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8
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区别是什么

(1)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两种反映论又有根本不同。①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②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认识的辩证法,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指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反映和认识,说明了人主体在反映和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主体可以认识客体.
不可知论指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即客观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能动的反映论一般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认识者通过对实在物的直接的感性直观认知到存在的东西。反映论和认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二者并不等同。认识论是反映论的高级形态,只有人才有认识,特指人的反映,而不是讲动物的或其他更低级的反映。凡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必然是反映论者。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而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基础上发生的积极地、能动地再现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

同时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也不了解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也就不了解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消极的、被动的产物,而是在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只有脑而无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也不能产生心理,这与其它生命意识予以区分。

这正如列宁所着重指出的:“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它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反映就是使某种东西在人脑中形成映象,脑对不同的东西可以产生不同的映象。从根本上说,心理终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尽管心理的内容远远可以超过当时面临的客观现实,归根到底不能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它虽然可以不只是对当前某一事物的反映,它终归是正在接触和曾经接触的客观现实的反映。这样就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客观现实而存在的东西,而不是脱离客观现实而存在的东西,从而否定了一切形式的先验论。“反映论”这一术语是由列宁最终确立和使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动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一般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扩展资料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动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是指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能动反映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而是带有人的意识倾向的能动性、创造性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既不能脱离被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马克思说:“蜜蜂建设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事实上,人的认识总是表现为主体用现有的认识框架同化外部对象,或通过调整概念框架去适应客观对象的过程。 这种认识结构或框架并不是先验地存在地,而是无数次重复的实验活动结果在人脑中观念内化的产物。


17668392320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
扶泉阮答:能动的反映论是指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能动反映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而是带有人的意识倾向的能动性、创造性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既不能脱离被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17668392320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
扶泉阮答:能动的反映论一般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

17668392320能动的反映论是什么?
扶泉阮答:能动的反映论,又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要内容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

17668392320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扶泉阮答:【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变动、直观是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与辨证法。

17668392320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如何理解能动的反映论
扶泉阮答:1.能动的反映论一般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

176683923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还有什么是不可知论...
扶泉阮答: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指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反映和认识,说明了人主体在反映和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主体可以认识客体.不可知论指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即客观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

1766839232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扶泉阮答: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人们只有从实践中获得“材料”,才能通过头脑...

176683923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能动反映论
扶泉阮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是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领域中的体现。但是,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和诠释一直比较偏重于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偏重于认识的客体性,而对反映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或主体性因素对认识的作用则重视不够。这无疑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准确和全面...

17668392320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扶泉阮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可知论,人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认为...

17668392320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扶泉阮答:【答案】:× 13.×[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被动、直观是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与辩证法.


(编辑:闻孔晶)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