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臭氧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它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只有8~9km。就冬季而言,对流层的特点是夏季厚、冬季薄。
2.平流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55km的高度。在该层内,最初气温随高度的增高不变或微有上升;到25~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显著上升;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3℃。平流层也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20~25km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所以这个层又称臭氧层。
3.中间层
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的高度。这一层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高空对流层。其顶部的气温可降至—113℃~—83℃。其原因是这一层中几乎没有臭氧存在,但能直接吸收波长。层内的二氧化碳、水汽等更稀少,几乎没有云层出现。仅在75~90km高度有时能见到一种薄而带银白色的夜光云,但概率很小。这种夜光云有人认为是由极细微的尘埃组成。在此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D层。
4.热层
热层又称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吸收的缘故。热层没有明显的顶部,通常认为在垂直方向上,气温从向上增温转为等温是为其上限。有人观测热层顶部约在250~500km,也有人认为可达800km。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又因距地心很远,受地心引力很小,所以大气粒子常可散逸至星际空间。同时也有宇宙空间的气体分子闯入大气,二者可保持动态平衡。


13978229632氧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封秦彭答:第一,源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绿叶在阳光照射下,利用叶绿素,将空气中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和从根部运来的水转化为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会从空气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产生相应体积的氧气。第二,源自于非生物参与的水的光解,也就是水被光分解出氧气,这是...

13978229632地球上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
封秦彭答:1、在地球形成初期 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原始大气中没有一点儿氧气,氧气含量为0。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少量的氮气。后来在地壳冷却后,大量的雨水溶解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雨下落到地面,再形成硫酸盐沉淀,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氮气成为主要成分。2、大约在30亿年前 大约在30亿...

13978229632人类的生命离不开氧气,地球上的氧气是哪来的?
封秦彭答:2,部分特殊场景下的水分子的电解活动也会产生氧气。其实学过化学我们都明白,水在电解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氢气和氧气,这也是现在地球上的氧气以小部分的产生,而且在地球的特殊的电磁电流的活动情况下,对水分子的电解活动也会产生一些的氧气,而地球的一小部分氧气也是来源于电场电流活动对水分子的电解活动...

13978229632地球上的氧气都是由什么产生的?
封秦彭答:氧气的产生离不开太阳光,植物当中叶绿体能够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碳三以及碳五的不断转化下,植物不能仅能够制造出氧气,而且还能够为自己生产出有机物。因此植物以及藻类在生态系统当中作为生产者,牛羊兔,这些食草类动物就被称之为消费者,消费者逐级上升,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遗体会被自然界当中的...

13978229632地球上的氧气是从何而来?
封秦彭答:蓝藻的体内含有叶绿素,它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能量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随着蓝藻在水中不断释放氧气,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正在增加。在大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地球空气中的氧含量已经达到了现在的1%左右。这时,大气中已经形成了臭氧层。在臭氧层的保护下,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可以在陆地上生存。随着蓝藻在...

13978229632氧气产生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封秦彭答:产生氧气的体积与气态氧的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小,体积越大。1Kg液态氧物质的量为1000/32=31.25 mol 液态氧气化后,物质的量不变,仍是31.25 mol。将气态氧视为理想气体,服从PV=nRT。那么,在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氧气体积V= 31.25 * 8.3144 * 273.15 / 101325 =...

13978229632氧气是如何形成的?氧气是否会被耗尽?
封秦彭答:那么问题来了,氧气是如何形成的?氧气是否会被耗尽? 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光合作用,第二就是水被光解产生了氧气,在我看来是不会被耗尽的。我们在中学的时候,生物课本这种讲到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通过吸收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等一些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然后合并成一些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13978229632氧气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预防高原缺氧?
封秦彭答: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和现在的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闪电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在地球上人们呼吸的氧气实质上也是来源于水的分解,不过它是通过地球上的...

13978229632植物的氧气来自于哪里?
封秦彭答:1、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 光合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地球上主要的氧气来源,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2、植物产生的过氧化物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是植物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它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

13978229632宇宙中氧的形成宇宙中的氧是怎么形成的
封秦彭答:当恒星中生成碳以后,如果温度仍很高,比如大于2000万度(可能,没有查资料),碳还可以继续聚变。当然这个聚变不全是碳与碳聚变,大多数是碳原子核与质子(氢核),或重氢核,或氦3核,或氦4核,或锂6核,或锂7核等发生的聚变,形成的是锂、铍、硼、氮、氧、氟、氖,以及钠、镁、硅、硫、钾...


(编辑:殳滢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