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棣的儿子们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朱允炆一上位,就开始着手削藩,引起了自己叔叔朱棣的不满。随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把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那么,朱棣是如何对待同父同母哥哥朱标的后代呢?根据历史记载,朱标有五个儿子,两名太子妃。朱标的第一位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为朱标生下了嫡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常氏早在靖难之役爆发之前就已经逝世了。后来,朱标娶了元朝的贵族吕氏,生了三个儿子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标的大儿子朱雄英在八岁时就已经逝世。朱允炆继位以后,封自己的弟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为横王,朱允熙为徐王,尊奉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母亲吕氏为皇太后。朱棣在北京起兵以后,一路南下,最后攻占了南京,自己当了皇帝。在这场动乱之中,朱允炆和皇后被烧死在皇宫之中,也有传言说朱允炆逃出了南京,不知所踪。

紧接着,朱棣取消了自己哥哥朱标的皇位,重新封他为皇太子,吕氏也由太后变成了太子妃。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被封为广泽王、朱允熞被封为怀恩王。但后来两人都囚禁在凤阳,后来被贬为平民。朱云熙因为年纪较小,没有被看押,但最后不知为何家里起火,被活活烧死了。

朱允炆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朱文奎跟着父亲一起失踪了,小儿子朱文圭被看押在安徽省凤阳县老家。朱棣对于朱文圭虽然没有直接杀死,却没有让人教导他,完全就是一个傻子,被放出来的时候“不识牛马”。所以说,朱标的后代都很凄惨。

靖难之役后,朱标的正妻常氏已经去世,只有妾室吕氏在世,因为儿子朱允炆登基为帝,吕氏就成为明朝的太后。后来吕氏被剥夺了皇太后的封号,跟小儿子朱允熙去懿文陵给丈夫守陵了。除了建文帝下落不明以外,朱标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被降了封号,而且最后都不明不白地死了。
朱标的家室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最看重的继承人,在历史上帝王与太子能够做到像朱标与朱元璋这样父子的不多。据说朱元璋非常信任朱标,即便朱标公然反驳他,他也不疑心朱标这个太子有什么二心。如果不是朱标早逝,朱棣就算联合所有的藩王,都造不了他大哥朱标的反。朱标一生只有一妻一妾,妻子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为朱标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朱雄英与吴王朱允熥。妾室吕氏为朱标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以及徐王朱允熙。
靖难之役后的待遇因为常氏与长子朱雄英死在了朱标之前,所以她们也就没有摊上靖难之役这糟心的事。常氏与儿子死前是太子妃与皇长孙的身份,尊贵无比。但靖难之役后,朱标的遗孀与儿子们,待遇就不大好了。建文帝登基后,朱标的儿子们都封王了,可朱棣上台后,建文帝下落不明,他对大哥朱标的儿子们也就很不放心。
朱棣上位后,吴王朱允熥被贬为了广泽王,衡王朱允熞则被贬为了怀恩王,可很快朱棣又改主意了,将他们贬为庶人,之后他们哥俩就被朱棣囚禁在了凤阳,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凤阳。徐王朱允熙的待遇要好一些,虽然他也被降为敷惠王,但后来他又被朱棣改封为瓯宁王 ,他可以与母亲吕氏一起去懿文陵为父亲守墓。不过没几年,他的府邸就起了一场大火,他与吕氏也就消失在这一场大火中,很大可能是葬身火海。
也许朱棣上位之时,就注定了朱标一脉的悲剧,毕竟朱标的子嗣是明帝国最正统的皇室血脉,朱棣得位不正,心中难免会对大哥的子嗣猜忌多。于是朱标的儿子们,在靖难之役后也就都死的死,消失的消失。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1、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在位时间很短,但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2、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3、朱高燧,明太祖孙,明成祖第三子。洪武十六年十二月生于北平,祖籍凤阳。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赵王。

岁时朝京师,辞归,太子朱高炽辄送之江东驿。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七年,成祖闻其不法事,大怒,诛其长史顾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择国子司业赵亨道、董子庄为长史辅导之,高燧稍改行。

4、朱高爔,(1392年1月18日-1392年 ),明成祖朱棣第四子。幼殇,未封爵位。出生后在一个月内就夭折,明成祖即位后,并未追封任何爵位给他。

扩展资料:

仁宣之治

朱棣驾崩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年号洪熙。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驾崩。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注重休养生息。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停止郑和下西洋和对外战争以积蓄民力,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

