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陶艺名家和其优秀作品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艺作品有哪些?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目前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拉胚的制作方法:如果你是新手就把机器调慢点,下面说正题,先把一块泥放在机器中央(放好后开始转机器)用大母手指按住泥的中央,慢慢按出个洞,之后用两只手把泥按成一个笔筒状,如果干的话手沾点水.之后就是你随意创作的时候了.
  中国现代的艺人,可以造出直径1.8米的大青花泥金盆,可以烧出比前人更薄的直径更大的薄胎瓷瓶,但却无力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现代陶艺作品。长长100年的时光在中国陶艺史上是一块寂寞的空白,时代在呼唤大师的出现。
  当邢良坤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出现在中国陶艺界前台,他便迅速聚焦了众多的目光。前所未有的作品展示着前所未有的创造,12项专利明白无误地告诉历史,陶艺史上新的一页翻开了。
  台湾权威性专业杂志称他为“天下第一陶”,海内外陶艺界认为,他的出现将改写中国现代陶艺史,中国因他而在陶艺领域跨越日本,从而打破了当今世界陶艺大国的格局。
  陶是神秘莫测的,人工努力,现代科技都无法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同样的配方,火候结果可能却大不一样,当成型的土胚关进窑里,人便成了造化的助手,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人的目光无法触及的高温地域,火,泥土和某种灵性旋腾、翻滚,最后合为一体,这是人类文化中至今水月雾花的世界。
  “窑变”是陶艺最根本的环节,由于火在陶艺制作中必然地间离了人与物的直接关系,陶艺家因此在烧造环节上失去了他在一般美术创作过程上那种绝对的控制力。最终的作品在偶然和必然的作用下诞生。窑变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期待的心情,是发现而不是寻求,技术与艺术乃至人生的关系在这里完全溶合了。
  邢良坤陶艺的独创性首先是他在“窑变”这一环节上的突破,几千年来人们难以控制的窑火在邢良坤面前变得温顺,驯服。
  陶艺界将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脱胎于传统的茶
  茶道碗;一类是脱胎于传统鼎炉结构的转心瓶,吊球等作品;一类是面具,人体,树叶等雕塑型作品。三类作品在陶瓷工艺、造型、釉色等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探索与追求。
  茶道碗是邢良坤作品中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12项专利最集中地体现在茶道碗上。
  茶道碗的诞生和中国古老的茶文化紧紧相联,尤其在茶文化传到东瀛日本以后,日本人结合本民族文化形成了著名的茶道文化。日本传统的陶艺大师无一不把茶道碗的制作看成是竞争技艺高下的标尺。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闲适情趣,观空如色,观色如空的禅理机趣在形体素朴、沉静的茶道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文化背景的存在使邢良坤选择茶道碗作为自己陶艺创作的主要品类和突破口。这一选择也使他的创作找到沟通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契机。
  某种意义上讲,邢良坤茶道碗的成功主要是釉彩的成功。立体开片釉;红天目釉;网纹系列釉;珍珠套彩釉等特殊工艺的创制是邢良坤陶艺风格的重要环节。
  立体开片釉曾获国家专利,这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所谓开片指陶瓷釉面的自然裂纹,是利用内胎与釉层两者之间不同的膨胀系数形成“冰裂纹”似的开片。自古以来,这种冰裂纹即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时尚而为人所重,开片的花纹、色泽是评价作品艺术品位的重要标准。但近千年来这种开片几乎都是自然形成的,不能按人的意志设定开片的纹式,而且传统开片无一例外是白底上显现黑纹。邢良坤的立体开片却打破了这一自古以来的定式:他不但成功地烧出了黑釉白纹得及其它色釉的开片,并能让这些细微的开片变成立体的突起纹络,犹如哈密瓜上凸起的纹络一样。千古不变的陶瓷釉彩装饰工艺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观。
