。研究发现感恩的组织中,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会上升,如工作满意度、士气、公民行为;在客观方面也有较好的指标,如较低的雇员转移率,较高的利润和客户保持率等。4. 干预(1) 宗教性的自助组织:如匿名酗酒者组织。(2) 回顾与写作:每日回顾感恩时刻,写感恩日志。(3) 感恩表达:进行感恩拜访,写感恩卡片。(4) 认知技术:确认不感恩的想法;构建感恩的想法来代替不感恩的想法;并把内在感觉转换成外在行为,把感恩表达出来。(5) 教养方式:父母强调感恩的感受,而非强调其中礼貌的功能和强制的性质。(6) 叙事: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感恩。 (二)审美1. 定义能够发现、识别、并且从物质世界或社会中的美好事物中获得愉快感。有这种优势的人在日常生活,如走在城里或树林里,看小说读报纸时,会有和敬畏感相关的情绪,如崇拜、感觉奇妙,升华。而缺少这种品质的人,日常生活会是疲惫的,对美是看不见的,也很少为周围的美感到愉快。善于审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美和优秀更开放,有更多方式和他人深切相连,更多方式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在生活中的美好有三个类别:物质世界的美:主要是视觉环境的,但也有听觉的,如音乐。技能或才能:展现艺术上的精湛技艺或超过常人的能力。美德或道德上的益处:如善良,同情心,宽恕,以及其他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品质。以上三个类别中的任一个都能带来敬畏相关的感觉。从语言学角度我们把这些特质,即对于各种形式的美好都能产生欣赏的情绪反应称为审美。可以从反义的角度来理解审美,就是幸灾乐祸。审美是为其他人好的地方,如技能、美德、成功感到快乐。2. 研究发现审美部分地与外向相关,因为外向特质与体验正向情绪有一致的相关。“大五人格”里的随和性与和审美相关。物质主义和审美负相关。审美与对经验开放以及自由主义有关。自由主义者更可能支持艺术以及重视环境。3. 促进和阻碍因素和审美相关的研究很少。猜测那些成长在可以开放表达审美感觉的家庭、学校、社区的人会有更多审美特质。但当把审美和天真相联系、把怀疑主义和很酷联系起来会抑制审美。4. 干预美和优秀无处不在,因此审美应该是一个普遍的品质,对所有人开放。有很多项目培养审美,比如以自然为基础的,以艺术为基础的,以榜样为基础的,以及以领悟为主的项目等等。Kuo和同事的研究发现:在城市中心使人接触绿地和户外环境,可以促进城市中促进邻里间的社会联系和个人的社区感。因此,自然环境的体验促进社区联系。二、幽默(一)定义幽默是指喜欢给人带来欢笑,看到事情轻松有趣一面的品质。包括:(1)游戏式的认知。(2)从逆境中发现好玩的成分。(3).一种能够使人发笑的能力。有这种品质的人会同意善于给他人带来欢笑,在严肃的、有压力的环境中也能发现快乐。(二)研究发现作为个体差异,幽默明显有很多相关因素。最可靠的结果是幽默和好心境有关,幽默可以构成压力和日常琐事的缓冲。这个机制可能是认知的,因为幽默让我们可以用一些更好的方式来建构不愉快的、甚至是威胁性的情景。广泛传播的信念是幽默促进健康和长寿,但研究不多,数据并不可靠。狭义的幽默经常和外向性格有正相关,和神经质负相关。近来区分不同幽默类型的研究发现各种人格特质都和幽默有联系,经常很微妙。比如幽默中的机智成分和智力和创造力相关。有的幽默也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对和某一类人的刻板印象相关的笑话会助长歧视。不是所有幽默的尝试都是善意的。(三)促进和抑制因素幽默来自同情心,机智来自超然的精神,讽刺挖苦来自高傲的道德感甚至恶意。好玩一般是和活力和精神饱满相关。现在有些研究发现创造幽默和智力和创造力相关,坏情绪则和讽刺、怀疑、尖刻相关。快乐的气质对于形成幽默有特别的作用。幽默的态度是由快乐的气质加上生活经验产生的。有幽默态度的人能够理解生活的不足、缺点但能够容忍和宽恕。他们所经历的负面生活经历让他们对人生本质和存在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种意义上幽默是一个严肃的品质,是基于认识到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完美的智慧。所以,幽默和开心不同,前者是思考的、深刻的,后者是表面的,浅薄的。幽默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明确和情景相联系的特质,当出现逆境时幽默是一个防御机制。幽默作为一种人格特质,能够帮助人在遇到逆境时更好地应对,减少逆境的负面影响。很多黑色幽默是在集中营中、压抑的社会气氛以及战争中出现的。(四)干预从心理分析角度,幽默感只是成熟或者治疗的副产品。但从认知行为角度,幽默可以和任何一种技能一样被习得。因此在医院、教育机构和治疗机构中,有一些培养幽默感的项目。McGhee的假设是游戏心态(playfulness)是幽默的基础,重新发现游戏心态对改变人的幽默感有效。幽默感可以在团体中教,在家庭中练习。它包括8个阶段,从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幽默)到难(笑自己,在压力中找到幽默)。前面一步完成了再进入下一步。Neto 等人在以色列设计了一个提高幽默感的系统项目。项目包括14个单元,讲授和幽默相关的认知的、动机的、情绪的和社会的元素。结果发现幽默部分地可教。比如,参与者被同伴认为更能欣赏幽默,但创造幽默的能力没有差别。三、信念与希望(一)精神信念1. 定义精神信念可以被定义为相信生命更高的目标和意义的品质。在西方主要指的是宗教信仰、灵性或宗教感,即建立在生活中有一个超越的维度的信念和行动上,这种信念是广泛的和稳定的。2. 研