仁宗驾崩后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   ,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但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宣宗喜好养蟋蟀  ,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 同时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朱高炽

百度百科_朱高燧

百度百科_朱高熙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永乐十四年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后朱高煦及诸子相继被处死。

赵简王——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儿子,生于1386年,死于1431年,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

皇子——朱高爔

朱高爔是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儿子,并未有任何加封。

扩展资料:

起兵造反的是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弟朱高煦。当年朱棣还活着时,朱高煦就屡次与哥哥争夺太子之位。朱棣也曾一时难以决定,后来考虑到太祖朱元璋立嫡立长的规矩,和朱高煦犯错太多,才在1404年,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明成祖朱棣病逝之后,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但是明仁宗体弱多病,当皇帝不到一年,就在北京驾崩。听说哥哥驾崩之后,朱高煦第一时间派人,想在路上暗杀自己的侄子,也就是皇太子朱瞻基,但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准确,暗杀没有成功。朱瞻基成功到达北京继承了皇位,是为明宣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其陵墓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治作风。

朱高炽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长子朱瞻基为他与张后所生。

  •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生于公元1380年,比明仁宗小2岁,不过性格上跟善良仁慈的明仁宗相比是截然相反,他为人穷凶极恶,动不动就发怒,读书学习敷衍了事,连明太祖朱元璋都不喜欢他。不过朱高煦有个优点,就是像父亲一样勇武过人。

公元1399年,明成祖在北平起兵靖难,由于长子兼世子的朱高煦从小身体就不好,都行动都不方便,行军打仗对他来说更是难事,因此明成祖把他留在北平镇守,带了次子朱高煦出征。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经常为明成祖充当先锋去冲锋陷阵,为明成祖进军南京扫平了道路。公元1402年,明成祖成功抢到了建文帝的皇位,朱高煦立下了非常卓越的功劳。

明成祖曾经对朱高煦说过:“你哥哥身体不好,你努力吧!”言外之意好像是说明成祖登基之后会立他为太子,因此朱高煦产生了夺嫡的想法。

其实明成祖确实想过立朱高煦,不过幸亏明仁宗有个好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他从小就深得明成祖的喜爱,再加上明成祖担心满朝文武的非议,所以最后还是立了明仁宗为太子,此时令朱高煦非常不满。

明成祖去世后,朱高煦密谋起兵抢明仁宗的皇位,不过他还没准备妥当,明仁宗就去世了,因此朱高煦变成了抢侄子明宣宗的皇位。公元1426年,朱高煦正式起兵谋反,不过没过多久就被明宣宗打败了,他被生擒并软禁,最后因软禁期间又得罪了明宣宗,最后被明宣宗下令烧死,终年46岁。

  • 朱高燧(suì),明太祖孙,明成祖第三子。洪武十六年十二月生于北平,祖籍凤阳。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赵王。寻命居北京,诏有司,政务皆启王后行。

朱高燧生于公元1383年,他的性格跟朱高煦一样穷凶极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朱高煦尚且不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朱高燧却依仗自己是王爷,连伤天害理、目无王法的事情都敢做,尤其是明成祖抢到皇位之后,他更加肆无忌惮,连明成祖都看不过眼,多次规劝,但是朱高燧却屡教不改。

明成祖曾经痛打了他一顿,还想废掉朱高燧,贬为庶人,但是明仁宗的极力求情,明成祖才没有废掉他。此事过后,朱高燧终于慢慢地痛改前非,在封地尽职尽责地做好王爷的本分。

公元1426年朱高煦谋反前,朱高煦曾经找过朱高燧,要他助自己一臂之力,并答应事成之后不会亏待朱高燧,但最后朱高燧还是拒绝了朱高煦。公元1431年,朱高燧因病去世,终年48岁。

  • 朱高爔(1392年1月18日-1392年),明成祖朱棣第四子。幼殇,未封爵位。

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392年1月18日)出生,但出生后在一个月内就夭折,明成祖即位后,并未追封任何爵位给他。

扩展资料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称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一、仁宗朱高炽,他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母亲是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主要事迹: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 

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箭术,但总的说他很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相反,使他的老师们十分欣喜的是,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事实上,这可能是使他体质单薄、健康不佳的主要原因。 

朱高炽的祖父朱元璋亲自关心朱棣的几个儿子。一次,朱元璋派这个少年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后者回来报告之快令人吃惊,他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另一次,朱元璋要他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他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相应地作了报告。他的祖父不断地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动。 

