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厢记》第4篇 | 红娘:心比天高,城府深沉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0
红娘,即媒人,一般是指在婚姻嫁娶中给男、女双方牵线搭桥的人,此典故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二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结为夫妇,成其“有情人终成眷属”之佳话,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红娘的暗中帮助与极力撮合。

红娘乃是崔相国独女莺莺的侍女,然而,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在此戏本中,却是王实甫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角色,她聪明机巧,热情爽朗,活泼伶俐,有智有勇。然而,细读之下,却又觉得红娘这一人物设定似乎并不单纯。

红娘与张生二人初识时,张生心底里赞叹红娘模样周正惹人怜,举止端庄不轻狂,还暗想如果自己和莺莺同鸳帐,绝然是舍不得让红娘给他们叠被铺床做杂活的,并且还要请莺莺放走红娘,如果莺莺不同意,自己就给红娘写从良文书。

而关于红娘见到有陌生男子张生在场的反应,用了这样的句子——“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胡伶渌老是说红娘长得一双聪明伶俐的眼睛,而用“不寻常”一词加以修饰,瞬间便使得红娘机灵聪颖的形象浮于读者脑海。

而后,张生为了更多了解崔莺莺,便殷切向红娘打探询问。于是乎,红娘和张生便有了第一次语言交流。他们两个一问一答一共有八段话。

前六段问答,俩人交谈很是愉快,红娘也是有问必回。直到张生问:敢问小姐常出来吗?红娘恼怒了,并且长篇累牍地对张生一顿劈头盖脸的呵责——“先生是读书君子,……道不是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通过两个人之间对话的描写,可以看得出,红娘在偷看张生时候,便已经对张生这位相貌俊朗的“读书君子”产生了好感。基于此,在他们一开始没有涉及到莺莺的交谈时,红娘才会乐意答复,对答欢畅。

谁愿意浪费时间在一个自己不待见的人身上呢?谁又愿意跟自己不喜欢的人话痨?然而,全本二十一折,红娘和莺莺在一起时候总是谨言慎行,但在面对张生时却是特别健谈,好像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

两人初见之后,时间便到了晚上,张生得知她家小姐崔莺莺每晚都在花园里摆香案焚香祈愿,便提前去到墙根下等着饱看莺莺姿容去了。那晚,风清月朗,莺莺祝告有三。等讲到第三个心愿时候,莺莺顿然不语了。红娘便讲:姐姐不祝这一炷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呐,这便是红娘的心思了。而这时候的红娘心里是有一个理想的对象目标的,那人就是她白天见到的张生。如果莺莺能够嫁给张生,红娘或许就可以成为陪嫁丫鬟,甚而可能成为张生的妾室。

在征西大将军杜确击退判将孙飞虎之后,老夫人特设筵席为答谢张生救命恩,便差红娘去请张生赴宴。张生一听老夫人来请,以为是和莺莺的婚事有成,激动又兴奋,衣饰整了又整,脸儿洗了又洗,因为房间没有镜子,张生便一再问红娘自己装扮得可否得体。红娘看张生“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襕净,角带傲黄鞓”,便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衣冠济楚庞儿正整,可知道引动俺莺莺,据相貌,凭才性,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

另外,红娘听差使去探望张生病情,当红娘来到张生房门前时,并没有直接去敲门,而是先“将这纸窗儿湿破,悄声儿窥视”,见到张生无人服侍的情形,黄瘦脸儿的模样,心中直叹“你若不是闷死,多应是害死”。进屋之后,张生说如果红娘帮他传递情书给崔莺莺,事成之后有酬谢,红娘便愠怒了,最后讲到“……‘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恁的呵,颠倒有个寻思。”这意思就差明明白白告诉张生她答应传递情书,不是图他的那点钱,而是因为她喜欢张生了。

故而,红娘热情地愿意倾力帮助张生和崔莺莺成其眷侣,多半原因在于她也对张生有意,帮助了崔莺莺,便是为她自己的将来筹谋打算。

老夫人差红娘请张生赴宴,话说老夫人是准备赖婚的,所以,筵席简单,且单请了张生。红娘当然也知道明明就没准备“鸳鸯夜月销金帐”,也没有什么“孔雀春风软玉屏”。然而,她还是胡编乱造了一番,并告诉张生有“合欢令”,有“凤萧象板”,有“锦瑟鸾笙”,到了晚间张生就能与莺莺成为“跨凤乘鸾客”,还叮嘱张生行房之时要轻轻。

红娘如此行事,不但顺利完成了老夫人交代的事情(毕竟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张生说老夫人变卦了,张生便不会去了。这一点可以从张生得知真相后,便想立马离席的表现推知),而且还给张生前往赴宴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其实,张生并不是很相信老夫人真的会把莺莺许配给他,所以张生才会一再问红娘为什么设筵席,为什么请他,崔家那里都有哪些景致<就是想知道有没有男女成婚的迹象>)。

结果,老夫人让莺莺与张生拜了兄妹,张生眼看着与莺莺无缘为夫妻,心中甚是懊恼,便有了寻死之心。这时候,红娘又跳出来讲“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妾见先生有囊琴一张,必善于此……今夕妾与小姐同至花园内烧夜香,但听咳嗽为令,先生动操……”

红娘沉着冷静,从容不迫,一语既出,似有扭转乾坤之势,一下子就使万念俱灰的张生顿觉有了希望。而后,便提出了计策——让张生夜间在花园弹琴,以曲子诉诸钟情之意,再次打动崔莺莺。而此计可行的前提是她不但了解自家小姐喜好琴曲,还洞悉张生擅长抚琴之事。由此可见,红娘实乃是个明察秋毫,做事细致,心思细密的“丫头”。

