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全诗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全诗是什么?

“手把青秧插满田”出自南北朝时代的布袋和尚的《插秧诗》,全诗是:
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释:
①六根:佛教语,指六种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此处亦指秧苗的根须。
译文:
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
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
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
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直向前的。
创作背景:
《插秧诗》是南北朝时代的布袋和尚在游化民间的时候,曾经和一些插秧的农人在一起,为了度化他们而作。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全诗内容具体如下:
《插秧诗》
作者:五代梁 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译文: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直向前的。

扩展资料
《插秧诗》赏析:
《插秧诗》表面上是描写农人插秧时的见闻觉知,而实际上已经将修道时的内在境界和奥秘全部含摄无余。诗中“退步原来是向前”中的“退步”比喻将平时关注外境的注意力扭转过来,觉照自己的身心。
凡夫不能觉悟的原因就是不肯“退步”,只知道“向前”——也即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投注在外境上,到外境上去攀缘妄想,而对内心所起的种种错误心念也从来不去观察,对身心的究竟真相也不去参究。任何一个人只要肯“低头”、肯“退步”,就一定能渐渐了悟诸法的真相,所以诗中说“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诗》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农人插秧时的见闻觉知,实际上已经将修道时的内在境界和奥秘全部含摄无余。“手把青秧插满田”中的“田”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田,也即所有众生本有的犹如虚空一般的如来藏的光明,这句话中的“插秧”动作是指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一切所作所为,如睹物闻声、行走坐卧、语默动静等。整句话的意思是,犹如青秧插满水田一样,人们平时的一切思想、行为和语言等都是在犹如虚空般的如来藏的光明中生起和消失,虽然如此,如来藏空性和光明的本性从来就没有动摇和迁变过。

拓展资料

《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契此和尚:五代梁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人,号长汀子。他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插秧诗》



方云禅画   布袋禅话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四方方云    退步原来是向前

【星云禅话】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只有低下头来。”成熟的稻子,其稻穗也是低低地俯垂着,我们想认识真理,也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以退为进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

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向前才是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修行》P119



“手把青秧插满田”出自南北朝时代的布袋和尚的《插秧诗》,全诗是:

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诗》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全诗是什么?
栾弦阀答: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译文: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全诗是什么?
栾弦阀答:回答: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
栾弦阀答: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名叫《插秧诗》。契此和尚,又叫布袋和尚,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译文: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天和白云。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

13299607971问大神原诗作者( )浩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
栾弦阀答:“低头便见水中天,退后方知在向前”,出自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低头便见水中天,退后方知在向前”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低下头就能看见水田中的天空,向后退...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栾弦阀答:出自契此的《插秧诗》,全诗如下:插秧诗[五代梁]契此版本一: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版本二:插秧歌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拓展:1、版本一译文: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

13299607971六根清静方成稻(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出自哪首诗
栾弦阀答:《插秧诗》后梁 契此和尚 原文: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译文: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栾弦阀答:“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全诗内容具体如下:《插秧诗》作者:五代梁 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译文: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栾弦阀答: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名为《插秧诗》,作者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宁波市)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译文:插秧的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是谁的诗句?
栾弦阀答: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形态,“低头便见水中天”插秧的时候需要弯腰低头,低头时见到水中倒映的天空。禅诗暗示着做人的道理,心中无杂念,躬身做事,看似卑微,却是低下头来正可看见水中倒映的蓝天,...

1329960797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
栾弦阀答: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


(编辑:季霍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