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此后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朱棣将他留在后方,让朱高炽监国。他怀疑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们常说太子失德,你可以到京师,多多观察。要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赶紧来奏报。”朱棣对朱高炽已经有倾向性意见,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由于朱棣本人是一个受过锻炼的指挥将领,他偏爱他的两个较年幼和更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使其长子接受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这样,朱高炽在早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儒术研究上,并接受他父亲挑选的学者的指导。他们之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他们都培植了与他的友谊,并在他登基后担任了重要的行政职务。 

建文元年(1399年)至四年(1402年),朱高炽逐渐直接介入地方政治,并且在必要时他不只会咬文嚼字。当他父亲率军起事反对建文帝时,朱高炽和他的顾问们负责朱棣的封地北京的事务。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他手下只有1万士兵,却巧妙地组织了城防,并挫败了李景隆的一次攻击。这一次他表现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判断力,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 。

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他已成为皇帝的父亲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立他为皇太子。 从此,朱高炽不管是住在南京,或是住在北京,在皇帝离开时就担任监国。他在此职务上的表现赢得了他的老师们——大部分为翰林学士——的尊敬,并得到了宝贵的实际行政经验。

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返回北京,朱高煦诽谤他的兄长未能为皇帝完成某些任务。朱棣申斥了朱高炽,并囚禁了他的两名最亲密的顾问,即大学士杨溥和黄淮。朱高煦最后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放逐,作为一个直接威胁而被清除。最后,朱高炽对他并不怀恨在心;朱高炽登基后不久就增加了这个亲王的俸禄,并授予他的几个儿子爵位。

朱高炽在后方留守,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朱高煦与朱棣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朱棣也曾许愿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故最终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次子朱高煦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然后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朱高煦与朱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最后,在他死前的一个月,朱高炽在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个最激烈的措施,即把京师迁回南京。据说此举是夏元吉和其他高级朝廷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转移出来的策略的部分行动而强烈要求的。

朱高炽自他登基时起,显然已有此意;这时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朱高炽对朱棣的北征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北京;此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另外他还关心维持北方首都的费用,这项费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国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政府部门难以应付。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此外,他的继承者宣德帝朱瞻基并未参与这一计划,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朱高炽明于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变,忙召赛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于是叹息说道:“我建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边说边留下了眼泪,赛义、杨士奇也留下了眼泪。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终年47岁。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朱高炽的葬礼极为简略,但是也有七个妃嫔为他殉葬。

二、汉王朱高煦,他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生于1380年,死于1426年。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永乐十四年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后朱高煦及诸子相继被处死。

人物事迹:

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归途之中,朱高煦经常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朝臣都因此指责燕王。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1400年(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后来,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终于将南军击退。

靖难之役时,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方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并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后来,朱棣继位,是为明成祖,命朱高煦率军前往开平防守边境。 

当时,朝廷正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喜欢朱高煦,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的功劳,请求立朱高煦为太子。成祖难以决断,最终还是认为世子朱高炽仁贤,又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过失太多,没有同意。

1404年(永乐二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随巡北京时,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成祖无奈,只得同意。

后来,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护卫,行事更加放纵。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成祖左右,便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1415年(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成祖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将他的亲信诛杀。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三月,成祖将朱高煦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朱高煦到达封地后,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北京,窥视朝廷举动,朱高煦也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明仁宗知道后,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

1425年(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对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赏赐厚于其他王府。

后来,朱高煦向宣宗提出请求,敷陈利国安民四事。宣宗命有关官员将其建议予以实施,又复信答谢。此后,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请求,宣宗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朱高煦却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三、赵简王朱高燧,他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生于1383年,死于1431年。洪武十六年十二月生于北平,祖籍凤阳。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赵王。

人物事迹: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成祖不豫。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总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为贤等画谋,谋定告瑜。瑜上变。帝曰:“岂应有此!”立捕贤,得为伪诏。贤等皆伏诛,陛瑜辽海卫千户。帝顾高燧曰:“尔为之耶?”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自是益敛戢。

仁宗即位,加汉、赵二王岁禄二万石。明年,之国彰德,辞常山左右二护卫。宣宗即位,赐田园八十顷。宣宗擒高煦归,至单桥,尚书陈山迎驾,言曰:“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否则赵王反侧不自安,异日复劳圣虑。”帝未决。时惟杨士奇以为不可。山复邀尚书蹇义、夏原吉共请。帝曰:“先帝友爱二叔甚。

