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1. 初一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2.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误区提醒例 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3. 初中语文答题公式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人教版),和做题技巧,如果把初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

5.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原发布者:古诗文意象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

7.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

具体做法copy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二、开考 *** 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

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 *** 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zhidao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8. 求初中语文几种文体解题套路及技巧

阅读理解中常见题型语文的答题思路1.理解词语含义: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隐含义。必须树立语境意识,一个词语的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都要作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内涵。

还要抓住能表现或暗示作者某种思考或情绪的句子,从作者的观点,作者的态度等方面去考虑,结合文章主旨具体阐述。表达公式为:词典义+语境义+扣主题 理解句子含义:首先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短语,看是否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手法,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疏通句子即可。

既要理解句子表面意思,也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其内在含义。表达公式为: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

2.赏析类:语言赏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从修辞角度赏析。排比、比喻、拟人是文章中常见的修辞。

只要明确修辞手法,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即可得分。(2)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动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则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也就完成了对句子语言的赏析。

(3)从分析句子作用上赏析。文章中有些句子起着过渡、总结的作用,语言赏析也可以从这些关键句子中入手。

3.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夸张 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排比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 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对偶 (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 (2)概括力强 反语 说反话、讽刺、揭露+对象+本质 双关 言在此意在彼,增强 ……之情 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4.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要把人物放到具体的情节中去,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然后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人物性格特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展示出来的,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时候,要紧扣这些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会,去思考、归纳、概括。

5.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对文本仔细琢磨,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来思考,切不可脱离文本,脱离主旨,从字面上死抠。6.段落的作用: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段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中间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7.句子的作用: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或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埋伏笔、设悬念。结构上:引出下文,统领全文,做铺垫。

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上下文,铺垫、伏笔。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主题或画龙点睛,呼应开头、交代事情真相、表明作者态度。

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8.省略号的作用:(1)表内容的省略(2)表语言断续(3)表因抢白话未说完(4)表心情矛盾(5)表思维跳跃(6)表思索正在进行。

9.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2)表否定讽刺(3)表特定称谓(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5)表特殊含义10.破折号的作用:(1)标注释(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延续(4)表话题转换(5)表意思递进11.表达方式的作用:描写的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作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中心;议论可以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升华主题阅读原则与技巧1. 看分值答题(分值里可能含着答题要点)2. 用原文答题(黄金法则)答案不在脑子里,只在原文中。答题时既要有独特的见解,又要忠实于原文作者主张。

作法:把所有的关键词都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关键词的上下面。3. 阅读后先概括文章中心意思,一句话即“什么怎么样”,回答问题时每道题争取与中心意思有关。

还可以概括中心(主旨),联系主旨作答也不会错。4. 提示语的作用:如“联系上下文、”“读第几段”等,不要忽视其作用。

5. 进入角色法:深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分析人物形象、语言。6. 多角度作答:对于没把握的题目,尽量多角度去答,多一些内容,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写的再多也不会增加得分机会。

7. 摘取原文“十六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8. 答题诀窍:当遇到难度很大的题目,不知如何下手时,把本文的中心思想写上去,得分或部分得分可能性很大。必须在答题前抓住本文中心思想语文阅读与写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眼下,有不少初中生为语文考试分数低而陷入苦恼,分析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缺乏对语文的兴趣。认为语文课听不听无关紧要,对语文作业报以应付态度,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导致语文的各项能力越来越差。

2. 缺少思考和质疑。这些学生上语文课处于被动听课,很少动脑思考,更谈不上质疑了。

长期下来,他们缺失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

3. 缺少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重在读书。

平时没有字形、词语、熟语、名言警句的积累,没有赏识过一首诗,一篇文章,欣赏过一部名著。所以语文要想得高。




18498557729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老师教你怎么拿满分
堵逸咳答: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

18498557729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堵逸咳答: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如下:1、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2、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3、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4、成语印证法:成...

18498557729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堵逸咳答:(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

18498557729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堵逸咳答:题型答题技巧 一、划分句子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

18498557729文言文的阅读答题技巧
堵逸咳答:1.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课外的解题方法...

18498557729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堵逸咳答:★ 中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18498557729初中文言文有哪些答题技巧 考生必看
堵逸咳答: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1.文言实词要掌握!实词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或选择。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了解重点才可以对症下药。2.文言文实词的考试中,一般出现考点都是有重点词汇划分的。要确定你...

18498557729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堵逸咳答: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如下:一、常考实词 学习文言文,语言的障碍主要在词汇方面。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了解这些可以防止望文生义和曲解文意的现象发生。1、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18498557729初一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堵逸咳答: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 “难易程度上 ”应属于 “易 ”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课...

18498557729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怎样拿高分
堵逸咳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初中生如何学好语文文言文 文言文拿高分的方法 文言文拿高分的方法一1、以音猜义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文言文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句中“辟”与“避”字形相似...


(编辑:翟明乳)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