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格尔的绘画艺术有什么风格特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外国美术史的主要画派分别是什么?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1、早期的代表画派:‍
文艺复兴风格,代表画家佛罗伦萨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提香乔尔乔内
巴洛克风格。代表画家:鲁本斯委拉斯开支贝尼尼伦勃朗
洛可可风格。代表画家:布歇华多弗拉戈纳尔夏尔丹透纳
2、晚期的代表画派:
新古典风格。代表画家:普桑大卫安格尔
浪漫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
印象画派:马奈莫奈毕沙罗 德加 雷诺阿
新印象画派: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画派:梵高塞尚高更

扩展资料: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方美术


安格尔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和大卫一样捍卫古典法则,但又对中世纪和东方异国情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被一些艺术史家戏剧性地划入浪漫主义画派。
安格尔是一个对自然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多情者。安格尔在向希腊人和拉斐尔讨教之前,先学习了自然。他曾断言:“希腊人就是自然;拉斐尔之所以是拉斐尔,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自然。”安格尔并不能完全放弃明暗的处理,他还使用很强的,鲜艳得过分而不真实的颜色,以弥补作品色彩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安格尔的画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线条画得太乾净了。正是这种线条的乾净把安格尔引向抽象,会使画面毫无内容,但为了表现明暗和反射(使作品富有内容),他也会把线条打断,使之带有“绘画性”,可是在这种有如金属一般坚硬的“绘画性”中,却没有一般“绘画性”所必不可少的那种流畅和“灵魂”。当他的线条变得过于准确时,他就以细节来压倒它,画上一堆纯属低级的趣味的装饰物。但当他模仿提香时,那简直就是拉斐尔,这时的作品就成为珍贵的杰作。当他初访罗马之后,他又完善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多的杰作出现了,他的艺术也到达了鼎盛期。
安格尔对表现女性裸体充满了热情,他的自然道路就是爱神的道路。他对女色的嗜好是深刻而一贯的。当安格尔的天才同青春美丽妖娆的女性结合在一起时,创造力往往是空前的。肌肉、曲线、酒窝、 土耳其浴女柔韧的皮肤——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可以从他的油画上看到。
《土耳其浴女》是安格尔的优秀创作之一。画中的裸体组成了一个中间性的基调,小小的蓝、红、黄各色斑块,如宝石一样嵌缀其间,只是稍显模糊,但非常和谐一致。在女性美的表现上,安格尔克服了他那种感官上的爱好,赋予了它以传奇的魅力。这幅画反映了安格尔借助众多的“洁净”、“洗练”优美的人体来表现一种单纯与丰富、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每个浴女是一种“洗练”和“洁净”的形式,众多的“洗练”和“洁净”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形式更为丰富。这冷静、幽雅精于用线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来体现人体表达方式,是来自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这种真切而又超越真实,单纯而又变化丰富,柔美而又不柔弱甜媚的抽象意味,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传统的古典艺术中所从未有过的。
安格尔把对古典美的理想和对具体对象的描绘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 在安格尔画的所有描绘女子裸体的油画之中,《瓦平松的浴女》和《泉》无疑是最好的二幅。《瓦平松的浴女》作于1808年,安格尔时年28岁。美妙的女子背影使他激动得竟至无暇过多顾及技术。半明和半暗的调子在这柔嫩的背上颤动着。色彩虽然相当原始,却也不无悦人之处。绿色的帘子、浅黄色调的身体、白色的床单、白色带红的绸头巾一一全部安排在一个平面上,如在镶嵌饰物中一样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泉”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由此可见,安格尔的造型力纯粹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性的占有,在他的构图创作中,只有当他的可能拜倒于女人面前时,他才创造了真正的艺术作品。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他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还认为: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里所不同的只是,象马萨卓、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奈等大师的裸女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时代理想,而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
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 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练而又单纯的风格,始终 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他的绘画吸收了 15世 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因而差 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 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 女》、《土耳其浴室》、《荷马的礼赞》、《后宫佳丽》、《加拉的玻林娜•埃莲 诺尔》、《莫第西埃夫人》等。1805年,安格尔完成了《里维耶夫人肖像》一画,这幅肖像在色彩方面无疑也 是安格尔的杰作之一。匀整的颜色如同镶嵌一样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色彩显示着形 体,带有某些起伏的暗示,但没有求助于阴影。身体和衣服用象牙白突出出来,组 成画面的受光部分,深蓝色的沙发则组成画面的阴影部分。这两种颜色都被纳人黑 色的背景。红、黄两色的小小变化无害于整体效果。个性和朴实的表情、明暗和单纯——使这幅肖像别有一种优美滋味。

格尔绘画作品赏析(一)

(2011-10-30 10:48:28)

转载▼

标签: 

法国新古典主义

美学标准

构图严谨

色彩单纯

形象典雅

分类: 世界美术.名画.雕塑.赏析    

                  

