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历朝历代的玉玺上各刻的都是什么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传国玉玺上面刻的是什么字?

传国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扩展资料:
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
最后,到了金,然后到了元,被元顺帝带到北元。明成祖朱棣灭北元,传国玉玺消失,后被农民发现,献给了蒙古王爷。多尔衮征服蒙古后获得。
后来溥仪变卖,后被翡翠大王铁保亨获得但在坐船前往南京时不慎坠入海中据《吴氏石头记》中的记载,传国玉玺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古代皇帝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玉玺指的是古代皇帝专用的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玉玺的使用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在周朝以前,印和玺被统称为印,是用金子或者玉为材料做成的。
到了周朝才开始有了印和玺之分,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能叫做玺,而普通臣民所用的只能称之为印,皇帝用的玉玺下面刻的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在汉书当中记载的是,玉玺下面刻字为昊天之命皇帝昌寿,虽然两者的记载不一样,但一般指的都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种说法。

扩展资料:
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命李斯用和氏璧铸造玉玺,方圆四寸,上有钮交九龙,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此后能否拥有传国玉玺就成为能否称帝,是否为天下承认的标准。这块本质上只是一块石头的玉玺由此掀起了武林中的腥风血雨。

刘邦从秦王子婴处得到传国玉玺,后传至光武帝手中,汉献帝时,孙坚发现传国玉玺,这块玉玺也要了他的命。
也要了袁术的命,曹魏时,玉玺被曹丕得到,后辗转至东晋手中,贞观四年即630年,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从突厥归附,传国玉玺为李世民所得。
五代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玉玺自焚,自次传国玉玺失踪,北宋时期,一农夫在田间发现一块玉玺,经鉴定,确为传国玉玺,靖康之变中,传国玉玺再次丢失,此后就再也没现身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玺(玺底印文)

玉玺字迹有三种说法。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皇帝的信物,相传由和氏璧所雕成(一说是蓝田玉),根据记载和现存拓片,玉玺字迹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三种说法。

明朝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玉玺之虚。明朝共制二十四方玉玺,称二十四御宝。
国初十七宝
皇帝奉天之宝:为传国玺,以镇万国,祀天地。用于祭天等大典礼仪
皇帝之宝:以颁诏与赦。皇帝日常用玺
皇帝行宝:以册封赐劳。用于赏赐
皇帝信宝:以征召军。用于召亲王大臣及调兵征伐
天子之宝:以祭享百神。用于祭祀山川鬼神
天子行宝:以封赐夷蛮。用于册立藩邦,封外国及赐劳
天子信宝:以调发番兵。用于施命外夷,招外服及征发
制诰之宝:以识诰命。用于颁布诰书,谕示臣僚
敕命之宝:以识敕命。用于钤印圣旨
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以奖励臣工
皇帝尊亲之宝:以上尊号。用于祭祀宗庙
皇帝亲亲之宝:以谕亲王。用于册立亲藩
敬天勤民之宝:以训迪有司。用于赏赐守令官吏,敕谕朝觐官
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军驾
表章经史之宝:以求经籍
钦文之玺:以钦文教
以上为明太祖所制十六宝,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其中“皇帝奉天之宝”、“皇帝亲亲之宝”、“敕命之宝”在靖难之役燕军攻入南京城时,被建文帝在大内乾清宫中举火焚毁,明成祖即位后重制,并增制“诰命之宝”,在嘉靖年间统称为“国初十七宝”
建文帝于建文三年正月制凝命神宝,材料为青玉,玺文为“天命明德 表正万方 精一执中 宇宙永昌”,方逾二尺,后毁

嘉靖新制七宝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
大明受命之宝
巡狩天下之宝
垂训之宝
命德之宝
讨罪安民之宝
敕正万民之宝
以上七宝制于嘉靖十八年,均用玉。嘉靖四十五年冬,明世宗下诏称“先朝甲戌(正德九年)遇灾(乾清宫失火),御宝凡六,其五已遭毁。命有司觅美玉补造。”《万历野获编》认为这五枚补造的玉玺之前身,实系嘉靖四十年毁于西内永寿宫火灾,但嘉靖帝讳言此事,故托辞毁于正德九年。

清朝仿明制,大量制作帝王用玺以冲淡无传国玉玺之虚。清朝玉玺使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玺称清二十五宝。
亦有闻传国玉玺蒙元北遁时携走,明末清初时多尔衮领兵在青海地区决战北元时亦有得传国玉玺,但无确实史料可证。
清朝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历代的玉玺其实就是和氏璧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17113412348玉玺印章上面都刻什么?
甄查荷答:古代皇帝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这便是传国玺。玉玺指的是古代皇帝专用的印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玉玺的使用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在周朝以前,印和...

17113412348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甄查荷答:有两种说法,一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二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历史上各王朝,维系其封建独裁统治的象征物“宝玺”,自秦始皇开始刻制后,历朝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至高权力的象征,始于秦始皇。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17113412348玉玺印章上面都刻什么?
甄查荷答:古代皇帝玉玺上面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这便是传国玺。简介 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

17113412348古代的传国玉玺上一般都刻的什么字???
甄查荷答: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17113412348玉玺印章上面都刻什么
甄查荷答: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是皇帝的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据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一说用蓝田玉,一说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玉玺的历史沿革 传说秦始皇统一...

17113412348清朝皇帝的王玺上面刻那八个字
甄查荷答:清代皇帝先后有30颗玉玺,每一个的字都不一样,用处也不一样:1、“大清受命之宝”边长14.5厘米,承天受命大清国之印,以表明皇帝的道统,制度规定其"以章皇序″,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2、 “皇帝奉天之宝”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顺从于天,制度规定其"以章奉若″,即表明...

17113412348传国玉玺上有哪八个字?
甄查荷答:玉玺上面铭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玺。为印章最早的名称,不过因材质不同而写作“壐”,秦朝时作为皇帝专用,改为玉质,称“玺”,臣民的为铜质,称“印”,从此玺也就成为印章的一种。最早出土的古玺为战国时代制作,印文有晋、齐、楚等国的古文,印体大小、方圆各有不同,也有一、二...

17113412348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甄查荷答: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 问题五:历朝历代的玉玺上各刻的都是什么字?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

17113412348古代皇帝玉玺上刻的什么字?
甄查荷答:代时,皇帝御玺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玺文。后代皇帝御玺的玺文,大多祖法秦制,也以八个字作为基本格式。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皇帝御玺玺文用八个字的,还算是少数。就明朝而言,皇帝的御玺,基本上都是四个字。


(编辑:隗琪光)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