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争鸣 | “时氏大家族”之(十五)——吴县时小福时氏家族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清末咸丰年间(1854年)——当代1960年

吴县时小福时氏家族,祖籍江苏吴县,因太平天国运动,避乱北京。后成名,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宣南猪毛胡同(今朱茅胡同),亦曾居住百顺胡同。

时小福,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嗓音委婉,高亢嘹亮,唱腔极富情韵,与梅巧玲二人称四喜班之“二绝”。他能戏极多,善演悲剧,主要有《三娘教子》《阳关折柳》《彩楼配》《二进宫》《探寒窑》等。中年后主授徒,弟子众多,其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蔼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因都能海量嗜酒,人称“醉八仙”,梅兰芳也为其弟子之一。属清“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

时小福四子,长子时德宝,习老生;次子时实宝,唱花脸;四子时慧宝,著名老生,也是梨园界的书法家,樱桃斜衔的“北京梨园公益会”之馆额“梨园新馆”及门楣上的“梨园永固”即为其所书,至今尚存。三子时泉宝,因足摔伤致残,未入伶界。其孙时青山著名老旦,先后任教于中华戏曲学校、鸣春社,为培养新一代京剧人才作出贡献。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载:“时小福之青衣以典雅胜,田桐秋之花旦以流利著,然紫云兼此二人之长,实为今日王瑶卿、梅兰芳之先驱者”。吴县时小福时氏家族,在沧桑变迁、时代更替中,祖孙三代承袭父业,代代相因,书写了时家京剧传奇,形成时氏的梨园世家。

时小福 (1846年——1900年),京剧青衣。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12岁随父母来京,后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嗓音委婉嘹亮,唱腔极富情韵,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能戏极多,曾以《三娘教子》享誉。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亦能演小生戏《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常于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曾一度继梅巧玲掌四喜班。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以旦角演员身分,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中年后于意所刻意授徒,弟子颇多,均以“仙”字排名,其著名者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蔼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此“八仙”与其师时小福同样嗜酒,且均海量,人称“醉八仙”。庚子年已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扰惊吓,于农历五月十三日病故寓所,后葬于永定门外。卒年五十五岁。

时德宝 ,字炳奎,原工老生,光绪年间曾搭和春班,擅演《挡谅》、《四郎探母》、《烧烟墩》等戏,后为琴师,辅佐其四弟慧宝。

时实宝 ,字炳章,号玉奎,乳名四宝,工铜锤花脸。光绪年间搭和春班,擅演《御果园》、《黑风帕》、《黄金台》、《锁五龙》等戏。实宝为吴巧福门婿。

时泉宝 ,字炳郁,乳名十宝,因足摔伤致残未从艺。

时慧宝 (1881年—1943年),字炳文,号智侬。光绪七年生于北京,工老生,为孙(菊仙)派老生传人,嗓音高亢清澈,声洪酣畅,令听者颇觉痛快,但其唱调高腔直少韵味。只重唱不重做不拘泥规范随心所欲,时人称其为“名士派”。曾与王风卿、余叔岩并称“青年老生三杰”。擅演剧目有《逍遥津》、《金马门》、《马鞍山》、《铁莲花》、《上天台》、《雍凉关》、《骂杨广》、《骂王朗》、《三娘教子》、《一棒雪》、《太白醉写》、《除三害》等。曾与盖叫天、常春恒、孟鸿茂、刘筱衡等合演《七擒孟获》,时演孔明,盖饰盂获,并有剧照传世。时慧宝通诗文、能操琴、善书法,多方面加强艺术修养。曾从魏匏公学习书法,笔力遒劲,为梨园界书法家。曾为梨园公会所挂之匾先后写过“永垂不朽”、“光被斯科”、“艺囿增光”、“梨园新馆”、“艺界增荣”、“光艺囿荣”、“坚固团体”等匾。位于樱桃斜街34号(今65号)的梨园新馆大门外上方的“梨园永固”四字,亦为其书写,至今仍存。他每演《戏迷传》,必自拉自唱并当场书写,为世人所称。“九·一八事变”后,1934年11月时慧宝于天津北洋戏院演出此剧时,当场写的竟是“毋忘东北”四个大字,剧场内顿时掌声雷动,体现了他的爱国热忱。时慧宝温文尔雅,为人谦虚友善,虽生活不宽裕,却肯豪爽助人扶危济困,极热心于公益事业,深受剧界同人敬重,有“侠伶”之美誉。1943年2月28日(正月二十四日)因病逝世于宣南小川淀10号寓所,享年62岁。

时荣章 ,京剧文丑、彩旦。八岁进北京戏曲学校学艺(1929年6月至1933年8月)。1933年8月至1940年12月在荣春社学艺。1941年至1951年先后在德州、济南、禹城、太原、北京各班、石家庄革新剧社、东北文艺京剧团、汉口、武昌各剧团、李玉茹、白玉昆剧团搭班当演员。1951年5月加入石家庄地区京剧团。1955年后,与文武老生高永琦先生合作在石家庄大众剧场演出了《十五贯》、《炼印》等剧,深受观众好评。1958年成为四大须生奚啸伯先生晚年最佳合作搭挡之-。与奚先生合作留有的录音包括《乌龙院》之张文远、《范进中举》之费学礼、《满江红》之罗汝揖、《失空斩》之老军甲。后任教于石家庄地区艺术学校。

时青山 (1901年——?),自幼习艺,工老旦,师从罗福山。老旦各正工戏和配角戏均能,唱念做表平正稳练,规矩大方,曾搭荀慧生、李万春、章遏云、陈少霖的各班演唱,并兼前后台管事。1942年曾在燕京影片公司摄制黑白影片《孔雀东南飞》(王铁瑛、徐和才主演)中饰刘母,在《御碑亭》(张贯珠、金伯吟主演)中饰孟夫人。从中年起即从事教学授艺,先后任教于中华戏曲学校、鸣春社,李金泉、王玉敏、王鸣咏等皆曾从其受业。新中国成立后,应中国戏曲学校之聘,到校任教,曾授《徐母骂曹》、《专诸别母》、《别皇宫》、《清风亭》、《牧羊卷》诸剧。前几班习老旦行的学生均曾得其教益,如钮骠、王梦云、王晶华等,为培养新一代京剧人才作出贡献。1951年为祝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曾与梅兰芳、郝寿臣、萧长华、贯大元、谭富英、叶盛兰和阿甲、李紫贵等合演《龙凤呈祥》饰演吴国太;还曾为高庆奎、雷喜福、筱翠花、荀慧生等配演过《坐楼杀惜》的阎婆。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 燕都名伶传:





(编辑:娄涛绍)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