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宗教问题:佛法的精髓,请用一句话概括?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4
宗教问题:佛法的精髓,请用一句话概括

我就用心经的密文来做点醒楼主的一句话吧。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上面的咒,楼主一定很熟悉,但是光念咒还要了其意。所以建议看《般若心经》来由潜入深的来了解佛学的根本精髓。建议看《心经禅解》 如何用至深的般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是修行很好的指南,只有研究明白才会知道自己适合那种修行。

如果你信佛,牢记这四句话,你会离佛越来越近!
这四句话,对于学佛人来说,非常重要,很多人学佛,不知从哪里开始,不如先看一看这四句话,因为这四句话,每一句都是佛教当中的精髓,了解这四句话,对自己认识佛教,学习佛法,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句话:先要了解佛教。
任何人学佛最开始,都需要先去了解佛教,不了解就开始盲目修学,那不是正信,很多人因为对佛教不了解,学佛之后,越学离佛越远。很多人都把佛教当成了神教,其实真正的佛教,并不是求佛拜神,而是要依照佛法,来修行自己。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当时的婆罗门教,就是典型的神教,后来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佛教,与婆罗门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佛教告诉我们,修行要靠自己,而婆罗门教告诉我们,要靠神明。
佛教认为,世上并不存在创世主,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万法皆遵循着因果规律,佛法认为,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这种因果规律,就算是佛菩萨也无法改变。


第二句话:相信因果。
所以,如果你信佛,首先要了解佛教,并且要从相信因果开始。什么是佛教?佛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是劝人向善,相信因果,并且通过修行自己,让每一个众生都能达到佛的境界,能够了脱生死,远离诸苦,断除一切烦恼。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平等,皆有佛性,只要向佛学习修行自己,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佛。
佛教当中的佛是觉悟的智者、圣人。我们学佛一定要从相信因果开始,如果你不信因果,认为做了恶事,烧几柱香就能解决问题,不受果报,这是非常愚痴的想法,学佛一定要正信佛法,相信因果才行。


第三句话:了解苦集灭道。
相信因果后,我们就会知道恶因恶果的道理,知道了恶因会带来恶果,就要知道,世间的种种痛苦到底从何而来?佛陀觉悟后,告诉我们四个字,那就是:苦、集、灭、道。
学佛要从了解苦解灭道开始,首先我们要感受到,世间的痛苦是非常多的,这样才能生起出离之心,想要离苦得乐。有了这种想法后,通过学佛我们就会找到集苦之因。因为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有苦必有造成痛苦的原因,找到这个原因后,灭掉此因,不生苦因后,自然就不会再受苦果。
这个苦因就是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佛说,因为我们有贪嗔痴,所以才会轮回在苦海当中,求出无期,要想离苦得乐,首先要去除贪嗔痴。


第四句话:依教奉行,以戒为师。
佛法告诉我们,修持戒定慧,可以去除贪嗔痴。所以我们学佛初期,要以修持戒定慧为主,而定和慧都是通过持戒才得到的,所以持戒就成了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
佛陀涅槃前,曾嘱咐弟子们,要以戒为师,一定要持戒,学佛不是要我们学习多少佛理,也不是要我们每天都要拜佛供佛,这些都是表面形式上的,而学佛真正的内涵,则是要我们学以致用。
真正能去除贪嗔痴的人,一定是不经常犯戒的人,一定是功夫修到家的人,也只有自己修到了,不贪不嗔不痴,才能真正断除贪嗔痴。我们学佛,最好要从了解佛教、相信因果、深入经典,严格持戒开始,做到这些,你就会离佛越来越近了。感恩阅读与分享。
~~~~~~~~~~~~~~~~~~~~~~~~~~~~~~~~~~~~~~~~~~~~~~








说起来,佛法的精髓很多,三藏十二部都是精髓,没有无的放矢的废话。但也可以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来概括,这是不可思议的。
佛法精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觉”字。但很多人不懂,那就用一句话来概括: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这句话概括了佛法的全思想,三藏十二部都是讲的这个。

佛法的精髓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与涅槃寂静,四法印没有违背圆通。《楞严经》中“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佛法是心法,有一念利益众生这一念里就是佛,能保持利益众生的心念行为不动摇就是佛菩萨。

我佛不度穷,只度有“元”人。



佛法无处不在,生活中、事业中、家庭中、观念中、思想中、行为中…都有佛法。你怎么可能用一句话概括得了?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17293948202一句话概括佛法的精髓
弘贤美答:第四句话:依教奉行,以戒为师。佛法告诉我们,修持戒定慧,可以去除贪嗔痴。所以我们学佛初期,要以修持戒定慧为主,而定和慧都是通过持戒才得到的,所以持戒就成了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佛陀涅槃前,曾嘱咐弟子们,要以戒为师,一定要持戒,学佛不是要我们学习多少佛理,也不是要我们每天都要拜佛供佛...

17293948202佛学的精髓是什么
弘贤美答:佛学的精髓是: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

17293948202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弘贤美答: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

17293948202佛学的精髓是什么?
弘贤美答:佛学是对释迦牟尼与佛陀学说的研究,佛学的精髓集中在对于佛教经典的整理与注疏上。它有时被等同于现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较传统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传统中,产生许多不同的学派。通常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考证,梳理式研究。一种是实证佛学所蕴含的深刻义理的领悟式研究。

17293948202请用一句话概括佛法的真谛:
弘贤美答:ls诸位说的都不错,佛教的真谛需要悟而不能说,悟出的是真知,否则不是。如同游泳,会游的人再跟你说这么游那么游,注意什么要领,对你完全没有帮助。你只有亲自下水,依照教练的指导注意练习体会,才能渐渐学会。到时候你虽无法用一句话概括游泳的真谛,但确是实实在在会游了。

17293948202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弘贤美答:佛教的精髓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讲经49年讲了无数的经典,但都是围绕“四圣谛”、“十二因缘”而说的,而这些的目的就是证果、大彻大悟。其实只要证得阿罗汉果就已经解脱了,至少了却分段生死,不用再轮回了。具体说哪部经最能凸显出佛教的本质和精髓没办法回答,所有的经典都是枝叉,主干是四...

17293948202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对当前道、佛文化的建设起什么作用
弘贤美答:生活禅就是去掉烦恼,这种方法有四句话:第一、将信仰落实于生活。理想和信仰只有落实到生活,才能得到彻底的实现。第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烦恼即菩提,要当下解决烦恼。“即”是一个等号,但这个等号并不好画,它要求修行的人立刻去解决烦恼, 成就菩提。第三、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六祖惠能曾说:“...

17293948202佛教的精髓精神是什么?
弘贤美答:佛教把各种苦恼归纳为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与自己所怨恨的人不得已而相会或结合;不能自由脱离自己所憎恶的环境或遭遇)、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或年华、际遇等)、五盛阴苦(五阴指色、受、想、行、识,概指一切身心之苦)。 集...

17293948202谁能用一句比较简短的话描述一下 道家 佛家 儒家这三大思想的精髓部分...
弘贤美答: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

17293948202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文化,其教义和文化精髓是什么?
弘贤美答:据查阅有关资料:佛教的全部学说,是围绕人生何以存在,痛苦何以解脱这一主题展开的。它的基本教义,集中表现在“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中。“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它的基本观点是“因缘论”,被认为是佛教教义的精髓或核心,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采用的独特方法。所谓“因缘”,就是把...


(编辑:隗治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