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末三大案”指的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晚明三大疑案或称明末三大案,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明末三大案”指的是什么?

明朝末年曾发生过三场举世震惊的迷案,耐人寻味的是这三场迷案几经反覆,自始至终都没有盖棺定论。魏忠贤把持朝政后,为了打击东林党人,便命内阁大学士们编纂了一部《三朝要典》,将“梃击”归罪于王之寀,“红丸”归罪于孙慎行,“移宫”归罪于杨涟等。崇祯元年五月,阉党倒台后,倪元璐上书明思宗,请求毁掉《三朝要典》,重新恢复三案原来的结论。南明弘光时,阮大铖等阉党又想重编《要典》,不料清兵入主中原,明朝宣告灭亡,围绕三案的斗争也就拉下了帷幕。

那么三案究竟是哪三案呢?这三场迷案的真相又是如何?它们是怎么影响明朝历史走向的?



明光宗朱常洛,“三案”都与他存在关系

明末第一大案:梃击案

明神宗万历年间,郑贵妃得到皇帝的宠爱。皇长子朱常洛的储位受到了威胁,大臣们都怀疑神宗会因为郑贵妃的缘故而废长立幼,为此他们接连上书请求立太子,弄得神宗苦不堪言。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大臣们怕皇上变心,坚决请求神宗遣福王到藩国去,神宗只得应允。

就在万历四十五年五月四日,忽然有一个人手持枣木梃闯入太子所住的慈庆宫,打伤了守门人。这个怪人一直冲到前殿才被太监和侍卫们制服。皇太子急忙禀奏神宗,于是刑部奉命将这个梃击的人捉拿审问。

根据巡城御史刘廷元的汇报,犯人名叫张差,说话语无伦次,看上去像个疯子。问他为什么冒闯皇宫,他也只疯疯癫癫地回答说“吃斋讨封”。经第二轮审问后,进一步了解到张差因与人发生纠纷,打算赴朝鸣冤。结果在路上遇见两名男子,他们骗张差说没有凭据是不能进宫的,要想伸冤,需手持木棒才能进去。张差稀里糊涂的就相信了,他在次日闯入宫中,不慎打伤了守门官。所以依大明律法,可按在宫殿前伤人的罪名,将张差处以斩首。

刑部本想以疯子误闯宫门来结案,但提牢主事王之寀认为另有隐情。他在提审张差后,又上奏说罪犯可能是在装疯!在王之寀的威逼利诱下,张差进一步供认说自己的父亲亡故后,有马三舅和李外父两人介绍他跟随一个老公公进京。那个公公给他饭吃,还叫他去一个地方打杀人,说“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说完便给他一根木棒,领到慈庆宫外,叫去他冲进去打人。这样,张差的案件就不单是疯子持棍扰乱宫廷案,而是有主谋唆使的谋杀案,谋害的对象正是太子!



这一审下来非同小可,文官们纷纷上疏,通过各种方式来暗示郑贵妃是幕后的主谋。后来通过审讯,又得知那名老公公就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贵妃为此大为惊恐,急忙请求神宗做主,神宗则让她亲自去向太子解释。贵妃与太子见面后说:“凡事仗小爷顾看”,太子也回答说:“还仗娘娘顾看”,二人且拜且泣,神宗也在一旁掩泪。

二十八日神宗召集百官来到太子的慈庆宫,宫中摆有太后的灵象。神宗对群臣说,自从太后驾崩后,自己哀痛不已,为此还生了病。谁知前几天有一个疯子闯入皇宫,惹出是非来,造成满朝的流言蜚语。为此,他斥责群臣说:

“尔等谁无父子,乃辄来离间我耶?”

接着又表达了不愿再追究下去,以免伤害家庭和睦的态度。然后便下令将张差、庞保等人即时处死,余者皆不问。

说完后,神宗便拉着太子的手对百官说:“我儿极孝,我极爱惜他。”不料御史刘光复却在朝班中大叫,抗议这么草率的处理。神宗为此大怒,连呼“锦衣官何在?”下令将刘光复拖出去梃杖。百官见此,都不敢再力争。于是神宗又接着安抚太子,说储位已定,绝无改立的可能,又问太子还有什么要说的。太子见父皇为了袒护贵妃,不许再追究,也只好说:

“似此风癫之人,决了便罢,不许诛连。”

之后,张差等全被灭口,而王之寀也被罢黜为民,一场涉嫌谋害太子的梃击案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天启元年,神宗与太子都相继离世后。朝廷便恢复了王之寀的官,他向熹宗上疏说梃击案的主谋是郑国泰,请求追究当年刑部官员的责任,熹宗答复说“不必追论”。等到魏忠贤专权后,《三朝要典》却再次翻案,说王之寀“诬皇祖于不慈,陷先帝于不孝”,给他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还指控王之寀曾借梃击案来敲诈郑国泰三万两白银,最终将其下狱治死。



在明神宗的干预下,梃击案草草了结

明末第二大案: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继位。当时郑贵妃还住在乾清宫,她向朱常洛进献八名美女,结果仅过了十天,皇帝的身体就被弄垮了。内侍崔文升等服侍朱常洛用药,当晚出现腹泻的症状,皇帝为此起了三四十次床。

