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代刑罚挨板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古代犯了什么罪要挨板子

  挨板子即笞,隋唐以来五刑之一。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唐律疏议·名例》载:“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说明笞是对犯有轻微过错所使用的惩罚手段。笞在中国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历代法律规定(犯了什么罪):
  秦律有“笞十”、“笞五十”的规定。汉代亦有笞刑。文帝除肉刑,“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用笞来代替肉刑,变成了惩罚重罪的一种手段。景帝时,因加笞与重罪无异,往往笞未毕而人已死,幸而不死,亦不可为人,故减笞五百为三百,三百为二百。不久,又改三百为二百,二百为一百。同时定《箠令》(见刑具),规定以竹代小荆,箠长五尺,本一寸,末半寸,皆削平其节。笞臀部,于笞时中途不得更人。自是,受笞者得全。然酷吏犹以为威,故笞仍为重刑。魏晋时亦有笞刑,但妇女受笞刑不得笞臀而笞背。南北朝时的杖刑,实即隋以后的笞刑,且多作为流刑、徒刑的附加刑,其数在二百以下不等。如梁朝髡钳五岁刑及赎之者,皆笞二百。北魏徒刑亦附加鞭笞。北齐流刑除加鞭一百外,又加笞一百。耐罪除各加鞭一百外,五岁刑加笞八十,四岁刑加六十,三岁刑加四十,二岁刑加二十,一岁刑不加笞。北周流刑各加鞭一百外,又按途距分别加笞六十、 七十、八十、 九十、一百。徒刑除加鞭刑外,亦附加笞刑。徒一年加笞十,二年加二十,三年加三十,四年加四十,五年加五十。
  隋改鞭为笞,笞刑才正式定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中的最轻刑,用作对轻罪犯人的一种刑罚。定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凡五等,皆可以用铜来赎刑。唐沿隋制,《唐律疏议·名例》载:“汉时笞则用竹,今时则用楚。”楚,就是荆条。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唐以前受笞部位,脊、臀、腿皆可受。唐制:决笞者,腿部与臀部分受,如愿背、腿分受者,亦听其便。宋沿唐制,亦分笞为五等,但允许以笞折臀杖,笞五十者折臀杖十下,笞四十或三十者折臀杖八下,笞二十或十者折臀杖七下。辽无笞刑,但有木剑、大棒击背,类似笞刑。金国旧制,轻罪笞以柳条。元代笞刑分七、十七、二十七、三十七、四十七、五十七凡六等。笞杖大头径二分七,小头一分七,笞臀部。明代笞刑沿袭唐、宋制,亦为五等,听以钱赎。笞杖以小荆条为之,削去节目,长三尺五寸,大头径二分七,小头径一分七,笞者小头臀受。清朝笞刑因于明朝,也允许折臀杖。但康熙时,改用“四折除零”的办法,即笞十者折四板,二十者除零折五板,三十者除零折十板,四十者除零折十五板,五十者折二十板。把小荆条易为小竹板,板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一寸五分,小头阔一寸,重不过一斤半。

