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闲说魏晋风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长久以来,人们一说到中国历史,无不大汉盛唐,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讲,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从散文诗歌来看,那也是高不可攀。但一说到魏晋延及南北朝,给人的总是“乱世”之感,不过,从精神文化的维度来讲,这一时期也应该算得上历史的一个高峰,以儒道佛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亦即魏晋风度,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而且直接开启了大唐文化之气象,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魏晋风度一词,最早见于鲁迅先生1927年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演讲。所谓魏晋风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文人名士们所具有的率直洒脱、放诞不羁、恃才傲物的行为风格。从“三曹”到“建安七子”,从何晏、王弼到“竹林七贤”及王导、谢安和陶渊明,等等,其言谈举止无不表现出一种清俊通脱的名士风范,成为当时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和审美理想。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集中记录了魏晋名士们饮酒、服药、清谈和崇尚自然的琐闻轶事及社会风尚,于传神写意中让人感悟了什么是魏晋名士风度。

       最早令我击节赞赏的“风度”人物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王子猷(王微之):王子猷夜觉饮酒咏左思《招隐》诗,忽然就想念起戴安道(戴逵)来,当即乘小船冒雪前往,一夜行船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旋即转身返回。那份率性与潇洒,世上几人能学?更不要说在连书信都难得见到的今天了,最多视频一番不就完了?别枉自耽搁一夜好觉。

      而如果我们连这个“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情趣都不能欣赏,那就更不能理解魏晋名士们的“乘戾”性情了。阮籍不愿意同位高权重的司马家谈婚论嫁,连续两个月大醉不醒,最终让司马昭放弃了提亲的打算。在许多人眼里,嵇康似乎少了一份全身避祸的清醒与智慧,但他比阮籍更狷狂,作为曹操曾孙女婿的嵇康“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到洛阳城外开铁匠铺去了,为人打铁却不收钱,如果有人以酒肴作为酬劳他则欣然接受,与其开怀痛饮。有一天,深得朝廷宠信的钟会(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前去拜访,嵇康与向秀犹自一个抡锤一个拉风箱,旁若无人,钟会只得“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山巨源(山涛)推荐嵇康作尚书吏部郎,他断然写下了《与三巨源绝交书》,更不要说出仕了。而正是这封信,他后来在替朋友吕安鸣不平被捕时,心存忌恨的钟会才乘机以此相诽谤,让司马昭杀掉了嵇康,《广陵散》自此成为“声无哀乐论”的遥远绝响。

       因为这种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特别是“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阶层固化及门阀专治的险恶社会政治环境,导致了思想活跃的文人名士们只能谈玄论道,饮酒服药,纵情山水。在豪放不羁、直言无忌的孔融被曹操杀掉以后,正始名士们就转而清谈不涉及时事的老庄哲学。何晏于是改良了张仲景治疗伤寒的“五石散”带头服药、行散,即穿着宽大的衣服快步行走以散发药力,类似于“嗑药”之后精神兴奋而摇摆不停——他应该算是“嗑药”的祖师爷了!那是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能谈,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杀的命运。“竹林七贤”更是“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酒、放歌,清谈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之外又有山林隐逸的意趣。即便如此,七贤之中也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王夫之说“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但是,魏晋风度在历代却每遭贬损。其一曰饮酒无度,醉生梦死。刘伶即经常纵酒佯狂,抬棺狂饮,甚至一丝不挂于屋中“裸奔”,遭到旁人讥笑,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把房屋当裤子,你们“何为入我裈中?”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其二曰放诞出格,有悖常理。“扪虱而谈”之类成为一种风尚。阮咸就曾与族人聚会,不用杯子而用大瓮盛酒,围坐而饮时,跑来很多猪直接(瓮中)喝上了,大家就同这群猪一道喝起了酒。而祖逖竟然为了充实公库私府,时常让部下去公开抢劫,“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其三曰崇尚虚无,清谈误国。西晋王衍作为所谓“四友”、“八达”的精神领袖,唯“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素无政治才干与操守,在被石勒“排墙填杀”时感叹:“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戳力以通天下,犹不可至今日。”由此可见,何晏、王弼与“竹林七贤”之后的这些名士,在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及思想的深刻性上是形似而神异也。