  他的立体开片釉千姿百态,参差纵横,如天工鬼斧,美不胜收。更为重要的是,开片纹脉走向,形状可以根据作者的要求加以控制,或纵或横,或倚或正,或同心放射或直来直去皆可随心所欲,出神入化。“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古语被邢良坤改为“七分人工,三分天成。”
  网纹釉是邢良坤独创的另一系列的高温釉彩作品。在立体开片基础上产生的网纹釉大多显褐色或深褐色,网纹隐约其中。单层双层交错的网纹,有的细如游丝,有的状若蟒纹,飘飘渺渺,神出鬼没。
  红天目釉陶及其生产方法是邢良坤获得国家专利的一项。天目釉为宋代铁黑结晶釉的通称。历史上的天目釉多为黑褐色,也曾烧出过黄天目釉,而红天目釉是从邢良坤才开始出现的。
  在物欲世界里,现代人追求那种失落已久的自然情趣和天性,邢良坤的茶道碗借古开新,传达给人们土的温暖,仁和与至真,一个手印,一道指纹无一不记录着创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和泥土本身的旷远、深沉。
  温润如玉,青白似雪,红艳似火的釉彩上飞舞着幽峭,跃动的花纹,如水塘里的波纹涟漪,崇山中的沟壑流泉,明月下的斑驳树影,春河上的青冰乍裂……明亮者如晴空荡云,令人顿起悠然天外之想,暗沉者如山林夕照,仿佛是要逸出红尘的心绪。
  而以转心瓶、吊球、葫芦形器、香炉等为一系列的作品又显示了邢良坤在对于中国传统器物陶艺继承和创新方面的精彩把握。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层转心瓶,镂空的瓶体中套着十层球,在上下球部两侧各置双耳,双耳下吊着可以转动的空心球。
  吊球,是一种内有类似钟摆吊挂结构的鼎炉式陶器,内部层层吊挂着一至五个球。吊球多取传统鼎、炉样式为基本造型,有的则类似中国青铜器中的壶。吊球内动外静,妙不可言。
  除了这些作品造型的奇妙之外,令人称奇的是这种层层相转的空心瓶结构是作者在制陶工艺上的又一大突破。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邢良坤的第三类作品,估且把这些面具、人体、树叶、动物等作品称为雕塑型作品。也许你会感到惊讶:这样一些几乎风格,特点差异极大的作品难道是出于同一个人之手吗?是的,而且这只是他在几年陶艺创作中的一小部分作品。如果说茶道碗系列作品更多展现了邢良坤在陶艺釉彩上的突破,人们会发现其作品的造型,风格还规范在传统文体的影响之下;如果说转心瓶,吊球表现了邢良坤独具的匠心和鬼才,那么人们更多地会为作品巧妙的构思和高难度的技艺喝彩!如果仅此而已的话,邢良坤的思维和创造力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可能被掩盖,而那正是他作为现代陶艺家最重要的一点。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最本质的不同在于优秀作品与一般作品的区别不完全在于技术,而在于强烈的个人品格和生命意蕴。一件好的陶艺作品必定是一件技术精湛的作品,而技术精湛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好作品。这种两难的要求正是陶艺较之其它造型艺术更为复杂,也更为艰难的地方。陶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狂热的情感,激荡的心灵通过技术完整地转化到作品之中再传达出来。那是一种“大匠不雕”“大象无形”的自由境界,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陶艺创作的过程才最名副其实。
  如果没有了这一类作品,或者说邢良坤的作品整体上如果不具备这种喷薄汹涌的生命激情的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个离现代陶艺大师的位置有一步之遥的陶艺家。
  这只叫瀑布红的瓶状作品上端涌出的红色釉彩象喷流的血液,暗示着生命力的豪情和状美,一种惊世骇俗的壮美,在追求典雅,合和的传统陶艺史上,你能找到一件这样惊心动魄的作品吗?
  邢良坤喜欢用粗砺的沙土创作,这也许暗示着作者在追求一种粗壮,健朗的生命形态;红与黑像征着生命中正气与邪恶的纠缠与搏斗,人类命运之河在无际的旷野上奔腾、流淌,荡涤泥沙,撞击岩石,真实的生命无所遮蔽地坦露在天地之间。千百年来优雅,静谥的陶艺空间里响起了邢良坤一声响亮的霹坜和呼喊!
  邢良坤前期的作品中,这些造型怪诞而奇特的动物、人面脸谱的作品就体现了邢良坤奇异的想像力。
