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谈美 朱光潜笔记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这本书是我在自己各种焦虑的压力下所读的,读完这本书我对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内心也平静了很多,以下是一些笔记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他告诉你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遭,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与饱食暖衣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心美化。

美感的世界是纯粹是意向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各人所见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中都带有几分创造性;及客观的东西中都带有几分主观性。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

这种脱尽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形相。

美感就是形相的直绝,美就是事物呈现形相与直觉时的特质。

人性本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说是完全的人。

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就愈以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之,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是无所为而为之,别人不需要他做而他自己愿意去做。在有所为而为之的环境中,人是环境的奴隶,而在无所为而为之的活动中,人是心灵的主宰。

这是但就人来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是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意义,在孤立无援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来说,美时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经验时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得的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真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之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玩味它的美妙——————感悟:在美与实用同时出现面前,人会主动的选择实用而放弃美。

总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到事物本身的美,需把他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们知觉外物,常把2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好像是以为纵使没有人去知觉它,它还是在那里。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住于物,同时也把伍德姿态移住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他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色彩。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中检出不寻常的意义。

美感与实际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在创造和欣赏的那一刹那中,我们能任然在所表现的情感里过活,一定要站在客位把这种情感当成一幅意向去欣赏。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向上面,联想则最容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心思由美感的意向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而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

美感是什么,积极方面来说,我们已经明白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这种形象时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我们已经见出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脚杆共鸣,才出现美的形象。

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

黑格尔数因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中所见出的概念或理想

托尔斯泰以为没得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

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出美来。

依朱光潜看,美不完全在外务,也不完全在人心,他是心物婚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形相属物而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相,直觉属我而却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美感没有占有欲。

自然美为许多最普遍的性质之总和,就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来说,它却是不可多得,所以成为理想,为人称美。

天下之佳人莫若出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一首诗做成以后,不是就变成个个读者的产业,使他可以坐享其成,他也好比一片自然风景,观赏者要拿自己的想象和情趣来交接他,才能有所得,他所得的深浅与他自己的想象和情趣成比例,读诗就是在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额,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如此,,没有创造都不能有欣赏。

像艺术一样,游戏是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者=是感到一种情趣,自得其乐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他固然不迎合社会心里去沽名钓誉,但是他是一个热情者,总不免希望世有知音同情。

诗是生命的表现,生命就像柏格森所说的,时时在变化中即时时在创造中,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经到了末日。

文艺作品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在未综合之前,意向是散漫凌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向就是协和整一的。

情感是心感于物的激动,和脉搏,呼吸诸生理机能都密切相关,这些生理机能的节奏都是抑扬相间,往往而复返,长短轻重成规律的。情感的节奏见于脉搏,呼吸的节奏,脉搏,呼吸的节奏影响语言的节奏。

文以文而王,不以文而妙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艺术是情感的反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它的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它的诗固然腐烂,无格律它也还是腐烂。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向支配肌肉的活动,使肌肉所便的动作恰能把意向华仔纸上或是刻在石上。这种肌肉活动不是天使自在的,它需费一番功夫才学的来。

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旧经验大半得诸摹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它要有诗人得妙语,要有匠人得手腕,只有匠人得手腕而没有诗人得妙语则不能创作,只有诗人得妙悟而没有匠人得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只有死工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和创造者却嗾使大半下过死功夫来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神就是指的灵感。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得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

实际人生比整个人生的意义较为窄狭,我们把实际人生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和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的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的艺术,因为艺术时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词语本就是矛盾的。

过一世生活就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时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部和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毫厘差之,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创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彩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滥调起于生命的枯渴,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在什么地位,是什么样的人,感什么样的情趣,便现出什么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得其协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艺术就是生活的源头水,生活落到喜剧里去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介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艺术家固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完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于一般人的而意料之外。它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是,它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是,它也知道摆脱

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是不止

哲学和科学穷到究竟,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



(编辑:邴马德)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