1999年,Hillson和Made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积极品质)的概念,后来,seligman在其著作中分别使用了“positive personal trait”、“Positive quality”和“Positive character”。
概念
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们正面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研究者从多方面探讨能促进个体能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认为“Positive personal trait”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两年后他用“Positive character”(积极品质)一词,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在某种意义上,seligman是将美德和力量与积极品质等同看待的,对美德和力量的考察也成为积极心理学兴起后研究的重点。
2000年7月在Christopher、Peterson等人的领导下,研究者们通过拜读大量名人著作,并从中归纳出了两百种人类拥有的美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遍著作和观点都支持的6种美德,包括:(1)智慧与知识;(2)勇气;(3)爱与人性;(4)正义;(5)节制;(6)灵性与超越。
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就是由以上6种人类核心品质组成。但是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测量起来较困难,为此,人们开始转向研究实现这些美德的途径。比如,节制能通过自律、谦虚、谨慎等来达到;人性可通过仁爱、爱与被爱的能力、同情等属于“力量”的概念来获得。因此,“力量”是培养人类积极品质的途径。
Christopher Peterson和George Vaillant领导的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了与这六种美德相对应的24种力量:(1)智慧与知识包括:好奇心(Curiosiyt)、爱学习(Love of leanring)、判断(Judgment)、灵活性或独创性(Ingneulyt)、社会智力(Soeialintel 1igence)、观察(perspective); (2)勇气包括:英勇(Valor)、坚韧性(perseverance)、正直(xntegrity);(3)人性和爱包括:仁慈(Kindness)、爱(Loving);(4)正义包括:公民的职责和权力(eitizenship)、公平(Faimess)、领导能力(Leadership);(5)节制包括:自控(Sel—feontr01)、审慎(prudence)、谦卑(Humi l i ty);(6)超越包括:美的欣赏(Appreeiation of beauyt)、感谢的心情(Gratitude)、希望(Hope)、灵性(spirituality)、宽恕(Forgiveness)、幽默(Humor)、风趣(Zest)。
标准
同时,该小组还提出了积极力量的七条标准:
第一、这种积极力量是一种特质,具有跨情景的一般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
第二、积极特质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更幸福的生活;
第三、积极特质接受道德的评估,而不是结果;
第四、当个体表现出积极特质时,能激发周围的人也显露这种特质;
第五、文明为力量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
第六、有公认的榜样的存在;
第七、每个积极特质都不能再被分解成其他优点。

第四节公正: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公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内容。一、领导力品质(一)定义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在某一个群体当中,领导力可以鼓励群体完成任务,促进同事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关系,组织团体使活动顺利进行。领导力是一种个人品质,反映了在各种社会系统中获得、保持、成功地执行领导职责的一整套动机的、认知的和气质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人喜欢在关系和社会情境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能够从容地把个人活动和他人的活动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作为一种个人品质的领导力领导者在团体互动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有效的领导力既需要积极的指导,也需要倾听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具有该品质的人能够帮助团体一致地、有效地、和谐地实现目标。(二)研究发现领导力的个人特性包括社会权力、权威感、控制力、领导魅力、社会坚持力等。领导力作为一种影响和激发集体行动的能力有长期的心理学传统。近年来则更强调个人魅力的影响力,领导可以用自己的人格、视野、力量来激发他人,给予他人力量,完成特殊的工作。(三)促进和阻碍因素在成年后当领导的人在生命早期就表现了领导的品质。