  贯穿着生命和死亡这一主题的变形人体作品交织着种种复杂的文化观念,文化传统与艺术灵性之间的撞击。神性与人性,理想与幻觉的聚合之间,山水、鸟兽、草木、人间的英雄与圣徒、搏杀与游戏、都定影在那里,鬼怪与神祗、天堂与地狱同在一身,它们挟带着窑炉里烈焰的雄雄,照亮了观者的面庞、眼睛和胸膛,照射着人们肺腑里潜藏着的悲苦与欢喜,把辛酸燃烧起来,把欢乐燃烧起来,这是陶的歌唱!这是大自由的赞歌。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多是些在自然界根本找不到出处的形体,那些非人非兽,亦人亦兽的作品更象是梦中出现的幻形。
  这只葫芦人形作品,以一种温馨的幽默感让人联想起种种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童话般善良美好的愿望象是来自梦中的精灵。
  作者的创作心境是轻松的,手随心转,如水银泻地般的灵感千奇百巧,随心所欲地让泥土赋有了灵性,有了呼吸。
  人体是邢良坤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也是邢良坤最感到惬意和自由的创作。这些稚拙的人体造型,夸张,抽象却又合情合理,没有学院派的严谨、理性,却散放着来自民间泥土中浪漫,天真的热情。仿佛霍去病墓前的石马、石兽,浑沦不雕中通体洋溢着粗朴,憨重的生命力。
  夸张的臀部和乳房,极力扭转的腰、腿,局部上刻意和偶然造成的肌理,釉彩的对比,让我们无法把它们归类,也许他的作品本身就无法理喻也无法按理性的逻辑来区分,造型的神秘、怪诡、狞厉、诙谐让人们感闻到了神秘荒古的原始意象;粗犷深朴的乡土古风,又使人想起非洲文明,玛雅文化以及楚文化的神韵,他们象是渺杳处一声低沉的呼唤或远方一个意蕴模糊的手势,体现着一种惊人的遥远,逸散出天机与心机、物性和灵性浑融合一的颖异情调。
  没有丝毫的伪饰、做作和犹疑,任由激情和创造力在泥土中爆炸,大概只有真正的东方人,真正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才能诞生出这样的作品。
  有人从邢良坤的作品中隐约看到了毕家索等现代派大师的影子。事实上,仅有小学六年文化的邢良坤在制作这些作品之前根本不了解毕加索是何许人。但人们这种下意识的感觉似乎又从一个角度触及到了邢良坤作品的精髓。毕加索曾在其艺术生涯中广泛吸收了亚洲、非洲民间艺术,原始文化的素养,兼容并蓄地形成了他本人开创性的陶艺创作。但就象是贡布里希看到了毕加索陶艺上的破绽一样,毕加索作为画家是伟大的,而他的陶艺更多地表现了探索,吸收的过程。换句话说,邢良坤的作品毕加索是创造不出来的。但出身平民,来自民间的邢良坤天性中对于民间艺术超人的领悟力和天才的表现力,使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惊人的世界性,并与不同民族的文化面貌产生了暗合。也许这又是一个值得历史学家,艺术理论学家们大大探讨的一个现象。与生命相连接的创造永远有一种神秘感。
  没有师承关系,没有家学渊源,这些棱空出世的作品几乎让所有的评论家都一时语塞,陶的神秘在于变化莫测。这和人的命运又多么相似,走进他的作品也就走进了他的人生。邢良坤的人生旅程布满了苦难和荆棘,这些磨难恰恰成就了他今天的艺术,从社会最底层走到今天,他经历的传奇与曲折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容纳的。我们只能寄希望有心的读者从他的作品中有所领会,我们也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本作品真实全面地将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艺术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可以预言,那将不仅是一部极为精彩的传记,也是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来社会演进,人文思潮变迁的侧影,因为这一切和他的作品有着血肉难分的关连。
  被岁月蚀光了的岩壁化成陶的图案,一行行的点缀,是人生跋涉的记忆。
  是平静的海,却保留了海的波浪,象沉睡的风,却留下了风运行过的形状。
  瀑布红是血的喧哗,珍珠釉是泪的晶莹,当这团泥土被作者赋予了温暖,它就变成了火中烧成的诗篇。
  秋风里枝头的叶片无可挽回地飘落,它奔向生命之源的泥土和根而去,在陶艺家的眼里,秋叶不是青春流逝的悲哀,也不是生命毁灭的沮丧,它是宇宙间生命轮回的标点,青春涅磐的辉煌。
  怪兽和裸女诞生自泥土,火又给了他们魂灵,一双手把上帝的秘密悄悄揉进了陶土,火中就爆炸出力与美的交响!
  从一千年前走来,从一万年前走来,这是一个流光溢彩,一片琳琅的色彩世界,陶土、火焰和手的世界。那些失落已久的精灵就在这梦境中幽幽飞来,它们在泥土和火焰之中微笑着涅磐!
希望采纳......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