(一)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年)出生于蒙托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群的才能。40岁的安格尔移居佛罗伦萨,四年後由于为故乡画了一幅《路易十三的誓言》而回到巴黎,意外地受到欢迎并被选入皇家美术院院士。(二)61岁的安格尔在罗马的艺术活动取得成功,这次载誉回到巴黎,法国政府为了弥补过去对他的冷落,这次组织了有426人参加的盛大宴会,还受到法王的欢迎款待。(三)68岁那年他获得第二共和国美术委员称号,且成为沙龙评审委员之一,掌握了美术评选大权,在美术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四)70岁时荣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获得元老院参议员的称号,故乡赠给他黄金花冠,安格尔的晚年是在光荣和辉煌中度过的。(五)安格尔的作品:《路易十三的誓愿》、《贝尔登肖像》、《洛哲营救安吉莉卡》、《朱庇特与海神》、《土耳其宫女与女奴》、《保罗与弗兰西斯卡》、《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梳妆》、《阿基留斯会见阿伽门农的使者们》、《土耳其浴室》、《拉斐尔和弗娜裏娜》、《泉》。

安格尔法国著名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安格尔尤其推崇拉斐尔,当他第一次见到老师给他们看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这个印象决定了他的日後艺术追求和命运。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後,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一)安格尔《土耳其浴室》又译《土耳其浴女》

安格尔一生追求古代希腊式的典雅完美艺术创造,他在《泉》的人体中寄予理想美的愿望,那是他向往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幻影,可是画家在这一幅《土耳其浴室》裏,追求的却是“自然本身的幻影”。这是画家八十三岁所作的裸体绘画,是他一生追求女性裸体美的总结性作品。在描写女性人体技巧方面达到了顶峰,这幅画可谓是画家安格尔晚年集多年画女裸体之大成的一幅力作。

画面:一群在土耳其宫廷浴室裏的少女,正悠闲自在地享受沐浴给她们带来的欢乐,众多裸女拥挤在一起,她们姿态各异、轻松活泼,安格尔用熟练的笔触,优美的线条,柔和、富有变化的色彩,画出21个女人体,2个黑人侍女,她们在浴室中的不同动势和情态,组成一幅统一和谐的生活画面,这充分显示了画家的匠心独运。画家有意在浴女中安插了2个黑人侍女,更加强了画面色彩的对比效果。

这幅画反映了安格尔借助众多的“洁净”、“洗练”优美的人体来表现一种单纯与丰富、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每个浴女是一种“洗练”和“洁净”的形式,众多的“洗练”和“洁净”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形式更为丰富。《土耳其浴室》不仅给人们展示了女人的曲线和青春的活力,它还使人们感受到一种诗意、种旋律,让人享受到安格尔绘画艺术的甜美。

(二)安格尔《洛哲营救安吉莉卡》

作品取材于16世纪意大利诗人阿裏奥斯特的诗集《狂乱之夜》所描绘的情节:支那女王安吉莉卡被囚禁在泪之岛上,她被当作海怪奥鲁克的祭品,她在等待自己的末日到来,正在这危难之时,英雄洛哲驾驭著自己半鹰半马的座骑,赶来杀死了海裏的海怪奥鲁克,营救了女王安吉莉卡。 

左边是骑在半鹰半马上的英雄洛哲,右边是被海怪奥鲁克锁在岩石上身躯扭曲的女王安吉莉卡,女王安吉莉卡目光哀婉,期待著从天而降的英雄前来营救,女王安吉莉卡静止不动的形象,与英雄洛哲的长矛所呈对角线的力度形成对比,这就使英雄洛哲彷佛使出全身力气把长矛利入海怪奥鲁克的咽喉。


此构图的美感还在于光线特性的运用,它使女王安吉莉卡的裸体在月光中充分显示出它的柔美;我们还应该注意全图阴影部分的黄褐色和土黄色的色调,而正是在这种色调的衬托下,铠甲的金色、盾牌的红色,英雄洛哲身披斗蓬均白色,特别是女王安吉莉卡躯体的肉色,就显得格外醒目。使得这个中世纪掌故的气氛更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平静而庄重,这正符合古典主义所追求的意境,重理性轻情感,重类型轻个性,造型符合雕刻效果。

(三)安格尔《土耳其宫女与女奴》 

这是一幅颇具东方阿拉伯情调的作品,描绘的是土耳其王族妇女的闺房生活。一个百无聊赖的年轻宫女横卧席上,2个女奴在身旁侍候,充满东方情调的室内陈设是画家最热中于描绘的事物。左边那个给她弹曲助兴的女奴却是那样神情淡漠,她畅开著前胸,目光却沈入遐想中。明润光洁的女人肌肤与室内昏暗的暖色调构成强烈的对比。裸体宫女与那个坐席弹琴的女奴,也都融化在全局的东方装饰整体之中,只不过她们是整个装饰“音响”的主旋律。

这幅画描绘一个体态多姿、全身放松、正在倾听女奴弹琴的宫女,她的裸体造型丰腴而开放,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个裸体宫女的身段略为有些变形,夸大了她的腹部的柔软性与拧转性。体现出一种新的美学标准和趣味。