父母教养方式和领导力相关。父母示范社会性和可靠性、自己表现出领导力、设定高的表现标准可以促进孩子的领导力。(四)干预可以采用正式指导、发展性的工作经历以及自助项目来培训领导力。这些方式主要的焦点是培养领导力技能,一般来说都有好的效果。有很少量的项目培养领导力的个性特质。但动机和人格特质是人比较稳定的特质,不易改变。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长程干预。一些涉及领导者“个人成长”的项目集中在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上。这些项目的效果还有待考察。二、合作力(一)团队精神1. 定义是指对团体忠诚,尽职尽责,积极参与的积极品质。团队精神代表了一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产生的一种认同感和责任感,它包括自己,但超过了自身的个人利益。有这种特质的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团队的利益工作而非个人收益。有这种品质的人会投身群体的共同视野,把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忠诚于所属的组织,会为了团体作出自我奉献。这一品质还称为公民性、社会责任,忠诚,它们之间略有区别:公民性意含法律的标准,即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并承担相应责任。有这种特质的人在所属社区的公共事物上会是积极的,如投票选举,参加志愿活动,为了社会的或环境的事业贡献时间和金钱。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是为了使得社会更美好,使世界更适于下一代居住。好的公民不是盲从,必要的时候会为了让团体更好而努力进行变革。社会责任感指一种帮助他人的倾向,即使个人没有获得好处也要帮助他人,其含义它更为利他主义。忠诚含有一种承诺和信任的联结感。团队精神则是这些品质最行为化的名称,是指一个人和团队中他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能够合作协调。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在团体中是有生产力的,并且是有责任感的。2. 研究发现团体精神能够带来满足感。家庭自豪感、校风、爱国主义等都会让个人有好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行为,即完成自己在团队活动中的责任,会强化这个品质的满足感。团队精神中包含道德价值。有该品质的人,无论属于何种团队,总的来说会是忠诚的和负责的。当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把自己的能量融入群体时会获得尊重。它的反向标准是自私、自我中心、个人主义。3. 促进和阻碍因素成功的项目经验包括强调集体的性质,而非个人的;领导风格是把团队放在首位,给所有成员都提供机会的不同角色,在自由和结构中保持平衡;成年人作为导师和教练,但不是领导,年轻人在决策时有正式的身份;目标是有益于社会的,能够给社区提供益处。3. 干预(1) 课外活动:参与高中的课外活动(体育运动除外),参加有对时事的讨论的课程,可以预测成年之后对于公民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参与。(2) 青年社团:有共同使命的年轻人社团可以培养年轻人融入社会秩序的主流。这些活动提供了自由时间的结构,社会取向同龄人团体,有成年人指导(往往也是志愿者)。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气氛、人人平等的结构,以及年轻人自身经常要承担责任提供了公民性学习的独特机会。年轻人可以一同构建组织的性质,共同决定团体的目标,彼此信任。(3) 志愿活动和社区活动:对于年轻人来说,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给予他们机会来实践“公民性”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由团队进行,反映团队而非个人。最好把现在的服务行动和组织的历史联系起来,参与某种特定的服务反映了组织的理念,明确这点可以让年轻人知道他们属于一个有历史的组织,也在创造历史。(二)公平1. 定义指的是按照普遍原则对人一视同仁,不偏待人的品质。根据公平的原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对他人的判断,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公平是指按照普遍的平等或者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公平的人在进行和他人有关的道德或伦理决定时,不因个人的感觉而带来偏见,而是能够依靠一套更广阔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真正的公平既包括对道德准则的尊重,也包括对他人的仁慈。这个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应用,从每日的交往直至关于社会公正的国际问题探讨。2. 研究发现总体认知发展是培养公平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来说,公平是道德判断的产物。一个人决定什么在道德上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道德规定的。逻辑推理对于道德发展及道德行为是关键的。公平能够使人对所有社会关系有承担,发展对于公平安排的抽象逻辑,反对各种社会不公正,把仁慈和关心带给他人,发展对于带来好的发展结果必须的洞察力。