  简历:
  1931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
  1953年起即师承刘传从事石湾陶艺创作,曾任石湾美术陶瓷厂副厂长兼创作室主任,
  1988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次随国家美术家代表团出访波兰、匈牙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退休后创办“陶花源陶艺创作室”,继续从事陶艺创作。


  作品简介:51年来,他创作了许多陶塑作品,代表作有《唐太宗》、《诗圣杜甫》、 《弃官寻母》、《桂酒献擎天》、《塔吉克姑娘》、《丝绸之路》、《文姬归汉》等;不少作品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珍品奖等奖项,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人生格言:艺术家心中要记住人民,奉献是人生的目的。


  发展传统 开拓创新
  刘孟涵(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庄稼曾就读于师范美术系,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石湾,上世纪50年代在艺坛初露头角时,作品难免有些“洋气”。组织指派他拜刘传为师,旨在抢救和恢复民间传统艺术。庄稼不负重托,刻苦钻研,终成大师。他塑造的气宇超凡的《唐太宗》和深沉激越的《诗圣杜甫》,被公认为20世纪石湾陶艺的经典之作。
  庄稼坚信“传统是活着、发展着的。”他堪称开拓石湾陶塑现代题材的先驱。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塔吉克姑娘》,造型简洁概括,采用高科技的结晶釉,既有石湾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70年代以一尊《试针》,享誉大江南北;晚年塑造的《芭蕾之诗》,标志着艺术创新又登上了新的台阶。
  “多琢磨,多尝试,做到老,学到老。”年过70岁的庄稼大师,至今作品和人一样,充盈着如火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


  年届73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刚刚完成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陶塑作品《伟论兴邦》,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巨制的构思创作中。“我的愿望是完成毕生想做的事情,回报国家。”庄稼大师正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现在】


  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


  日前,记者来到石湾镇弼塘乡工业区“陶花源陶艺创作室”,拜访了庄稼大师。这个由大师退休后创办的陶艺创作室,没有红墙绿瓦、豪华庭园,但有恬静、简朴的工作环境,四周摆满了大师的陶塑作品、书画名家题辞和大师与家人的合影。


  “退休后,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创作,目的是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大师深有感触地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艺术应是人民共同拥有,但高档的艺术品一般老百姓买不起,有价值的陶塑原作只能被有钱的收藏家买走,常常深藏不露,普通百姓无缘见面。比如,自己以前在企业创作的作品,往往刚出窑,还来不及拍照片就被收藏家取走了。因此,艺术回归人民的最好方式是把作品放在博物馆,让群众随时都可以欣赏。所以,我1993年从石湾美术陶厂退休后,就创办了‘陶花源陶艺创作室’,决心把自己创作的部分陶塑作品捐赠给博物馆长期保存展出。”


  十年耕耘,成果丰硕。庄稼大师对记者说,至今,他捐赠给各地博物馆的陶塑精品和原作已超过200件,全部是他退休后创作的力作。其中,向广州艺术博物馆捐赠了《文姬归汉》等作品43件;向石湾博物馆捐赠《唐太宗》等作品22件;向家乡普宁市艺术馆庄稼专馆捐赠价值超过100万元的作品40多件。


