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岁的由来是什么?50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守岁的来历是什么?50字

守岁,是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到来新年的满怀希望。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人们为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守岁由来是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
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
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
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春节守岁习俗。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守岁有了新的内容,全国人民享受着中央电视台奉献的文化大餐----春节联欢晚会,迎接新年钟声的敲响。

守岁的由来

春节守岁由来是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

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春节守岁习俗。

拓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本回答专业性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曹爱雅认证
满意回答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以上便是传说中除夕守岁的来历。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芥末8023 | 2009-03-02
1045
205

百度知道

作业帮

一点资讯

拇指医生

宝宝知道

美拍

美颜相机

百度助手

春雨医生

找对象

为您推荐

相关问题
守岁的来历85
守岁的来历 (一定要简略)59
守岁习俗起源什么时代u6
除夕撞钟的由来,守岁与压岁钱的由来47
除夕守岁的缘由。16
“守岁”从何而来。10
春节守岁的由来256
更多相关问题>>
用APP一键提问“守岁的来...”的问题
其他回答
守 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 ... 展开全部>
a8553579 | 2009-03-03
35
33
守岁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一家人坐在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记得我在雅安老家时,吃完年饭,就烧一盆大火,红红火火的,大人们围坐在火盆边,吹牛讲故事。小孩们放火炮,做游戏等热闹得很哟,雅安守岁又叫守田坎,在这天晚上,一定要守着自家的田坎,不让田坎倒了,“没有人来催债,”明年就一定顺当,所以人们熬夜就盼来年的人丁兴旺、生意兴隆、农牧发达、并把一切邪瘟病疫全都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古时就盛行,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一诗:“寒辞去冬雪,暖好入春风”。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是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的得失作一番总结。又一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说明了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又如大诗 ... 展开全部>
瓿炱硐称 | 2009-03-05
37
24
守岁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一家人坐在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记得我在雅安老家时,吃完年饭,就烧一盆大火,红红火火的,大人们围坐在火盆边,吹牛讲故事。小孩们放火炮,做游戏等热闹得很哟,雅安守岁又叫守田坎,在这天晚上,一定要守着自家的田坎,不让田坎倒了,“没有人来催债,”明年就一定顺当,所以人们熬夜就盼来年的人丁兴旺、生意兴隆、 农牧发达、 并把一切邪瘟病疫全都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古时就盛行,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一诗:“寒辞去冬雪,暖好入春风”。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是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的得失作一番总结。又一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说明了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又 ... 展开全部>
失去的流年 | 2009-03-02
31
26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慧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烧火的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烧火的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官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东西回来。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 ...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丿棒丶棒糖灬 | 2009-03-09
9
8
守岁的来历据说,跟灶王奶奶有关。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慧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烧火的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烧火的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官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回来, 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 ...

太古时有种猛兽,人称“年”。它貌狰狞,性凶残,食肉,从虫子吃到人。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隔三百六十五天到人多处吃人,天黑后出现,到鸡鸣时,他便走。人们便在年出没那天,躲在屋里吃“年夜饭”,一家要围在一起用餐表团圆,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保佑,平安地度过一夜,吃过饭后,都不敢睡觉,就在一起壮胆。就形成了’守岁‘
Sorry~我只能最简到这种形式了~求采纳~~

防止年兽吃了我们,一晚上也不敢睡觉,慢慢就成了习惯。

小时候我也在搜,守岁的意思,可是等我上了高中,我自然就明白啦。


17744274724年岁由来是什么?
仲省鸣答:早在周代以前的商代,祖先就已把“年”称为“岁”了。这与科学家对天象的观测有关。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木星大约每12年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12分,称为12次。木星每年在黄道带里行经一次,人们就用木星所在的星次来纪年。因此把木星称为“岁星”,而把木星运行一次的周期(即一年)称为“一岁”。

17744274724守岁的来历是什么?50字
仲省鸣答:守岁,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一种留恋,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充满希望的一种方式。这个习俗源于古代,当时的人们相信邪魔、瘟疫和疾病害怕光明和火焰。因此,在除夕夜,人们会通宵点亮灯火、燃烧旺火、燃放鞭炮,以期吓跑这些对人类有害的邪恶力量,确保新的一年平安健康。人们点燃蜡烛或油灯,彻夜守候,象征着...

17744274724守岁的来历(50字左右)
仲省鸣答:春节守岁由来是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于是...

17744274724守岁的来历是什么?50字
仲省鸣答: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人们为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

17744274724十八岁成年的由来是什么?
仲省鸣答:神经系统:人类大脑约在16-20岁左右发育成熟。生殖系统:女性11-16岁完成生殖系统发育,具备生殖功能,男性13-18岁完成该系统发育。法律上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体的一切机能开始走向成熟,被社会定义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但是...

17744274724年的来历(40字左右)
仲省鸣答:年,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恶魔。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屠杀结束后,年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或侥幸逃脱,年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但有...

17744274724压岁钱的由来50字
仲省鸣答:一、压岁钱的起源 压岁钱的传统起源于杨贵妃生子时,唐玄宗亲自赐予洗儿钱以示喜悦和驱邪。这一习俗在宋朝和元朝时期逐渐形成,并与春节的第一天相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压岁钱习俗。二、压岁钱的意义 古时候,有一种称为“祟”的小妖,会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出来摸熟睡孩子的头,导致孩子哭闹、头疼和...

17744274724压岁钱的来历50字左右
仲省鸣答:1. 压岁钱,传统节日习俗,广东称为“俾利是”,传说用以驱邪避祟。2. 除夕夜,家庭成员聚餐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平安吉祥。3. 压岁钱成为孩子们新年期待的对象,是他们的喜爱之礼。4. 压岁钱的普及至全国范围,主要是在明清时期开始。5. 古时的压岁钱分为特制和流通货币两种,特制者...

17744274724中国年的由来是什么?
仲省鸣答: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中国的新年活动丰富多彩 中国的新年又叫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也是最...

17744274724春节压岁钱的来历,急,50字。
仲省鸣答: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


(编辑:裴支霭)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