3. 促进和阻碍因素(1)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既有充分的指导,又有充分的关爱,家庭气氛有较多参与互动、家庭决策中较为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公平推理发展有益。(2) 环境:同辈环境以及学校对公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提供关心、鼓励、社会支持的环境可以促进公平的形成。4. 干预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既包括对学校整体气氛的干预,也包括具体的课程,比如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同伴讨论,通过道德两难问题来进行认知方面深入的探讨,以促进道德推理的发展。 第五节节制:避免极端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避免极端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节制维度,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节制维度包括宽容、谦虚和持重三项因素,其中持重包含审慎和自制两项内容。一、宽容品质(一)定义宽容是指接受他人弱点,原谅他人过犯,不怀恨报复的品质。当在关系中被另一方伤害、冒犯时,宽容能够带来一种能够对社会有利的变化。当人们宽恕的时候,他们对于侵犯者的基本动机和行为倾向性变得积极了,他们更加仁慈、善良、大方,较少采用消极的方式,如报复和回避。应当区分宽仁之心(forgivingness) 和宽恕(forgiveness),前者是一种容易宽容的倾向性,后者是面对特定的侵犯者或侵犯行为的一种心理变化过程。 (二)研究发现宽容和一系列特质相关,这些特质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有益。宽容的人在一系列负面情绪的唤起似乎更慢一些,如愤怒,抑郁,敌意。宽容者常认可社会欣赏的态度和行为,自述的宽容与敌意、被动攻击行为有负相关。大五人格中,宽恕与随和性正相关,和神经质负相关。最近有一种倾向,认为宽容能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预防身心疾病,但支持数据还比较弱。(三)促进和阻碍因素1. 宽容者的特质经历对侵犯者的共情的人、或者对侵犯者有一种认知的觉察的人更可能对某些侵犯者宽容。这些因素与随和性相关,他们很容易体验共情。反复回想(思维反刍)侵犯行为会让人很难宽恕,这种心态和神经质有密切关系。2. 侵犯者的特质和行为侵犯行为和侵犯者的特质会影响人们是否宽恕特定侵犯者。人们一般不会宽恕故意的且有严重后果的侵犯,这是社会-认知因素的中介作用。道歉会促进原谅。但其效果不直接。道歉会减少受害者对侵犯行为的负面情感。受害者对有悔意的侵犯者更能共情,更容易宽宏大量。3. 宽容者和侵犯者的相互关系宽容会受侵犯行为发生时的关系的特点影响。伴侣中间,如果感情满意度、承诺、亲密度高,那么他们更可能原谅。但对不同的关系类型我们还所知甚少。(四)干预心理学家发展出在个体心理治疗,婚姻治疗,心理教育小组中促进宽恕的方法,但很难说是该方法有效,或者只是心理治疗本身具有的效果。其他干预方式还有基于促进共情的干预方法。这些干预方式的一个共同关键因素是治疗时间的长短。有6小时以上的比只有1、2个小时的要更有效。所以建议至少要6个小时,而且最好跨若干周,而非集中在两个长治疗中。二、谦虚(一)定义谦虚是指诚实面对自己不足,不追求被特别关注的品质。传统经典把骄傲视为邪恶和罪,甚至是其他罪恶的根源。但现代西方则把自尊看得很重要,鼓励追求骄傲,提高自尊的运动充斥无数的自助书籍。现代社会不仅把骄傲看成可接受的,甚至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感觉良好是有好处的,如积极情绪和追求目标时的自信心。但是社会不顾一切急于培养对自己的良好感觉会忽视了谦虚的美德,从而带来一种危险的失衡谦虚尽管放在心理学中,但我们要承认伦理学家的贡献,很多神学家、作家、宗教史学家都就这个美德有很多著作。过去的几十年中在谦虚和科学之间有了明显的联系,并且谦虚可能在组织和经济领域有重要的角色。 谦虚的关键特征有:——对自己能力和成绩的准确的评价(并非低估);——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缺点、知识漏洞、局限;——对新想法,矛盾信息和建议的开放性;——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较少把自己放在关注焦点,或者具备能够忘我的能力;——欣赏所有东西的价值,欣赏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给这个世界。相对比的,谦让主要是一种行为方式,比如不把成功都归功于自己,当有他人在场时不过分估计自己未来的成就。(二)研究发现和谦虚相反的个性特质是自恋。尽管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病,但自恋本身更是一种在正常人群中分布的人格特质。自恋的标志是一种很高的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比别人强。自恋者通过一系列方式维持自己的高自我评价:在自我水平,比如把名声和成功幻想化,把失败归结为外在因素。在人际水平,自恋者通过有策略地在公开的表现中超过他人来实现竞争、追求自尊。在社会角度,感觉有资格是自恋的特别重要的方面。自恋者相信他们比其他人更值得有特殊对待和好处,他们专注于收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好处。