  谈起这些事,庄稼大师开心地笑了。他告诉记者,社会没有忘记他的奉献,去年他有三大喜事: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奖项“突出贡献奖”;荣获佛山文联颁发的“最高成就奖”;荣获普宁市政府颁发的该市最高奖项“铁山兰花奖”。


  年过七旬的庄稼大师虽然身体不好,但一投入艺术创作,就会进入忘我的境界。与他朝夕相处的爱人、作家关健儿告诉记者,大师的生活除了“公仔”还是“公仔”,他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庭、不属于我,只属于艺术。几十年来,他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陶塑作品,但日常生活常识却很少注意,以致常常闹笑话。比如,他用电风扇不会调快慢档,关风扇时只好将电插头拔掉;记电话号码最怕长数字,很怕打手机。


  庄稼大师对生活要求不高,对创作却十分严谨。为了突破石湾公仔造型“上轻下重”的传统,他经过10多次的实践试验,找到了最佳的支撑点,成功创作和烧制了表现少女足尖独立,婀娜多姿地跳《天鹅湖》的新作《芭蕾之诗》,开创了石湾人物陶塑依靠单脚支撑全身的先例。


  谈及今后的打算,庄稼大师深情地说:“艺术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石湾陶艺的发扬光大付出毕生精力!”


  【过去】


  艺文俱进硕果累累


  从艺51年来,庄稼大师艺文俱进,不仅创作出众多名扬中外的陶艺珍品,先后参加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销活动;而且著述颇丰,发表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等一批学术论文。由于艺术成就卓著,1988年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文化知识是艺术之母,只有文化知识扎实,艺术家才能升华艺术,在创作上取得突破。”谈及自己的成果,庄稼大师深有体会地说。


  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的庄稼从小喜欢画画,1949年秋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投身革命,从事部队美术活动和舞台美术工作。1953年,为恢复和发扬石湾陶艺,庄稼被派入石湾拜著名民间艺人刘传为师,肩负着抢救民族遗产的重任,从此开始了陶艺创作生涯。在陶艺名师的指导下,他如痴如醉地迷上了“石湾公仔”,从潘玉书、刘传、陈渭岩、潘跌逵等陶艺大师造诣精湛的作品,到无名艺人信手捏来的粗犷泼辣之作,都成了他临摹、揣摩的对象。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的精灵,钻进了他的心扉,烙刻在他的脑海,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很快便显露出艺术才华。1954年,他创作的陶塑作品《七仙女》被送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美术展览”,受到国际艺术界好评;1960年,他和刘传一起被邀请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讲课,登上了最高学府的讲坛,这一年他才29岁。


  然而,在陶艺创作上初露锋芒,并没有使庄稼沾沾自喜,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还型不达意,感染力不强,原因是生活来源不丰富,艺术修养不足。于是,他积极深入生活,博览文学艺术名著、古今中外画家和雕塑家的文章及作品,贪婪地吮吸文化艺术营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阔了他的视野,升华了他的艺术,形成了自己取材广泛、寓意深长、典雅传神等艺术特色,陶塑力作源源问世。其中,作品《唐太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诗圣杜甫》、《弃官寻母》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评为中国工艺珍品,入藏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汉武帝》、《升平乐》由中国历史博物博收藏;1997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专题节目中,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


  渊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大师的理论水平,艺术论著频频发表。1997年,国家有关部门把撰写《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雕塑分集专论《二十世纪的中国陶瓷雕塑》的重任交给了庄稼。这篇专论内容涉及我国陶瓷雕塑的历史渊源、近百年的发展概况和艺术成就、各大陶瓷产区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知识面广、写作难度大。博学多才的庄稼大师临时放下手头的陶艺创作,日以继夜搜集整理资料,投入写作,历时一年半,圆满完成了长达一万多字的专论,真实准确地概括了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史,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是我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最难忘的写作经历。”谈起这篇得意之作,庄稼大师开怀地笑了。

