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经验对今天有何启示?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很重大的启示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要善于和加强理论创新,取得突破。
80多年前的那次伟大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理论指导,摒弃传统的本本主义和僵化的教条主义。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论”,一味的要求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这是因为,他们顽固的认为中国的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控制农村;更为致命的是他们一意孤行,只认定以往理论的指导作用,极力排斥新鲜理论的创新加入,没有发展的方法论,不能够指导他们走向胜利。目前,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也是如此。旧的理论,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新的理论一定要产生,并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从这一理论的提出中得到启发。

二、农民、农村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之一。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看来,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看来,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1)立足于中国国情,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抓住我国人口的多数----农民,农民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多,农民占大多数,农村地区问题颇多,依旧是中国的国情。只有立足于这个实际,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民问题。 (2) 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当前,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实现现代化,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民(农村)问题。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001年06月13日 17:55)
  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之一。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条件不同,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这条路,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应当怎样走,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时,在大革命失败后,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他们照搬俄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不承认在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当时的党内还存有一些人,他们对革命是悲观失望的。他们认为现在距离革命高潮的到来尚远,这时做建立农村政权的艰苦工作是徒劳的,主张用“流动游击”的方式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待全国各地争取群众工作做好了,才来进行全国的武装起义。这种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仍然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老路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解决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

  在中国,为什么武装夺取政权要走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呢?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不是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它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对外则受帝国主义压迫,缺乏民族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工农运动无议会可以利用,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而是要组织军队,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其次,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勾结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长期统治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他们的反动力量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相比较而言,农村则是他们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做殊死的决斗,那就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对抗盘踞在城市中的强大的敌对力量,并逐步取得革命的胜利。再次,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农民更是占全部人口的80%以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到农村去发展革命,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依靠、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从而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1928年10月,毛泽东根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就是:

  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就形成了中国局部地区经济的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在局部地区实行武装割据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的分而治之的分裂剥削政策和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又造成在政治上的封建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之间和各派军阀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给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以可乘之机,也便于革命力量对敌各个击破。

  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大凡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都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工农群众运动曾经有过巨大发展的地方,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大革命失败后,虽然建立起了蒋介石新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引起中国革命的各种矛盾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相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又一个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这是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般挫折之下,最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这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来考察中国革命实际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光辉成果。这一条崭新的道路,指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暴力革命的正确方向,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华社)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去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他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去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其主要内容有:(1)工农武装割据。在共产党领导下,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2)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定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3)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人民政权的思想;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相关指导思想;地方武装训练的思想。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看来,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看来,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1)立足于中国国情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之所以在人民民主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领导人民革命走向成功,其基本原因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实事求是,完全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指导实践。同样,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抓住我国人口的多数----农民,农民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为此专门研究合理的应对方法。中国的国情依旧是农民占大多数,农村地区问题颇多。只有立足于这个实际,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民问题。

(2)加强理论创新

80多年前的那次伟大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理论指导,摒弃传统的本本主义和僵化的教条主义。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论”,一味的要求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这是因为,他们顽固的认为中国的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控制农村;更为致命的是他们一意孤行,只认定以往理论的指导作用,极力排斥新鲜理论的创新加入,没有发展的方法论,不能够指导他们走向胜利。目前,我们解决农民问题,也是如此。旧的理论,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新的理论一定要产生,并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指导思想。

(3)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当时的革命斗争,在毛泽东看来,重点在于进行土地改革。这是正确的。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需要共产党创造出来。土地是农民的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农民是根据地的主体力量,因此,解决土地归属问题必定出现在共产党的议程之内。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实现现代化,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民(农村)问题。

(4)抓住机遇,处理问题

对于当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因素,我们清楚的知道这其中还有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作为红色政权存在的一个客观条件。其他地区,轰轰烈烈的人民武装斗争为各个革命武装力量提供了相互依靠的政治环境,在此基础上,当时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同样为这一理论的实践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巨大缝隙和机遇。所以,该理论的成功,和其正确分析并利用局势的勇敢尝试分布开。由此,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问题时,我们何不反思,现今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国际环境的相对和平;人民对于党的拥护,国际上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在这时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抓住历史机遇,彻底解决国家重点问题----农民问题,也势在必行。

城市虽大但面临未来的军事威胁更大,但最巩固的基础还是农村,所以不要忽视农村的建设

绝对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尤其是党队军队的绝对领导

和我们考试题一样
书上有 网上也很多

你是要谈政治,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如果是商业,脑白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13197992700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胡钥萍答: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毛泽东思想中无处不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近代中国80年革命失败的根本...

13197992700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开始是什么
胡钥萍答:秋收起义失败后,八七会议当中,批判了陈独秀同志的右倾主义错误,毛泽东带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3197992700阐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胡钥萍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

1319799270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思想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胡钥萍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

13197992700请简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
胡钥萍答: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

13197992700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
胡钥萍答:1、从中国社会的性质来看,中国民主革命必须从农村的武装斗争开始。毛泽东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度,从中心城市发动和平斗争开始,再转变为武装夺取政权。2、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来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3、从敌我力量的对比...

13197992700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胡钥萍答: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它反映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正确地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却是非常不容易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

13197992700为什么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胡钥萍答: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大革命失败之后,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

13197992700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程及原因???谢谢
胡钥萍答:坚持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标志,国共合作再次破裂。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会上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将有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取得了成功。

13197992700中国共产党当年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
胡钥萍答: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的提出和采用是依据当下中国共产党革命过程中面临的情况,即历史背景决定的,介绍于后。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如下: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同时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独自存在,即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


(编辑:乜唐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