自恋者从高自我评价中获益,比如较少社会焦虑,高自尊,他们享受自己更高的智力和外貌的吸引力,尽管他们的自我评价不一定反映实际。但自恋在人际领域则有很多副作用。自恋者的高自尊是不稳定的,他们对于威胁自尊的事情特别敏感,发现一点不尊重的信号就会以愤怒回应,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在最坏的方面,防御性的高自尊会引发暴力。过度自我关注会对亲密关系不利,因为它排除了共情、关心和承诺。过度自我关注的人会爱夸口,让人都不喜欢。相反,谦虚的人对于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及控制他人的需要较少,较少需要为自己收集特权。所以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自我中心是不被喜欢的,谦虚被强烈鼓励。即使在美国,尽管在新认识的人中间人们都会“自我推销“,但在建立友谊中,谦虚是常态。谦虚能够对个人更有好处,包括情绪健康和自我调控。在自我受到危险时,谦虚能够保护人们不做愚蠢的冒险或作出错误决定。相反,自恋者会为了让自尊最大化不惜代价。谦虚者使得自己从自我卷入中释放出来。当人拼命要保持某种自我形象时,会带来心理负担,甚至重到让人想逃,包括用自毁的方式,如物质滥用、饮食障碍、甚至自杀。但谦虚可以让人不必逃跑。谦虚的人更能够保持情绪和心理的能力,不必去防御自我形象受威胁。(三)促进和阻碍因素自我认同的发展是谦虚的必要条件。自我认同的发展包括婴儿期的独立的出现,成长中对新经验开放,决策的经验,和在老年时对生命的回顾和整合。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的发展。谦虚不等于自我贬低。相关的活动如果让人感觉无助、羞耻、不重要,则可能会带来负面情绪等不良反应。(四)干预1. 自我批评:跨文化研究发现,愿意进行温和的自我批评可以帮助人自我提高。2. 写作:在让来访者写感觉自己重要、谦卑的文章或者不写三种情况下,在后来的挫折中,写了关于谦卑的文章的人会等待更长时间去攻击对方。但对于谦卑的理解很重要,等待更长时间的是那些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自己的人,而非感觉羞耻、内疚或愚蠢。写感恩日志也会促进谦虚,因为感恩会让人看到自己需要他人。3. 反馈:准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谦虚,为了促进准确的自我评价,对孩子的优势和局限进行准确反馈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早年。4. 超越:关于敬畏感的文学可以帮助培养自我超越的能力。5. 安全感:人们如果有安全感,不完全依靠自我评价的价值感,会更愿意培养谦虚。所以如果任何技术、资源、关系能够让人感觉安全,都可以促进谦虚。观察到可以接受积极和消极评价而不过度反应的榜样也有助于培养谦虚。总之,目标是促进一个人感觉足够安全从而可以不防御地承认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三、持重品质(一)审慎1. 定义是指为了长远目标小心决策,不冒无谓风险的品质。是一种对于个人未来的认知倾向性,它是一种能够帮助人有效地实现长期目标而进行实用推理和自我管理。审慎的人目标长远,仔细考虑他们行动和决策的后果,成功抗拒牺牲长期目标实现短期目标的冲动,他们对于生活有灵活的、适度的方式,努力在自己的各种目标之中保持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审慎的例子包括为未来存钱,为不时之需和不可预见的事情做准备,避免以往作出过冲动性决策的环境,做生活决策时既考虑近期的也考虑长远的好处和代价,留心它们与目前其他目标的关系,用实用的方式仔细考虑自身的个人目标。 审慎并不是过度的小心、吝啬、胆小的服从,缺少自发性,也不是冷酷的精明。审慎它包括灵活的和适度的自我管理。审慎的人尽管重视个人的目标和兴趣,但他们的很多目标和兴趣也是和社会道德相关的。2. 干预没有什么干预方式明确促进了审慎,除了个别促进财务自律以及促进安全性行为的项目。某些认知心理治疗和审慎相关,如培养现实推理技能来促进情绪监控、纠正认知的扭曲和不灵活。有很多行为疗法涉及克服冲动(如饮酒,暴食),也与审慎中的自我控制因素相关。(二)自制1. 定义自制指根据原则、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的品质。它是一个人获得对于自己反应的控制,从而追求达到目标或者满足某种标准。这些反应包括思想、情绪、冲动、表现和其他行为。这些标准包括观念、道德禁令、常规、行为目标以及他人期望等等。自制(self-control)个词有时和自我规范(self-regulation)同义,但这里特指控制自己的冲动以使自己用有道德的方式行事。自律(self-discipline)和自我规范相似,但意义更窄,特指使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并抗拒诱惑。对于自制来说,拒绝或改变自己的反应特别重要。对于像人这样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要经常对内在和外在刺激做反应,但所有的反应未必是最佳的、最有适应性的。这样,拒绝和更改最初的反应就很重要。比如使自己的思想进入不是自己通常反应的方向,或试图让情绪做出和第一反应不同的反应,做出比自己一般水平更好的表现等等。很多自制行为包括中止自己的反应,比如节食者不吃诱人但容易长胖的食物。不过,也有一些例子是通过自制来引发反应,如在寒冷早上把自己拖起床。2. 促进和阻碍因素有效自制依赖几个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乏都会失败。(1) 资源:心理上的资源(如优势或能量)会帮助人改变自我的反应,而当资源耗尽时人就更难自制。