       其实,对魏晋风度诟病的重点和关键就在“清谈误国”上,至于饮酒、放诞这些行为只能算“小节”。“清谈误国”论肇始于晋武帝时傅玄的《举清远疏》。东晋之后,就由对王衍的批评慢慢转变成了对整个清谈的否定,一直到现当代的陈寅恪先生也是如此。客观地讲,西晋的灭亡并不是王衍所说的“祖尚浮虚”,而是“非才而处之”。与王衍同为清谈宗主的乐广在做河南尹时就展示了很高的政治才华与治理能力;东晋的王导、王敦更是开创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可见清谈与误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逻辑关系。当时真正的清谈名士在风流放诞、恃才傲物及不合作的表象之下,本质是入世与务实的,鲁迅先生认为,他们只是借此反对司马氏维护统治的假礼教而已。李泽厚先生也说,陶渊明的超然物外、平淡冲和,阮籍的忧愤无端、慷慨任气,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所以,清谈饮酒、为文作书的雅集不仅创造了影响后世文人的书法标杆,而且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那里,更成就为“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设计,达到了魏晋风度的极致!

       今天来看,在科学实干与实事求是之下,我们还真该多来一点“清谈”或者叫务虚。好好学一学现代科学理念,认真理一理长远发展思路,虚心谈一谈工作是非对错,由务虚而务实,以避免陷于“见子打子”的泥沼而不知所为,甚至胡乱作为。至于风度,那更得先修炼养好人文精神与品格再说,否则,你无论怎么谈也谈不成名士,不管如何醉也醉不了兰亭,随便咋个吊也吊不出名堂!


13597667917魏晋风度名词解释
石炎香答: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 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 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 记录。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 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 恶,同时其人格思想...

13597667917“魏晋风度”是什么意思
石炎香答:魏晋风度指的是从后汉三国曹魏时期开始,一直到东西两晋,这一大段乱世时期里面,那些名士们所表现出来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在思想上极为自信风流潇洒、而生活行动中却不拘礼节、不滞于物,这样一种独立特行的行事风格。特别是《世说新语》当中描写的士大夫们的言行,以及以“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

13597667917什么是魏晋风度
石炎香答: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和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时...

13597667917什么是“魏晋风度”
石炎香答:魏晋这个历史时期一般都是放在一起的,更多时候是魏晋南北朝!因为这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历史阶段,是分裂割据但是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期!所谓魏晋风度也主要是指三国之后司马氏形式上统一,但是气候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导致中原短暂的统一又进入了战乱、分裂! 加之后来的八王之乱,政局更是腐败、混乱!...

13597667917‘魏晋风度’是什么意思
石炎香答: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在这里,即刻的感受...

13597667917文中两次提到魏晋风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魏晋风度的内容是指什么_百度...
石炎香答: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清静无为,不务世事,洒脱倜傥,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

13597667917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是
石炎香答: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1、处变不惊,镇静白若,这—风度表明了魏晋名士具有的弘度大量。他们内心坚定,不为外物所干扰,无论得失宠辱,乃至生死之际,都末常扰乱内心的平衡,表现出超人的镇静。《世说新语》将这一风范题为雅量。2、旷达傲世,任率自然,旷达,任率,是魏晋名士的本色。《世说新语...

13597667917如何理解“魏晋风度”?结合一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加以说明。_百度知 ...
石炎香答:结合一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加以说明“魏晋风度”,详细介绍如下: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士人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它以率真、自然、清高、超逸为特征。体现了那一时期士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通过一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来具体说明魏晋风度: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13597667917魏晋风度是指什么?
石炎香答:魏晋风度,是对魏晋之际名士风度的称谓,亦称魏晋风流。它作为门阀土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据《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逢夜雪,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

13597667917以《雪夜访戴》为例,阐述何为“魏晋风度”?
石炎香答:热爱生活,对每一刻都充满了热情和期待。这也是“魏晋风度”的一种重要体现。总的来说,“魏晋风度”是一种强调个体内在精神追求、不拘泥于传统礼教束缚、重视个体内在精神追求、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精神。在“雪夜访戴”这个故事中,王子猷的行为和思想充分体现了这种“魏晋风度”。


(编辑:郦泰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