抚琴之后,张生自知见莺莺已是无望,便病倒了,崔莺莺听说后便差红娘前去探病。红娘去了之后,说莺莺心里想着念着张生千千万万遍,连妆容都懒得捯饬了。张生一听这话,觉得莺莺心里是真的有他,便给莺莺写了一情诗让红娘传送。红娘又说她家小姐脾气大得很,怕被责问而故意推脱。然后张生便央求红娘,还许诺事成之后将以金帛拜酬。

红娘听完此话便气恼了,说了一番不是贪图张生钱财的话之后,仍旧答应帮张生传递情书,完了还考虑到崔莺莺女子腼腆,悄悄地把情书放在莺莺的梳妆台上。而后,崔莺莺也回了一封情诗给张生,约定相会。张生解诗谜说莺莺约他晚上跳过高墙俩人相会。

本来张生一介柔弱书生,哪里跳过什么高墙?红娘便开始给张生壮胆量,大致意思就是“这是对你的考验,你想想我家美艳的莺莺小姐啊,或许你俩成事就在今晚啊,你要是嫌墙高不去,你怎么能抱得美人归呢?”这激将法还真好用,张生一想莺莺美貌,人家“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不就是跳个墙吗?于是乎,心一横,哪怕是死也是妥妥地要去的了。(何况也死不了,最多摔残废。事实证明,跳了墙的张生毫发无伤,大抵墙也没有很高)

然而,弄巧成拙,因为相会时候,红娘在场,所以,外人面前要矜持的莺莺便严厉斥责了张生。这一呵斥不当紧,张生病得更厉害了。这一次红娘又听使唤去探望张生去了,且是带着莺莺写就的药方。张书生一看又是莺莺约他相见,而且还很笃定地讲这次不同上次相约,这回莺莺一定会来的。

而后,红娘便又是一大堆话跟张生讲,大致意思是你张生就一床被褥,头枕瑶琴,连个枕头都没有,她来了,你俩怎么同塌?冻得瑟瑟,还谈什么知音?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她有情,你有意,为什么不当下成合,还要这样互传书简?

或许张生只是想着莺莺来看他,并没有敢想莺莺会和他发生些什么。结果红娘往夫妻之事上一说,张生便开始想红娘借被子枕头了。最后再三拜托红娘势必让他们晚间成事,说“今夜成了事,小生不敢有忘”。而后,红娘还承诺了虽然老夫人拘系,但一定会努力把事情办成,让张生称心。故意言说行事的难度,不就是让张生记着她对张生的事是多么的上心,事成了让张生时刻念着她的好吗?

然后,这一次红娘果然把小姐送进了张生的房间,俩人成合。事情即成,红娘则向张生讨“谢”——张生,你怎么谢我?”你说吧,给你钱物你又好有志气的不要,此前还说“不图你甚白璧黄金,则要你满头花,拖地锦”,那你想要人家怎么谢你?这不是其意昭昭可见吗?就是让张生娶了崔莺莺,然后她好跟着陪嫁过去啊。

长亭送别一折,崔莺莺说“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才是真的爱一个人,且得一人心,与之共白头,并不求他功名富贵,只希望他一切安好。然而,红娘却不是这样,她比崔莺莺要的更多,欲望更大。

第一次去张生处探病,张生表示若红娘将自己写给莺莺的情书带到,便以金帛酬谢。红娘便生气了回复到“……莫不图你洞悉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赀?……我虽是个婆娘有气志……”

再看答应送情书后的言语,“这简帖儿,我与你将去,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你将那偷香手,准备著折桂枝,休教那淫词污了龙蛇字,藕丝缚定鲲鹏翅,黄莺夺了鸿鹄志,休为翠帷锦帐一佳人,误你玉马金堂三学士。”

一言一语里,全是红娘的志气。其实,她一双“不寻常”会识人的眼睛,知道自己看上的张生是个潜力股。说到底,红娘和老夫人并没什么区别,都是贪恋权贵的。只不过老夫人是念着眼前富贵,想着莺莺要嫁个门当户对的有钱人家;而红娘看得较长远,她知道张生曾是个官家公子,自然是有机会读书,接受良好教育的,而且还跟征西大将军是同窗,故而,才华横溢,满腹诗书,人脉又广,进京应举考个功名,得个官衔并不是什么大难事(这点在后来张生自说的“视官如拾芥耳”一句也可得证,总之人家是有基础的,有资本的,考个官容易的很),到那时,定然是少不了权贵的。

另外,虽然红娘是莺莺贴身的侍女,虽然她喜欢君子清贤的张生,但心底里不但瞧不起闷骚的崔千金,有时候也瞧不上懦弱没担当的张生。

所以,她暗下里在张生面前说莺莺脾气火爆,并讥诮莺莺瞒着她写情诗邀张生约会,心里面又叨念着莺莺口不对心,人前与张生兄妹相称,人后又对张生情意绵绵。

而当第一次崔、张二人约会不成,张生被莺莺责骂,红娘则说“香美娘处分破花木瓜”,意思是说张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人。再到第二次红娘成就俩人成合之事后,老夫人窥见端倪,要找崔莺莺及张生问话。崔莺莺嫌羞臊,张生不知所措内心惶恐。红娘当即就表示彻底醉了,说崔莺莺“一个恣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厮耨。呸,那期间可怎生不害半星儿羞?”,说张生“你元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

旦看红娘对话老夫人,不卑不亢,义正辞严,把老夫人说的是哑口无言;对话与崔莺莺定下婚约的郑恒,更是坚定有力,掷地有声,对比已中状元的张生,把郑恒贬得是一无是处。虽然最后也没能阻止郑恒编瞎话骗老夫人说张生在京城另外娶妻,但是俩人在争端之时,不得不让人服气这小丫头着实厉害。



(编辑:那岩狱)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