朱常洛自知时日无多,便招阁臣方从哲等入内受顾命,他偶尔听说到李可灼有仙丹,便传其进来诊视。可灼进献数粒红丸,常洛吃了一粒后,病情逐渐好转,感觉身体舒畅。诸臣于是退出,临睡前皇帝又吃了一粒,结果第二天再也没有醒过来。

皇帝驾崩后,方从哲拟旨赏赐李可灼白银五十两,御史王安舜率先提出质疑,认为红丸对皇帝的病症非但无效,反而有害,李可灼只是一个庸医,犯有轻率用药之罪,哪里谈得上赏赐呢?之后孙慎行等纷纷进言,攻击李可灼与崔文升。认为崔文升先是用泻药加重了皇帝的病情,李可灼再进红丸伤害了皇帝的生命。高攀龙更是说崔文升是郑贵妃的心腹,其罪应不在张差之下。之后,矛头又指向了方从哲,认为他对皇帝的死应负主要责任。

熹宗继位后,将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边疆。天启五年,阉党当政,又把案件翻过来,赦免了李可灼的罪,认为大臣们“妄疑先帝不得正其终”,诽谤朱常洛死于非命,故而涉事的皆削职戍边,成为阉党打击东林的借口。



群臣怀疑明光宗死于庸医之手

明末第三大案:移宫案

朱常洛刚继位时,他的爱妃李选侍曾请求尊郑贵妃为皇太后,光宗应允了下来。当时宫中传言郑贵妃送美女给光宗,才导致龙体欠安,御史杨涟借此弹劾崔文升用药失误,又劝光宗不要封郑贵妃为太后。

三天后,光宗召见大臣,屡次向杨涟使眼色,要求他不要轻信谣言,随后驱逐崔文升,搁置了封太后的命令。不久,光宗病重,李选侍请求封自己为皇后,谁料光宗没来得及答应,就因红丸而驾崩了。当天杨涟、刘一燝等阁臣急忙入宫祭奠,有太监持棍把守,诸臣夺门而入。

刘一燝问太监们说:“皇长子何在?”

东宫伴读王安回答说:“为李选侍所匿耳。”

刘一燝大呼:“谁敢匿新天子者?”

王安急忙入宫见李选侍,骗她将皇长子送出来。大臣们见到了皇长子,急忙叩头呼万岁。皇长子回答:“不敢当”。群臣共请皇长子到文华殿去举行登基仪式,他们左拥右抱,护卫着皇长子。李选侍命人传皇长子回来,太监李进忠呵斥群臣说:“汝辈挟之何往?”杨涟也反过来斥责了太监。

皇长子到达文华殿后,群臣请求他立即登基,长子回答说等到六日再继位。于是大家又拥皇长子入住慈庆宫。刘一燝说:“今乾清宫未净,殿下请暂居此。”接着,周嘉谟等联合上疏,请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以便皇长子登基后好回去居住。

就在登基的那天,李选侍仍然没有移出去。杨涟与方从哲为此发生了争执,后者认为移宫可以暂缓几天,杨涟则大声说:

“天子无复返东宫礼,选侍今不移,岂容姑息,且汝辈何敢如是!”

李选侍无奈,只得迁了出去。之后宫中出现了许多传言,说李选侍被撵出乾清宫后曾想自杀,她的女儿皇八妹也想投井自尽等等。这些传言让刚继位的熹宗很烦恼,他对阁臣们说李选侍虽然凌辱过自己的母亲。但是看在先帝的面上,自己始终善意的奉养她,从无虐待之事,外界传闻,令人寒心。为了保卫皇上的名声,杨涟便写了一篇《移宫始末》上奏朝廷,证明熹宗与诸臣从未逼迫过李选侍。熹宗读后,下诏说“极公极正,极真极切,甚惬朕心”。

后来魏忠贤当政,杨涟上疏弹劾他,阉党便借为“移宫”翻案为借口来打击杨涟,把整个案件搞得面目全非。



结语:明末三大案可能的历史真相

首先,梃击案在万历元年已有先例。当时有个叫王大臣的人身穿内侍服混入宫中,被侍卫抓获。张居正与冯保想借此来陷害高拱,令人暗教王大臣供认说是高拱派自己的来行刺的。结果王大臣在审问时迎对拷打不满,便大呼:“许我复归,乃掠治我耶?我何处识高阁老?”张居正没办法,只要把他斩首了。

有人据此猜测可能是朱常洛借张差来陷害郑贵妃,但是从郑贵妃乞求皇帝不要追究,以及神宗息事宁人的态度来看。最怕案件追究到底的就是郑贵妃,而若非神宗抚慰,太子恐怕不愿意就此善罢甘休。假使是太子陷害郑贵妃,那么追究下去反而对自己不利。庞保与郑贵妃存在干系,故而神宗才急切杀掉他。因此,挺击案中郑贵妃的嫌疑最大,而神宗最为难堪,他谁都不想追究,只得采用息事宁人的办法来处理。一方面使郑贵妃从此收敛,另一方面安抚了朱常洛。