所以,当人暂时剥夺对自己重要的资源之后,在后面的情境中自我就难以再进行自制了。(2) 自我监控:注意力对自制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关注自我的行为才能有意识地控制它。减少自我监控会使得人开始丧失对自我状态的跟踪,所以会开始放松。(3) 环境:环境会教会人们学会是否值得自制、拒绝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可以促进自制,但如果成人许诺了长期回报又不给,孩子就会觉得还不如及时行乐。3. 干预在认知-行为方面的条件策略可以帮助促进自制。首先确立目标,通过认知使得学生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并激发相关行为。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让学生知道当什么条件存在时,什么行为就应该出现。比如减肥的人可以设定为“如果我在餐厅,我只点沙拉”,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给你毒品,就对他说,我什么都不要,我现在必须回家。”条件策略能够帮助人实现目标,它带来更多自发性,使得反应需要更少能量,行动更自动化。这样人们就会体验更少的自制的失败。 第六节超越:与意义世界相联系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宇宙和意义世界建立联系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超越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最高层次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心灵触动、幽默风趣和信念与希望三项因素,其中心灵触动包括感恩和审美两项内容,而信念与希望包括精神信念与希望两项内容。一、心灵触动品质(一)感恩1. 定义是指关注、感谢生活中美好的事,并表达出来的品质。感恩是一种接受到礼物时的愉快感,不论这种礼物是一个有外在形式的事物,还是只是在大自然之美之中的一颗平静愉快感。传统上,感恩来自对于一个人由于其他人的行为获得好处的感知,即认可自己收到的礼物,并且欣赏和承认礼物的价值。感恩包括个人的感恩和超个人的感恩。个人的感恩是对一个特别他人的感谢,这个人帮助了你,或者只是因为他们的人本身。超个人的感觉是对自然、对上帝、对更高存在、对宇宙的感恩。典型的超个人感恩是“高峰体验”,是一种压倒性的感恩感觉,比如被所感受的美深深打动,从而深觉感恩。作为一种特质,感恩是在不同情境和时间都能保持感恩之心。感恩有三种成分:对某人某事的温暖的欣赏感;对该人该事的良好祝愿;在欣赏和祝福之后随之而来有所行动的倾向性。一个感恩的人会识别他人的慷慨。感恩作为一种人性力量能促进个人的和关系的幸福感,对于社会整体也有益。2. 研究发现实验中,每周写感恩日志的人会更规律地锻炼,更少身体症状,更有整体感,更乐观。每日写感恩日记的会有更高的清醒、乐观、决心、专心、能量,他们更可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为他人提供情感支持。在特质水平,感恩的人有更高水平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活力、乐观主义,他们更外向,更随和,有更低的神经质和抑郁、压力感。感恩主要是促进愉快感觉,而非消除不快感。感恩和宗教和灵性相关。定期参加宗教集会活动或阅读宗教书刊的人更可能感恩。感恩的人更确信所有生命都相联系,并且有对他人的承诺和责任。他们对物质更不重视,不会用外在积累财富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成功;更少嫉妒富人,更可能和他人分享。感恩促进正向的社会交往。感恩者的朋友报告他们有更多亲社会行为,如借钱,提供安慰和情感支持。感恩会抑制破坏性的人际行为。表达感恩对成功、丰富、长期的人际关系是关键的。感恩是在人生全程能够让人有良好功能的重要因素。成熟地适应生活的关键是用感恩和接受来代替对带来伤害的人的痛恨和厌恶。感恩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把自我毁坏性的情绪转化成带来医治和重建的情感。感恩可以影响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和感恩相关的积极情绪对于心血管和免疫功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3. 促进和阻碍因素阻碍感恩的因素包括认为自己是被动的受害者;感觉自己有特权、有资格的感觉,物质主义;缺少自我反省。阻碍感恩的人格变量是自恋。一些团体因素促进感恩。感恩的家庭和工作单位可以通过鼓励和促进对成员的感恩开始。夫妻彼此感谢可以促进婚姻。在组织层面,感恩的模式可以融合进现在的领导和管理训练项目。研究发现感恩的组织中,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会上升,如工作满意度、士气、公民行为;在客观方面也有较好的指标,如较低的雇员转移率,较高的利润和客户保持率等。4. 干预(1) 宗教性的自助组织:如匿名酗酒者组织。(2) 回顾与写作:每日回顾感恩时刻,写感恩日志。(3) 感恩表达:进行感恩拜访,写感恩卡片。(4) 认知技术:确认不感恩的想法;构建感恩的想法来代替不感恩的想法;并把内在感觉转换成外在行为,把感恩表达出来。(5) 教养方式:父母强调感恩的感受,而非强调其中礼貌的功能和强制的性质。(6) 叙事: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感恩。 (二)审美1. 定义能够发现、识别、并且从物质世界或社会中的美好事物中获得愉快感。