汪 成 琼 作 品

汪成琼(海陶):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理事
1970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自幼受家庭影响,热爱美术与摄影。1990年开始研究紫砂陶刻及制壶艺术,由于具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很快出类拔萃,成为陶都新一代知名的制壶及陶刻艺人。
壶艺作品以光货为主,注重造型及嘴把搭配,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小品中求大气,大品中求细腻,使用中求美观,文雅中求情趣。装饰上以陶刻为主,用刀多变,富书画韵味,对陈鸿寿(曼生)、瞿应昭(子冶)、吴汉文(企陶、岩知)、任淦庭(缶石)等刀法有较深入的研究,主张“刀随笔意”。山水、花鸟、人物俱佳,尤喜动物,“趣味小品”堪称一绝,有“陶刻虎王”之美誉。作品融书法、绘画、雕刻、诗词、金石、陶艺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博得行家及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世纪雄风》紫砂艺术盘入选96中国国际陶艺研讨会,并在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荣获“金奖”;《百虎壶》、《山林之王》、《君子壶》等分别在前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大师精品展上荣获“银奖”;《十二生肖壶》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银奖”;《八仙品茶壶》、《竹林七贤》等分别在第六届2000'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中国紫砂艺术精品展上获“金奖”,并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设制纪念品。作品及简历先后编入《中外名人辞典》、《宜兴当代陶艺名家集》、《中国专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百年(人物篇)》、《陶魂》、《宜陶人》等大型辞书。2002年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审委员会评定,由文化部艺术家服务中心颁发“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

作品赏析

名称:百 虎 壶
该作品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大师精品展上荣获“银奖”。 名称: 百虎壶

简介:该壶造型似一座高山,嘴、把与壶身线条流畅,柔中见刚,有大气感;壶的子(即壶钮)为一只雕塑的红色卧虎,一副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壶身刻者一百只各具形态的老虎。这些老虎有的温文尔雅,如友闲聊;有的威猛雄憾,正气凛人;有的母婴相依,柔情似水;有的雄视万山,欲震百邪。如分类则有上山虎、下山虎、跳涧虎、爬山虎、坐虎、卧虎、泳虎、睡虎、斗虎、奔虎、飞虎、捕虎、壮虎、瘦虎、幼虎等;若论神情则有雄视的、远眺的、长啸的、舔毛的、嬉戏的、打哈欠的、饮涧的、食肉的、赛跑的、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山涧、树木、云雾穿插其间,再加上段泥壶身,黄底黑面更显耀眼。远看俨然是一副意境深远的古画山水。整副画面构图完整、构思巧妙、老虎造型准确、形神兼备、画法娴熟、刀工精到。集书画、陶艺、雕刻、泥塑等多种艺术与一体,不失为一件具有实用、欣赏及收藏价值的紫砂艺术珍品,该作品在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大师精品展上荣获“银奖”。著名书画家张继馨先生专为之题词“紫砂碧玉百虎壶”,还有艺术家赞之为“陶中瑰宝”、“壶之掇英”等。

名称:首 相 壶(竹鹤长春)

容量: 大:800cc 中:380cc 小:200cc
简介:该壶是纪念“中日邦交三十周年”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设制。作品以竹为题材,以鹤为装饰,正面刻“竹鹤长春”,边款“小泉首相雅品,宜兴徐悲鸿故居陈列馆赠,海陶特制”,底刻“中日邦交三十周年纪念”,构思巧妙其意义深远、做工精细其内外光洁、装饰得体与寓意相连,不失为壶艺之珍品也。

