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人的姓和氏什么关系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古代,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呀,姓指什么,氏指什么呀?

1、概念不同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
“氏”起源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
2、用途不同
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
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3、使用人群不同
男子称氏不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女子则多称姓而不称氏。

扩展资料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
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姓,会意字,从女,生声。“女”为女性、女人;“生”为生育、出生。“女”“生”为姓,其本意即为女人生的孩子随母亲姓。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萌芽的样子,表示万物生生不息,正如人类代代相传。
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
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词。姓产生于前,氏出现在后。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随母亲姓。
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

扩展资料
姓与氏的共同点:皆是血缘亲属组织。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均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中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其【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随着母亲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那时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等字的部首,都是从女字部这一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姓氏的区别




18355651386姓与氏的区别与关系
薛琰溥答:姓,表示有同样的血缘关系,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族群血缘关系的符号标志,氏,就是在这个血缘关系之下,进一步的分支。姓是指家族或家庭的共同姓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姓氏,代代相传,是血缘关系的象征。姓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都经常作为人名的一部分出现。姓氏的使用有助于人...

18355651386姓与氏的关系是什么
薛琰溥答:“姓”是指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母系血统;“氏”是指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姓”后来又用来指官吏、平民。“氏”后引申为古代贵族表示宗族系统的称号。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同一个祖先繁衍...

18355651386姓和氏的关系?
薛琰溥答:姓来源于血脉,氏来源于地位。自古以来,姓的变化不大。现代人的姓,依然是表示血脉来源于上一辈。氏在战国姓氏合流后,基本就消亡了。以现代举例,比如铁匠张,如果这技艺代代相传,铁匠就会成为张家的氏——铁匠氏,同类项有神农氏轩辕氏等;再比如南阳刘,如果这封地代代相传,南阳就会成为刘家的氏...

18355651386姓与氏的区别与关系
薛琰溥答:1. 姓是指有同样的血缘关系,是一个家族或一个族群血缘关系的符号标志。2. 氏是在这个血缘关系之下的进一步分支,通常在姓之后使用。3. 姓代表家族或家庭的共同姓氏,代代相传,是血缘关系的象征。4. 姓氏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常作为人名的一部分出现。5. 姓氏的使用有助...

18355651386古代,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呀,姓指什么,氏指什么呀?
薛琰溥答:1、概念不同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氏”起源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2、用途不同 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3、使用人群不同 ...

18355651386姓与氏的关系 姓与氏的关系是什么
薛琰溥答:一般不会更改。而氏会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古代的姓与氏,还可以区分是否能结婚。一般来说,古代的同“氏”的男女可以结婚,而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结婚。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中国的姓与氏才合而为一,人们认为姓氏没有贵贱之分,因此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18355651386姓和氏的关系?
薛琰溥答:1. 姓是血脉的标志,氏则与地域或职业相关。姓在历史长河中变化较小,它代表着个体与家族之间的联系。2. 氏在战国时期与姓合并后,逐渐消失。以现代为例,铁匠张这个职业如果代代相传,可能会形成铁匠氏。同样的,南阳刘若是源于一个封地,则可能成为南阳氏。官职如县长马,也有可能成为马家的氏,...

18355651386姓和氏的关系是怎样的
薛琰溥答:- 姓:是统一的,没有层次区别。虽然有氏作为分支,但本身没有更小的姓族。- 氏: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中华古姓最初源于对“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姓与氏的形成,标志着从群婚制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18355651386姓与氏的关系是什么
薛琰溥答:最初的姓氏多源于部落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其作用在于区分不同氏族的子孙,并促进不同氏族间的婚姻交流。姓氏的出现标志着从群婚制向血缘婚姻制的转变,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姓氏一旦确定,便代代相传,相对稳定;而氏则随着封地或官职的变更而变化,导致同一个人的后代可能会有多个氏,或者...


(编辑:纪定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