有这种优势的人在日常生活,如走在城里或树林里,看小说读报纸时,会有和敬畏感相关的情绪,如崇拜、感觉奇妙,升华。而缺少这种品质的人,日常生活会是疲惫的,对美是看不见的,也很少为周围的美感到愉快。善于审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美和优秀更开放,有更多方式和他人深切相连,更多方式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在生活中的美好有三个类别:物质世界的美:主要是视觉环境的,但也有听觉的,如音乐。技能或才能:展现艺术上的精湛技艺或超过常人的能力。美德或道德上的益处:如善良,同情心,宽恕,以及其他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品质。以上三个类别中的任一个都能带来敬畏相关的感觉。从语言学角度我们把这些特质,即对于各种形式的美好都能产生欣赏的情绪反应称为审美。可以从反义的角度来理解审美,就是幸灾乐祸。审美是为其他人好的地方,如技能、美德、成功感到快乐。2. 研究发现审美部分地与外向相关,因为外向特质与体验正向情绪有一致的相关。“大五人格”里的随和性与和审美相关。物质主义和审美负相关。审美与对经验开放以及自由主义有关。自由主义者更可能支持艺术以及重视环境。3. 促进和阻碍因素和审美相关的研究很少。猜测那些成长在可以开放表达审美感觉的家庭、学校、社区的人会有更多审美特质。但当把审美和天真相联系、把怀疑主义和很酷联系起来会抑制审美。4. 干预美和优秀无处不在,因此审美应该是一个普遍的品质,对所有人开放。有很多项目培养审美,比如以自然为基础的,以艺术为基础的,以榜样为基础的,以及以领悟为主的项目等等。Kuo和同事的研究发现:在城市中心使人接触绿地和户外环境,可以促进城市中促进邻里间的社会联系和个人的社区感。因此,自然环境的体验促进社区联系。二、幽默(一)定义幽默是指喜欢给人带来欢笑,看到事情轻松有趣一面的品质。包括:(1)游戏式的认知。(2)从逆境中发现好玩的成分。(3).一种能够使人发笑的能力。有这种品质的人会同意善于给他人带来欢笑,在严肃的、有压力的环境中也能发现快乐。(二)研究发现作为个体差异,幽默明显有很多相关因素。最可靠的结果是幽默和好心境有关,幽默可以构成压力和日常琐事的缓冲。这个机制可能是认知的,因为幽默让我们可以用一些更好的方式来建构不愉快的、甚至是威胁性的情景。广泛传播的信念是幽默促进健康和长寿,但研究不多,数据并不可靠。狭义的幽默经常和外向性格有正相关,和神经质负相关。近来区分不同幽默类型的研究发现各种人格特质都和幽默有联系,经常很微妙。比如幽默中的机智成分和智力和创造力相关。有的幽默也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对和某一类人的刻板印象相关的笑话会助长歧视。不是所有幽默的尝试都是善意的。(三)促进和抑制因素幽默来自同情心,机智来自超然的精神,讽刺挖苦来自高傲的道德感甚至恶意。好玩一般是和活力和精神饱满相关。现在有些研究发现创造幽默和智力和创造力相关,坏情绪则和讽刺、怀疑、尖刻相关。快乐的气质对于形成幽默有特别的作用。幽默的态度是由快乐的气质加上生活经验产生的。有幽默态度的人能够理解生活的不足、缺点但能够容忍和宽恕。他们所经历的负面生活经历让他们对人生本质和存在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种意义上幽默是一个严肃的品质,是基于认识到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完美的智慧。所以,幽默和开心不同,前者是思考的、深刻的,后者是表面的,浅薄的。幽默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明确和情景相联系的特质,当出现逆境时幽默是一个防御机制。幽默作为一种人格特质,能够帮助人在遇到逆境时更好地应对,减少逆境的负面影响。很多黑色幽默是在集中营中、压抑的社会气氛以及战争中出现的。(四)干预从心理分析角度,幽默感只是成熟或者治疗的副产品。但从认知行为角度,幽默可以和任何一种技能一样被习得。因此在医院、教育机构和治疗机构中,有一些培养幽默感的项目。McGhee的假设是游戏心态(playfulness)是幽默的基础,重新发现游戏心态对改变人的幽默感有效。幽默感可以在团体中教,在家庭中练习。它包括8个阶段,从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幽默)到难(笑自己,在压力中找到幽默)。前面一步完成了再进入下一步。Neto 等人在以色列设计了一个提高幽默感的系统项目。项目包括14个单元,讲授和幽默相关的认知的、动机的、情绪的和社会的元素。结果发现幽默部分地可教。比如,参与者被同伴认为更能欣赏幽默,但创造幽默的能力没有差别。三、信念与希望(一)精神信念1. 定义精神信念可以被定义为相信生命更高的目标和意义的品质。在西方主要指的是宗教信仰、灵性或宗教感,即建立在生活中有一个超越的维度的信念和行动上,这种信念是广泛的和稳定的。2. 研


17837981528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2)
厍隶毓答:第四节公正: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公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内容。一、领导力品质(一)定义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在某一个群体当中,领...

17837981528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2)
厍隶毓答:第四节公正: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公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内容。一、领导力品质(一)定义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在某一个群体当中,领...