其次,红丸案也有先例,孝宗之死与用药有关,世宗也有误复仙丹而毙命的嫌疑,但前朝都没有闹得沸沸扬扬。朱常洛登基之初就已经身染重病,在服用崔文升的泻药后,早已病入膏肓了。他也自知时日无多,才招群臣入宫受顾命。因此,吃红丸是死,不吃红丸也是死,群臣却借红丸案来互相攻击。一派指责对方涉嫌弑君,另一派也指责对方污蔑先帝不得善终,遂使真相面目全非。郑贵妃在此案中的嫌疑要小得多,光宗对她进献的美女来之不拒,对红丸也是主动服用,因此,很难说是贵妃故意毒死了光宗。

最后,移宫案时,李选侍与郑贵妃勾结,想要垂帘听政。诸大臣害怕被郑贵妃报复,急切的拥戴熹宗,并驱逐了李选侍。后来熹宗日渐长大,殆于朝政,淡忘了之前的旧事,而移宫大臣又多被阉党迫害,导致整个案件被翻转了过来。

三案对明朝政局的影响深远。最初大臣们虽然势若水火,但为的都是真相。主梃击的是为了捍卫太子,争梃击的又是要照顾神宗皇帝的处境;主红丸的是为了追究庸医的责任,争红丸的又是为了保全先帝的名声;主移宫的是为了防微杜渐,避免母后干政,争移宫的又是为了维护天启帝的形象,避免后人非议。

后来,因为主三案的大多是东林党人,一有不同意见就会被他们扣上“奸党”的帽子;所以许多人愤愤不平,反而投靠了阉党,并借助为三案平反的机会来攻击东林党。所以三案才成为明末党争的战场,使本来较清晰的历史被政治搅得面目全非了。




15379555436请教问题:明末三大奇案是哪三案?
牧晴净答:1.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间,有个手持枣木棒的汉子,悄悄闯进了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用木棍将守卫宫门的人打伤,又闯入前殿的屋檐下,被擒获。这就是所谓梃击案。谋杀者据说是名疯子,受人指使,欲加害皇太子。在审理过程中,案情几次反复。实际情形是,谋杀者张差不疯不傻,...

15379555436明末三大案是哪三件?
牧晴净答:回答:“明末三大案”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15379555436明朝三大案是哪三大案?
牧晴净答: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1、梃击案 梃击案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当时,万历帝的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朱常洛,郑贵妃生子朱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万历帝想违背“立嗣立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引发国本之争,遭到朝中大臣...

15379555436著名的“明末三大案”是哪三个?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
牧晴净答:“明末三大案”又称“晚明三大疑案”,这一系列的事件是指明朝晚期在宫廷之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件事情本身并不是特别的重要,但是,这其中牵涉的东西太多,这三大案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帝国进入末期的纷乱和衰亡期。那么,对于这三大案,大家...

15379555436明朝三大疑案是什么?
牧晴净答:红丸案,为“明末三大案”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服后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移宫案,为明末三大案之一。明...

15379555436简述明末三大案影响 明末三大案指的是哪三个案件?
牧晴净答:明末三大案是指哪三个案件明末三大案是指哪三个案件呢?即指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三个案件: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大案件都发生在当时的宫廷之内,也因此颇受世人议论。朱常洛画像具体来说,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手拿枣木棒子的汉子,偷偷闯进了当时的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

15379555436明宫三大疑案(红丸案、庭击案、移宫案)具体是什么?
牧晴净答:梃击案:万历皇帝曾28年不上朝,因立太子之事和朝廷争执长达十余年。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是太后宫女王氏所生,他对这个儿子可谓是冷漠至极,一点也不喜欢,他最喜欢的是宠妃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因此,万历帝常常悄悄和郑贵妃约定要立他们的儿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

15379555436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呢?
牧晴净答:一,明末三案的基本内容。(一)梃击案。梃击案的发生是由万历皇帝立太子引起的。众所周知,古代皇帝的传位方式为“立长为安”,时因皇后无子,皇长子为宫女所生的朱常洛,文武大臣也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万历皇帝倾向于自己的宠妃郑贵妃之子,也就是皇三子朱常洵,郑贵妃也是...

15379555436明末三大疑案都是哪三个案件?红丸案的真相是什么呢?
牧晴净答:明末三大疑案都是哪三个案件?红丸案的真相是什么呢?一、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二、泰昌帝朱常洛大概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因为他继承皇位仅仅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某个大臣进献的一颗不知名的红丸而夺去了性命。也正是因为这样一颗奇怪的药丸,而后引发了一场宫廷大案,即明朝...

15379555436明朝三大疑案是什么?
牧晴净答:明朝三大疑案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在明朝神宗末年,因为皇位的争夺,先后发生了好几件至今仍充满疑点的深宫大案。晚明三大疑案或称明末三大案就是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宫廷之中无父无子,无兄无弟,着实是一个角斗场。历代皇宫之中,因为皇位的争夺,衍射出了许多或明...


(编辑:贾喻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