笞刑或者杖刑

“拉下去重责40大板!”
对于这样的情节,我们可以经常从古装剧中看到,这就是古代衙门里经常使用的刑罚——杖责(俗称“打板子”)。
对于杖责,算是一种惩罚,也算一种手段。一方面是案子已结后对当事人的惩罚,另一方面也可以算做为了拿到口供的一种强迫手段。
但我觉得现代人可能忽略了其中的血腥,那我就从下面两个方面说说吧:
1、 痛苦。
既是刑罚,就不可能不产生痛苦,但杖责的痛苦可能一般人想象不到。一般古代公堂中所使用的板子,最小号的也是要在20斤以上,大号的可达到40-50斤,这样的重量高高举起再重重落下,估计没几个能受得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犯人一听见打板子就吓得要死的原因。一般来说,能清醒地挨满20板子的就不算多,能挨够40板子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是中途就昏厥甚至毙命了。大家如果不相信,不妨去找快二三十斤的木板照自己屁屁上来几下,应该就能体会到这滋味了^O^。
2、 技巧。
没错,360行每行都有自己的技巧,衙役也不例外。古代的衙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首先要练好的就是打板子。练习方法有两种,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
第一种:外轻内重。
这种打法是用衣服包裹着一块厚石板,要求打完之后,衣服毫发无损,里面的石板却要打成碎石。这种打法往往是案子已结时,给予犯人的比较狠的惩罚。照这样的打法,往往只消20下,犯人的骨盆甚至内脏便会碎裂,但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损伤,而实际上的结果是非死即残,实在算是比较阴险的打法了。~_~!
第二种:外重内轻。
这种打法是用衣服包裹着一摞纸张,要求打完之后,衣服破破烂烂,里面的纸张却毫发无损。这种打法往往是用于逼供,照这样的打法,看起来是皮开肉绽,实际上是伤皮不伤骨,没什么危险,等犯人疼晕过去就泼水,泼腥了继续打,在犯人招供之前一般是出不了人命的。所以,后来就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犯人估计自己可能会挨重板子(比如第一种类型),而去贿赂衙役,这些衙役收了钱之后,自然就按后一种打法打了。不了解其中内幕的官员往往也就被蒙骗过去了。

怎么说呢,对于肉刑,从来都是很血腥的,最简单的肉刑也不例外,而肉刑虽然违反人道,但也算比较好用。比如新加坡现在就保留着鞭刑。呵呵,估计记吃不记打的人也不多吧^O^

古代刑罚挨板子叫“廷杖”。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廷杖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后汉纪》曰:明帝时,政事严峻,故卿皆鞭杖”。(《太平御览》卷605·刑法部·16杖条),明朝时成为一种制度。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
古代刑罚挨板子叫“廷杖”。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廷杖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后汉纪》曰:明帝时,政事严峻,故卿皆鞭杖”。(《太平御览》卷605·刑法部·16杖条),明朝时成为一种制度。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连击连抓,就会被撕得一片稀烂。不少受刑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的人,也会落下终身残废。廷杖最高的数目是一百,但这已无实际意义,打到七八十下,人已死了。廷杖一百的人,极少有存活的记录。廷杖八十,意味着双脚已迈进了阎王爷的门槛。

“拉下去重责40大板!”
对于这样的情节,我们可以经常从古装剧中看到,这就是古代衙门里经常使用的刑罚——杖责(俗称“打板子”)。
对于杖责,算是一种惩罚,也算一种手段。一方面是案子已结后对当事人的惩罚,另一方面也可以算做为了拿到口供的一种强迫手段。
但我觉得现代人可能忽略了其中的血腥,那我就从下面两个方面说说吧:
1、 痛苦。
既是刑罚,就不可能不产生痛苦,但杖责的痛苦可能一般人想象不到。一般古代公堂中所使用的板子,最小号的也是要在20斤以上,大号的可达到40-50斤,这样的重量高高举起再重重落下,估计没几个能受得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犯人一听见打板子就吓得要死的原因。一般来说,能清醒地挨满20板子的就不算多,能挨够40板子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是中途就昏厥甚至毙命了。大家如果不相信,不妨去找快二三十斤的木板照自己屁屁上来几下,应该就能体会到这滋味了^O^。
2、 技巧。
没错,360行每行都有自己的技巧,衙役也不例外。古代的衙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首先要练好的就是打板子。练习方法有两种,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相同。
第一种:外轻内重。
这种打法是用衣服包裹着一块厚石板,要求打完之后,衣服毫发无损,里面的石板却要打成碎石。这种打法往往是案子已结时,给予犯人的比较狠的惩罚。照这样的打法,往往只消20下,犯人的骨盆甚至内脏便会碎裂,但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损伤,而实际上的结果是非死即残,实在算是比较阴险的打法了。~_~!
第二种:外重内轻。
这种打法是用衣服包裹着一摞纸张,要求打完之后,衣服破破烂烂,里面的纸张却毫发无损。这种打法往往是用于逼供,照这样的打法,看起来是皮开肉绽,实际上是伤皮不伤骨,没什么危险,等犯人疼晕过去就泼水,泼腥了继续打,在犯人招供之前一般是出不了人命的。所以,后来就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犯人估计自己可能会挨重板子(比如第一种类型),而去贿赂衙役,这些衙役收了钱之后,自然就按后一种打法打了。不了解其中内幕的官员往往也就被蒙骗过去了。

