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除夕守岁的习俗源于什么朝代?为什么要守岁?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中国人在除夕夜里,最隆重、的事莫不过守岁,守岁是除夕夜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了。守岁,俗名“熬年”。

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这是记载守岁风俗最早的文献典籍。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由此可见,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除夕守岁的习俗就已风行大江南北。

除夕夜是旧年的最后时段,人们在这一晚彻夜不眠,以待天明。当时间的滴漏在围炉夜话的温馨氛围中,在子夜钟声与爆竹的热烈与喧嚣中,在祝福与期盼的声声话语中,新年的第一缕晨光携带者春风的暖意洒向千家万户,这正是王安石笔下“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境。

如南朝诗人徐君茜所作的《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就写到了他和家人守岁的情景:“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的风俗,从西晋一直延续到唐代,而且在唐代称为举国欢庆的一件盛事。唐朝民间通常在黄昏之后便开始燃烛守岁,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以迎新年。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朝代,对于这么重要的节日,诗人肯定会在除夕夜竞技诗歌,唐诗中有直接以除夕守岁为题的诗歌。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写道“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白居易《除夜》中写道“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罗隐《除夜》诗中说“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这几位诗人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写出了他们在除夕夜的欢愉的感慨。

宫廷也不例外,李世民在宫廷中庆祝春节的到来,他和大臣们一起守岁,与民同乐,为此他也写了一首《守岁》的诗歌,诗中的“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描写的正是除夕守岁的情景。

到宋代,守岁的风俗已经遍布于城乡各地,且出现了很多关于守岁的诗诗词作品,苏轼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陆游说:“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样的除夕夜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守岁从除夕夜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年夜饭就像它本身的寓意——团圆、团聚一样,成为维系一家人的情感的纽带。

除夕夜也是一家人“全家总动员”的时刻。在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围坐桌旁,共叙家常,宋代诗人毛滂在《元日》诗中写下了“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的年夜饭盛景。

除夕夜守岁,是一个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时刻,这也是一个其乐融融、觥筹交错的欢愉情景。王安石更是在欣喜地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欣喜地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

家人在除夕欢聚一堂,一杯屠苏酒,其乐融融,其情恰恰,这温馨的时刻让人们更多了一份对家的眷顾,多了一份家的凝聚力。

除夕夜守岁的风俗习惯,也被人们沿袭至今。现在的人们在除夕夜会有看春晚、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其实都是辞旧迎新,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美好希望之意。



除夕夜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0年)。汉族人会通过与家人和朋友聚会、交换礼物以及参加宗教和文化仪式来庆祝一年的结束和下一年的开始。

这项活动的寓意是反思过去一年,并为来年制定决议。除夕夜被视为一个更新的时刻,与过去和平共处,满怀希望和决心展望未来。这也是一个家庭聚在一起的时刻,庆祝他们对彼此的爱和感情,加强社区和友谊的纽带。

总之,庆祝除夕的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庆祝日历年的变化。这是一个反思、更新和解决的时刻,也是一个家庭和社区聚集在一起庆祝和团结的时刻。



起源于南北朝,这样的话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可以达到祛邪,压制坏运气的效果。

这个习俗起源于宋朝,因为守岁代表着非常美好的寓意,同时也代表着去除一年当中不好的事情。

魏晋南北朝 以前就有了,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亲人要坐在一起聊天,感受欢乐的气氛。


18460502978除夕守岁的习俗源于什么朝代?为什么要守岁?
林香卫答:除夕守岁的习俗源于西晋时期,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一习俗就已风行大江南北。守岁的目的是为了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除夕夜里,中国最隆重的事莫不过守岁,这是除夕夜最有仪式感的事情。守岁俗名“熬年”,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唐朝时,除...

18460502978除夕守岁是从古代什么时期就有了?具体是怎样传承下来的?
林香卫答:我国民间除夕守岁从唐朝开始就有这种习俗了。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的寓意。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的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

18460502978春节守岁习俗源于哪个朝代,一宋朝,二唐朝,三汉朝
林香卫答:守岁的习俗来源于唐朝。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守岁习俗又名“熬年”,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

18460502978除夕守岁源于什么朝代
林香卫答:发展在三国,确立在西晋。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汉朝就有相关活动。现存文献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18460502978除夕夜起源于什么时候?
林香卫答:有记载的除夕活动起源于西晋。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

18460502978除夕守岁是从古代什么时期传承下来的?
林香卫答:守岁习俗起源于南北朝。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守岁、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历史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

18460502978为什么要守岁
林香卫答: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2、过年守岁的由来 春节...

18460502978春节有很多习俗,守岁是其中之一,这个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
林香卫答:守岁是春节最传统的习俗之一,人们在除夕晚上都会熬夜到大年初一的凌晨,过了除夕晚上12点,就完成了守岁这一习俗,而这个习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夕这天,年夜饭吃得比较晚,一家人边吃边聊,感受合家团聚的欢乐,吃过饭后一家人在一起熬年守岁,这是我国春节延续至今的重要年俗。魏晋时期,宗懔是...

18460502978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这一习俗源于哪个朝代?
林香卫答:除夕守岁是我国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宵,以驱散邪瘟病疫,迎接新年的吉祥如意。除夕守岁的传统也有熬年的含义。相传古时有一种名为年兽的怪物,会在除夕夜出现,危害人和牲畜。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团聚一堂,彻夜不眠,以躲避年兽的...

18460502978除夕夜的时候都要一起守岁,这个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林香卫答:但是他们与现代人一样,同样在新的一年寄予了自己深深的希望。现代人守岁并不像古代人守岁那么无聊。在现代人们在快要接近新年的那一刻,人们都会放起鞭炮或者烟花来迎接新的一年。三、综述除夕夜守岁这一习俗最早来源于我国唐朝时期。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在过除夕的时候,总会等待新一年来临的时刻。


(编辑:欧邰炒)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