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及高煦至京,亦言尝遣人与赵通谋。户部主事李仪请削其护卫,尚书张本亦以为言。帝不听。既而言者益众。明年,帝以其词及群臣章遣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持示高燧。高燧大惧,乃请还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宣宗命收其所还护卫,而与仪卫司。宣德六年薨,谥曰简王。子惠王瞻塙嗣。

四、皇子朱高爔,他是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儿子。幼殇,未封,生母不详,生于1392年1月18日,死于1392年。

扩展资料:

朱棣人物简介

1、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2、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称帝。

3、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

4、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1538年,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与明太祖合称为“明朝二祖”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高炽百度百科-朱高煦百度百科-朱高燧百度百科-朱高爔百度百科-朱棣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永乐十四年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后朱高煦及诸子相继被处死。

赵简王——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儿子,生于1386年,死于1431年,为朱棣与皇后徐氏之子。

皇子——朱高爔

朱高爔是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儿子,并未有任何加封。

扩展资料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 ,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 ,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朱棣




17644913058朱棣儿子们最后的下场
边万舍答:朱棣的儿子有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他们最后的下场如下:1、朱高炽 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

17644913058明朝朱棣的儿子
边万舍答:明朝朱棣的儿子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1、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17644913058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
边万舍答: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分别是:长子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便去世了,次子朱高煦被贬到了云南,三子朱高燧被封为安阳王。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17644913058朱棣“靖难之役”后,执政二十二年,为何一直没再生个一男半女?_百度知...
边万舍答:在她只有十五岁的时候就和十七岁的朱棣结婚了,婚后俩人生活的也是十分的恩爱,一种说法就是俩人感情很深,于是就相互约定,朱棣不和其她的女人生孩子,但这个说法也不是很说得通,因为朱棣在登基前十年就已经没再生孩子了。其次,再来分析第二个说法,朱棣本来想着自己是可以当上君王的,因为再朱元璋...

17644913058棣王李琰是如何死于小妾争宠的?他死的为什么会这么奇葩?
边万舍答:唐玄宗一生共生了三十个儿子,棣王李琰是唐玄宗的第四个儿子,生母为钱德妃,生年不详。开元四年封鄫王,十二年改封棣王,并领太原牧、太原以北诸军节度大使等职务。同年改名为李洽。二十四年再改名为李琰。天宝初,为武威郡都督,经略节度河西、陇右。因为李琰是唐玄宗儿子中年龄较大的,所以不管是...

17644913058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和朱高炽,辈字怎么不一样?
边万舍答:不仅如此,除了每个儿子家一套字辈,朱元璋还规定,后世子孙名字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必须遵循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选择。以后来的帝系为例,明成祖朱棣的棣为木旁,属木,按照五行之说,木生火。因此,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炽为火旁,属火。同样,按照五行之说,火生土。因此,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

17644913058明成祖朱棣嫡后的生平
边万舍答: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

17644913058明成祖皇后徐氏:明初皇位继承的血雨腥风,徐家与王朝共生
边万舍答:简单的说就是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并给以军权,让他们来拱卫中央。公元一三八零年,徐氏的丈夫朱棣要去燕京就藩,作为燕王妃的徐氏肯定要跟随。接下来就是徐氏命运改变的阶段。公元一三九八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继位,面对众多强藩宗室王爷,朱允炆决定削藩。在所有藩王中,燕王朱棣的威胁最大。朱允炆...

17644913058朱棣篡位:拥有实力与野心,谁还能甘居人下
边万舍答:“棣儿类我”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和他的兄弟们,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养尊处优的皇子。尤其是朱棣,他出生之时,正是朱元璋创业最艰险的时候。当时陈友谅正在进攻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朱棣可以说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出生和长大的。1368年,朱元璋建国称帝。九岁的朱棣和他的哥哥弟弟们才真正...

17644913058王鹤棣这孩子还挺会端水的,棣爸和姨妈都不得罪,他情商有多高?_百度...
边万舍答:王鹤棣这孩子还挺会端水的,棣爸和姨妈都不敢得罪,在最近的采访中记者问王鹤棣是棣爸家炸的炸串好吃,还是姨妈家炸的的炸串好吃,王鹤棣回复到都差不多。但在记者的追问下,要求王鹤棣必须选出一家,王鹤棣说出了各有长处这句话,网友们看到这个采访视频后都称他是端水大师,王鹤棣他的情商也确实...


(编辑:殷博柄)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