名称:竹 林 七 贤

2002年6月“中国紫砂艺术精品展”获“金奖”。
容量: 大:800cc 小:350cc
高度: 13cm

简介:魏晋时期有稽康、阮咸、向秀、王戎、山涛、阮籍、刘伶等七人,才高识渊、胸怀大志,但生不逢世,勿能报国,因愤世而隐居山林。他们在竹林中,吟诗作赋、弹唱对弈、品茗饮酒过着悠闲自得的安逸生活。后世之人称之为“竹林七贤”。我对“竹林七贤”的了解不是太深,据说是稽康善琴,自作“广凌散”妙曲,后被曹操诏见,因不愿为曹操弹曲而被害。“广凌散”曲因此失传。成为千古遗憾的绝曲。山涛会做生意,发了大财,后将全部家产济贫而退居山林。刘伶以饮酒闻名于世。向秀悟出了不少世态哲理。阮籍爱酒善歌。阮咸善弹琵琶。七贤中王戎年纪最轻。我作“竹林七贤”紫砂茶具,运筹以久,只因种种原因,未能动手。曾有七壶组一一列之设想,终未采纳,后绘图十余张得此样。作品“竹林七贤”一壶六杯,七件为套,以突出“七”字。壶嘴、把、的子及杯子的把都为竹子,并配以高档的柱子的锦盒,这锦盒又可作竹子“茶海”使用,处处不离竹子。这当然便成了“竹林”了。用料上我采用了蟹黄段泥,以突出画面的醒目与古雅。该壶容量约800cc,高约13cm,嘴至把长约18cm,杯子口径6.5cm,杯高3.8cm。一壶茶水去掉茶叶所占的容量正好装满六杯。造型上,壶身似一段竹,杯子为缩小的壶身的一部分,这样壶与杯子造型便协调统一了。在装饰上我依然采用传统的陶刻装饰方式。正面刻画,图中抚琴畅弹、神情自得者稽康;介然不群、以傲愤世者山涛;闭目神思、超然心悟者向秀;嗜酒而立、引吭高啸者阮籍;手执玄乐、任达不拘者阮咸;执酒笑谈、与世无争者刘伶;悠闲自在、身心无任者王戎。在人物之间穿插了竹林,并落刻小款为序,以调整画面的结构。画中人物形神各异,线条传统,画法闲熟,刻工精到,新意十足,古味不减,既富变化又有统一。最后我在壶的另一面刻上草书字词句“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是他,愚是我,争什么?”以示七贤等人与世无争的悠闲心境。词意、画意与壶意相呼应。纵观整套作品,茶壶与杯子造型统一;草书中多变的线条与人物衣纹线条相协调;黄条与黑画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诗、书、画、壶与寓意紧密相切。这些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该作品完成之际,正赶上2002年6月“中国紫砂艺术精品展”在苏州举办,托人带去,竟获“金奖”。虽然如此,为求更完美,还望各位师友提出缺点和建议,不尽感激。

名称:八 仙 品 茶 壶
该作品在2001年10月“第六届2000’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容量: 大: 800cc 小:350cc
高度: 13.8cm

简介:中国民间关于八仙神话传说很多,诸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庆寿”、“八仙醉酒”等。一些工艺品、艺术品市场上也常出现以八仙为题材的作品和图案。但“八仙品茶”却从未有过,我作“八仙品茶壶”主要是为了赞颂茶文化,在吃茶、品茶的同时增添一些吉利祥和的神话气氛,以增加艺术的感染力。我把壶的造型设计成梨子形,壶嘴为鸡头形,寓意为吉利。壶钮为梨子的柄,壶把为梨子的枝干,这样不但与壶身协调了,而且意义相连;壶高13.8cm,嘴至把长约18cm,容量约800cc。在用料上,我选蟹黄段泥,画面更显耀眼,并具有古色古香的中国画的韵味。蟹黄泥是用紫砂三主色(拼紫泥、清水泥、段泥)之一的老段泥,加上天然石磺(亦为紫砂原料)练制而成。这些矿料都是手工精选出来的,属真正天然紫砂泥。在装饰上,壶中刻的八仙人物形态各异,铁拐李腰系葫芦,载歌载舞;韩湘子凝目吹管,心神入境;汉钟离手摇葵扇,悠闲自得;何仙姑捧杯而坐,聆听萧音;张果老背带鱼鼓,欣然挥手;蓝采和扛篮而立,鹤伴其后;吕洞宾把盏品茶,回味清香;曹国舅怀抱拍板,举杯欲饮。地上摆着两杯清茶,供八仙品用,清香四溢,啸鸣鹤舞,整幅八仙都陶醉在祥和雅乐的气氛之中。图中人物,线条传统,刻工精细,在刻划时我着意增添了线条的粗细、深浅、虚实的变化,许多地方采用了破皮平刮(亦深亦浅)的方式,以增加画面的墨润感、层次感和色彩的对比度,最后我用传统的书法,在壶的另一面刻上自作的“八面品茶”诗一首,“八仙醉云端,异香绕额面,早知有此物,何必瑶池宴。”以颂扬宜兴紫砂茗壶烹出的新茶的美味清香。该壶无论是取材、选料、造型、做工、书法、绘画、刀法、印款、还是寓意都是以传统为主,并且以壶为主线,紧密协调,属真正的“传统中创新”,达到了我心中预想的满意的艺术效果,很荣幸该作品在2001年10月“第六届2000’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名称:五 虎 啸 谷