17837981528什么叫积极的心理品质呢?
厍隶毓答: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本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 、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  塞利格曼总结出了24种主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其中包括:好奇和兴趣、爱学习、创造性、批判性...

17837981528二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什么?
厍隶毓答: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什么? (一)心理健康的内容与标准1、什么是亚健康 2.中小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标准根据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现代人心理品质的研究,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1)、积极的发展需要: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上进心强,有积极而又切合实际的理想和抱负。(2)、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能自觉参与教育活动和其它有益的...

17837981528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
厍隶毓答:对干一件事情,对干某一方面的事情,有热情,有爱心,有冲动,并且有兴趣,有意愿,有思路去干.另外干这件事,干这方面的事,能让你感觉高兴,兴奋,愉快,你愿意并且做到了很努力,很积极,很卖力地去干,这些都是积极的心理.另外,如果一些事是你本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干的,但是你在别人的鼓励,帮助,要求,命令...

17837981528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
厍隶毓答: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就是由以上6种人类核心品质组成。但是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测量起来较困难,为此,人们开始转向研究实现这些美德的途径。比如,节制能通过自律、谦虚、谨慎等来达到;人性可通过仁爱、爱与被爱的能力、同情等属于“力量”的概念来获得。因此,“力量”是培养人类积极品质的途径。Christop...

17837981528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
厍隶毓答:它还提出了人应当具有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好奇心、喜欢学习、创造力、开放的思想、智慧和知识、独特的视角、勇敢、坚持不懈、真实性、爱与被爱的能力、仁慈善良慷慨、公平、精神、领导能力、适度和谦虚、自我控制、谨慎小心、希望乐观、感激感恩、欣赏美和完美、热情、风趣幽默、宽恕怜悯以及心灵上有信仰和...

17837981528怎样的心态才是积极心态?
厍隶毓答:”积极心态:主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操作层面上主要指学生各种正向、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那么, ”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要有开朗乐观...

17837981528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厍隶毓答: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指一系列积极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提高整体幸福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良好心理品质:1. 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指对生活持有乐观、希望和积极的态度。积极心态使人们更能应对挫折和困难,更能看到问题中的机会和解决办法。2. 自尊和自信:良好...

178379815282.你最好的5个积极心理品质是什么?别人如何评价你?通过学习 人际交往...
厍隶毓答: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公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定义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成功需“十商”成功是每一个人都梦想,可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


(编辑:郗茅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