(四)安格尔《朱庇特和忒提斯》又译《朱庇特与海神》

这是一幅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作品。画中描绘的是: 忒提斯是海神的女儿,与天神相爱。

<p  朱庇特不顾海神忒提斯的热恋,将其许配给凡人为妻,海神忒提斯得知将要生一个比父亲更强大的儿子以後,海神忒提斯便极力逃避这门婚事,她反复苦苦哀求朱庇特,画中正是这一情景。

朱庇特身旁的海神忒提斯的形象,被明显地做了夸张,一双手既长又柔软,整个躯体为达到对朱庇特的温存效果而显得扭曲。画家极力夸张海神忒提斯的柔美身躯,两个手臂被有意拉长,突出她温存的祈求。变化繁复的织物皱褶更加衬托出女性肌肤的滑顺,色彩处理体现安格尔一贯的僵冷与雅致,外表极为光洁。

安格尔在海神忒提斯身体的“平面和圆面”的交替中表现出他的激动。海神忒提斯的两只手和整个身体都表现著温存。在这种姿态中,她的身体已经成了:听命于美学而非服从于感官的形象象征。安格尔的美学观听命于浪漫主义的自由想象力。在艺术风格上,兼容并蓄,方法仍以古典主义原则为主。

(五)安格尔《贝尔登肖像》

安格尔《贝尔登肖像》作于1832年,作画之先,他为这位著名的《论坛报》的编辑和创办人路易•弗朗索瓦•贝尔登先生已画了各种姿势的速写。到正式给贝尔登画油画肖像时,此时贝尔登先生已经66岁了。安格尔创造了一个足以表现整整一个时代的坚强人物的形象。

<p      安格尔《贝尔登肖像》(局部图一)画面:画家安格尔把这位精力充沛的事业家贝尔登用素朴的色彩与背景来加强他的形象表现力:他坐在椅子上,穿著黑色的衣服,胖胖的身材,气度不凡,一对锐利的眼睛是那样地传神,嘴角露著一丝难辨的微笑。这位性格较沈著的鬈发老人,一下子抓住了观赏者的注意力。使人们深感肖像的神采奕奕。




17811502026格尔尼卡的绘画的画派风格是什么
严差标答:《格尔尼卡》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抱着她已死的...

17811502026在格尔尼卡中作品构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风格?你还知道哪些相关故事...
严差标答:它极度痛苦,仰天长啸,如一把锋利剑的舌头,好像是对战争的声讨,眼睛化成两个圆圆的圈,是对敌人的怒视。在毕加索最初的画稿中,这匹马倒在地上,蜷缩一团奄奄一息;但是在定稿时却挺立起来,不仅表示了人民不可屈辱,而且居在画面的中间,像是回光返照,显得格外悲壮,更震撼。马身、马腿都布满...

17811502026哥特式绘画有哪些特色?
严差标答:哥特式绘画以彩色玻璃窗画为主,具有抽象装饰性。由于哥特式建筑的大窗子几乎占据了整个壁面,教堂内部的惯用手法——壁画已无用武之地。所以玻璃窗画发展起来。哥特式玻璃窗画有两种,一种是镶嵌玻璃窗画,另一种是染色玻璃窗画。镶嵌玻璃窗画是最初的窗画,是先用铅条编织成各种物象的轮廓,然后用...

17811502026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有什么特点
严差标答:运用象征性手法表现出悲剧气氛.是一幅抽象画.构图:松散零乱,象轰炸后支离破碎的景象.色彩:黑、白与灰色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方法:抽象与象征性相结合,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

17811502026绘画入门:哥特式风格的绘画艺术特点
严差标答:1. 哥特式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哥特式绘画与哥特式建筑虽有联系,但其独特性难以界定。哥特式建筑和雕塑大约在50年后,哥特式绘画风格于13世纪兴起。从罗马式到哥特式的转变并无明显分界,但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更为沉闷、黑暗、情绪化。2. 哥特式绘画的传播 哥特式绘画的转变起源于英国和法国,1220年扩展...

17811502026《格尔尼卡》的结构与艺术语言,意蕴与风格是?
严差标答: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格尔尼卡》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体现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17811502026论述 格尔尼卡 艺术风格?
严差标答: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

17811502026哈勃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有哪些特点?
严差标答:哈勃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气氛,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曾经有人专门问毕加索那匹可怜的马和那头牛是否代表着受难的人民和杀人的法西斯,他回答说:...

17811502026立体派绘画有何特色?《格尔尼卡》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严差标答:相对于写实,立体派绘画的特点是多视角,打散视觉对象的空间结构进行重构,注重画面视觉元素的对比平衡,强调画面张力。但这些都是广义的一般说法,具体到各个不同的立体主义艺术家他们的表现手法就有很大的不同,如塞尚和毕加索。至于《格尔尼卡》画面强调的是重构,充面充满各种支离破碎的呼号着的视觉形象与...

17811502026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严差标答: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


(编辑:关佳砖)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