容量: 大:800cc 中:380cc 小:150cc

简介:该壶身似一只黄色老虎,造型传统,嘴把与壶身相接自然,线条流畅,柔中见刚,因壶身刻着五只各具形态的老虎而得名,既有圆玉之柔润,又有虎威之气度,反面书法刻诗“从来战斗与龙争,草泽谁甘困不鸣,漫道封候班定远,还须入穴建功名”。传统的诗词、传统的书法传统的画面与传统的造型相互协调映衬,使诗、书、画、壶融为一体,不失为“传统中创新” 的壶艺珍品。

外国 让洛克
中国 吕品昌


15694836888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
夔贝冠答:罗菊生,艺名壹笔,江西泰和人,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筹)陶瓷艺术专科,江西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书画院高级画师,青年艺术家,专职画家团体成员),现任景德镇“壹笔瓷庄”美术创作室艺术总监。菊生自幼对美术执着热爱,在艺术道路上耕耘数载,作品构图新颖,造型精美,表现出高雅的...

15694836888关于梅兰芳的作品风格
夔贝冠答: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生于1894年,卒于1961年,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辍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均为知名艺人或琴师。他...

15694836888法国的著名作家名字
夔贝冠答: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

15694836888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关汉卿、果戈里等戏剧家及代表作;_百度知 ...
夔贝冠答: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1643年 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1644年 取艺名为...

15694836888跪求万鹏程的个人资料(50分)
夔贝冠答:万鹏程 艺名:海仁,男,1965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及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系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会员。2001年作品“荷趣”获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二等奖,并被收藏;2002年作品“山川秀色”获中国西部艺术博览会金奖;2001年作品“...

15694836888张玉田的国画作品获奖情况如何?
夔贝冠答:张玉田凭借精湛的技艺,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美展的精品佳作,并出版了如《张玉田画梅集》和《张玉田山水画集》等多部艺术专著,展示了他的深厚艺术造诣。他的作品备受瞩目,国内外逾百余家媒体</曾对他进行广泛的报道,部分杰出之作更是被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知名机构以及中外人士珍藏。张玉田的...

15694836888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戏曲作家及其作品?
夔贝冠答: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5、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作品...

15694836888盘点古今中外白羊座名人有哪些
夔贝冠答:中文名:严凤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 出生日期:1930年4月13日 逝世日期:1968年4月8日 职业: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15694836888有个外国女明星叫什么梦露的吗?她的主要作品是哪些?请各位友友帮忙解答...
夔贝冠答:美国洛杉矶爱好:唱歌头发:金黄色身高:166公分体重:53.2公斤胸围:89厘米腰围:56厘米臀围:89厘米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最爱吃的食物:鱼子酱、老鸡蛋、 冰淇淋、 蛋糕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 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成名作品:《...

15694836888高鲁泉人物介绍
夔贝冠答:代表作品:多情竹织鸭基本资料姓名:高鲁泉原名:吴巨泉(由于个子高大,得绰号“高佬泉”,遂改“佬”为“鲁”,以“高鲁泉”为艺名。)弟弟:吴楚帆生日:1909...家和万事兴(1956)肥_姻缘(1956)关公月下释貂蝉(1956)倒乱乾坤(1956)啼笑姻缘(1957)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957)狐仙奇缘(1957)驸马艳史(1958)风火送慈云(上...


(编辑:岑仁钩)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