怎么说呢,对于肉刑,从来都是很血腥的,最简单的肉刑也不例外,而肉刑虽然违反人道,但也算比较好用。比如新加坡现在就保留着鞭刑。呵呵,估计记吃不记打的人也不多吧^O^

http://baike.baidu.com/view/24239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23743.htm


15682261262古代犯了什么罪要挨板子
康砌券答:挨板子即笞,隋唐以来五刑之一。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唐律疏议·名例》载:“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说明笞是对犯有轻微过错所使用的惩罚手段。笞在中国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

15682261262在公堂上不招供就会挨板子,古代公堂打板子如何打
康砌券答:笞杖,俗称“打板子”,是中国古代使用最广泛的刑罚。“笞”的本意是用竹条或木条对人进行抽打;杖的本意是拐杖。古时候,儿子不孝,父亲可以用拐杖打他。后来把笞杖作为一种刑罚,据说是沿袭了古代父亲打儿子那种教诲、训诫的含义,所以又把笞杖称为“教刑”。既然称为“教刑”,自然是使用最多最...

15682261262古代刑罚挨板子
康砌券答: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参见"五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15682261262古代衙门的打板子有什么规矩吗?有一种叫“迎风板”的是什么意思?_百度...
康砌券答:古代衙门里经常使用的刑罚——杖责(俗称“打板子”)。“迎风板”意思是旧时新官上任后显示威风的一种做法。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杖刑是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的一种刑罚,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脱掉中...

15682261262跪求古代打板子的故事,要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要瞎YY的!!!
康砌券答:这种叫笞杖,指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部、腿或背部的刑罚。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清代官府衙门所用的笞杖开始沿袭明代规定,后来该为竹板子。大竹板子大头宽二寸,小头宽一寸。尽管各朝代对笞杖之刑的有关...

15682261262打板子的惩罚标准
康砌券答:1. 古代刑罚中,挨板子被称为“廷杖”,其具体数目无明确规定,但最高可至一百下。2. 廷杖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的一种惩罚方式,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明帝时期。3. 明朝时,廷杖成为一种制度,通常由厂卫执行。4. 在成化以前,廷杖时受刑者会脱去衣物,仅用厚绵底衣和重毰迭帊遮掩,以示辱。受刑者...

15682261262中国古代那个朝代打板子光屁股?
康砌券答:宋明清三代规定,妓女和犯了淫罪的妇女上堂,必须“去衣受杖”,就是脱掉下身的衣服光屁股挨板子。苏三、小白菜都受过这样的羞辱。

15682261262古代打板子即杖刑或笞刑 扒下裤子打屁股(古代五刑之一)
康砌券答:古代打板子,其实就是我们杖刑或者是笞刑,只是不同时代称谓不一样,在奴隶制五刑中称“笞刑”,而在封建五刑中称“杖刑”,主要方式就是用木板或者竹板击打人的屁股或者背部的部位,可以说是一种较轻的刑罚,而且一般的是针对轻微犯罪而设,或作为减刑后的刑罚。汉景帝...

15682261262清朝公堂打犯人板子时,到底是怎样的场景?
康砌券答:上图就是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犯人挨板子,亦是“仗刑”。图中这样的打法极其痛苦。上图的打板子就跟印象中的差不多了,不过还是有人在后面抓住其两脚的。在古代打板子是公堂之上最为常见的刑罚。跟你在电视上看的一样,犯人带的刑具就是木枷。戴上木枷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两块厚厚的木板,牢牢...

15682261262挨板子的解释是什么
康砌券答:挨板子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是指“遭受板子击打”,而实际上,它是一种体罚方式,通常用于惩罚犯错的人。在古代,挨板子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用于对犯人进行身体惩罚,以示惩戒。板子一般是由木头或竹子制成的长方形薄片,打击在身体上的疼痛程度取决于板子的材质、厚度和打击力度。在现代社会,挨...


(编辑:戚宜德)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